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条以及电池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2743发布日期:2020-01-24 14:3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汇流条以及电池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汇流条以及电池层叠体。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车辆用等的用于要求较高的输出电压的电源的电池,已知多个电池被串联连接而成的电池层叠体。以往,在这样的电池层叠体中,相邻的电池的输出端子彼此通过汇流条而被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1757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通过对现有的电池层叠体进行认真研究,其结果,认识到以下的问题。即,通过汇流条而被连接的2个电池由于电池的膨胀等可能相对移位。为了维持2个电池间的稳定的电连接,希望针对这样的移位的对策。此外,电池处于若温度上升则发电性能降低的趋势。因此,也希望针对电池的温度上升的对策。

本发明鉴于这种状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谋求电池间的稳定的电连接的维持与电池的发电性能的降低抑制的技术。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某个方式是汇流条。该汇流条具备:与第1电池的输出端子接合的第1接合部、与相邻于第1电池的第2电池的输出端子接合的第2接合部、被配置于第1接合部与第2接合部之间并且热容量比第1接合部以及第2接合部大的吸热部、被配置于第1接合部与第2接合部之间并且根据第1电池以及第2电池的相对位移而变形的位移吸收部。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电池层叠体。该电池层叠体具备:上述方式的汇流条、和通过汇流条而相互被电连接的多个电池。

另外,以上的结构要素的任意的组合、将本发明的表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变换而得到的结果也作为本发明的方式有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电池间的稳定的电连接的维持和电池的发电性能的降低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的电池层叠体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电池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将电池层叠体的包含汇流条的区域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将电池层叠体的包含汇流条的区域放大表示的侧面图。

图5的(a)是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图5的(b)是表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

图6的(a)是表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图6的(b)是表示变形例4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

图7的(a)是表示变形例5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图7的(b)是表示变形例6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

图8的(a)是表示变形例7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图8的(b)是表示变形例8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适当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实施方式并不限定发明而是示例,实施方式所述的全部特征或其组合并不必局限于发明的本质。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者同等的结构要素、部件、处理,赋予相同的符号,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各图所示的各部的比例尺、形状是为了容易说明而设定的,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不被限定性地解释。此外,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中使用“第1”、“第2”等用语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不表示顺序、重要度,而是用于区分某个结构与其他结构。

图1是表示包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的电池层叠体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电池层叠体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省略隔离件的图示。电池层叠体1具备:汇流条2(2a)、通过汇流条2而被相互电连接的多个电池4。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六个电池4通过汇流条2而被串联连接,形成电池层叠体1。

各电池4例如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的可充电的二次电池。电池4是所谓的方形电池,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的外装罐6。在外装罐6的一面设置未图示的大致长方形的开口,经由该开口来向外装罐6收纳电极体、电解液等。在外装罐6的开口,设置将外装罐6密封的封口板8。

在封口板8,在靠近长边方向的一端设置正极的输出端子10,在靠近另一端设置负极的输出端子10。以下,适当地将正极的输出端子10称为正极端子10a,将负极的输出端子10称为负极端子10b。此外,在不需要区分输出端子10的极性的情况下,将正极端子10a和负极端子10b集中称为输出端子10。输出端子10从封口板8的开口部突出。

在输出端子10的周边部与封口板8的开口部之间,设置作为密封构件的垫圈11。通过垫圈11,封口板8与输出端子10的边界部被气密地封闭。此外,可防止封口板8与输出端子10之间的短路。外装罐6、封口板8以及输出端子10是导电体,例如是金属制。垫圈11是绝缘体,例如是树脂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封口板8的一侧设为电池4的上表面,将相反的一侧设为电池4的底面。此外,电池4具有将上表面以及底面连结的两个主表面。该主表面是电池4所具有的六个面之中面积最大的面。除上表面、底面以及两个主表面以外的剩余两个面设为电池4的侧面。此外,将电池4的上表面侧设为电池层叠体1的上表面,将电池4的底面侧设为电池层叠体1的底面。此外,为了方便,将电池层叠体1的上表面侧设为铅垂方向上方,将电池层叠体1的底面侧设为铅垂方向下方。

