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4365发布日期:2021-07-27 15:3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流继电器大多采用动簧片直动式(也称为螺线管直动式)方案,其接触部分采用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簧片,两个静触头通常是安装在陶瓷罩的顶部,两个静触头(即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则伸到陶瓷罩内,动簧片为直动式分布在陶瓷罩内,动簧片的两端作为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头作为静触点的底端相配合,当动簧片的两端的动触点与两个静触头底端的静触点相接触时,电流由其中一个静触头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头流出;动簧片是装在推动杆部件的一端,推动杆部件的另一端则与磁路部分的动铁芯相连接,当线圈接入电流而使推动杆部件向上运动时,动簧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接触,接通负载,当线圈断开电流时,推动杆部件受复位弹簧的作用向下运动,动簧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分离,切断负载。现有技术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通常采用磁钢灭弧,即通过在触点周围配置磁钢,利用磁钢所产生的磁场来实现吹弧。最典型的一种磁钢配置方案是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外侧分别配置一个磁钢,这种双磁钢方案虽然吹弧方向较好,也达到无极性的要求,但磁场强度较弱(特别是起弧点,引出端中心处),对于大负载产品,陶瓷腔体更大,使灭弧部分到达起弧点的磁场强度更小,初始灭弧效果不佳,在空间受限情况下未必能及时灭弧。因此,现有技术的这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储能项目对系统负载的提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能够强化接触点磁场强度,使起弧点洛伦兹力始终朝向利于灭弧方向,从而提高灭弧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和一个动簧片;所述动簧片配置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下方,且动簧片的两端作为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作为静触点的底端对应相配合;在动簧片的周围的对应于触点位置分别配置有第一磁钢,且第一磁钢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触点,以利用第一磁钢所形成的水平磁场实现灭弧;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中,在背向静触点的一面还装有第二磁钢,并使第二磁钢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触点,且第二磁钢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极性与第一磁钢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极性相反,以利用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在触点处形成纵向磁场并增强触点处磁场强度来进一步实现灭弧。

所述静触点引出端的上端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二磁钢嵌置在所述凹槽中并使所述第二磁钢靠近对应的触点。

所述第二磁钢为圆形;所述凹槽的截面为与第二磁钢对应适配的圆形形状;所述第二磁钢在相对应的同一水平面中是处于静触点引出端的中间。

所述两个动触点为一体成形在动簧片的两端的凸苞。

所述第一磁钢为两个,两个第一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动簧片的两端的凸苞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偏心相接触。

所述动簧片的两端的凸苞分别设在动簧片的两端的端沿处;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与动簧片的两端的凸苞的相接触位置处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的相对外侧。

所述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面为圆形,所述静触点引出端与动簧片的凸苞的相接触位置不超过圆形的半径。

所述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分别配置于两个第一磁钢的两个第一u形轭铁,两个第一u形轭铁的u形的底壁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磁钢的背向对应的触点的一面相接触,两个第一u形轭铁的u形的两侧壁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并与所述对应的触点相对。

所述动、静触点的配合位置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第一u形轭铁所围成的框形轮廓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所述第一磁钢为四个,四个第一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的外侧并与对应的触点相对,且对应于同一触点的两个第一磁钢的朝向对应的触点的一面的极性设为相同。

所述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分别配置于四个第一磁钢的两个第二u形轭铁,两个第二u形轭铁的u形的底壁分别对应在动簧片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两个第二u形轭铁的u形的两侧壁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并与对应位置的第一磁钢的背向对应的触点的一面相接触。

所述动簧片对应在第一磁钢的高度的中间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中,在背向静触点的一面还装有第二磁钢,并使第二磁钢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触点,且第二磁钢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极性与第一磁钢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极性相反,以利用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在触点处形成纵向磁场并增强触点处磁场强度来进一步实现灭弧。本发明的这种结构,能够提升纵向引弧磁场,提高引出端中心磁场强度,加快起弧瞬间的磁吹灭弧速度。

