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阻尼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8783发布日期:2021-08-03 13:14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自阻尼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阻尼电磁铁。



背景技术:

电磁铁是一种推动物体直线运动的执行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装置及设备,其通常包括动铁芯、静铁芯及壳体,壳体内置线圈并贯穿设置有活动孔,静铁芯固定于活动孔一端且贯穿设置有与活动孔同轴的铁芯孔,动铁芯包括移动于活动孔的主体及移动于铁芯孔的铁芯杆,电磁铁外部一般设置有推动动铁芯远离静铁芯的弹簧。而自阻尼电磁铁,则是利用动铁芯移动时,壳体内外流体进出的体积差所产生的阻尼力,进而降低动铁芯移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噪音。

为了使动铁芯的动作更为顺畅、降低动铁芯往复移动时所产生的温度增加,故需要向活动孔内添加润滑油脂,但由于动铁芯移动的频率较高,注入的润滑油脂很快随着动铁芯泄露至壳体外,造成润滑油脂的浪费的同时润滑功能都极其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大减少润滑油脂泄露的自阻尼电磁铁,保证润滑油脂的长时间保存及润滑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动铁芯、静铁芯及壳体,所述的壳体内置线圈并贯穿设置有活动孔,所述的静铁芯固定于活动孔一端且贯穿设置有与活动孔同轴的铁芯孔,所述的动铁芯包括滑移于活动孔的主体及滑移于铁芯孔的铁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外周与活动孔内壁之间设置有两个沿主体轴向排布的第一密封圈,两个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之间的空间构成填充润滑油脂的油脂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两个第一密封圈之间的空间构成填充润滑油脂的油脂腔,将润滑油脂密封于油脂腔内,从而大大减少润滑油脂泄露,保障润滑油脂的长时间保存及润滑效果,此外,可选择粘性较高的润滑油脂,配合其他阻尼结构,优化减缓动铁芯移动的阻尼效果,同时有效延长第一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体外周分别设置有安装各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第一安装槽安装第一密封圈,使油脂腔随动铁芯移动,进一步优化润滑油脂的长时间保存及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活动孔设置有构成与动铁芯滑移配合的金属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金属层,具有如下优势:①金属层能将活动孔内快速传导至活动孔外,提高散热效果;②壳体一般材质为塑料,金属层具有稳定的内径尺寸,从而保证油脂腔的润滑油脂封闭效果;③相较塑料,提高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④与动铁芯的滑移配合更为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所述的排气间隙在动铁芯向静铁芯移动时向外界排气体积小于活动孔内气体压缩体积;所述的进气间隙在动铁芯远离静铁芯移动时从外界进气体积小于活动孔内气体扩张体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利用气体进出的体积差所产生的阻尼力,进而降低动铁芯移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铁芯杆外周与铁芯孔内周之间设置有作为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的第一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铁芯杆外周与铁芯孔内周之间的第一间隙,同时作为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静铁芯外周与活动孔内周之间设置有作为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的第二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静铁芯外周与活动孔内周之间的第二间隙,同时作为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静铁芯环绕铁芯杆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的静铁芯外周设置有轴向移动于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的第二密封圈朝向动铁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透气凹槽,所述的动铁芯远离静铁芯时第一透气凹槽与第二安装槽侧壁相抵并形成进气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密封圈上设置第一透气凹槽,只在第二安装槽侧壁相抵时形成进气间隙,远离后消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与所述的第一透气凹槽相对的第二安装槽侧壁设置有挤压斜面,该挤压斜面随着远离第二密封圈的方向直径逐渐缩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挤压斜面,加剧第二密封圈的形变,从而缩小第一透气凹槽所形成的进气间隙,增加阻尼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静铁芯环绕铁芯杆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的静铁芯外周设置有轴向移动于第二安装槽内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的第二密封圈背向动铁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透气凹槽,所述的动铁芯靠近静铁芯时第二透气凹槽与第二安装槽侧壁相抵并形成排气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密封圈上设置第二透气凹槽,在第二安装槽侧壁相抵时形成排气间隙,远离后消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d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阻尼电磁铁,包括动铁芯1、静铁芯2及壳体3,壳体3内置线圈33并贯穿设置有活动孔31,静铁芯2固定于活动孔31一端且贯穿设置有与活动孔31同轴的铁芯孔21,动铁芯1包括滑移于活动孔31的主体11及滑移于铁芯孔21的铁芯杆12,主体11外周与活动孔31内壁之间设置有两个沿主体11轴向排布的第一密封圈13,两个第一密封圈13之间的空间构成填充润滑油脂的油脂腔14,由两个第一密封圈13之间的空间构成填充润滑油脂的油脂腔14,将润滑油脂密封于油脂腔14内,从而大大减少润滑油脂泄露,保障润滑油脂的长时间保存及润滑效果,此外,可选择粘性较高的润滑油脂,配合其他阻尼结构,优化减缓动铁芯1移动的阻尼效果,同时有效延长第一密封圈的使用寿命。

