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0997发布日期:2021-07-27 13:5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入式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嵌入式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继电器基座通常只是用来给继电器模块做电气接用,现有的继电器或者接触器,需要持续的给线圈提供电力才能维持接通的状态,因而在继电器持续使用过程中,需要线圈持续通电才能使继电器保持通电状态,能耗大,且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热,导致继电器损毁,节能性以及安全性均较差。

另外,现有的继电器插拔结构是插拔低于5a的额定电流的,并且插拔式引脚是在继电器插头的底部的,引脚是细小的金属铜片的,不仅通过的电流有限,而且引脚容易折断。此外,继电器模块是强、弱电一体的结构(强电除了指代电流,也指代电压,强电流是指10a以上的交直流电流,强电压是指110v以上的交直流电压。弱电除了指代电流,也指代电压,弱电流是指在pcb板上正常工作的额定电流,弱电压是指1~250v范围内的交直流电压。)这种结构容易造成强电流对控制电流产生的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继电器,其带负载的强电和控制回路的弱电可各自走的不同的线路,相互独立隔离;且继电器通电或断电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嵌入式继电器,包括,

壳体,壳体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第一导电片以及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一端形成为导电端,所述导电端由继电器壳体的侧部伸出;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触头;所述第二导电片的一端形成为受压端,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触头;所述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触头用于在受压端受力时靠近第一触头运动,以使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电性连接;壳体的底端设有多个脚针,脚针与第二导电片电性连接,并由壳体的底端引出;所述导电端设有至少一个;

开关件,所述开关件用于顶压第二触头,并使第二触头靠近第一触头运动。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拨动杆,所述拨动杆的一端形成为驱动端,拨动杆的另一端形成为顶压端,拨动杆的中部通过转轴枢接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开关件用于在外力作用带动所述驱动端远离第二导电片运动,以使所述顶压端靠近第二触头运动并顶压第二触头,以使第二触头靠近第一触头运动。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安装腔内,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片连接。

优选的,所述开关件包括操作滑块,所述操作滑块可滑动的安装于壳体上,操作滑块的一端形成为操作端,操作滑块的另一端伸入安装腔内并形成为拨动端,拨动端可在操作端受力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导电片运动;所述驱动端与所述拨动端联动。

优选的,所述开关件还包括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磁力,以与所述驱动端或者顶压端磁吸配合。

优选的,所述电磁线圈包括第一线圈段、第二线圈段、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公共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公共引脚与第一线圈段电性连接,第一线圈段用于在第一引脚与公共引脚接电时产生磁力,并与所述驱动端磁吸配合;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公共引脚与第二线圈段电性连接,第二线圈段用于在第二引脚与公共引脚接电时产生磁力,并与所述顶压端磁吸配合;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以及公共引脚均由壳体的底端引出。

优选的,所述壳体安装设有滑槽,所述拨动端经所述滑槽穿入所述安装腔,并与滑槽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定位滑块,所述导电端位于定位滑块的上方或者下方。

所述定位滑块与壳体侧部垂直设置;所述导电端沿竖直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防滑凸楞。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整个工作流程中,外部供电电流的强电可经继电器壳体的侧部导电端引入,而弱电经继电器壳体底端脚针引出,脚针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即强电与弱电始终是独自工作,互不干扰的,这样就提高了继电器模块和基座本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为强、弱电干扰导致的继电器模块烧毁等情况的发生。

2、拨动杆只需要开关件提供一次动力,便能自动维持通电或者断电状态,不用像普通的继电器或者接触器那样需要持续的给线圈提供电力才能维持接通的状态,因而没有耗能、发热等传统继电器的通病,提高了产品的节能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壳体;11、第一导电片;111、第一触头;112、导电端;12、第二导电片;121、第二触头;13、操作滑块;131、操作端;132、拨动端;14、电磁线圈;141、第一引脚;142、第二引脚;143、检测引脚;151、驱动端;152、顶压端;153、转轴;16、弹性件;17、定位滑块;18、防滑凸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嵌入式继电器,包括壳体10、拨动杆以及开关件,具体在壳体10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第一导电片11以及第二导电片12。第一导电片11的一端形成为导电端17,该导电端17可由壳体10的侧部伸出,即可在继电器的侧部接入强电;而第一导电片1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触头111。同样的,第二导电片12的一端形成为受压端,第二导电片1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触头121,上述第一触头111与第二触头121间隔设置。而第二触头121用于在受压端受力时靠近第一触头111运动,以使第一触头111与第二触头121电性连接。此外,在壳体10的底端设有脚针,脚针与继电器内部的工作电路电性连接。

