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滴漏的导轨式智能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0149发布日期:2021-07-30 13:3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滴漏的导轨式智能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开关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滴漏的导轨式智能开关。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时,因负荷阻力急剧减小,可能会流动有相当于额定电流的几十倍的高故障电流。为了在电力系统事故时防止故障区域的扩散和其他装置的损伤,必须迅速自行切断故障电流。用于这种情况的断路器是为了防止在电路中过载负荷或短路所产生的危害,从而自动地截止电路的装置,断路器的信赖度对整个系统的信赖度起到核心影响。市场上的断路器往往只能检测一种数值进而实现断路保护,而现实中的电力故障发生情况多种多样,因此需要多种的断路器来进行保护。但采用多种断路器实行保护,使占地面积变大,而且结构复杂,很容易出现差错,造成财产损失。

为此,人们设计出了功能多样化的智能开关,通过在智能开关内设置主控板(即智能控制线路板),可令智能开关具有普通继电器所具备的功能之外,还可实现自动监测、自动诊断返回运行状态信息、远程控制以及开关的自适应智能控制等功能。为了缩小智能开关的体积,智能开关的进、出线端子一般会分别设置在开关的顶部和底部。此时,对于户外安装场景,在下雨天时,雨水会顺着电线流入顶部的接线端子内,进而流入到智能开关内部侵蚀主控板,由此会导致主控板的损坏。现有的解决方式,只能在智能开关外部设置用于遮雨的保护罩,显然,设置保护罩会增加较多的安装成本。此外,对于气候潮湿的地区,在雨露天气,空气中的露珠会凝结在电线上,进而顺着电线流入到智能开关内部侵蚀主控板,对于这种情况,在智能开关外增设普通的保护罩是无法避免的。

