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门锁及门窗升降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9372发布日期:2021-08-03 13:1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门锁及门窗升降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门锁及门窗升降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门锁及门窗升降开关是汽车内相应控制门锁开关以及门窗升降开关的控制机构,一般通过按钮配合硅胶按键实现,然而现有的门锁及门窗升降开关设计时未考虑夜间背光的场景,且按键僵硬,操作上也较为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用门锁及门窗升降开关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门锁及门窗升降开关结构,包括:上壳体、中面板、线路板组件以及底盖块;所述上壳体和底盖相互扣合组成中空的外壳结构,所述中面板组合安装在所述外壳结构内;所述上壳体上端依次设置有旋钮、中控按钮以及升降按钮,所述中面板的上端对应于所述旋钮、中控按钮以及升降按钮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调节杆组件、滑块组件以及转动座,所述中面板的下端组合安装有线路板组件,所述线路板组件上对应于所述滑块组件以及转动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硅胶按键;所述升降按钮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所述转动座下方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通过压板贴合在所述硅胶按键上;所述调节杆组件穿设在所述线路板组件上,所述调节杆组件上套设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下端设置有动触片,所述动触片与所述线路板组件上的金手指电性连接,所述旋转板的外侧套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安装在所述中面板的下端,所述调节杆组件的上端与所述旋钮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板的侧面开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外侧设置有钢珠,所述钢珠受弹簧作用顶持在所述限位板内壁的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板上端中间区域设置有凸起,所述顶杆顶持在所述凸起上,所述压板上端位于凸起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倾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杆为凵形结构,其中位于左右两侧的竖杆分别与升降按钮连接,所述竖杆的侧面设置有滑动配合面,所述顶杆底部的横杆顶持在所述凸起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板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安装的定位柱以及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控按钮的内侧设置有多个防错筋,所述滑块组件的外侧对应于所述防错筋的位置均设置有防错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控按钮的中间区域开设有透光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线路板组件上位于所述硅胶按键的周围分别设置有背光灯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车用门锁及门窗升降开关结构通过旋钮配合调节杆组件使动触片与线路板接触控制通断,钢珠受弹簧作用顶持在所述限位板内壁的凹槽内,从而实现旋钮旋转时的阻尼感,门窗升降和门锁通过硅胶按键导电粒子与线路板接触实现通断,压板按压处设计不对称结构,通过杠杆原理实现硅胶按键两个触点分步骤导通,从而实现点动与一键升降功能,中控按钮透光面配合背光灯珠便于了夜间操作,配合多个防错结构,有效避免了装配时错装的问题,整体装配为卡扣装配,装配简单不需要复杂工装,极大的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用门锁及门窗升降开关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用门锁及门窗升降开关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压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中控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滑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壳体;2、中面板;3、线路板组件;4、底盖;5、顶杆;6、压板;7硅胶按键;8、升降按钮;9、转动座;10、滑块组件;11、中控按钮;12、旋转板;13、调节杆组件;14、限位板;15、旋钮;16、盲孔;17、动触片;18、凸起;19、倾斜面;20、定位柱;21、定位孔;22、透光面;23、防错筋;24、防错槽;25、滑动配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阅图1-2所示,所述车用门锁及门窗升降开关结构包括上壳体1、中面板2、线路板组件3以及底盖4块;所述上壳体1和底盖4相互扣合组成中空的外壳结构,所述中面板2组合安装在所述外壳结构内;所述上壳体1上端依次设置有旋钮15、中控按钮11以及升降按钮7硅胶按键;8,所述中面板2的上端对应于所述旋钮15、中控按钮11以及升降按钮7硅胶按键;8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调节杆组件13、滑块组件10以及转动座9,所述中面板2的下端组合安装有线路板组件3,所述线路板组件3上对应于所述滑块组件10以及转动座9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硅胶按键;所述升降按钮7硅胶按键;8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座9上,所述转动座9下方设置有顶杆5,所述顶杆5通过压板6贴合在所述硅胶按键上;所述调节杆组件13穿设在所述线路板组件3上,所述调节杆组件13上套设有旋转板12,所述旋转板12的下端设置有动触片17,所述动触片17与所述线路板组件3上的金手指电性连接,所述旋转板12的外侧套设有限位板14,所述限位板14安装在所述中面板2的下端,所述调节杆组件13的上端与所述旋钮15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板12的侧面开设有多个盲孔16,所述盲孔16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外侧设置有钢珠,所述钢珠受弹簧作用顶持在所述限位板14内壁的凹槽内,从而实现旋钮15旋转时的阻尼感。

参阅图3所示,所述压板6上端中间区域设置有凸起18,所述顶杆5顶持在所述凸起18上,所述压板6上端位于凸起18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倾斜面19,从而使压板6形成不对称的接触面。

参阅图4所示,所述顶杆5为凵形结构,其中位于左右两侧的竖杆分别与升降按钮7硅胶按键;8连接,所述竖杆的侧面设置有滑动配合面25,减少接触面实现线面接触降低摩擦力,提升手感;所述顶杆5底部的横杆则顶持在所述凸起18上,升降按钮7硅胶按键;8带动其中一侧的竖杆下压时,由于所述压板6不对称的接触面,使硅胶按键两个触点分步骤导通,从而实现点动与一键升降功能。

参阅图5所示,所述压板6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安装的定位柱20以及定位孔21,避免装配时错装。

参阅图6-7所示,所述中控按钮11的内侧设置有多个防错筋23,所述滑块组件10的外侧对应于所述防错筋23的位置均设置有防错槽24,便于安装定位,放置装配时错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中控按钮11的中间区域开设有透光面22,所述线路板组件3上位于所述硅胶按键的周围分别设置有背光灯珠,用以在夜间配合所述透光面22提供背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车用门锁及门窗升降开关结构通过旋钮15配合调节杆组件13使动触片17与线路板接触控制通断,钢珠受弹簧作用顶持在所述限位板14内壁的凹槽内,从而实现旋钮15旋转时的阻尼感,门窗升降和门锁通过硅胶按键导电粒子与线路板接触实现通断,压板6按压处设计不对称结构,通过杠杆原理实现硅胶按键两个触点分步骤导通,从而实现点动与一键升降功能,中控按钮11透光面22配合背光灯珠便于了夜间操作,配合多个防错结构,有效避免了装配时错装的问题,整体装配为卡扣装配,装配简单不需要复杂工装,极大的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