在封口板8,在一对输出端子10之间设置安全阀12。安全阀12构成为在外装罐6的内压上升到规定值以上时开阀并能够将内部的气体放出。各电池4的安全阀12与未图示的气体管道连接,从安全阀12排出的排出气体向气体管道排出。

多个电池4设为相邻的电池4的主表面彼此对置并以规定的间隔被层叠。另外,“层叠”是指在任意的一个方向排列多个部件。因此,电池4的层叠中,也包含将多个电池4水平地排列。此外,各电池4被配置为输出端子10朝向相同的方向(这里,为了方便,设为铅垂方向上方)。相邻的两个电池4被层叠为一个的正极端子10a与另一个的负极端子10b相邻。正极端子10a与负极端子10b经由汇流条2而被电连接。另外,也能够存在通过汇流条2来将相邻的两个电池4的同极性的输出端子10彼此连接的情况。

汇流条2是大致带状的金属部件。汇流条2的一端侧与一个电池4的正极端子10a电连接,另一端侧与另一个电池4的负极端子10b电连接。后面详细说明汇流条2的构造。

电池层叠体1具有未图示的多个隔离件。隔离件也被称为绝缘隔离物,例如包含具有绝缘性的树脂。隔离件被配置于各电池4之间、以及电池4与后述的端板之间。由此,相邻的电池4的外装罐6彼此被绝缘。此外,电池4的外装罐6与端板被绝缘。

电池层叠体1被未图示的一对端板夹着。各端板被配置为与最外侧的电池4相邻。端板例如包含金属板。在端板,未图示的外部连接端子隔着绝缘部件而被安装。此外,最外侧的电池4与端板的外部连接端子通过汇流条2而被电连接。例如,汇流条2的一端侧与作为电池4的串联连接的末端的输出端子10电连接。汇流条2的另一端侧与端板的外部连接端子电连接。外部连接端子经由在电池层叠体1的外部围绕的布线而与外部负载连接。

电池层叠体1与一对端板通过未图示的一对约束部件而被约束。一对约束部件也被称为绑定条。一对约束部件在相对于多个电池4的层叠方向x正交的水平方向y排列。约束部件具有:在电池4的层叠方向x延伸的第1部分、和从第1部分的两端部向电池层叠体1侧突出的两个第2部分。两个第2部分在层叠方向x对置。约束部件例如能够通过对金属板的端部实施折弯加工而形成。

通过两个第2部分与一对端板利用螺钉连接等而被固定,从而多个电池4与多个隔离件通过一对端板和一对约束部件而被紧固。由于隔离件、端板以及约束部件具有公知的构造,因此省略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2详细进行说明。图3是将电池层叠体的包含汇流条的区域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将电池层叠体的包含汇流条的区域放大表示的侧面图。另外,在图3以及图4中,图示电池层叠体1之中相邻的第1电池4a与第2电池4b通过汇流条2而被连接的部分。此外,在图3以及图4中,省略隔离件的图示。在图4中,简化图示垫圈11。

汇流条2具备:第1接合部14、第2接合部16、吸热部18、位移吸收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接合部14、第2接合部16、吸热部18以及位移吸收部20由一体不可分的单一的部件构成。

第1接合部14与第1电池4a的输出端子10接合。第2接合部16与相邻于第1电池4a的第2电池4b的输出端子10接合。第1接合部14以及第2接合部16是平板状,相对于第1电池4a以及第2电池4b的封口板8大致平行地延伸。第1接合部14以及第2接合部16相对于输出端子10,例如通过焊接而被接合。因此,第1接合部14以及第2接合部16具有可得到汇流条2所需要的允许电流的剖面积,但为了避免焊接变得困难而被设计为壁厚不变得过厚。

