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键结构及手柄组件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9290发布日期:2021-08-03 13:1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键结构及手柄组件及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手柄组件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微动开关,是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作用于动作簧片上,使其末端的定触点与动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的开关,通常使用很微小的力度即可启动。为了对微动开关进行触发,通常设置按键结构,以方便人手进行操作;然而在一些安装空间狭小的结构上,由于空间有限,需要通过合理设计来保证即能牢固安装又能使按键对微动开关的触发动作顺畅。此外,常规的按键往往采用旋转运动形式,此时由于弹簧在压缩与释放过程中不对心,容易产生异响,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按键结构采用旋转运动形式容易造成异响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降低异响概率、提高使用顺畅度的按键结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手柄组件上的按键结构采用旋转运动形式容易造成异响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降低异响概率、提高使用顺畅度的手柄组件。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吸尘器上的按键结构采用旋转运动形式容易造成异响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降低异响概率的吸尘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包括:

主体支架;

微动开关,安装于所述主体支架上;以及

按键本体,活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上,适于在按压状态下开启所述微动开关,以及在非按压状态下关闭所述微动开关。

可选的,所述按键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柱,所述按键本体经由所述导向柱活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上,且所述按键本体适于沿所述导向柱的长度方向平动。

可选的,所述主体支架上对应所述导向柱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安装。

可选的,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主体支架之间,并适于平行于所述导向柱的长度方向进行伸展或收缩。

可选的,所述按键本体和/或所述主体支架上还设置有弹簧顶柱,所述弹簧顶柱适于与所述复位弹簧抵接。

可选的,所述主体支架还包括:均压孔,所述均压孔由所述导向孔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主体支架而成。

可选的,所述按键本体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柱,所述主体支架上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孔,且两个所述导向柱平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按键本体包括:压杆,所述压杆跟随所述按键本体运动,并适于触发所述微动开关的弹片。

可选的,所述弹片设置于所述微动开关远离所述按键本体的按压面一侧的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按键本体在按压状态时,所述压杆带动所述弹片远离微动开关本体,并开启所述微动开关;所述按键本体在非按压状态时,所述压杆带动所述弹片靠近所述微动开关本体,并关闭所述微动开关。

可选的,所述按键本体上设置有按钮卡扣;所述主体支架上对应所述按钮卡扣设置有按钮卡槽,所述按钮卡槽适于卡接所述按钮卡扣。

可选的,所述按钮卡槽沿所述按键本体的运动方向形成有让位腔,所述让位腔适于为所述按钮卡扣的运动进行让位。

可选的,所述主体支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适于与所述微动开关上的定位孔插接配合,并使所述微动开关仅能沿所述定位柱的轴线方向进行转动和/或平动。