2、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将两个动触点设为一体成形在动簧片的两端的凸苞,且动簧片的两端的凸苞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偏心相接触。本发明的这种结构,通过纵向引弧磁场与偏心接触点的配合,能够强化接触点处磁场强度,使起弧点洛伦兹力始终朝向利于灭弧方向,从而提高灭弧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沿着动簧片的长度方向剖示);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沿着动簧片的宽度方向的其中一个触点处剖示);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沿着动簧片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个触点处剖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和一个动簧片2;所述动簧片2配置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的下方,且动簧片2的两端作为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的作为静触点的底端对应相配合;在动簧片2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分别配置一个第一磁钢3,且第一磁钢3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触点,以利用两个第一磁钢3各自所形成的水平磁场(如图3所示)实现灭弧;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中,在背向静触点的一面还装有第二磁钢4,并使第二磁钢4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触点,且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极性与第一磁钢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极性相反,以利用第一磁钢3和第二磁钢4在触点处形成纵向磁场(如图4所示)并增强触点处磁场强度来进一步实现灭弧。

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n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的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n极。

本实施例中,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的上端分别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11,所述第二磁钢4嵌置在所述凹槽11中并使所述第二磁钢4靠近对应的触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钢4为圆形;所述凹槽11的截面为与第二磁钢对应适配的圆形形状;所述第二磁钢4在相对应的同一水平面中是处于静触点引出端1的中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动触点为一体成形在动簧片2的两端的凸苞21,且动簧片2的两端的凸苞21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的底端偏心相接触。凸苞21由动簧片2沿着厚度方向击打后成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2的两端的凸苞21分别设在动簧片的两端的端沿处;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与动簧片的两端的凸苞的相接触位置12处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的底端的相对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静触点引出端1的底端面为圆形,所述静触点引出端与动簧片2的凸苞21的相接触位置12不超过圆形的半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2对应在第一磁钢3的高度的中间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分别配置于两个第一磁钢的两个第一u形轭铁5,两个第一u形轭铁5的u形的底壁51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磁钢3的背向对应的触点的一面相接触,两个第一u形轭铁5的u形的两侧壁52分别配置在动簧片2的宽度的两边,并与所述对应的触点相对。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静触点的配合位置在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第一u形轭铁5所围成的框形轮廓在所述参考水平面上的投影。

本发明的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采用了在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中,在背向静触点的一面还装有第二磁钢4,并使第二磁钢4的具有极性的一面朝向对应的触点,且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极性与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极性相反,以利用第一磁钢3和第二磁钢4在触点处形成纵向磁场并增强触点处磁场强度来进一步实现灭弧。本发明的这种结构,能够提升纵向引弧磁场,提高引出端中心磁场强度,加快起弧瞬间的磁吹灭弧速度。本发明采用了将两个动触点设为一体成形在动簧片2的两端的凸苞21,且动簧片2的两端的凸苞21分别与两个静触点引出端1的底端偏心相接触。本发明的这种结构,通过纵向引弧磁场与偏心接触点的配合,能够强化接触点处磁场强度,使起弧点洛伦兹力始终朝向利于灭弧方向,从而提高灭弧效果。

本实施例是将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n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当然,也可以将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而将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n极,或者是将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均设为n极或均设为s极。

实施例二

参见图5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磁钢3为四个,四个第一磁钢3分别配置在动簧片2的宽度的两边的外侧并与对应的触点相对,且对应于同一触点的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对应的触点的一面的极性设为相同。

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的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均为n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的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均为s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的第二磁钢4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s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的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为n极。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分别配置于四个第一磁钢3的两个第二u形轭铁6,两个第二u形轭铁6的u形的底壁61分别对应在动簧片2的长度的两端的外侧,两个第二u形轭铁6的u形的两侧壁62分别配置在动簧片2的宽度的两边并与对应位置的第一磁钢3的背向对应的触点的一面相接触。

本实施例是将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的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均为n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的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均为s极;当然,也可以将对应于动簧片2的一端的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均为s极,对应于动簧片2的另一端的两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的磁极性均为n极;或者是将四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均设为n极或均设为s极。

对于四个第一磁钢3的朝向触点的一面均设为n极或均设为s极的情况,还可以将对应于动簧片2的宽度的同一边的两个第一磁钢3连成一体形成一个。

上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