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线缆整理的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0888发布日期:2021-07-27 13:5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线缆整理的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线缆整理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真空断路器”因其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都是高真空而得名;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在配电网中应用较为普及。真空断路器是3~10kv,50hz三相交流系统中的户内配电装置,可供工矿企业、发电厂、变电站中作为电器设备的保护和控制之用,特别适用于要求无油化、少检修及频繁操作的使用场所,断路器可配置在中置柜、双层柜、固定柜中作为控制和保护高压电气设备用,中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真空开关,1960年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开关整流器厂共同研制成第一批6.7千伏、分断能力为600安的真空开关;随后又制成10千伏、分断能力为1.5千安的三相真空开关。1969年华光电子管厂和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制成了10千伏、2000安单相快速真空开关。70年代以后,中国已能独立研制和生产各种规格的真空开关。

传统的真空断路器结构较为简单,缺少对接线保护措施,易出现故障,同时接线不够方便,且缺少自我保护的措施,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线缆整理的断路器,解决了接线柱处连接的电缆容易松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线缆整理的断路器,包括安装板与固定在安装板顶部的断路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沿其宽度方向等距分布第一夹持机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沿其宽度方向等距分布第二夹持机构,且第一夹持机构与第二夹持机构交替分布,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与安装板顶部滑动连接的l型结构的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滑动套接有与安装板顶部固定的中空机构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固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另一端固接有与安装板底部内壁固定的中空结构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滑动套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另一侧固定有与第一固定板滑动套接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伸出第一固定板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安装板底部内壁固定的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顶部固定有与安装板顶部滑动套接的第一夹持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与安装板底部内壁固定的中空结构的第五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的底部内壁固定有弹簧,弹簧的顶部固定有与第五连接杆顶部滑动套接的第六连接杆,第六连接杆的顶部与第一夹持板的底部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在安装板顶部的弧形结构的第五夹持板,第五夹持板的底端固定有与安装板顶部固定的第一连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板顶部的弧形结构的第三夹持板,第三夹持板的底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底部固定有第三连接杆,多组第三连接杆的底部固定有同一组与安装板内壁滑动连接的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远离断路器的一侧固定有第四连接杆,且第四连接杆与安装板滑动套接。

优选的,所述第四连接杆伸出安装板的一端固定有把手,把手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孔,安装板靠近把手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插接孔,第一插接孔与第二插接孔活动套接有同一组插接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三夹持板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四夹持板,第四夹持板的另一侧底部固定有两组沿其中心轴线对称分布的第二推板。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三连接杆滑动套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与第一夹持板对电缆进行夹持固定,避免电缆与接线柱处松动,使得断路器能够保持正常地工作,降低了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方便线缆整理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二推板与第四夹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四连接杆与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安装板;2、断路器;3、接线柱;4、第一夹持机构;5、第二夹持机构;6、第一夹持板;7、第一伸缩机构;8、第一推板;9、第一推杆;10、第一活塞;11、第一固定板;12、气管;13、第二固定板;14、第二活塞;15、第二推杆;16、第二夹持板;17、第三夹持板;18、第一连接杆;19、第二连接杆;20、第四夹持板;21、第二推板;22、第一滑槽;23、第三连接杆;24、第三固定板;25、第四连接杆;26、把手;27、第五夹持板;28、第一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方便线缆整理的断路器,包括安装板1与固定在安装板1顶部的断路器2,安装板1的顶部安装有沿其宽度方向等距分布第一夹持机构4,安装板1的顶部安装有沿其宽度方向等距分布第二夹持机构5,且第一夹持机构4与第二夹持机构5交替分布,第一夹持机构4的下方设置有与安装板1顶部滑动连接的l型结构的第二夹持板16,第二夹持板16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推杆15,第二推杆15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活塞14,第二活塞14滑动套接有与安装板1顶部固定的中空机构的第二固定板13,第二固定板13的底部固接有气管12,气管12的另一端固接有与安装板1底部内壁固定的中空结构的第一固定板11,第一固定板11的内部滑动套接有第一活塞10,第一活塞10的另一侧固定有与第一固定板11滑动套接的第一推杆9,第一推杆9伸出第一固定板1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推板8,第一推板8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安装板1底部内壁固定的第一伸缩机构7,第一伸缩机构7的顶部固定有与安装板1顶部滑动套接的第一夹持板6;在对断路器2进行安装时,首先将断路器2通过螺丝固定在安装板1上,然后通过将电缆的一端与断路器2的接线柱3对接,接好的电缆放置从左至右依次放置在相邻的第五夹持板27与第三夹持板17之间,然后拉动第四连接杆25,第四连接杆25带动第三固定板24一同移动,第三固定板24带动第三连接杆23移动,第三连接杆23带动第一连接杆18沿着第一滑槽22移动,第一连接杆18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三夹持板17移动,同时第一连接杆18还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连接杆19一同移动,第二连接杆19带动第四夹持板20与第二推板21一同移动,从而带动电缆一筒移动,且发生形变,当第二推板21移动至与第二夹持板16接触时,第二推板21继续移动推动第二夹持板16一同移动,第二夹持板16带动第二推杆15一同移动,第二推杆15带动第二活塞14移动,第二活塞14将第二固定板13中的气体通过气管12送至第一固定板11的内腔之中,然后推动第一活塞10沿着与第二活塞14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活塞10带动第一推杆9一同移动,第一推杆9带动第一推板8移动,第一推板8移动至与第一夹持板6抵触时,第一推板8继续移动推动第一夹持板6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夹持板6将电缆夹持在第一夹持板6与第二夹持板16之间,然后用插接杆将把26与安装板1固定,从而避免接线柱3处连接的电缆松动,使得断路器2不能及时地发挥作用,从而降低了经济损失。

