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提手结构

文档序号:26142117发布日期:2021-08-03 14:2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提手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提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动力电池包的开口处封堵有盖体,并在盖体上设置手提环,以便于对电池包进行手提,但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手提环通常是固设在盖体上,并伸出盖体设置,导致电池包在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量大,故而在推广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在电池包高度方向上空间占用量小的提手结构,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提手结构,以能够便于对电池包进行手提,并减少提手结构在电池包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提手结构,装设在用于封堵电池包开口的盖体上,所述动力电池包的提手结构包括:

容置槽,构造于所述盖体的外侧端面上;

提手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容置槽内的手提块,以及分别对应于所述手提块的两端滑动地设于所述盖体上的两个连接件,且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手提块的对应端铰接相连,以及各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盖体之间连接有弹性体,且所述手提块具有因承接外部操作力而与所述连接件均伸出所述盖体外的第一状态,以及因所述外部操作力的消失及所述弹性体的弹力而随所述连接件收容至所述容置槽内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手提环具有圆弧状的手持段,以及连接于所述手持段的两端之间的连接段,且所述连接段的中部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随形于所述手持段设置。

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手提块的两端,于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的滑槽,并于所述滑槽内滑动设有滑块,所述连接件的远离所述手提块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滑块的一侧,所述弹性体连接于所述滑块的另一侧与所述滑槽的远离所述容置槽的槽底之间。

进一步的,于所述滑块的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凹槽,并于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柱状凸起,所述弹性体连接于所述柱状凸起和所述槽底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为勾挂于所述槽底和所述柱状凸起之间的拉簧。

进一步的,所述手提块的底面呈圆弧状,所述容置槽随形于所述手提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盖体的横截面随形于所述电池包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提手结构,通过设置手提环、连接件和弹性体,能够在手提块承接外部操作力时顺利的伸出盖体外,使手提环处于便于使用者对电池包进行手提操作的第一状态;并能够在外部操作力消失后,因为弹性体的自身弹力而使连接件和手提块复位,使手提块处于收容在容置槽内的第二状态。该提手结构在便于对电池包进行手提的前提下,减少提手组件在电池包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量,从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连接段转动设置在第一凹槽上,可使手持段在自然状态下收容在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形状的设置利于实现手提环相对于手提块的转动。

(3)滑块和滑槽的设置,便于实现连接杆在盖体上的滑动,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且使用效果好。

(4)第二凹槽和柱状凸起的设置利于弹性体的安装,且两者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

(5)拉簧的产品成熟,易于在柱状凸起和滑槽的槽底之间进行连接。

(6)手提块的底面呈圆弧状,不仅便于手持,而且还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提手结构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提手结构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提手组件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提手组件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盖体;11、容置槽;2、手提块;21、第一凹槽;3、手提环;4、滑块;41、第二凹槽;5、拉簧;6、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提手结构,装设在用于封堵电池包开口的盖体1上。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盖体1的横截面呈圆形,其用于封堵截面呈圆形的柱状电池,其中,盖体1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安装在电池包上,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提手结构也可应用在横截面呈矩形的电池包上。

该提手结构包括构造于盖体1的外侧端面上的容置槽11,和提手组件,该提手组件包括设于容置槽11内的手提块2,构造于手提块2顶端的第一凹槽21,和转动设于第一凹槽21上,并可收容于第一凹槽21内的手提环3,以及分别对应于手提块2的两端滑动地设于盖体1上的两个连接件,且各连接件的一端与手提块2的对应端铰接相连,以及各连接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盖体1之间连接有弹性体。且手提块2具有因承接外部操作力而与连接件均伸出盖体1外的第一状态,以及因外部操作力的消失及弹性体的弹力而随连接件收容至容置槽11内的第二状态。

如图3和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手提块2的底面呈圆弧状,上述的容置槽11的形状与手提块2的形状相适配。手提环3具有圆弧状的手持段,以及连接于手持段的两端之间的连接段,且连接段的中部转动设于第一凹槽21上,以使手持段因自身重力在手提块2处于第二状态时能够收容在第一凹槽21内。

该手提环3在使用时,通过按压连接段的其一端,即可实现手持段相对于手提块2的转动,从而将手持段暴露在手提块2外,进而便于使用者对手提环3进行手持操作。该手提环3的结构简单,并便于在手提块2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对应状态的切换。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的形状与手持段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提高手持段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手提块2的两端,于盖体1上设有与容置槽11相连通的滑槽,并于滑槽内滑动设有滑块4,上述的连接件为连接杆6,连接杆6的一端铰接于手提块2上,连接杆6的另一端铰接于滑块4上。其中,连接杆6采用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便于手提块2和连接杆6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手提块2的两端的底部,以及滑块4上分别设有用于避让连接杆6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动的避让槽。

上述结构中,滑块4和滑槽的设置,便于实现连接杆6在盖体1上的滑动,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且使用效果好。

如图3和图4中所示,相对于连接杆6,在滑块4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凹槽41,并于第二凹槽41内设有柱状凸起,弹性体连接于柱状凸起和槽底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体具体为勾挂在槽体和柱状凸起之间的拉簧5,该拉簧5可因连接杆6拉拽而向外滑动从而被拉伸,并可因连接杆6解除对滑块4的拉拽而使滑块4和连接杆6复位。此处,拉簧5的产品成熟,易于在滑块4和滑槽的槽底之间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的提手结构在需要使用时,先按压手提环3中连接段的其一端,使手持段相对于手提块2转动而露出手提块2,使用者手持着手提环3并向上拉动手提块2,连接杆6随手提块2的拉动而使得滑块4均向着容置槽11的中部滑动,直至连接杆6的端部滑动至容置槽11的端部时,滑块4停止滑动,拉簧5拉伸至最大程度,提手结构处于第一状态。

当使用者解除对手提环3的手持时,手持段相对于手提块2转动而收容至第一凹槽21内,同时,因拉簧5的弹力而使滑块4向着远离容置槽11的方向滑动,连接杆6带动手提块2回位至容置槽11内,从而使得提手结构处于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提手结构,通过连接件和弹性体,能够在手提块2承接外部操作力时顺利的伸出盖体1外,使手提块2处于便于使用者对电池包进行手提操作的第一状态;并能够在外部操作力消失后,因为弹性体的自身弹力而使连接件和手提块2复位,使手提块2处于收容在容置槽11内的第二状态。该提手结构在便于对电池包进行手提的前提下,减少提手组件在电池包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量,从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