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连接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6661发布日期:2022-01-15 10:5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备连接线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连接线夹。


背景技术:

2.主要用于变电所母线引下线与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头、穿墙套管等)的出线端子接续,因常用电气设备的出线端子为铜质和铝质两类,而母线引出线分为铝铰线各钢芯铝绞线,故设备线夹从材质上分为铝设备线平和铜铝过渡设备线夹两个系列。
3.现有的线夹在对母线下引线进行固定时,通常是通过连接螺栓将线头抵紧固定,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在实施时,会将线头压扁,导致线头难以进行二次使用,与连接螺栓的接触面积增加减小,影响了导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线夹。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设备连接线夹,包括接线夹本体、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的底端固定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夹持板,两个夹持板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锁合组件,所述锁合组件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夹持板的一端延伸入空腔的内部,所述夹持板的一端与空腔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夹持板进行锁合的咬合部件,咬合部件处于脱离状态时,夹持板的一端沿着空腔内部转动,两个夹持板间夹角变化。
6.进一步的,所述锁合组件包括连接腔体,所述连接腔体包括呈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合围形成有空腔;夹持板的一端延伸入空腔内部并转动贯穿有铰接柱,所述铰接柱的两端与空腔均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咬合部件包括固定于夹持板表面的第二咬合板以及固定于与第二咬合板相应的空腔内壁的第一咬合板,所述第一咬合板与第二咬合板之间相互咬合。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咬合板与第二咬合板的表面均阵列分布有凸块,相邻凸块之间合围形成凹槽,凸块与凹槽之间相适配。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第一连接板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柱,固定柱顶端贯穿第一连接板内壁并延伸至表面,所述固定柱顶端铰接有挤压块。
10.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块靠近铰接点的一端固定有板块,板块的表面开设防滑纹。
11.进一步的,空腔相对于固定柱的两侧均设置有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包括弹簧管,所述弹簧管的内部容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均穿设有复位杆,复位杆的末端延伸至弹簧管的外侧并与空腔相应内壁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杆靠近复位弹簧的一端外侧阵列有限位滑块,所述弹簧管相对限位滑块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与限位滑块相适配。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利用夹持板根据母线下引线的外径对母线下引线进行固定,
避免连接螺栓在对母线下引线进行连接固定时,母线下引线被挤压变形,进而影响二次使用,增加使用的成本;夹持板与母线下引线的接触面积较大,导电截面积更大,从而使得接线夹本体的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接线夹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合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复位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0、接线夹本体;11、连接槽;12、连接螺栓;20、夹持组件;21、夹持板;22、连接凸起;30、锁合组件;31、连接腔体;311、第一连接板;312、第二连接板;32、铰接柱;33、挤压块;331、板块;34、咬合部件;341、第一咬合板;342、第二咬合板;35、复位部件;351、复位杆;352、弹簧管;353、复位弹簧;354、限位滑槽;355、限位滑块;36、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2.实施例1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设备连接线夹,包括接线夹本体10,所述接线夹本体10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11,连接槽11内部旋合有连接螺栓12,连接螺栓12的底端固定有夹持组件20;所述夹持组件20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夹持板21,两个夹持板2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锁合组件30,所述锁合组件30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夹持板21的一端延伸入空腔的内部,所述夹持板21的一端与空腔内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夹持板21进行锁合的咬合部件34,咬合部件34处于脱离状态时,夹持板21的一端沿着空腔内部转动,两个夹持板21间夹角变化。
24.使用时,当需要对母线引下线进行固定时,使得咬合部件34脱离锁合状态,根据母线下引线的外径,对两个夹持板21间的夹角进行调节,使两个夹持板21之间的空间与母线下引线的外径相适配,再重新利用咬合部件34对夹持板21形成锁合,此时母线下引线处于被固定状态;通过利用夹持板21根据母线下引线的外径对母线下引线进行固定,能够避免连接螺栓12在对母线下引线进行连接固定时,母线下引线被挤压变形,进而影响二次使用,增加使用的成本;同时由于连接螺栓12底面原本为平面,与母线下引线的接触面积较小,而夹持板21与母线下引线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使得接线夹本体10的使用效果更好。
25.参考图3,所述锁合组件30包括连接腔体31,所述连接腔体31包括呈相对设置的第
一连接板311、第二连接板312,第二连接板312与第一连接板311之间合围形成有空腔;夹持板21的一端延伸入空腔内部并转动贯穿有铰接柱32,所述铰接柱32的两端与空腔均固定连接。
26.使用时,通过铰接柱32与夹持板21形成转动贯穿,也即铰接状态,能够使得夹持板21沿着空腔内部转动,进而调节两个夹持板21之间的夹角。
27.参考图3,所述咬合部件34包括固定于夹持板21表面的第二咬合板342以及固定于与第二咬合板342相应的空腔内壁的第一咬合板341,所述第一咬合板341与第二咬合板342之间相互咬合。
28.使用时,通过使第一咬合板341与第二咬合板342之间相互咬合,能够对夹持板21起到锁合作用,在两个夹持板21之间的夹角合适时,利用咬合部件34对夹持板21进行锁合,即可以完成对两个夹持板21之间的夹角的调节。
29.参考图3,所述第一咬合板341与第二咬合板342的表面均阵列分布有凸块,相邻凸块之间合围形成凹槽,凸块与凹槽之间相适配。
30.使用时,位于第一咬合板341表面的凸块与位于第二咬合板342表面凹槽相适配,位于第二咬合板342表面的凸块与位于第一咬合板341表面的凹槽相适配,从而第一咬合板341与第二咬合板342之间能够形成咬合效果。
31.参考图3,所述第二连接板312靠近第一连接板311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柱36,固定柱36顶端贯穿第一连接板311内壁并延伸至表面,所述固定柱36顶端铰接有挤压块33。
32.使用时,通过扳动挤压块33推动第一连接板311沿着固定柱36的外侧朝向第二连接板312移动,推动咬合部件34对夹持板21形成锁合。
33.参考图2,所述夹持板21指向圆心的一侧表面阵列分布有连接凸起22,用于增加夹持板21与母线引下线的接触面积。
34.参考图3,所述挤压块33靠近铰接点的一端固定有板块331,板块331的表面开设防滑纹。
35.使用时,通过加装板块331,便于用户扳动挤压块33以对第一连接板311进行挤压。
36.实施例2
37.如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设备连接线夹,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作出的进一步改进,空腔相对于固定柱36的两侧均设置有复位部件35,用于对第一连接板311进行复位;所述复位部件35包括弹簧管352,所述弹簧管352的内部容置有复位弹簧353,所述复位弹簧353的两端均穿设有复位杆351,复位杆351的末端延伸至弹簧管352的外侧并与空腔相应内壁固定连接。
38.使用时,在挤压块33对第一连接板311进行挤压后,咬合部件34处于锁合状态,复位部件35处于压缩状态,复位弹簧353处于压缩状态,当挤压块33不再施力后,复位弹簧353不再受力后,推动复位杆351弹出,使得第一连接板311与第二连接板312的间距增加,第一咬合板341与第二咬合板342不再处于咬合状态,从而得第一连接板311具备复位功能。
39.参考图4,所述复位杆351靠近复位弹簧353的一端外侧阵列有限位滑块355,所述弹簧管352相对限位滑块355的内壁开设有限位滑槽354,所述限位滑槽354与限位滑块355相适配。
40.使用时,通过限位滑块355与限位滑槽354相适配,也即限位滑块355沿着限位滑槽
354的内部滑动,对复位杆351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复位杆351产生扭转。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