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4695发布日期:2021-07-27 15:31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可拉伸显示作为柔性显示的下一代新形态显示技术,提供了更为灵活、富有想象力的应用场景需求。实现可拉伸显示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在柔性基板上制备显示像素单元后,通过在基板上进行各种开孔设计,以实现显示的可拉伸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开孔位置的顶角/凸起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岛区,位于相邻所述岛区之间贯穿所述显示基板的开孔区,以及连接相邻所述岛区的桥区;所述岛区具有至少一个像素;

所述开孔区包括条形的主体开孔区,以及位于所述主体开孔区端部的端部开孔区;

所述端部开孔区包括:相对的外延边缘,以及连接边缘;其中,所述外延边缘的一端与所述主体开孔区的边缘衔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边缘连接,相对的所述外延边缘通过所述连接边缘连接闭合,且相对的所述外延边缘在垂直于所述主体开孔区延伸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所述主体开孔区在垂直于所述主体开孔区延伸方向上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由所述主体开孔区指向所述端部开孔区的方向上,相对的所述外延边缘在垂直于所述主体开孔区延伸方向上的间距逐渐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延边缘为圆弧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边缘为椭圆弧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边缘为直线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延边缘对应的圆中心与所述连接边缘的中心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相对的所述外延边缘的对称轴,与所述连接边缘的对称轴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边缘为椭圆弧状,所述外延边缘对应的圆半径,与所述连接边缘对应的椭圆的长半轴相等;

或者,所述连接边缘为直线状,所述外延边缘对应的圆半径,与所述连接边缘长度的一半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延边缘在与所述主开孔区的所述边缘相交位置处的切线,与所述边缘延长线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θ,所述第一夹角θ的范围满足:0°<θ<9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r=l/cosθ,其中,l表示所述主体开孔区相对的两个所述边缘间距的一半,r表示所述外延边缘对应的圆半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边缘为直线状,所述主体开孔区的所述边缘与所述外延边缘的交汇点,与所述连接边缘的距离c满足:0<c≤l*tan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l的范围满足:5μm≤l≤50μ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椭圆弧状的所述连接边缘对应的椭圆长半轴范围为:8μm~60μ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椭圆弧状的所述连接边缘对应的椭圆短半轴范围为4μm~50μ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中,端部开孔区包括:相对的外延边缘,以及连接边缘;其中,外延边缘的一端与主体开孔区的边缘衔接,另一端与连接边缘连接,相对的外延边缘通过连接边缘连接闭合,且相对的外延边缘在垂直于主体开孔区延伸方向上的间距,大于主体开孔区在垂直于主体开孔区延伸方向上的宽度,显著改善了应力集中位点、分散应力集中,提升可拉升基板拉升性能,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开孔位置的顶角/凸起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而且,与现有生产工艺相兼容,不需要新增掩膜板,只需要改动现有掩膜板设计图案,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开孔区在端部处产生裂纹的示意图;

图3为开孔区的端部为直角形时的应力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示意图之一;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示意图之二;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二;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三;

图6为图5a对应的应力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之四;

图8为开孔区端部为不同形状时的应力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针对可拉伸显示产品,对于开孔结构,诸如工字形开孔或一字形开孔,基板/显示器件在受力拉伸时,在开孔位置的顶角/凸起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断裂裂纹优先在应力集中位置处产生,限制了可拉伸基板/可拉伸显示器件的拉升量及信耐性,增加了显示基板/显示器件的失效风险。

对于常见的具有一字形/工字形开孔的显示基板,结合图1所示,通常包括:多个岛区s10,位于相邻岛区s10之间的开孔区s20,以及连接相邻岛区s10的桥区s30;岛区s10具有至少一个像素p;拉伸时通过开孔区s20的大变形,岛区s10的小变形,保证岛区s10内像素不受拉伸应变的影响,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可拉伸变形。其中,在拉伸时,开孔区s20受到大的变形量,在开孔区s20的顶角位置处,因受到应力集中效应,如图2所示,裂纹优先在顶角位置处集中出现,破坏了拉伸基板/拉伸面板的显示性能。针对开孔结构在顶角位置处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行力学仿真模拟,应力集中在顶角位置处,如图3所示。