吸热部18被配置于第1接合部14与第2接合部16之间。吸热部18是热容量比第1接合部14以及第2接合部16大的部分。通过通电而在汇流条2中产生的热量主要积蓄于吸热部18,从吸热部18向外部释放。吸热部18经由第1接合部14以及第2接合部16而与输出端子10连接。换句话说,不与输出端子10直接接触。此外,吸热部18从电池4的封口板8分离。换句话说,吸热部18与电池4非接触。

吸热部18具有比第1接合部14以及第2接合部16厚的厚壁部。本实施方式的吸热部18的整体由厚壁部构成。即,吸热部18的相对于电池4的层叠方向x正交的铅垂方向z、换言之封口板8的法线方向上的尺寸比该方向上的第1接合部14以及第2接合部16的尺寸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吸热部18包含第1吸热部18a和第2吸热部18b。第1吸热部18a以及第2吸热部18b都由厚壁部构成。第1吸热部18a与第1接合部14连接。第2吸热部18b与第2接合部16连接。第1吸热部18a以及第2吸热部18b从水平方向y来看为大致矩形形状,具有相对于封口板8平行地延伸并且接近于封口板8的下边和相对于封口板8平行地延伸并且与封口板8远离的上边。

位移吸收部20被配置于第1接合部14与第2接合部16之间。位移吸收部20是根据第1电池4a以及第2电池4b的相对位移而变形的部分。换句话说,汇流条2在位移吸收部20具有柔韧性。通过位移吸收部20弹性变形,可吸收第1电池4a以及第2电池4b的相对位移。位移吸收部20的至少一部分在从水平方向y来看与第1电池4a和第2电池4b的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换言之接近-远离于电池4的封口板8的方向延伸。由此,能够特别吸收层叠方向x的位移。

本实施方式的位移吸收部20具有在铅垂方向z延伸的两个第1部分20a、和将两个第1部分20a的端部彼此连结的弯曲形状的第2部分20b。因此,位移吸收部20具有u字形状。

位移吸收部20具有可得到汇流条2所需的允许电流的剖面积,但被设计为壁厚不变得过厚以使得能够根据第1电池4a以及第2电池4b的相对位移来变形。例如,位移吸收部20比吸热部18薄壁,具有与第1接合部14以及第2接合部16相同程度的壁厚。

位移吸收部20被配置于第1吸热部18a与第2吸热部18b之间。两个第1部分20a在第1吸热部18a与第2吸热部18b并排的方向排列。并且,接近于第1吸热部18a的一侧的第1部分20a的与连结于第2部分20b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第1吸热部18a连结。此外,接近于第2吸热部18b的一侧的第1部分20a的与连结于第2部分20b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第2吸热部18b连结。

因此,第1吸热部18a在第1电池4a与第2电池4b的层叠方向x上的一端侧(接近于第1电池4a的一侧)连结第1接合部14,在层叠方向x上的另一端侧(接近于第2电池4b的一侧)连结位移吸收部20。此外,第2吸热部18b在层叠方向x上的一端侧(接近于第2电池4b的一侧)连结第2接合部16,在层叠方向x上的另一端侧(接近于第1电池4a的一侧)连结位移吸收部20。

第1吸热部18a与第1接合部14的连结位置p1、和第1吸热部18a与位移吸收部20的连结位置p2在从水平方向y来看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换言之接近-远离于电池4的封口板8的方向上偏离。同样地,第2吸热部18b与第2接合部16的连结位置p1、和第2吸热部18b与位移吸收部20的连结位置p2在从水平方向y来看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上偏离。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位置p2处于比连结位置p1更远离于电池4的一侧。

