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185709发布日期:2022-05-27 12:4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向韩国知识产权局于2020年5月8日提交的第10-2020-0055157号韩国专利申请和于2021年1月21日提交的第10-2021-0008511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无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迅速增加,对替代能源或清洁能源的使用需求日益增长,其中,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是利用电化学的发电和蓄电领域。目前,二次电池是利用这类电化学能量的电化学装置的代表性例子,并且其使用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近来,随着对移动装置如便携式电脑、移动电话和照相机的技术开发和需求的增加,对作为能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迅速增长。在这样的二次电池之中,已经对锂二次电池进行了许多研究,锂二次电池表现出高能量密度和工作电位,循环寿命长且自放电率低,已被商业化和广泛使用。一般而言,锂二次电池具有其中非水电解液浸渍到包含正极、负极和多孔隔膜的电极组件中的结构。此外,通常正极是将包含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混合物涂布在铝箔上而制成,负极是将包含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混合物涂布在铜箔上而制成。通常,正极活性材料使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活性材料使用碳系材料。然而最近,使用锂金属本身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锂金属电池已经商业化。此外,在制备电极时仅使用集电器作为负极、通过充电从正极提供锂、并使用锂金属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无锂电池正在积极研究中。从高能量密度的角度来看,无锂电池被认为是一种能实现最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概念。然而,在上述负极中,锂镀层通过由充电引起的电沉积在集电器上形成。此时,在集电器上形成电沉积密度低的锂镀层,并且电解液的副反应严重,导致寿命特性快速劣化。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并增加锂镀层的电沉积密度的无锂电池。技术实现要素:【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内容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和其它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具体地,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锂电池,其中能够通过更简单的方法在负极上形成具有高电沉积密度的锂镀层。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目的是防止无锂电池的副反应,从而改善寿命特性。【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含正极、负极、隔膜和锂非水电解质的无锂电池,其中所述负极包含金属基材,所述金属基材包含选自由Mg、Ca、Al、Si、Ge、Sn、Pb、As、Sb、Bi、Ag、Zn、Cd、P和Hg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在所述金属基材上形成的锂-金属合金层;以及在所述锂-金属合金层上形成的锂镀层,其中所述锂-金属合金层中所含的金属是所述金属基材中所含的金属。所述锂-金属合金层和所述锂镀层可以是通过将所述无锂电池充电而形成的。此时,所述正极的单位面积容量(mAh/cm2)可大于所述负极的单位面积容量。所述金属基材可包含选自由Si、Ge、Sn、Sb、Mg、Bi、As、Pb、P和Zn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所述金属基材可具有3μm至100μm的厚度。所述金属基材可具有10μm至80μm的厚度。所述锂-金属合金层和所述锂镀层可分别具有0.1μm以上的厚度。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无锂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正极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正极混合物层以制备正极;(b)制备由金属基材构成的预备负极,所述金属基材包含选自由Mg、Ca、Al、Si、Ge、Sn、Pb、As、Sb、Bi、Ag、Zn、Cd、P和Hg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c)在所述正极和所述预备负极之间设置隔膜以制备电极组件;和(d)将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锂非水电解质装入电池壳中,密封所述电池壳,然后将所述电池充电,其中所述正极的单位面积容量(mAh/cm2)大于所述负极的单位面积容量。所述金属基材可包含选自由Si、Ge、Sn、Sb、Mg、Bi、As、Pb、P和Zn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所述金属基材可以具有3μm至100μm的厚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内容以促进对本发明的理解。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常用含义或词典中的含义,而应当基于发明人已适当定义术语的概念以便以最佳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原则,以符合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含义和概念来解释。本文中提供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不打算限制本公开内容。单数形式“一个”、“一种”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此外,在整个说明书中,当某个部分被称为“包括”特定成分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是指该部分还可以包括其它成分,并未排除其它成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含正极、负极、隔膜和锂非水电解质的无锂电池,其中所述负极包含金属基材,所述金属基材包含选自由Mg、Ca、Al、Si、Ge、Sn、Pb、As、Sb、Bi、Ag、Zn、Cd、P和Hg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在所述金属基材上形成的锂-金属合金层;以及在所述锂-金属合金层上形成的锂镀层,其中所述锂-金属合金层中所含的金属是所述金属基材中所含的金属。