可选的,所述主体支架还包括:微动开关卡扣,所述微动开关卡扣与所述微动开关卡接连接,并适于限制所述微动开关沿所述定位柱的轴线方向的转动和/或平动。

可选的,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按键本体沿上下方向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柄组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按键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手柄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操作活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上的按键本体,使得按键本体在按压状态下开启所述微动开关,以及在非按压状态下关闭所述微动开关,从而能够将微动开关与按键本体进行合理布置,使得微动开关与按键本体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放置,无需沿前后方向放置,大大节约沿按键本体运动方向的空间占用,合理利用按键本体沿上下方向的空间;通过改变控制方式与布局形式,节约空间,保证控制效果,便于在沿按键本体运动方向的空间较为局促的工作环境下进行应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将所述按键本体经由所述导向柱活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上,并使得所述按键本体适于沿所述导向柱的长度方向平动,从而将所述导向柱的长度方向限定为所述按键本体的运动方向,保证按键本体平动动作,无需转动,保证按键本体与微动开关的弹片接触不发生松脱。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复位弹簧沿平行于所述导向柱的长度方向进行伸展或收缩,从而使复位弹簧伸缩更顺利,降低故障率,减少异响情况发生,避免常规按键转动运动时,由于弹簧运动过程不对心容易产生异响等缺陷。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在所述导向孔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主体支架形成均压孔,使得导向柱在所述导向孔内运动时,能够平衡内外气压,保证导向柱的运行顺畅,避免由于气压无法排除,导致导向柱按压费力,提高用户体验。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具有两组相互配合的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从而保证所述按键本体相对所述主体支架沿导向柱的长度方向进行运动,保证反复按压时的运动路径一致性,提高运动的顺畅程度,两个所述导向柱平行设置,使得运动路径不易发生偏离,且容易保证所述复位弹簧的对中性。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将弹片设置于所述微动开关远离所述按键本体的按压面一侧的侧壁上,从而使得微动开关主体与按键本体的主体沿上下方向上的空间占用重叠,减少沿按键本体运动方向的空间占用,在保证控制效果的同时合理利用空间。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对应设置的按钮卡扣与按钮卡槽,从而将按键本体与主体支架进行连接,防止脱离;并在按钮卡槽沿所述按键本体的运动方向形成有让位腔,从而使得按键本体按压时,按钮卡扣跟随按键本体进行运动,使让位腔为所述按钮卡扣的运动进行让位,即保证固定牢靠,防止脱离,又能够避免运动干涉,使相对运动更顺畅。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所述按钮卡扣在按压动作后进行回位时,按钮卡槽能够对按钮卡扣进行限位,防止脱出,且按钮卡槽能够对按钮卡扣的回位运动距离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保证压杆与弹片的相对位置,避免弹片在受压力过大时造成损坏。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将微动开关与所述按键本体沿上下方向设置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上,减少主体支架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合理利用主体支架的长度,节约沿所述按键本体运动方向的空间占用。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柄组件,通过将按键结构设置在手柄组件内部,并优选将按键本体与微动开关沿手柄组件的长度方向进行布局设置,使得按键本体在按压状态下开启所述微动开关,以及在非按压状态下关闭所述微动开关,从而能够将微动开关与按键本体进行合理布置,使得微动开关与按键本体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放置,无需沿前后方向放置,方便将按键结构设置在手柄组件内部,大大节约沿按键本体运动方向的空间占用,无需扩大手柄组件的直径,节约空间,保证控制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按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微动开关非按压状态示意图;

图8为微动开关按压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b10-主体支架,b11-导向孔,b12-均压孔,b13-定位柱,b14-微动开关卡扣,b15-第一弹簧顶柱;b20-微动开关,b21-弹片,b23-操作钮,b24-动簧片,b25-常闭触头,b26-常开触头;b30-按键本体,b31-压杆,b32-导向柱,b33-按钮卡扣,b34-第二弹簧顶柱;b40-导线;b50-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包括:

主体支架b10;

微动开关b20,安装于所述主体支架b10上;以及

按键本体b30,活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b10上,适于在按压状态下开启所述微动开关b20,以及在非按压状态下关闭所述微动开关b20。

结合图7,图8所示,与传统的微动开关控制形式不同,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动开关b20由按键本体b30进行控制,在对按键本体b30进行按压时,微动开关b20的弹片b21远离微动开关的主体,弹片b21放松对操作钮b23的按压,使得微动开关内部的动簧片b24与常闭触头b25接触;在按键本体b30的非按压状态时,微动开关b20的弹片b21靠近微动开关的主体,弹片b21按下操作钮b23,使得微动开关内部的动簧片b24与常开触头b26接触。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操作活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b10上的按键本体b30,使得按键本体b30在按压状态下开启所述微动开关b20,以及在非按压状态下关闭所述微动开关b20,从而能够将微动开关b20与按键本体b30进行合理布置,使得微动开关b20与按键本体b30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放置,无需沿前后方向放置,大大节约沿按键本体b30运动方向的空间占用,合理利用按键本体b30沿上下方向的空间;通过改变控制方式与布局形式,节约空间,保证控制效果,便于在沿按键本体b30运动方向的空间较为局促的工作环境下进行应用。