换句话说,从水平方向y来看,在第1吸热部18a的上侧并且接近于第2电池4b的一侧的角部连结位移吸收部20,在第1吸热部18a的下侧并且接近于第1电池4a的一侧的角部连结第1接合部14。此外,在第2吸热部18b的上侧并且接近于第1电池4a的一侧的角部连结位移吸收部20,在第2吸热部18b的下侧并且接近于第2电池4b的一侧的角部连结第2接合部16。

此外,从第1电池4a与第2电池4b的层叠方向x来看,位移吸收部20的至少一部分与吸热部18重叠。具体而言,一个的第1部分20a的远离于电池4的一侧的端部与第1吸热部18a的上部连结,接近于电池4的一侧的端部与第2部分20b连结。同样地,另一个的第1部分20a的远离于电池4的一侧的端部与第2吸热部18b的上部连结,接近于电池4的一侧的端部与第2部分20b连结。因此,位移吸收部20的至少一部分在铅垂方向z收敛于吸热部18延伸的区域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部分20b的下端部位于比吸热部18的下端部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从层叠方向x来看,位移吸收部20的整体与吸热部18重叠。因此,位移吸收部20与电池4的封口板8远离。换句话说,位移吸收部20至少在未变形的状态下与电池4非接触。由此,能够提高位移吸收部20的变形自由度。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2具备:与第1电池4a的输出端子10接合的第1接合部14、与第2电池4b的输出端子10接合的第2接合部16、被配置于第1接合部14与第2接合部16之间的吸热部18、被配置于第1接合部14与第2接合部16之间的位移吸收部20。

吸热部18的热容量比第1接合部14以及第2接合部16大。因此,由于通电而在汇流条2产生的热量主要积蓄于吸热部18。由此,能够抑制汇流条2中产生的热量传至电池4。其结果,能够抑制由于汇流条2的热量导致电池4的温度上升从而发电性能降低。此外,能够抑制比较不耐热的垫圈11熔融,从而封口板8的开口部与输出端子10之间的气密性降低。此外,位移吸收部20根据第1电池4a与第2电池4b的相对位移而变形。因此,通过位移吸收部20,能够吸收该位移。因此,能够减少汇流条2破损的担心。

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2,能够实现电池4间的稳定的电连接的维持和电池4的发电性能的降低抑制。此外,通过将这样的汇流条2设置于电池层叠体1,能够提高电池层叠体1的性能。

此外,吸热部18具有比第1接合部14以及第2接合部16厚的厚壁部。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增大吸热部18的热容量。此外,位移吸收部20的至少一部分在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吸收相邻的电池4的相对位移之中的层叠方向x的位移。此外,位移吸收部20被配置为从层叠方向x来看至少一部分与吸热部18重叠。换句话说,将由于设置吸热部18而扩大的汇流条2的延伸空间利用于位移吸收部20的配置。由此,能够抑制因设置吸热部18以及位移吸收部20而引起的汇流条2的大型化。

此外,吸热部18包含第1吸热部18a和第2吸热部18b。并且,第1吸热部18a在层叠方向x的一端侧连结第1接合部14,在另一端侧连结位移吸收部20。此外,第2吸热部18b在层叠方向x的一端侧连结第2接合部16,在另一端侧连结位移吸收部20。换句话说,位移吸收部20被配置于第1吸热部18a与第2吸热部18b之间。从壁厚所导致的电阻的观点出发,位移吸收部20的壁厚比汇流条2的其他部位薄为宜。因此,汇流条2在位移吸收部20特别容易发热。与此相对地,由于将位移吸收部20由第1吸热部18a和第2吸热部18b夹着,因此能够更加抑制汇流条2的发热所导致的电池4的温度上升。

此外,第1吸热部18a经由第1接合部14而与输出端子10连接,第2吸热部18b经由第2接合部16而与输出端子10连接。此外,第1吸热部18a与第1接合部14的连结位置p1位于第1吸热部18a的下端部。同样地,第2吸热部18b与第2接合部16的连结位置p1位于第2吸热部18b的下端部。因此,第1吸热部18a以及第2吸热部18b从电池4的封口板8远离。由此,能够更加抑制积蓄于第1吸热部18a以及第2吸热部18b的热量传至电池4。此外,能够提高从第1吸热部18a以及第2吸热部18b向大气中的散热效率。