进一步的,第一伸缩机构7包括与安装板1底部内壁固定的中空结构的第五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的底部内壁固定有弹簧,弹簧的顶部固定有与第五连接杆顶部滑动套接的第六连接杆,第六连接杆的顶部与第一夹持板6的底部固定;使得第一夹持板6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对电缆进行夹持固定。

尤其是,第一夹持机构4包括固定在安装板1顶部的弧形结构的第五夹持板27,第五夹持板27的底端固定有与安装板1顶部固定的第一连杆28;使得电缆能够沿着第五夹持板27的弧度进行形变,从而将电缆夹持得更加稳固。

值得说明的,第二夹持机构5包括设置在安装板1顶部的弧形结构的第三夹持板17,第三夹持板17的底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杆18,第一连接杆18的底部固定有第三连接杆23,多组第三连接杆23的底部固定有同一组与安装板1内壁滑动连接的第三固定板24,第三固定板24远离断路器2的一侧固定有第四连接杆25,且第四连接杆25与安装板1滑动套接;拉动第四连接杆25,第四连接杆25带动第三固定板24一同移动,第三固定板24带动第三连接杆23移动,第三连接杆23带动第一连接杆18沿着第一滑槽22移动。

此外,第四连接杆25伸出安装板1的一端固定有把手26,把手26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孔,安装板1靠近把手26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插接孔,第一插接孔与第二插接孔活动套接有同一组插接杆;通过插接杆将把手26与安装板1固定,从二第四连接杆25位置固定,将电缆稳固夹持,避免电缆松动。

第一连接杆18远离第三夹持板17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连接杆19,第二连接杆19的另一端固定有第四夹持板20,第四夹持板20的另一侧底部固定有两组沿其中心轴线对称分布的第二推板21;通过第一连接杆18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三夹持板17移动,同时第一连接杆18还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连接杆19一同移动,第二连接杆19带动第四夹持板20与第二推板21一同移动,从而带动电缆一同移动。

安装板1的顶部开设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22,第一滑槽22与第三连接杆23滑动套接;使得第三连接杆23能够沿着第一滑槽22滑动,从而对第三夹持板17进行移动。

工作原理:在对断路器2进行安装时,首先将断路器2通过螺丝固定在安装板1上,然后通过将电缆的一端与断路器2的接线柱3对接,接好的电缆放置从左至右依次放置在相邻的第五夹持板27与第三夹持板17之间,然后拉动第四连接杆25,第四连接杆25带动第三固定板24一同移动,第三固定板24带动第三连接杆23移动,第三连接杆23带动第一连接杆18沿着第一滑槽22移动,第一连接杆18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三夹持板17移动,同时第一连接杆18还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连接杆19一同移动,第二连接杆19带动第四夹持板20与第二推板21一同移动,从而带动电缆一筒移动,且发生形变,当第二推板21移动至与第二夹持板16接触时,第二推板21继续移动推动第二夹持板16一同移动,第二夹持板16带动第二推杆15一同移动,第二推杆15带动第二活塞14移动,第二活塞14将第二固定板13中的气体通过气管12送至第一固定板11的内腔之中,然后推动第一活塞10沿着与第二活塞14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活塞10带动第一推杆9一同移动,第一推杆9带动第一推板8移动,第一推板8移动至与第一夹持板6抵触时,第一推板8继续移动推动第一夹持板6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夹持板6将电缆夹持在第一夹持板6与第二夹持板16之间,然后用插接杆将把26与安装板1固定,从而避免接线柱3处连接的电缆松动,使得断路器2不能及时地发挥作用,从而降低了经济损失;同时能够快速地对电缆进行夹持固定,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同时避免电缆缠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