有鉴于此,参见图4a、图4b和图5a所示,图5a为图4a、图4b在开孔区端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岛区s1,位于相邻岛区s1之间贯穿显示基板的开孔区s2,以及连接相邻岛区s1的桥区s3;岛区s1具有至少一个像素p;

开孔区s2包括条形的主体开孔区s21,以及位于主体开孔区s21至少一侧的端部开孔区s22;

端部开孔区s22包括:相对的外延边缘2,如图5a中位于上、下两侧的两段外延边缘2;其中,外延边缘2的一端与主体开孔区s21的边缘1衔接,相对的外延边缘2在垂直于主体开孔区s21延伸方向cd上的间距k21,大于主体开孔区s21在垂直于主体开孔区s21延伸方向cd上的宽度k1。

本发明实施例中,端部开孔区s22包括:相对的外延边缘2,外延边缘2的一端与主体开孔区s21的边缘1衔接,相对的外延边缘2在垂直于主体开孔区s21延伸方向cd上的间距k21,大于主体开孔区s21在垂直于主体开孔区s21延伸方向cd上的宽度k1,显著改善了应力集中位点、分散应力集中,提升可拉升基板拉升性能,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开孔位置的顶角/凸起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而且,与现有生产工艺相兼容,不需要新增掩膜板,只需要改动现有掩膜板设计图案,工艺简单。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a,端部开孔区s22还包括:连接边缘3;外延边缘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边缘3连接,相对的外延边缘2通过连接边缘3连接闭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每一开孔区s2包括一主体开孔区s21,不同主体开孔区s21相互间隔,每一开孔区s2大致呈“一”字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每一开孔区s2包括三条条形的主体开孔区s21,每一开孔区s2的三条主体开孔区s21相互衔接,构成“工”字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由主体开孔区s21指向端部开孔区s22的方向上,相对的外延边缘2在垂直于主体开孔区s21延伸方向cd上的间距k2逐渐增大。具体的,结合图5a所示,e点处的相对的外延边缘2在垂直于主体开孔区s21延伸方向cd上的间距k21,小于f点处的相对的外延边缘2在垂直于主体开孔区s21延伸方向cd上的间距k22。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对的外延边缘2在垂直于主体开孔区s21延伸方向cd上的间距k2逐渐增大,可以更好的改善应力集中位点,分散应力集中。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工艺误差限制,这里“垂直”可以不是严格的90°垂直,可以是二者的夹角在90°±10°的范围,都能实现本方案的技术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相对的两外延边缘2中,至少一外延边缘2为圆弧状,可以是其中一外延边缘2为圆弧状,另一为非圆弧状,例如,可以为由主体开孔区s21的边缘1沿与边缘1相同方向延伸出的直线状,如图5b所示,也可以是由可以为由主体开孔区s21的边缘1以与边缘1呈一定夹角向远离边缘1延长线的一侧延伸出的斜边,如图5c所示,或者,还可以是其它形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a,两外延边缘2均为圆弧状,两外延边缘2均为圆弧状,两外延边缘2对应同一圆,且两外延边缘2关于第一直线g1h1对称,第一直线g1h1过外延边缘2对应圆的圆心,且平行于主体开孔区s21的延伸方向。本公开实施例中,两外延边缘2均为圆弧状,两外延边缘2均为圆弧状,两外延边缘2对应同一圆,且两外延边缘2关于第一直线g1h1对称,改善降低拉伸过程中开孔区域顶角位置处的应力集中问题的效果较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a,连接边缘3为椭圆弧状,外延边缘2对应的圆半径r,与连接边缘3对应的椭圆的长半轴a相等。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延边缘2为圆弧状,连接边缘3为椭圆弧状,外延边缘2对应的圆半径r,与连接边缘3对应的椭圆的长半轴a相等,结合图6所示,应力均匀分布在椭圆弧边上,且应力值最小,主体开孔区s21的直边边缘1与圆弧状的外延边缘2相交处的位置点,应力降低了近1个数量级,有效降低了拉伸过程中开孔区域顶角位置处的应力集中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7所示,连接边缘3为直线状,外延边缘2对应的圆半径r,与连接边缘3长度的一半相等。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延边缘2为圆弧状,连接边缘3为直线状,外延边缘2对应的圆半径r,与连接边缘3长度的一半相等,结合图8所示,图8显示图7结构对应的力学应变仿真,相对于直角边型及半圆型开孔图案设计,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延边缘2为圆弧状,连接边缘3为直线状的开孔结构设计,在主体开孔区s21的直边边缘1与圆弧状的外延边缘2相交处的位置点处(如图7中顶角a处)应变量明显降低;最大应变(对应基板的整体拉伸形变量为5%)及顶角a处应变量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设计图案,顶角处的应变量降低,提升显示基板的拉伸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a和图7所示,外延边缘2对应的圆中心o与连接边缘3的中心o’重合。具体的,当连接边缘3为椭圆弧状时,连接边缘3的中心o’可以为连接边缘3对应的椭圆中心;当连接边缘3为直线状时,连接边缘3的中心o’可以为接边缘3对应的线段的中心。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工艺误差,要求外延边缘2对应的圆中心o与连接边缘3的中心o’严格完全重合,难度较大,本公开实施例中,二者的“重合”可以理解为工艺误差范围内的大致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a或图7所示,相对的外延边缘2的对称轴g1h2,与连接边缘3的对称轴g2h2重合。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工艺误差,要求相对的外延边缘2的对称轴g1h2,与连接边缘3的对称轴g2h2严格完全重合,难度较大,本公开实施例中,二者的“重合”可以理解为工艺误差范围内的大致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a或图7所示,外延边缘2在与主开孔区s21的边缘1相交位置处a的切线ab,与边缘1延长线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θ,第一夹角θ的范围满足:0°<θ<90°。具体的,第一夹角θ的范围满足:40°<θ<50°。具体的,第一夹角θ为4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a或图7所示,r=l/cosθ,其中,l表示主体开孔区s21相对的两个边缘1间距的一半,r表示外延边缘2对应的圆半径r。具体的,连接边缘3为椭圆弧状时,外延边缘2对应的圆半径r,与连接边缘3对应的椭圆长半轴a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7所示,连接边缘3为直线状时,主体开孔区s21的边缘1与外延边缘2的交汇点a,与连接边缘3的距离c满足:0<c≤l*tan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a或图7所示,l的范围满足:5μm≤l≤50μm。具体的,l可以为7.5μ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a所示,椭圆弧状的连接边缘3对应的椭圆长半轴a范围为:8μm~60μm。具体的,椭圆长半轴a可以为10.61μ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a所示,椭圆弧状的连接边缘3对应的椭圆短半轴b范围为4μm~50μm。其中,b<a。具体的,椭圆短半轴b可以为5μm。

