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元正极材料组分优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54973发布日期:2021-07-27 15:3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元正极材料组分优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元正极材料组分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理化学特性很大程度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随着对锂离子电池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变得尤为重要。

三元linixcoymnzo2(x+y+z=1)正极材料很好的利用了传统一元正极材料licoo2、linio2和limno2之间的协同效应,兼具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安全、环保等优势,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在linixcoymnzo2正极材料中,其性能主要由过渡金属离子的电化学特性所决定的。通常认为,ni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能够可逆的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贡献材料的大部分容量,但镍含量过高会影响材料的循环性能、热稳定性和安全性;mn具有电化学惰性且mn-o键具有较大的健强,有利于结构稳定性,但mn含量增加会以牺牲材料的容量为代价;co具有高的电子电导率可以有效的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但co成本昂贵会增加材料的成本。因此,通过优化ni-co-mn组分的比例是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一条有效途径。

在优化实验中,正交设计法、均匀设计法等是最为常见方法,但它们存在以下弊端:受因素数的影响,随因素数的增加试验次数大量增加;同时随着因变量的增加实验的复杂性也会急剧增加。因此,现有的优化方法已不能满足对三元正极材料组分这种“多因变量-多自变量”体系的优化需求,开发一种针对三元正极材料组分优化的方法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三元正极材料组分优化方法,以提升优化的效率、减小优化过程的复杂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元正极材料组分优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预设四组不同组分含量的三元材料;

s2、运用敏感度分析选取代表性的性能评价指标;

s3、根据选取的性能指标运用归一化方法给预设的四组三元材料评分;

s4、根据四组三元材料评分,运用单纯形变化获得一组尝试性的三元材料,并获得相应性能指标评分;

s5、根据尝试性的三元材料评分,获得优化系数α;

s6、根据优化系数α进行单纯形变化,获得新的一组三元材料,获得性能指标评分;

s7、若新的一组三元材料性能评分符合预期,则该三元材料为目标组分材料;否则将其取代预设四组材料中评分最低的材料构成新的四组材料,进入步骤s3进行优化循环。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性能评价指标可以是阻抗、充放电效率、容量、倍率性能、循环性能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性能评价指标依据性能的敏感度来获取,比较相同组分变化范围内性能的绝对变化率,选取绝对变化率大的性能作为评价指标。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性能指标评分根据归一化方法进行,其性能最优的组分材料分值为100分,其他组分材料分值则为所占最优性能的百分比。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单纯形变化依据单纯形法变化公式。

进一步的,在于步骤s5中优化系数α的选择。

优选的,在步骤s5中优化系数α的选择为,设新一组组份材料的评分为r,预设四组三元材料中lmax为评分最大值、lmin为评分最小值、lmin+1为评分次低值;

(1)若r>lmax,选取1.0<α<2;

(2)若r<lmin,选取-1<α<0;

(3)若lmin+1>r>lmin,选取0<α<1.0;

(4)若lmax>r>lmin+1,选取α=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优化方法对因变量进行敏感度分析,确定最具代表性的性能评价指标,并且运用评价指标归一化方法对不同组分材料进行评分,有效减少优化过程的复杂性;该优化方法属于非线性优化,根据试验点的评分确定优化方向,有效的降低试验次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组分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不同组分材料的倍率性能;

图3是不同组分材料的循环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以优化lini0.5+xco0.2+ymn0.3+zo2(x+y+z=0)材料的组分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组分优化方法进行说明。

1.预设四组不同组分含量的三元材料

运用三因素表构建初始单纯形,见表1;以合成0.1mol的lini0.5co0.2m0.3o2的所需的过渡金属乙酸盐原料质量为初始点,即(mniac,mcoac,mmnac)=(12.442,4.9816,7.3528),步长设为0.4;每个坐标点代表一特定组分的三元正极材料,预设四组不同组分含量三元材料由公式(1)计算:

v=(12.442+0.4x,4.9816+0.4y,7.3528+0.4z)(1)

这里x,y和z分别代表三个因素的指前系数;

根据公式(1)计算出的四组三元材料的三维坐标分别为:a(12.8,5.7816,8.5528),b(13.242,6.1816,7.3528),c(13.642,4.9816,8.1528),d(14.042,6.5816,8.9528)。

表1:三因素表

2.选取代表性能的评价指标

容量、倍率性能、循环性能是三元正极材料最为常见的电化学性质,它们在三元材料组分变化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减小组分优化过程中因变量变化的复杂性,运用敏感度分析从中选取最代表性的性能评价指标,敏感度由公式(2)所得:

s=δv/v(2)

这里δv为评价指标的最大变化值,v为代表着评价指标平均值;

计算得容量、倍率、循环性能的s分别为1.67%、3.74%、9.21%;很显然,评价指标的敏感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循环性能>倍率>容量;因此选取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作为此次组分优化过程中的评价指标。

3.计算各组分材料的评分

优化过程中,优化的方向是由各个不同组分材料的评分来决定的;材料性能的评分为评价指标的评分值之和,评价指标评分值采用归一化方法得到;通过敏感度分析,倍率性能、循环性能作为评价指标,倍率为0.5c下四次充放电循环的平均放电比容量、循环性能为0.5c下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试验点的各评价指标评分可由公式(3)计算获得:

es=100p/pm(3)

这里p代表评价指标的响应值,pm代表改评价指标的最大响应值;

材料性能的评分为倍率、循环性能评分之和;

各组分材料评分如表2所示,某一组分材料的评分越高,这意味着该组分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

表2:各不同组分材料的评价指标响应值

4.获得尝试性组分材料

在预设的四组不同组分材料中,性能评分最低的一组材料称为坏点应该被淘汰;新组分材料由公式(4)计算可得:

vn=(1+α)vs/n-αvb(4)

这里vs为除去坏点剩余各个组分材料坐标之和,vb为坏点的坐标,n为因素数,α是优化系数。

5.α值的选择

优化系数α的是获得最优组分三元正极材料的关键因素。设新组分材料的评分为r,预设四组三元材料中lmax为评分最大值、lmin为评分最小值、lmin+1为评分次低值。

(1)若新试验点的评分r>lmax,选取α=1.5;

(2)若r<lmin,选取α=-0.5;

(3)若lmin+1>r>lmin,选取α=0.5;

(4)若lmax>r>lmin+1,选取α=1.0

如附图2、附图3所示,为了在有限的迭代次数内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我们认为,新组分材料评分r比参考样h的普通lini0.5co0.2mn0.3o2材料性能评分增加3%,即可满足了组分优化的需要;也就是说相比于lini0.5co0.2mn0.3o2材料,最优组分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升了3%,我们就可以输出结果,否则进入“优化循环”持续进行优化;经过三次优化循环,分别选取优化系数α为1.0、1.0、-0.5,获得三组不同组分三元材料为实验样例e的lini0.52co0.19mn0.29o2、实验样例f的lini0.52co0.17mn0.31o2、实验样例g的lini0.493co0.214mn0.293o2;lini0.493co0.214mn0.293o2材料无论是倍率性能还是循环性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综合性能提升达3.53%,故实验样例glini0.493co0.214mn0.293o2可作为较优组分材料,输出结果、结束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