此外,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如船只、地下建筑等,也对智能开关有防水滴漏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防滴漏的导轨式智能开关,解决现有的智能开关中,存在的雨水或露水会沿着电线流进位于智能开关内部进而对主控板造成侵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滴漏的导轨式智能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继电器模块和主控板,所述继电器模块设有两个接线板,每一所述接线板连接有一个接线框,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一个第一插线口,底部设有一个第二插线口,所述第一插线口和第二插线口内侧分别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接线框;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第一接线插口的下方设有顶部开口的集水槽,且所述第一插线口向下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集水槽内。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插线口的所述接线板上设有一z型折弯部,通过所述z型折弯部,使得该接线板的上端部从所述集水槽的外侧弯折延伸到所述集水槽正上方,所述接线框连接于所述z型折弯部上端部。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可互相拼接的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所述继电器模块和主控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之间;所述集水槽连接于所述第一壳板内侧。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集水槽底部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延伸至所述壳体底端。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集水槽、导流管和第一壳板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集水槽和导流管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壳板的内侧。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壳板上形成有与所述集水槽和所述导流管对应的模具穿孔。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模具穿孔上设有用于密封所述模具穿孔的盖板。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壳板和所述第二壳板上分别设有互相对应的套筒和插接柱,所述插接柱可与所述套筒进行插接实现将所述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套筒和所述插接柱内对应开设有允许连接螺钉穿过的固定孔,通过螺钉组件穿过所述固定孔实现将所述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插线口内侧设有用于限制插头插入深度的托板,所述托板位于所述集水槽上方,所述托板上开有疏水孔,所述接线框位于所述托板顶部的一侧,将插头插入所述第一插线口内后,插头与所述接线框的外侧壁接触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滴漏的导轨式智能开关,在智能开关的壳体内位于顶部的第一插线口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因此,当有水珠顺着电线流进第一插线口内时,由于重力作用水珠自动向下流动,流进第一插线口内的水珠就会自动滴落到集水槽中,而不会顺着接线板流进智能开关内部进而对主控板造成侵害。此外,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在智能开关外增设保护罩,本方案节约了保护罩,大幅缩减了设备安装成本,且对于雨露天气露珠凝结在电线上并顺着电线流进第一插线口内的情况,露珠流进第一插线口内后也会滴落到集水槽内,由此解决了增设保护罩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滴漏的导轨式智能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滴漏的导轨式智能开关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滴漏的导轨式智能开关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具体结构说明:1壳体、11第一壳板、111模具穿孔、112盖板、12第二壳板、13第一插线口、14第二插线口、15托板、16疏水孔、17插接柱、18套筒、19固定孔、2集水槽、3导流管、4继电器模块、41接线板、411z型折弯部、42接线框、5主控板、6防水盖、7防水塞。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设计思想在于对水流的疏导,基于水往低处流的重力原理,将通过接线端口流入的水引导至与电路部分隔离的导流管中排出,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内部电路的目的。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4,一种防滴漏的导轨式智能开关,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继电器模块4和主控板5,所述继电器模块4设有两个接线板41,每一所述接线板41连接有一个接线框42,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一个第一插线口13,底部设有一个第二插线口14,所述第一插线口13和第二插线口14内侧分别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接线框42;在所述壳体1中,所述第一接线插口13的下方设有顶部开口的集水槽2,且所述第一插线口13向下的投影完全位于所述集水槽2内。在安装时,开关的进出线的插头分别插接在第一插线口13和第二插线口14中,由于第一插线口13是设在壳体1顶部的,因此,位于顶部的电线上附着的雨水或露水会在重力作用下顺着插头流进第一插线口13内,由于本方案中,在第一插线口13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2,且第一插线口13向下投影完全位于集水槽2内,由此,只要有水分顺着插头流进第一插线口13内,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集水槽2中,而不会顺着接线板41流进智能开关内部进而对主控板5造成侵害。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1的正面设有可开合的防水盖6,通过所述防水盖可防止水分从壳体1正面的开关按钮孔处进入到壳体1内部。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参照图3,对应于所述第一插线口13的所述接线板41上设有一z型折弯部411,通过所述z型折弯部411,使得该接线板41的上端部从所述集水槽2的外侧弯折延伸到所述集水槽2正上方,所述接线框42连接于所述z型折弯部411上端部。因此,当水分顺着插头流进第一插线口13内后,就算水分粘附到接线框42或接线板41上并顺着接线板41往下流,到达z型折弯部411时,也会由于重力滴落到集水槽2内,由此可进一步提高防滴漏性能。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1包括可互相拼接的第一壳板11和第二壳板12,所述继电器模块4和主控板5安装在所述第一壳板11和第二壳板12之间;所述集水槽2连接于所述第一壳板11内侧。将壳体1设置成两半拼接而成的第一壳板11和第二壳板12,由此可以方便内部结构的安装,将集水槽2只连接在一侧的第一壳板11上而不设置成左右拼接的模式,可以避免集水槽2中部形成拼接缝,从而提高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集水槽2底部连接有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延伸至所述壳体1底端。在集水槽2底部连接导流管3,可以通过导流管3及时将集水槽2内的水疏导出,避免集水槽2内存水过多而溢出。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集水槽2、导流管3和第一壳板11为一体注塑成型,所述集水槽2和导流管3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壳板11的内侧。将集水槽2、导流管3和第一壳板11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加工方式,在集水槽2、导流管3和第一壳板11之间不会有间隙产生,因此,滴落进集水槽2的水分不会泄露到壳体1内部对主控板5造成损害。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壳板11上形成有与所述集水槽2和所述导流管3对应的模具穿孔111。由此,在成型时,在第一壳板11的外侧采用凸模结构,即可之间在壳板11的内侧形成内凹的集水槽2和导流管3,此结构可一次直接注塑加工成型,且简化了模具结构,降低生产成。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模具穿孔111上设有用于密封所述模具穿孔111的盖板112。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壳板11和所述第二壳板12上分别设有互相对应的套筒18和插接柱17,所述插接柱17可与所述套筒18进行插接实现将所述第一壳板11和第二壳板12连接。使用套筒18和插接柱17配合的连接方式,方便壳体1的对准安装和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所述套筒18和所述插接柱17内对应开设有允许连接螺钉穿过的固定孔19,通过螺钉组件穿过所述固定孔19实现将所述第一壳板11和第二壳板12固定。由此,将第一壳板11和第二壳板12拼接后,通过螺钉组件固定,可保证整个智能开关的结构的稳固性可靠性。

进一步的,上述方案中,参照图4,所述第一插线口13内侧设有用于限制插头插入深度的托板15,所述托板15位于所述集水槽2上方,所述托板15上开有疏水孔16,所述接线框42位于所述托板15顶部的一侧,将插头插入所述第一插线口13内后,插头与所述接线框42的外侧壁接触连接。设置托板15,可用于限制和支撑插入的插头,当有水分渗入时,滴落到托板15上的水分可通过疏水孔15滴落到集水槽2内。插入的插头与接线框42的外侧壁连接,以此可以避免水分渗入到接线框42内部,避免水分接触接线板41。

参照图2,所述接线框42通过调节螺栓与所述接线板41连接固定,所述壳体1上开有允许所述调节螺栓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有硅胶的防水塞7,以此,即方便所述调节螺栓的松紧调节,又能保证防水效果。

参照图2,本方案中,电线插头插在第一插线口13中,电线上附着的水流顺着电线流进第一插线口13内后,就会滴落到托板15上,由于第一插线口13是完全位于集水槽2上方的,且托板15上开有疏水孔16,那么此时托板15上的水分就会经过疏水孔16滴落到集水槽2内,由于集水槽2的底部连接有导流管3,那么此时集水槽2内的水将顺着导流管3往下流动流出壳体1外,进而实现壳体1内部电路器件的防水。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