一种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4572发布日期:2019-05-11 00:5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电源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



背景技术: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是一种常用的低压电器,常用于二路电源之间的切换,以保证当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或停止供电时,另一路电源能迅速进行切换,确保负载回路不间断供电。PC级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转换执行元件一般为切换开关,包括主电源(Ⅰ电源)触头组件、应急电源(Ⅱ电源)触头组件。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双电源开关的触头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右侧为主电源触头组件A,左侧为应急电源触头组件B,在主电源触头组件和应急电源触头组件的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设置灭弧室C。由于双电源转换开关既要分断主电源的电流,又要分断应急电源的电流,而由于主电源、应急电源的主触头动作面设置在一个平面内,为此所述灭弧室C一般包括二个灭弧室,右侧为主电源灭弧室,左侧为应急电源灭弧室,分别供主电源和应急电源的灭弧之用,这样使得每个灭弧室的体积变小,灭弧距离缩短,易造成游离电弧回弹到灭弧室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引起二次燃弧,灭弧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针对主电源和应急电源各用一个灭弧室,使得灭弧室的灭弧距离过短,灭弧效果差的情况,通过设置气吹隔板,把产生的游离电弧再次吹入灭弧室中,在有限的灭弧室体积内达到快速灭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包括主电源触头组件和应急电源触头组件,所述主电源触头组件和应急电源触头组件相向设置于左右两侧,在主电源触头组件和应急电源触头组件的动、静触头之间设置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包括灭弧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罩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气吹隔板,所述气吹隔板用于把产生的游离电弧再次吹入灭弧室中并在灭弧室中最终灭弧。

2.所述气吹隔板包括限位在主电源触头组件的动触头基座凹槽和静触头底座之间的主电源灭弧室气吹隔板,和限位在应急电源触头组件的动触头基座凹槽和静触头底座之间的应急电源灭弧室气吹隔板,所述气吹隔板上具有适应动触头纵向运动的隔板狭缝,所述动触头伸入隔板狭缝中进行闭合和断开动作。

3.所述气吹隔板采用阻燃耐高温的气吹材料制成。

4.所述灭弧罩内的中部纵向设置有灭弧室隔板,在灭弧罩内形成左右隔邻的两个灭弧室,分别用于主电源触头组件和应急电源触头组件的灭弧;所述灭弧室内具有多片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呈一定角度从灭弧室隔板向斜下方倾斜。

5.所述主电源触头组件具有主电源进线接线端,所述应急电源触头组件具有应急电源进线接线端,所述主电源进线接线端相邻设置于所述主电源触头组件的外侧,所述应急电源进线接线端设置在所述主电源进线接线端的同侧下方;所述主电源进线接线端和应急电源进线接线端的另一侧具有负载出线接线端。

6.所述主电源触头组件包括受主电源旋转轴驱动的主电源动触头和与所述主电源动触头对应设置的主电源静触头,所述主电源进线接线端通过软铜绞线与所述动触头相连接;所述主电源静触头与所述负载出线接线端相连接。

7.所述应急电源触头组件包括受应急电源旋转轴驱动的应急电源动触头和与所述应急电源动触头对应设置的应急电源静触头,所述应急电源动触头上具有加长软铜绞线,延伸至所述应急电源进线接线端,与所述应急电源进线接线端相连接;所述应急电源静触头同与所述负载出线接线端相连接。