另外,拨动杆的一端形成为驱动端151,拨动杆的另一端形成为顶压端152,拨动杆的中部通过转轴153枢接于安装腔内。上述开关件可在外力作用带动驱动端151远离第二导电片12运动,并使顶压端152靠近第二触头121运动并顶压第二触头121,以使第二触头121靠近第一触头111运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嵌入式继电器时,可将继电器壳体10嵌入在继电器基座上,其继电器壳体10的侧部和底端分别设有导电端17以及脚针,在继电器插装至继电器基座上后,壳体10侧部的导电端17可与外部接线端子电性连接,供强电流引入,基座上的集成电路直接得电,在继电器壳体10底端的脚针可插装在脚针孔内与基座上的集成电路连接,即导电端17接入电源进线,强电就侧部继电器侧部引入,而集成电路得电经脚针引入,第一触头111与第二触头121的电性连接,可供继电器内部工作电路作业。

如此,整个工作流程中,强电经导电端17引入,而弱电经脚针引出,即强电与弱电始终是独自工作,互不干扰的,这样就提高了继电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因为强、弱电干扰导致的继电器模块烧毁等情况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在继电器工作时,需要使继电器内部电路导通,即可通过外力带动驱动端151远离第二导电片12运动,而驱动端151远离第二导电片12,第二导电片12便可以转轴153为支点,进而带动顶压端152靠近第二导电片12运动,进而顶压上述受压端,使第二触头121靠近第一触头111运动并电性连接,实现继电器的通电。而在断电时,可通过外力带动驱动端151靠近第二导电片12运动,驱动端151靠近第二导电片12,第二导电片12便可以转轴153为支点,进而带动顶压端152远离第二导电片12运动,实现继电器的断电。

如此,拨动杆只需要开关件提供一次动力,便能使通电或者断电状态,不用像普通的继电器或者接触器那样需要持续的给线圈提供电力才能维持接通的状态,因而没有耗能、发热等传统继电器的通病,提高了产品的节能性和安全性。

当然,上述导电端以及脚针均设有至少一个,即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具体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0内还设有弹性件16,该弹性件16安装在安装腔内,上述弹性件16的一端连接于安装腔内,弹性件16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片12连接。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在继电器通电时,可通过外力带动驱动端151远离第二导电片12运动,而驱动端151远离第二导电片12,第二导电片12便可以转轴153为支点,进而带动顶压端152靠近第二导电片12运动,进而顶压上述受压端,使第二触头121靠近第一触头111运动并电性连接,实现继电器的通电。在通电时,可通过拨动杆的力使第二触头121保持与第一触头111接触通电的状态。

而在断电时,可通过外力带动驱动端151靠近第二导电片12运动,驱动端151靠近第二导电片12,第二导电片12便可以转轴153为支点,进而带动顶压端152远离第二导电片12运动,实现继电器的断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导电片一般由铜片制成,因而第二导电片在频繁的通断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而断掉,而通过设置弹性件可以提高第二导电片的弹性,使导电片具有一点的拉伸性能,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如此,拨动杆只需要开关件提供一次动力,便能自动维持通电或者断电状态,不用像普通的继电器或者接触器那样需要持续的给线圈提供电力才能维持接通的状态,因而没有耗能、发热等传统继电器的通病,提高了产品的节能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开关件包括操作滑块13,该操作滑块13可滑动的安装于壳体10上。具体的是,操作滑块13的一端形成为操作端131,而操作滑块13的另一端伸入安装腔内,并形成为拨动端132。该拨动端132可在操作端131受力时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导电片12运动,使上述驱动端151与拨动端132联动。

