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54872发布日期:2021-07-27 15:3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性能以及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器件因其较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相比具有重量轻巧,视角广,响应时间快,耐低温,发光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显示行业一直被视其为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特别是oled可以在柔性基板上做成能弯曲的柔性显示屏,这更是oled显示面板的巨大优势。但是,现有的oled器件中的光线透过以及出光率并不理想,进而影响了器件的出光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的oled器件中往往通过在器件内部设置多个增透层来达到提高光线出光效率的目的,常用的增强膜层包括氟化锂(lif)层,通过lif对显示面板的出光耦合层进行保护,并与出光耦合层一同提高oled面板的出光效率,但是,现有工艺中,在制备lif增透膜层时,往往采用蒸镀工艺进行制备,在蒸镀时,不同色阻区域内对应的lif层的厚度相同,而不同颜色的光线在透光lif层时,其出光率也不同,因此,相同厚度的lif层并不能使不同颜色的光线均达到最佳的出光效率,进而影响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不利于显示面板综合性能的提高。

综上所述,现有制备技术中制备得到的oled器件的出光效率较低,oled器件内部设置的lif层不能使不同颜色的光线达到最佳的出光效率,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有效的改善现有的显示面板内设置的增透膜层的出光率较低,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法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且所述发光层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以及,

增透层,所述增透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的出光侧;

其中,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单元对应区域内的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不同。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以及绿色发光单元,所述红色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所述绿色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蓝色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红色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在1.55~1.8之间,所述绿色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在1.3~1.52之间,所述蓝色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在1.1~1.28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增透层为无机膜层,且所述增透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得到。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增透层为氟化锂膜层。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出光耦合层,所述出光耦合层设置在所述增透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出光耦合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增透层的折射率。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出光耦合层的折射率在1.9~2.1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出光耦合层的材料包括sin、sion、sio2或al2o3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柔性衬底,并在所述柔性衬底上制备阵列基板;

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制备阳极层以及像素定义层,并对所述像素定义层图案化处理;

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制备发光层,在所述发光层上制备阴极,并在所述阴极上制备出光耦合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发光区域;

在所述出光耦合层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增透层,其中,所述增透层在不同的发光颜色对应的所述发光区域内的折射率不同。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为了有效的提高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出光率,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发光层上设置增透层,其中,在设置增透层时,增透层的在不同的颜色对应的发光区域内设置不同的折射率,从而有效的改善了不同光线在透光增透层时,均能达到最佳的出光效果,并最终达到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和显示效果的目的。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置该增透层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工艺进行设置,从而提高膜层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更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线透过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线在穿过不同颜色的色阻后光强与膜层折射率的变化曲线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7a~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对应的膜层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随着显示面板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希望制备并获得到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及显示效果。但是,现有的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以及显示质量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显示面板综合性能的提高。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0、阵列基板101、阳极102、像素定义层103、发光层106以及阴极107。

具体的,阵列基板101设置在衬底100上,阳极102设置在阵列基板101上,像素定义层103设置在阵列基板101上,并且,像素定义层103覆盖阳极102。

其中,对像素定义层103进行图案化处理,最终像素定义层103形成开口区域11和非开口区域12。开口区域11和非开口区域12相邻设置,光线通过开口区域11,并将光线发射到显示面板外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设置发光层106时,发光层106对应的设置在像素定义层103的开口区域11内,并与开口区域11内的阳极102相电连接,通过阳极102以对发光层106进行控制。这样,发光层106就在像素定义层103上形成多个阵列设置的发光单元61,如第一发光单元611、第二发光单元612以及第三发光单元613。第一发光单元611、第二发光单元612以及第三发光单元613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开口区域11内,当显示面板进行发光时,多个发光单元61内的发光层106进行发光,形成多个发光单元如多个发光子像素,并最终实现显示面板的发光显示功能。

由发光层106发出的光线能被越多的发射到显示面板外,则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就越高。但是,由于光线在穿过不同的膜层时,膜层会对一部分光线进行吸收以及散射等作用,最终只能有一部分光线可透过显示屏幕,并被使用者所接收,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降低,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有效地提高显示面板及装置的光线出光率以及显示效果。

其中,阴极107设置在像素定义层103上,并覆盖发光层106。从而使得阳极102、发光层106以及阴极107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光结构。通过阳极102和阴极107以驱动发光层106的发光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阴极107可为面阴极或其他结构的阴极。

优选的,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光线出光率,本申请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出光耦合层108以及增透层109。