优选的,所述微动开关b20上还连接有导线b40,所述导线b40适于将所述微动开关b20直接或间接的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按键本体b30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柱b32,所述按键本体b30经由所述导向柱b32活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b10上,且所述按键本体b30适于沿所述导向柱b32的长度方向平动。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b32构造为柱状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将所述按键本体b30经由所述导向柱b32活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b10上,并使得所述按键本体b30适于沿所述导向柱b32的长度方向平动,从而将所述导向柱b32的长度方向限定为所述按键本体b30的运动方向,保证按键本体b30平动动作,无需转动,保证按键本体b30与微动开关b20的弹片接触不发生松脱。

具体地,所述主体支架b10上对应所述导向柱b32设置有导向孔b11,所述导向柱b32与所述导向孔b11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安装。

通过所述导向孔b11与所述导向柱b32的配合,使得按键本体b30能够在主体支架b10上顺畅运动,起到导向作用。

具体地,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复位弹簧b50,设置于所述按键本体b30与所述主体支架b10之间,并适于平行于所述导向柱b32的长度方向进行伸展或收缩。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b50采用螺旋弹簧形式。

与采用转动形式的按键本体b30相比,本实施例的复位弹簧b50无需沿弧形路径进行伸缩,避免复位弹簧b50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弹簧的相对两侧挤压程度不同,产生不对心现象,减少异响的产生。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复位弹簧b50沿平行于所述导向柱b32的长度方向进行伸展或收缩,从而使复位弹簧b50伸缩更顺利,降低故障率,减少异响情况发生,避免常规按键转动运动时,由于弹簧运动过程不对心容易产生异响等缺陷。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b50沿其自身轴线方向进行伸缩运动。所述复位弹簧b50的轴线与所述导向柱b3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具体地,所述按键本体b30和/或所述主体支架b10上还设置有弹簧顶柱,所述弹簧顶柱适于与所述复位弹簧b50抵接。

优选的,所述主体支架b10上设置有第一弹簧顶柱b15,所述按键本体b30上设置有第二弹簧顶柱b34,所述第一弹簧顶柱b15与所述第二弹簧顶柱b34沿所述复位弹簧b50的伸缩方向对中设置,保证所述复位弹簧b50在伸缩运动时不发生偏离。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弹簧顶柱b15与所述第二弹簧顶柱b34沿所述复位弹簧b50的伸缩方向对中设置,是指复位弹簧b50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弹簧顶柱b15、所述第二弹簧顶柱b34的中轴线重合,从而保证所述复位弹簧b50沿其自身轴线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顶柱b15与所述第二弹簧顶柱b34设置于两个或多个所述导向柱b32的中间位置,使得复位弹簧b50的运动轴线与两个或多个所述导向柱b32的轴线相平行。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结构可以包括多个复位弹簧b50,对应的,所述第一弹簧顶柱b15与所述第二弹簧顶柱b34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顶柱b15与所述第二弹簧顶柱b34还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向柱b32与所述导向孔b11的根部位置,并优选设置于所述导向柱b32的外表面根部位置,以及环绕所述导向孔b11的外部的根部位置。

具体地,所述主体支架b10还包括:均压孔b12,所述均压孔b12由所述导向孔b11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主体支架b10而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在所述导向孔b11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主体支架b10形成均压孔b12,使得导向柱b32在所述导向孔b11内运动时,能够平衡内外气压,保证导向柱b32的运行顺畅,避免由于气压无法排除,导致导向柱b32按压费力,提高用户体验。所述均压孔b12构造为孔型结构,其用于平衡所述导向孔b11内外气压。

具体地,所述按键本体b30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柱b32,所述主体支架b10上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孔b11,且两个所述导向柱b32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具有两组相互配合的所述导向柱b32与所述导向孔b11,从而保证所述按键本体b30相对所述主体支架b10沿导向柱b32的长度方向进行运动,保证反复按压时的运动路径一致性,提高运动的顺畅程度,两个所述导向柱b32平行设置,使得运动路径不易发生偏离,且容易保证所述复位弹簧b50沿其自身轴线方向进行运动。

