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线圈加工用送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1756发布日期:2019-11-19 21:2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线圈加工用送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变压器线圈加工用送线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其中变压器线圈是及其重要的部件,变压器线圈加工时质量的好坏,也决定了变压器整体的性能和寿命,在变压器线圈生产过程中,铜线需要通过送线机构输送到绕制处,但目前的送线装置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精确检测铜线绕制的长度且送线的稳定性较差,导致铜线输送质量差,线圈绕制质量不高,变压器的合格率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检测铜线绕制长度、输送稳定性高的变压器线圈加工用送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压器线圈加工用送线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转动设有送线轮,且其内固定设有驱动电机与减速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与送线轮传动连接,所述送线轮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槽沿送线轮轴向呈螺旋分布,所述送线轮的两侧设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固定在机壳内,且其上的一端穿过机壳位于机壳外部,所述送线轮的一侧设有两组对称分布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由滑动座、检测轮、编码器及螺旋弹簧构成,所述滑动座滑动在机壳的内壳壁上,所述检测轮转动在滑动座内,且两组检测组件中的检测轮相互抵接,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滑动座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机壳的内壳壁固定连接,所述编码器固定在滑动座上,且其与检测轮的旋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机壳内固定设有控制板,所述机壳的外壳壁上固定设有显示器,所述控制板分别与驱动电机、编码器及显示器电连接。

所述导向管内开设有若干个防磨槽,所述防磨槽内浇铸有金属陶瓷块。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一种变压器线圈加工用送线装置包括了机壳、送线轮、驱动电机、导向管、检测组件、控制板等,通过导向管、检测轮等部件的配合,保证了铜线输送的稳定性,通过驱动电机、送线轮等部件的配合完成铜线的输送,通过检测组件、控制板等部件的配合实现铜线长度的精确检测以及直观显示,方便使用者的监测,一种变压器线圈加工用送线装置整体结构简单,送线稳定高效,精确检测铜线的绕制长度,有效提升变压器线圈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线圈加工用送线装置工作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线圈加工用送线装置工作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线圈加工用送线装置中导向管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机壳,2、送线轮,3、驱动电机,4、减速机,5、绕线槽,6、导向管,7、检测组件,8、滑动座,9、检测轮,10、编码器,11、螺旋弹簧,12、控制板,13、显示器,14、防磨槽,15、金属陶瓷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

一种变压器线圈加工用送线装置,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转动设有送线轮2,且其内固定设有驱动电机3与减速机4,送线轮2可通过其轴向上固定的旋转轴与机壳1内的轴承配合实现在机壳1内的转动,所述驱动电机3与减速机4传动连接,驱动电机3的旋转轴与减速机4的输入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转动带动减速机4转动,所述减速机4与送线轮2传动连接,减速机4的输出轴与送线轮2的旋转轴固定连接,减速机4转动带动送线轮2转动,所述送线轮2的外圆周壁上开设有绕线槽5,所述绕线槽5沿送线轮2轴向呈螺旋分布,铜线通过绕线槽5缠绕在送线轮2上,螺旋分布的绕线槽5可避免其内的铜线相互缠绕磨损,也保证了送线轮2对铜线的输送效果,所述送线轮2的两侧设有导向管6,所述导向管6固定在机壳1内,且其上的一端穿过机壳1位于机壳1外部,导向管6可避免铜线的偏移错位,保证送线轮2对铜线的正常输送,在工作时,铜线从机壳1一侧的导向管6穿入到机壳1内,其通过机壳1另一侧的导向管6穿出机壳1进行变压器线圈绕制,所述送线轮2的一侧设有两组对称分布的检测组件7,两组检测组件7用于检测铜线的使用长度,所述检测组件7由滑动座8、检测轮9、编码器10及螺旋弹簧11构成,所述滑动座8滑动在机壳1的内壳壁上,滑动座8通过导轨等部件实现在机壳1内壳壁上的滑动,所述检测轮9转动在滑动座8内,且两组检测组件7中的检测轮9相互抵接,检测轮9可通过其轴向的旋转轴与滑动座8内的轴承相配合实现在滑动座8内的转动,两组检测组件7中的检测轮9相互抵接处应位于铜线的经过路线上,铜线伸入到机壳1内后首先穿过两个检测轮9抵接处,然后缠绕在送线轮2上,检测轮9受到铜线作用进行转动时通过其外圆周壁可计算出铜线通过的长度,所述螺旋弹簧11的一端与滑动座8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机壳1的内壳壁固定连接,螺旋弹簧11推动滑动座8以使两个检测轮9相互顶紧,保证铜线在被送线轮2输送过程中能够无侧滑的带动两个检测轮9转动,保证检测轮9更精确的检测铜线的通过长度,所述编码器10固定在滑动座8上,且其与检测轮9的旋转轴传动连接,编码器10的输入轴与检测轮9的旋转轴固定连接,检测轮9转动时其旋转轴的角位移信号通过编码器10转换成电信号,所述机壳1内固定设有控制板12,所述机壳1的外壳壁上固定设有显示器13,所述控制板12分别与驱动电机3、编码器10及显示器13电连接,控制板12、驱动电机3、编码器10及显示器13均可通过连接外部电源进行供电运行,显示器13用于显示铜线的通过长度,控制板12上可通过设置51单片机等电气元件进行铜线长度的运算与存储,在控制板12进行运算之前,需要将检测轮9的圆周长度输入到控制板12内,控制板12通过编码器10得到表示检测轮9角位移的电信号,控制板12通过角位移计算出检测轮9转动的圈数,并将该圈数与检测轮9的圆周长度相乘,随即得到铜线的通过长度,在工作时,通过控制板12控制驱动电机3带动送线轮2将铜线进行输送,铜线在输送过程中,其带动两个检测轮9同时转动,控制板12分别通过两个检测轮9分别得到两个相近的铜线通过长度值,然后控制板12取其平均值并将该值显示到显示器13上,检测精度高且方便使用者的观察。

为了保证导向管6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6内开设有若干个防磨槽14,所述防磨槽14内浇铸有金属陶瓷块15,金属陶瓷块15为一体成型的浇筑体,且其具有较高的硬度、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与导向管6本体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导向管6的耐磨性,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