具体的,出光耦合层108设置在阴极107上,在设置出光耦合层时,出光耦合层108可设置在每个发光单元对应的区域中。或直接将出光耦合层108设置在阴极107上。

增透层109设置在出光耦合层108上,优选的,增透层109可设置在每个发光单元对应区域内的出光耦合层108上。

设置在开口区域11内的发光层106发出的光线依次透过出光阴极107、出光耦合层108以及增透层109,并被出光耦合层108和增透层109共同作用,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光线的出射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611、第二发光单元612以及第三发光单元613分别以红色子像素611、绿色子像素612以及蓝色子像素613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发光单元61还可以为其他颜色的发光单元,这里不再详述。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线透过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三个发光单元为例进行说明,每个发光单元内分别对应设置红色子像素611、绿色子像素612以及蓝色子像素613。由于光线通过不同颜色的色阻后,该色阻层对光线的透过率不同,因此,光线的出射率也会不同。根据上述特点,本申请实施例中,分别对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内对应的膜层的折射率进行改进,从而使得光线在穿过不同颜色的色阻膜层时,均能达到最佳的光线出射率,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具体的,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线在穿过不同颜色的色阻后光强与膜层折射率的变化曲线图。上述曲线可通过光线模拟或者实验验证得到,对应的各项数据如图示曲线中的标记点所示。图3中的a、b以及c分别对应光线在透过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后的光强与膜层折射率之间的变化曲线图。可知,当光线在红色膜层中穿过时,随着红色膜层的折射率的逐渐提高,光线的透过率逐渐增大,到达外界的光强逐渐增强,并在增大到一最大值时,光线的透过率随之下降,当该膜层的折射率n=1时,透出的光强为18,当该膜层的折射率n=1.6时,透出的光强最大为22;当光线在绿色膜层中穿过时,随着绿色膜层的折射率的逐渐提高,光线的透过率也逐渐增大,并在增大到一最大值时,然后光线的透过率随之下降,当该膜层的折射率n=1时,透出的光强为160,当该膜层的折射率n=1.4时,透出的光强最大为170;同理,可知当光线在蓝色膜层中穿过时,随着蓝色膜层的折射率的逐渐提高,光线的透过率也逐渐增大,并在增大到一最大值时,然后光线的透过率随之下降,当该膜层的折射率n=1时,透出的光强为108,当该膜层的折射率n=1.2时,透出的光强最大为112。

从而根据上述变化曲线关系得到光线在红色膜层、绿色膜层以及蓝色膜层中传播时,光线出射率最大值时对应的不同膜层的最佳折射率值,并将该折射率值分别对应的设置在不同区域内的增透层109上。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红色发光单元对应的区域内增透层的折射率大于绿色发光单元对应区域内的增透层的折射率,绿色发光单元对应的增透层的折射率大于蓝色发光单元对应的增透层的折射率,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光线在透过不同颜色的色阻膜层时,均能达到最佳的出射率。

优选的,对于红色子像素611区域内对应的增透层109而言,该区域内的增透层109的折射率n1设置在1.55~1.8之间,优选的该区域内的增透层109的折射率n1=1.6。在此区间内,当红色光线透过增透层109时,光线能达到最佳的出射率。

对于绿色子像素612区域内对应的增透层109而言,该区域内的增透层109的折射率n2设置在1.3~1.52之间,优选的该区域内的增透层109的折射率n2=1.4。在此区间内,绿色光线透过增透层109时,光线也能达到最佳的出射率。

对于蓝色子像素613区域内对应的增透层109而言,该区域内的增透层109的折射率n3设置在1.1~1.28之间,优选的该区域内的增透层109的折射率n3=1.2。在此区间内,蓝色光线透过增透层109时,光线也能达到最佳的出射率。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提高光线的出射率,在设置出光耦合层108时,使出光耦合层108的折射率大于增透层109膜层的折射率。优选的,耦合层的折射率可设置在1.9~2.1之间,在设置增透层109时,可只设置在发光区域对应位置上,也可整面完全覆盖出光耦合层108。

从而使得出光耦合层108与增透层109可共同作用,并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透过上述膜层后,均能达到最佳的出光率,进而有效的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制备增透层109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进行制备,并通过调节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程中的参数和使用精细掩膜板,最终分别在红、绿、蓝三种像素上方沉积对应的最佳折射率的增透层109。其中,增透层109可为无机薄膜层,该无机膜层包括但不限于sin,sionx,siox,al2o3等。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高的增透层109可为lif膜层,或者为其他材料的透过膜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110,封装层110设置在增透层109上,并对该增透层109进行密封。该封装层110可设置为无机和有机相层叠的多膜层结构,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封装性能及可靠性,多膜层叠加的结构本申请中不再详细举例。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阵列基板101,在阵列基板101内设置有多个薄膜晶体管3,薄膜晶体管3包括栅极32、源极31以及漏极33,上述薄膜晶体管3的结构均为正常结构型薄膜晶体管,不再详细描述。同时,阳极102通过对应的过孔与薄膜晶体管3的漏极33相电连接,进而实现对发光层106的驱动与控制。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列示意图。显示面板的发光区域内包括多个像素单元400,在每个像素单元400内还包括多个子像素,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蓝色子像素401、红色子像素402以及绿色子像素403为例进行说明。