此外,第1吸热部18a以及第1接合部14的连结位置p1与第1吸热部18a以及位移吸收部20的连结位置p2在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错开。此外,第2吸热部18b以及第2接合部16的连结位置p1与第2吸热部18b以及位移吸收部20的连结位置p2在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错开。由此,相比于连结位置p1与连结位置p2被配置于相同平面上的情况,能够增加通过位移吸收部20可吸收的电池4的位移量。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维持电池4间的稳定的电连接。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够施加各种设计变更等的变形,被施加了变形的实施方式也被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通过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的追加而产生的新的实施方式具有被组合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各自的效果。

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变形例的说明中,以与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针对与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简单进行说明或者省略说明。

(变形例1)

图5的(a)是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汇流条2(2b)的吸热部18的构造与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吸热部18具有将金属板往复折弯而成的形状。通过被折弯的部分彼此接触,形成厚壁部。

本变形例的汇流条2能够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弯曲加工来制造。即,一片金属板的一端侧被设为第1接合部14,另一端侧被设为第2接合部16。并且,与第1接合部14相邻的部分被往复折弯并形成第1吸热部18a,与第2接合部16相邻的部分被往复折弯并形成第2吸热部18b。此外,第1吸热部18a与第2吸热部18b之间的部分被折弯为u字状并形成位移吸收部20。通过以上的工序,可得到汇流条2。通过本变形例,相比于在一个部件内包含厚壁部和薄壁部的情况,能够更加简单地制造汇流条2。

(变形例2)

图5的(b)是表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汇流条2(2c)的具有多个部件被接合的构造这一点与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汇流条2是构成第1接合部14的第1部件22、构成第2接合部16的第2部件24、构成吸热部18的第3部件26、构成位移吸收部20的第4部件28被接合而成的。

例如,第1部件22是平板状,在一端侧包含第1接合部14,在另一端侧包含接合部30。同样地,第2部件24是平板状,在一端侧包含第2接合部16,在另一端侧包含接合部32。第3部件26具有长方体形状,整体构成吸热部18的一部分。在本变形例中,使用两个第3部件26a、26b。第4部件28在中央包含位移吸收部20,并且在位移吸收部20的两侧包含平板状的接合部34、36。

第1部件22、一个第3部件26a、第4部件28被配置为第1部件22的接合部30与第4部件28的接合部34夹着第3部件26a,并分别被接合。通过接合部30、第3部件26a以及接合部34来构成第1吸热部18a。此外,第2部件24、另一个第3部件26b、第4部件28被配置为第2部件24的接合部32与第4部件28的接合部36夹着第3部件26b,并分别被接合。通过接合部32、第3部件26b以及接合部36,构成第2吸热部18b。通过以上的工序,可得到汇流条2。换句话说,本变形例的汇流条2包含复合材料。

通过本变形例,能够简单地使构成第1接合部14、第2接合部16、吸热部18以及位移吸收部20的材料不同。因此,能够以最适合于各自作用的材料来构成各部。例如,第1接合部14以及第2接合部16之中的、与正极端子10a接合的一侧的材料选择铝,与负极端子10b接合的一侧的材料选择铜。此外,位移吸收部20的材料选择铝或者铜。此外,第3部件26能够选择比热比铝和铜大的材料。

此外,通过本变形例,能够使构成汇流条2的各部件的厚度分别均匀。因此,相比于在一个部件内包含厚壁部和薄壁部的情况,能够更加简单地制造汇流条2。

(变形例3)

图6的(a)是表示变形例3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汇流条2(2d)的具有两个位移吸收部20这方面和各部的排列不同于实施方式。具体而言,汇流条2具有第1接合部14、第2接合部16、第1吸热部18a、第2吸热部18b、第1位移吸收部20c以及第2位移吸收部20d。