8.所述加长软铜绞线具有绝缘套管。

9.所述加长软铜绞线采用铜含量高的高纯度特软铜绞线。

10.所述加长软铜绞线通过卡扣平直的固定在所述主电源触头组件和应急电源触头组件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针对主电源和应急电源各用一个灭弧室,使得灭弧室的灭弧距离过短,灭弧效果差的情况,通过设置气吹隔板,改善这种结构的灭弧效果。由于主电源和应急电源各用一个灭弧室,灭弧室体积变小,当动触头和静触头瞬间断开时产生的游离电弧易回弹到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造成二次燃弧,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阻燃耐高温的气吹材料制成的气吹隔板,在两个灭弧室的外侧各设置一个具有气吹和产气的功能的隔板,当产生的电弧温度升高时,气吹材料会产生气体,把游离电弧再次吹入灭弧室中,在有限的灭弧室体积内达到快速灭弧的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将双电源开关的进线结构进行改进,为达到双电源并线进线接线方便的目的,将主电源进线接线端和应急电源进线接线端设置于同侧,并通过用加长特软铜绞线将应急电源动触头组中的触刀与位于另一侧的进线接线端连接起来,结构上实现简单,方便了用户的接线,并且减少了铜排损耗,简化了开关结构,同时绝缘处理简单,保证了良好的电气性能;而且采用软连接线作为过渡连接线不会对开关动作特性有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的气吹隔板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的灭弧室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1-主电源联轴器,3-主电源连杆,5-主电源支架,6-主电源静触头,7-应急电源静触头,8-应急电源连杆,9-应急电源支架,10-负载出线接线端,11-应急电源联轴器,12-应急电源灭弧室气吹隔板,13-灭弧罩,14-主电源灭弧室气吹隔板,15-应急电源动触头基座凹槽,16-应急电源静触头底座,17-主电源动触头基座凹槽,18-主电源静触头底座,19-隔板狭缝,20-灭弧室隔板,21-灭弧栅片,201-主电源进线接线端,202-软铜绞线,203-主电源动触头,401-应急电源进线接线端,402-加长软铜绞线,403-应急电源动触头,A-主电源触头组件,B-应急电源触头组件,C-灭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实施例示意图。一种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包括主电源触头组件和应急电源触头组件,主电源触头组件和应急电源触头组件相向设置于左右两侧,主电源触头组件设置于右侧,应急电源触头组件设置于左侧;主电源触头组件包括受主电源旋转轴驱动的主电源动触头和与主电源动触头对应设置的主电源静触头,应急电源触头组件包括受应急电源旋转轴驱动的应急电源动触头和与所述应急电源动触头对应设置的应急电源静触头;主电源动触头连接方式为:旋转驱动的主电源联轴器1连接主电源连杆3,连杆3连接支架5,支架5上连接主电源动触头203;主电源动触头下方是与主电源动触头对应设置的主电源静触头6;应急电源动触头连接方式为:旋转驱动的联轴器11连接连杆8,连杆8连接支架9,支架9上连接应急电源动触头403;应急电源动触头下方是与应急电源动触头对应设置的应急电源静触头7;在主电源触头组件和应急电源触头组件的动、静触头之间设置有灭弧室,灭弧室包括灭弧罩13,本实用新型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是,所述灭弧罩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气吹隔板,包括设置于主电源触头组件一侧的主电源灭弧室气吹隔板14和设置于应急电源触头组件一侧的应急电源灭弧室气吹隔板12,所述气吹隔板采用阻燃耐高温的气吹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采用阻燃耐高温尼龙PA66材料,当产生的电弧温度升高时PA66会产生气体,具有气吹和产气的功能,当动触头和静触头瞬间断开时产生的游离电弧易回弹到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造成二次燃弧,所以气吹隔板用于把产生的游离电弧再次吹入灭弧室中并在灭弧室中最终灭弧。

进一步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的气吹隔板位置示意图。左侧的应急电源灭弧室气吹隔板12限位在应急电源动触头基座凹槽15和静触头底座16之间,右侧的主电源灭弧室气吹隔板14限位在主电源动触头基座凹槽17和静触头底座18之间,气吹隔板12和14上具有适应动触头纵向运动的隔板狭缝19,动触头可以伸入隔板狭缝19中进行闭合和断开动作。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开关触头灭弧结构的灭弧室示意图。可以看出,为了主电源触头组件和应急电源触头组件的分别灭弧,灭弧罩内的中部纵向设置有灭弧室隔板20,在灭弧罩内形成左右隔邻的两个灭弧室,分别用于主电源触头组件和应急电源触头组件的灭弧,各个灭弧室内具有多片灭弧栅片21,灭弧栅片21分别设置在主电源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和应急电源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呈一定角度从灭弧室隔板20向斜下方倾斜。

另外,图2中,主电源触头组件具有主电源进线接线端201,应急电源触头组件具有应急电源进线接线端401,主电源进线接线端201相邻设置于主电源触头组件的外侧,应急电源进线接线端401设置在主电源进线接线端201的同侧下方;主电源进线接线端和应急电源进线接线端的另一侧具有负载出线接线端10;主电源进线接线端201通过软铜绞线202与主电源动触头203相连接;主电源静触头6与负载出线接线端10用相应组合螺钉连接为一体;

应急电源动触头403上具有加长软铜绞线402,延伸至所述应急电源进线接线端401,与应急电源进线接线端401相连接;应急电源静触头7与负载出线接线端10同样用相应组合螺钉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中,加长软铜绞线402通过卡扣平直的固定在主电源触头组件和应急电源触头组件的底部,并且加长软铜绞线采用铜含量高的高纯度特软铜绞线,用绝缘套管做绝缘处理,以保证良好的电气性能和绝缘效果。

以上实施案例中,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举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来说,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