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直流支撑电容器引出电极定位的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9180发布日期:2021-08-03 13:14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直流支撑电容器引出电极定位的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加工用定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直流支撑电容器引出电极定位的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直流支撑电容器又称为dc-link薄膜电容器,属于无源器件的一种,主要采用聚丙烯薄膜介质卷绕而成,其具有过电流强、等效串联电阻低、发热量低、安全防爆稳定性好、安装方便等优点,主要用于电力电子及新能源行业。在应用时直流支撑电容器可以直接安装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即igbt或功率逆变等模块,不再需要专门的吸收电容,可以降低系统设计的复杂度,减少成本,所以被广泛应用。

为适应各用户的装机需求,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外形尺寸及电极引出方式通常高度定制,因此在电容器的设计生产过程中需要设计专用的定位夹具保证电容器产品的外形满足用户安装需求,其中就包括用于为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引出电极定位的定位夹具。

用于为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引出电极定位的传统定位夹具结构相对简单,如图1所示,由定位块12及背板14两部分组成,定位块12的两端设有定位块连接孔11,定位块12上设有多个定位块凹槽13,背板14上设有背板连接孔(图1不可视)和背板安装孔15,定位块连接孔11与背板连接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以将定位块12和背板14连接在一起;定位块凹槽13用于放置引出电极(见图2的第一引出电极2和第二引出电极3)的引出端头(见图2的第一引出端头21和第二引出端头31)。

如图2所示,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基本结构包括电容器壳体6、电容器芯组5、第一引出电极2和第二引出电极3,电容器芯组5安装在电容器壳体6内,电容器壳体6上设有壳体安装孔61;结合图1和图2,电容器壳体6与背板14之间通过螺栓穿过壳体安装孔61和背板安装孔15连接,电容器芯组5上设有第一组汇流片52和第二组汇流片51,第一引出电极2的本体与第一组汇流片52连接,第一引出电极2上设有多个并列排列且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一引出端头21,第一引出端头21与第一引出电极2的本体之间形成“l”形结构,第二引出电极3的本体与第二组汇流片51连接,第二引出电极3上设有多个并列排列且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二引出端头31,第二引出端头31与第二引出电极3的本体之间形成“l”形结构。

结合图1和图2,在加工直流支撑电容器时,采用图1所示的传统定位夹具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传统定位夹具的定位块12与背板14之间直接连接,背板14与定位块凹槽13之间的间距较小,所以第一引出电极2和第二引出电极3的朝向需要一致,两者之间只能采用叠加的方式放置,由于空间限制,只有先焊接下面的第二引出电极3与对应的第二组汇流片51,然后再焊接上面的第一引出电极2与对应的第一组汇流片52,不能实现两个引出电极同时与对应的汇流片焊接,降低了电容器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第一引出电极2和第二引出电极3之间采用叠加的方式放置,为了避免两个电极之间导电,第一引出电极2和第二引出电极3之间还需要进行绝缘处理,通常在第一引出电极2和第二引出电极3之间增加一个绝缘片4达到绝缘目的,增加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材料成本;另外,引出电极的位置需要通过定位块12的厚度确定,导致其厚度较大,造成了材料消耗的增加,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利于高效生产且节约材料成本的适用于直流支撑电容器引出电极定位的定位夹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适用于直流支撑电容器引出电极定位的定位夹具,包括相互连接的定位条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条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所述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引出电极的引出端头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板用于与所述直流支撑电容器的电容器壳体连接,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安装在所述定位条与所述定位板之间并使所述定位条与所述定位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定位板上与所述定位条对应的位置设有便于为焊接操作提供操作空间的缺口。

作为优选,为了节省引出电极的材料并便于焊接操作,所述定位凹槽位于所述定位条上靠近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表面上。

作为优选,为了稳定连接定位条与定位板,所述定位柱为相互平行的两个且分别安装于所述定位条的两端与所述定位板的对应两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定位柱实现定位条与定位板之间的连接,使定位条与定位板之间具有间隙,在使用时可以将直流支撑电容器的两个引出电极按背靠背的方式排列,两个引出电极的朝向相反且各互不影响,两个引出电极与对应的汇流片之间可以同时焊接操作,提高了电容器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两个引出电极的朝向相反且各互不影响,所以两个引出电极之间不需要进行绝缘处理,节约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材料成本;另外,引出电极的位置主要由定位柱的长度来确定,定位条的厚度较薄,节约了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定位夹具的立体图;

图2是与图1定位夹具的位置对应的直流支撑电容器组装前的立体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直流支撑电容器引出电极定位的定位夹具的立体图;

图4是与图3定位夹具的位置对应的直流支撑电容器组装前的立体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直流支撑电容器引出电极定位的定位夹具包括相互连接的定位条72、定位板76和定位柱71,定位条72上设有多个(本例为6个)用于放置所述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引出电极(见图4的第一引出电极2和第二引出电极3)的引出端头(见图4的第一引出端头21和第二引出端头31)的定位凹槽74,定位板76用于与所述直流支撑电容器的电容器壳体(见图4的电容器壳体6)连接,定位柱71安装在定位条72与定位板76之间并使定位条72与定位板76之间具有间隙,定位板76上与定位条72对应的位置设有便于为焊接操作提供操作空间的缺口75;作为优选,定位凹槽74位于定位条72上靠近定位板76的一侧表面上;定位柱71为相互平行的两个且分别安装于定位条72的两端与定位板76的对应两端之间。

图3还示出了定位板76上用于连接定位柱71的定位板连接孔73和用于安装定位器壳体6的定位板安装孔77,为适应性常规结构。

图2所示直流支撑电容器和图4所示直流支撑电容器的结构相同,只是方向不同,所以用了相同标记数字。

结合图3和图4,在采用适用于直流支撑电容器引出电极定位的定位夹具加工直流支撑电容器时,电容器芯组5是置于电容器壳体6内的,先将电容器壳体6通过壳体安装孔61和定位板安装孔77安装在定位板76上且与定位条72位于同一侧,再将第一引出电极2和第二引出电极3按背靠背的方式分别置于电容器芯组5上与第一组汇流片52和第二组汇流片51对应的位置,并将第一引出电极2的三个引出端头21和第二引出电极3的三个引出端头31分别间隔置于6个定位凹槽74内并用螺钉固定,然后同时焊接第一引出电极2与第一组汇流片52以及第二引出电极3与第二组汇流片51,焊接后,再完成灌封等工序后,将第一引出电极2的三个引出端头21和第二引出电极3的三个引出端头31与定位条72分开,即完成电容器两个引出电极的高效焊接及定位。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