多个像素单元400阵列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发光区域内。并且,蓝色子像素401对应的像素单元的面积大于红色子像素402对应的像素单元的面积,红色子像素402对应的像素单元的面积大于绿色子像素403像素单元的面积。同时,红色子像素402和绿色子像素403设置在蓝色子像素401的一侧,红色子像素402和绿色子像素403设置在同一列上,进而三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构成了一矩形结构。

对应的,在每个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区域上设置不同折射率的增透层,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出光率,并提高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阳极500、第一功能层501、发光层502、第二功能层503以及阴极504。

其中,发光层502包括不同颜色的发光区域,如红色、蓝色以及绿色区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发光层不同颜色的发光效率,在阴极504上还设置出光耦合层505以及增透层506,其中增透层506设置在出光耦合层505上。优选的,在设置增透层506时,在不同颜色区域内,增透层506的折射率不同。在红色发光区域对应的增透层506的折射率大于绿色发光区域对应的增透层506的折射率,在绿色发光区域对应的增透层506的折射率大于蓝色发光区域对应的增透层506的折射率。并且保证出光耦合层505的折射率大于增透层506的折射率,这样,通过出光耦合层505和增透层506的共同作用,进而使得出射的光线达到最大,有效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流程图。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b100:提供柔性衬底,并在所述柔性衬底上制备阵列基板;

b101: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制备阳极层以及像素定义层,并对所述像素定义层图案化处理;

结合图7a-图7c所示,图7a~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对应的膜层结构图。如图7a,提供衬底100,该衬底100可为柔性衬底,同时在衬底100上制备阵列基板10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101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阵列基板101内设置有多个薄膜晶体管3,薄膜晶体管3包括源极31、栅极32以及漏极33,同时还包括有源层以及各层间介质层,其结构与现有的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相同,因此,各膜层的具体结构未详细画出。

阵列基板101设置完成后,对阵列基板101蚀刻处理,并在不同的薄膜晶体管3的漏极33对应的区域形成过孔结构,并在该过孔结构内设置阳极102。并在阵列基板101上设置像素定义层103。

像素定义层103制备完成后,对像素定义层103图案化处理,并形成多个开口区域11。

b102: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制备发光层,在所述发光层上制备阴极,并在所述阴极上制备出光耦合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发光区域;

b103:在所述出光耦合层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增透层,其中,所述增透层在不同的发光颜色对应的所述发光区域内的折射率不同。

详见图7b所示,像素定义层103制备完成后,在开口区域11内对应的膜层上制备发光层106,在制备发光层106时,在不同的开口区域11内设置不同颜色的发光层106,进而实现不同颜色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在发光层106上设置阴极107,该阴极107可为面阴极层,同时覆盖发光层106和像素定义层103。

阴极107设置完成后,继续在阴极107上设置出光耦合层108,出光耦合层108可覆盖像素定义层103。

出光耦合层108制备完成后,继续制备增透层109,其中,增透层109可对应的设置在不同颜色的开口区域11内,且在不同的颜色对应的开口区域11内,增透层109的折射率不同。具体的,红色发光区域对应的增透层109的折射率在1.55~1.8之间,绿色发光区域对应的增透层109的折射率在1.3~1.52之间,蓝色发光区域对应的增透层109的折射率在1.1~1.28之间。

因此,当不同的光线穿过增透层109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线对应的增透层109的折射率不同,光线透过时,均能达到最大的光线出射率,因此,本申请中的膜层有效的提高了光线的出射率。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的出光耦合层108的折射率大于增透层109的折射率。

同时,在制备本申请中的增透层109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进行制备。通过调节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气体的配比或者反应的条件,以避免在制备过程中对其他膜层造成损失。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有效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在制备过程中,制备工艺更加稳定,有利于大批量产品的生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增透层可为lif膜层,或者采用其他无机薄膜替代lif层,亿有效的提供光线的出射率。

增透层109制备完成后,如图7c所示,在增透层109上继续制备封装层110,并对显示面板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内在不同颜色的发光区域内设置不同折射率的增透层,从而使得不同的光线在穿过增透层时,均能达到最佳的出射率。并最终达到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的目的。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