主体11外周分别设置有安装各第一密封圈13的第一安装槽15,由第一安装槽15安装第一密封圈13,使油脂腔14随动铁芯1移动,进一步优化润滑油脂的长时间保存及润滑效果。

活动孔31设置有构成与动铁芯1滑移配合的金属层32,增设金属层32,具有如下优势:①金属层32能将活动孔31内快速传导至活动孔31外,提高散热效果;②壳体3一般材质为塑料,金属层32具有稳定的内径尺寸,从而保证油脂腔14的润滑油脂封闭效果;③相较塑料,提高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④与动铁芯1的滑移配合更为顺畅,金属层32为位于活动孔31内的套环构成。

还包括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排气间隙在动铁芯1向静铁芯2移动时向外界排气体积小于活动孔31内气体压缩体积;进气间隙在动铁芯1远离静铁芯2移动时从外界进气体积小于活动孔31内气体扩张体积,增设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利用气体进出的体积差所产生的阻尼力,进而降低动铁芯1移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噪音。

铁芯杆12外周与铁芯孔21内周之间设置有作为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的第一间隙211,增设铁芯杆12外周与铁芯孔21内周之间的第一间隙211,同时作为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

如图3—图4所示,静铁芯2外周与活动孔31内周之间设置有作为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的第二间隙311,增设静铁芯2外周与活动孔31内周之间的第二间隙311,同时作为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位于铁芯杆12和铁芯孔2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如图5—图6所示,静铁芯2环绕铁芯杆12设置有第二安装槽22,静铁芯2外周设置有轴向移动于第二安装槽22内的第二密封圈23,第二密封圈23朝向动铁芯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透气凹槽231,动铁芯1远离静铁芯2时第一透气凹槽231与第二安装槽22侧壁相抵并形成进气间隙,在第二密封圈23上设置第一透气凹槽231,只在第二安装槽22侧壁相抵时形成进气间隙,远离后消失。

与第一透气凹槽231相对的第二安装槽22侧壁设置有挤压斜面221,该挤压斜面221随着远离第二密封圈23的方向直径逐渐缩小,增设挤压斜面221,加剧第二密封圈23的形变,从而缩小第一透气凹槽231所形成的进气间隙,增加阻尼效果。

如图7—图8所示,静铁芯2环绕铁芯杆12设置有第二安装槽22,静铁芯2外周设置有轴向移动于第二安装槽22内的第二密封圈23,第二密封圈23背向动铁芯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透气凹槽232,动铁芯1靠近静铁芯2时第二透气凹槽232与第二安装槽22侧壁相抵并形成排气间隙,在第二密封圈23上设置第二透气凹槽232,在第二安装槽22侧壁相抵时形成排气间隙,远离后消失。

上述进气间隙及排气间隙的实施方式组合进行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