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例如可以是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例如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例如可以是主动式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oled,amoled)或被动式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passivematrixoled,pmoled)。

在具体实施时,amoled的显示基板,如图9所示,可以包括衬底基板11,以及依次位于衬底基板11一侧包括:缓冲层15、有源层16、第一栅极绝缘层17、第一金属层18、第二栅极绝缘层19、第二金属层110、层间介质层111、第三金属层112、第一平坦层113、第四金属层114、第二平坦层115、像素定义层116、阳极117、发光功能层118、阴极119、以及封装层120;其中,第一金属层18包括栅极121以及电容的第一电极122,第二金属层110包括电容的第二电极123,第三金属层112具体可以包括源极124和漏极125。第四金属层114具体可以包括搭接电极126,其中,搭接电极126例如与漏极125导通。封装层例如包括无机封装层以及位于无机封装层之上的有机封装层。具体的,开孔区s2至少贯穿以下膜层之一:

衬底基板11;

缓冲层15;

第一栅极绝缘层17;

第二栅极绝缘层19;

层间介质层111;

第一平坦层113;

第二平坦层115;

封装层120。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孔区s2可以将衬底基板11,缓冲层15,第一栅极绝缘层17,第二栅极绝缘层19,层间介质层111,第一平坦层113,第二平坦层115,封装层120均贯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中,端部开孔区s22包括:相对的外延边缘2;其中,外延边缘2的一端与主体开孔区s21的边缘1衔接,相对的外延边缘2通过连接边缘3连接闭合,且相对的外延边缘2在垂直于主体开孔区s21延伸方向cd上的间距k21,大于主体开孔区s21在垂直于主体开孔区s21延伸方向cd上的宽度k1,显著改善了应力集中位点、分散应力集中,提升可拉升基板拉升性能,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开孔位置的顶角/凸起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而且,与现有生产工艺相兼容,不需要新增掩膜板,只需要改动现有掩膜板设计图案,工艺简单。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