第1位移吸收部20c以及第2位移吸收部20d在从水平方向y来看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并且,第1位移吸收部20c的下端部与第1接合部14连结,上端部与第1吸热部18a连结。第2位移吸收部20d的下端部与第2接合部16连结,上端部与第2吸热部18b连结。第1吸热部18a以及第2吸热部18b通过壁厚比这些薄的连结部38而被连结。因此,在层叠方向x,第1接合部14、第1位移吸收部20c、第1吸热部18a、连结部38、第2吸热部18b、第2位移吸收部20d以及第2接合部16被依次排列。

(变形例4)

图6的(b)是表示变形例4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汇流条2(2e)的连结位置p1与连结位置p2的位置关系不同于实施方式。具体而言,位移吸收部20具有向上凸的u字形状。并且,在第1吸热部18a的下侧且接近于第2吸热部18b的一侧的角部连结位移吸收部20,在第1吸热部18a的下侧且远离于第2吸热部18b的一侧的角部连结第1接合部14。此外,在第2吸热部18b的下侧且接近于第1吸热部18a的一侧的角部连结位移吸收部20,在第2吸热部18b的下侧且远离于第1吸热部18a的一侧的角部连结第2接合部16。

因此,第1吸热部18a与第1接合部14的连结位置p1、和第1吸热部18a与位移吸收部20的连结位置p2在层叠方向x大致一致。同样地,第2吸热部18b与第2接合部16的连结位置p1、和第2吸热部18b与位移吸收部20的连结位置p2在层叠方向x大致一致。

(变形例5)

图7的(a)是表示变形例5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汇流条2(2f)的吸热部18的形状与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第1吸热部18a以及第2吸热部18b包含:在从水平方向y来看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1部分18c、和在层叠方向x延伸的第2部分18d。在第2部分18d的一端,连结第1部分18c的上端部。在第2部分18d的另一端,连结位移吸收部20。在第1部分18c的下端部,连结第1接合部14或者第2接合部16。通过本变形例,能够使吸热部18的一部分、即第2部分18d更加远离于电池4。由此,能够更加提高吸热部18的散热效率。

(变形例6)

图7的(b)是表示变形例6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汇流条2(2g)的吸热部18的形状与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第1吸热部18a以及第2吸热部18b具有相向逐渐提升的倾斜形状。通过本变形例,能够使吸热部18的至少一部分更加远离于电池4。由此,能够更加提高吸热部18的散热效率。

(变形例7)

图8的(a)是表示变形例7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汇流条2(2h)的吸热部18以及位移吸收部20的形状与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第1吸热部18a以及第2吸热部18b包含在从水平方向y来看与层叠方向x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1部分18c、和在层叠方向x延伸的第2部分18d。在第1部分18c的下端部,连结第2部分18d的一端。在第1部分18c的上端部,连结位移吸收部20。在第2部分18d的另一端,连结第1接合部14或者第2接合部16。位移吸收部20具有壁厚比吸热部18薄的平板形状。

(变形例8)

图8的(b)是表示变形例8所涉及的汇流条的概略构造的立体图。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汇流条2(2i)的吸热部18以及位移吸收部20的形状与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第1吸热部18a以及第2吸热部18b在至少一部分具有相向逐渐提升的倾斜形状。此外,位移吸收部20具有壁厚比吸热部18薄的平板形状。

(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池4是方形电池,但电池4的形状并不被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圆筒状等。此外,电池层叠体1所具备的电池4的数量也不被特别限定。此外,外装罐6也可以被收缩管(shrinktube)等的绝缘片覆盖。

-符号说明-

1电池层叠体

2汇流条

4电池

4a第1电池

4b第2电池

10输出端子

14第1接合部

16第2接合部

18吸热部

18a第1吸热部

18b第2吸热部

20位移吸收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