具体地,所述按键本体b30包括:压杆b31,所述压杆b31跟随所述按键本体b30运动,并适于触发所述微动开关b20的弹片b21。

具体地,所述弹片b21设置于所述微动开关b20远离所述按键本体b30的按压面一侧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压杆b31上设置有弯钩部,通过弯钩部与弹片b21进行抵接,并优选的,在按键本体b30按压状态下,使得弯钩部放松对弹片b21的拉紧作用,并在按键本体b30非按压状态下,使得弯钩部拉紧弹片b21,并使弹片b21靠近微动开关b20的主体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将弹片b21设置于所述微动开关b20远离所述按键本体b30的按压面一侧的侧壁上,从而使得微动开关主体与按键本体b30的主体沿上下方向上的空间占用重叠,减少沿按键本体b30运动方向的空间占用,在保证控制效果的同时合理利用空间。

优选的,所述按键本体b30沿上下方向的投影覆盖所述微动开关b20。

具体地,所述按键本体b30在按压状态时,所述压杆b31带动所述弹片b21远离微动开关本体,并开启所述微动开关b20;所述按键本体b30在非按压状态时,所述压杆b31带动所述弹片b21靠近所述微动开关本体,并关闭所述微动开关b20。

具体地,所述按键本体b30上设置有按钮卡扣b33;所述主体支架b10上对应所述按钮卡扣b33设置有按钮卡槽,所述按钮卡槽适于卡接所述按钮卡扣b33。

具体地,所述按钮卡槽沿所述按键本体b30的运动方向形成有让位腔,所述让位腔适于为所述按钮卡扣b33的运动进行让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对应设置的按钮卡扣b33与按钮卡槽,从而将按键本体b30与主体支架b10进行连接,防止脱离;并在按钮卡槽沿所述按键本体b30的运动方向形成有让位腔,从而使得按键本体b30按压时,按钮卡扣b33跟随按键本体b30进行运动,使让位腔为所述按钮卡扣b33的运动进行让位,即保证固定牢靠,防止脱离,又能够避免运动干涉,使相对运动更顺畅。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所述按钮卡扣b33在按压动作后进行回位时,按钮卡槽能够对按钮卡扣b33进行限位,防止脱出,且按钮卡槽能够对按钮卡扣b33的回位运动距离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保证压杆b31与弹片b21的相对位置,避免弹片b21在受压力过大时造成损坏。

具体地,所述主体支架b10包括:定位柱b13,所述定位柱b13适于与所述微动开关b20上的定位孔插接配合,并使所述微动开关b20仅能沿所述定位柱b13的轴线方向进行转动和/或平动。

具体地,所述主体支架b10还包括:微动开关卡扣b14,所述微动开关卡扣b14与所述微动开关b20卡接连接,并适于限制所述微动开关b20沿所述定位柱b13的轴线方向的转动和/或平动。

作为变形,所述主体支架b10对所述微动开关b20的卡接形式还可以为多种,如滑槽插接形式、螺钉固定形式、粘接形式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所述微动开关b20与所述按键本体b30沿上下方向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b10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结构,通过将微动开关b20与所述按键本体b30沿上下方向设置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架b10上,减少主体支架b10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合理利用主体支架b10的长度,节约沿所述按键本体b30运动方向的空间占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柄组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按键结构。

优选的,所述手柄组件便于使用者进行握持,并同时在所述手柄组件上设置按键结构,方便使用者进行操控。

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柄组件,通过将按键结构设置在手柄组件内部,并优选将按键本体b30与微动开关b20沿手柄组件的长度方向进行布局设置,使得按键本体b30在按压状态下开启所述微动开关b20,以及在非按压状态下关闭所述微动开关b20,从而能够将微动开关b20与按键本体b30进行合理布置,使得微动开关b20与按键本体b30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放置,无需沿前后方向放置,方便将按键结构设置在手柄组件内部,大大节约沿按键本体b30运动方向的空间占用,无需扩大手柄组件的直径,节约空间,保证控制效果。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手柄组件。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