在此结构基础上,进行通电断电操作时,拨动操作滑块13向右运动,拨动杆受力,拨动杆的驱动端151以转轴153为支点相右运动,拨动杆的顶压端152便可以转轴153支点为中心向左运动,此时顶压端152向左运动,顶压受压端,使第二触头121靠近第一触头111,当操作滑块13向右运动到位时,第二触头121与第一触头111电性接触,此时继电器处于接通状态。

拨动操作滑块13向左运动,拨动杆受力,拨动杆上端以支点为中心相左运动,拨动杆下端以支点为中心向右运动,此时拨动杆下端推动铜片向右运动,当操作滑块13向左运动到位时,铜片触头与铜导体分离,此时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

优选的,上述开关件还可包括电磁线圈14,电磁线圈14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磁力,以与驱动端151或者顶压端152磁吸配合,如此,电磁线圈14通电时,电磁线圈14产生磁力,磁力可以磁吸驱动端151,在磁吸驱动端151时,顶压端152靠近第二导电片12运动,从而顶压受压端,使第二触头121与第一触头111电性连接。当然,电磁线圈14产生磁力,磁力也可吸附顶压端152,顶压端152被吸附便可带动第二导电片12远离第一触头111,实现断电。

优选的,电磁线圈14包括第一线圈段、第二线圈段、第一引脚141、第二引脚142以及公共引脚,具体第一引脚141与公共引脚与第一线圈段电性连接,且第一线圈段可在第一引脚141与公共引脚接电时产生磁力,并与驱动端151磁吸配合。而第二引脚142与公共引脚与第二线圈段电性连接,第二线圈段在第二引脚142与公共引脚接电时产生磁力,并与顶压端152磁吸配合。

即在通电时,可通过第一引脚141与公共引脚与外部电路接通,第一线圈段通电时,电磁线圈14产生磁力,第一线圈段产生的磁力可以磁吸驱动端151,在磁吸驱动端151时,顶压端152靠近第二导电片12运动,从而顶压受压端,使第二触头121与第一触头111电性连接。

相反,在断电时,通过第二引脚142与公共引脚与外部接头,第二线圈段通电,电磁线圈14产生磁力,第二线圈段产生的磁力可吸附顶压端152,顶压端152被吸附便可带动第二导电片12远离第一触头111,实现断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引脚141、第二引脚142以及公共引脚均可由壳体10的底端引出,即供电磁线圈14工作的电流也弱电流,由第一引脚141、第二引脚142以及公共引脚提供,形成为上述脚针,当然,在具有电磁线圈的情况下,基座上的集成电路得电可经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引入,供壳体10内部线圈的工作电路作业,即弱电由底端引入。此外,壳体上还设有检测引脚143,检测引脚143可以用于与基座上的集成电路电性连接,用于电流、电压或者电量检测。

如此,本实施例中的继电器便可通过操作滑块13或者电磁线圈14两种方式来实现继电器的通电或者断电,即采用手动和电动的方式来达到使继电器第二触头121以及第一触头111接通和断开的,无论是手动还是电动,而电磁线圈14只需要受到一次脉冲电流就可以使继电器保持接头或者断开的状态,从而解决因为通电而导致的发热、耗能以及引起电气火灾的问题。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操作滑块13的安装,可在壳体10安装设有滑槽,拨动端132则可经滑槽穿入安装腔,并与滑槽滑动配合,如此,滑槽限制操作滑块13的滑动,滑动更加稳定,拨动端132的运动更加稳定,便于准确通电或者断电。

优选的,壳体10的侧部设有定位滑块,导电端17位于定位滑块的下方。如此,在将继电器装入继电器基座上时,定位滑块可与继电器基座的槽位滑动配合,因而继电器稳定插入,而导电端17位于定位滑块下方,即导电端17可在定位滑块的引导下准确装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定位滑块与壳体侧部均垂直设置,且导电端沿竖直方向延伸。如此便于壳体垂直插拔,防止出现偏移而使导电端断掉或连接不稳。

进一步,参见图4,上述定位滑块17可由上至下逐渐朝内倾斜,形成遮盖于导电端上方的斜面结构,一方面可稳定插拔,另一方面也可挡尘。

优选的,壳体10的侧部设有防滑凸楞18,防滑凸楞18可供人手持握,增加摩擦,便于继电器的插拔。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