此时,所述金属基材可包含选自由Mg、Ca、Al、Si、Ge、Sn、Pb、As、Sb、Bi、Ag、Zn、Cd、P和Hg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对于这样的无锂电池,重要的是最终增加所述锂镀层的电沉积密度。电沉积密度的增加降低了比表面积,从而将电解液的副反应最小化,这能够改善所述无锂电池的寿命特性。具体地,本公开内容的负极是下述的形式,其中利用金属基材制备预备负极,将其用于制备无锂电池,然后进行充电以形成锂-金属合金层和锂镀层,将其用作负极。因此,所述锂-金属合金层和所述锂镀层可通过将所述无锂电池充电而形成。当使用由金属基材制成的预备负极制备电池并进行充电时,从正极通过所述锂非水电解质转移的Li离子与所述金属基材发生化学反应,在所述金属基材上形成锂-金属合金层。因此,所述金属基材应该是能够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基材,并且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材料。另一方面,与锂合金化的程度越高,更具体地所述金属的体积能量密度越高,相对于相同的体积,所述金属与锂的反应越多,从而形成更多的合金层。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增加之后形成的锂镀层的电沉积密度。因此,在所述金属基材之中,更优选由体积能量密度更高且形成更多锂合金层的材料形成。详细而言,所述金属基材可包含选自由Si、Ge、Sn、Sb、Mg、Bi、As、Pb、P和Zn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金属基材可由选自由Si、Ge、Sn、Sb、Mg、Bi、As、Pb、P和Zn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形成。这样的金属可对应于锂合金程度高于Al、即体积能量密度高的材料。另一方面,由于所述金属基材的反应面积是固定的,在充电期间形成直至预定部分的锂-金属合金层,并且正极的单位面积容量(mAh/cm2)大于负极的单位面积容量。因此,在后续充电期间,锂和金属之间的合金化反应不再进一步进行,并在所述锂-金属合金层上形成锂镀层,并且在该锂-金属合金层上的锂和在所述锂镀层中的锂用作负极活性材料。也就是说,对于负极,使用金属基材制备电池,然后将通过充电接受的锂用作活性材料。因此,为了增加所述无锂电池的容量,必须提高正极的容量以便不仅形成锂-金属合金层,而且还形成锂镀层,这可以通过增加用作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的量来实现。另一方面,常规地,所述锂镀层的电沉积密度低,因此具有电解液的副反应等问题,在其使用上受到大的限制。然而,根据本公开内容,能够在所述锂镀层和所述金属基材之间形成所述锂-金属合金层,从而增加了所述锂镀层的电沉积密度。因此,本公开内容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正极的单位面积容量(mAh/cm2)大于负极的单位面积容量,从而能够在改善无锂电池的总容量的同时增加所述锂镀层的电沉积密度,由此改善寿命特性。此处,正极的单位面积容量可以通过将正极活性材料的实际显现容量(mAh/g)乘以活性材料的量(g)并将其除以集电器的面积(cm2)来计算。另外,所述负极的单位面积容量是指锂与金属合金化的同时所显现的容量。所述负极的单位面积容量可基于在所述金属基材上能够形成的锂-金属合金层的量来计算。所述金属基材可包含如上所述的金属,其中术语‘包含’是指含有100%水平的所述金属,或者含有等于或小于5重量%、3重量%的水平、或进一步等于或小于1重量%的水平的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的其它金属和氧化物。所述金属基材可具有3μm至100μm、特别是10μm以上且80μm以下、10μm以上且60μm以下的厚度。更特别地,所述金属基材可具有30μm以上且60μm以下的厚度。当所述锂-金属合金基材具有在上述范围之外的过薄的厚度时,由于与锂的合金化反应,该厚度变得太薄,造成强度降低的问题,形成很薄的锂-金属合金层,形成许多锂镀层,并且所述锂镀层的比表面积增加,使得也发生很多电解液副反应,从而不能达到本公开内容的效果。相反,当所述锂-金属合金基材过厚时,整体体积增大,使得体积能量密度降低,从体积上看是不期望的。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无锂电池中的负极主要包含锂-金属合金层和锂镀层,其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各层的厚度可以为至少0.1μm以上,特别是1μm以上,更特别是3μm以上。这也与所述金属基材的厚度有关,并且也是由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单位面积容量不同所致。因此,所述锂-金属合金层和所述锂镀层各自的厚度可以根据电池的构造方式而变化。此外,所述厚度还受所述金属基材的厚度的影响。当所述锂-金属合金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之外而过薄时,对与电解液的反应脆弱的锂镀层变得过厚,从而形成许多副产物,并且电池的内阻快速增加,这不是优选的。此外,当所述锂镀层太薄时,所述锂-金属合金层变得太厚,并且所述合金在放电期间消失,使得所述锂-金属合金层和所述金属基材瓦解。当再充电时,所述锂-金属合金在所述金属基材上生成得不全面,使所述锂镀层形成不规则,并且也难以增加电沉积密度,因此可加速寿命劣化,这不是优选的。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池容量也会降低,虽然所述无锂电池的优势在于能量密度高,但也变得难以使其最大化。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无锂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正极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正极混合物层以制备正极;(b)制备由金属基材构成的预备负极,所述金属基材包含选自由Mg、Ca、Al、Si、Ge、Sn、Pb、As、Sb、Bi、Ag、Zn、Cd、P和Hg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c)在所述正极和所述预备负极之间设置隔膜以制备电极组件;和(d)将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锂非水电解质装入电池壳中,密封所述电池壳,然后将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正极的单位面积容量(mAh/cm2)大于所述负极的单位面积容量。此时,所述金属基材可包含选自由Mg、Ca、Al、Si、Ge、Sn、Pb、As、Sb、Bi、Ag、Zn、Cd、P和Hg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此处,如上所述,所述金属基材具体可包含选自由Si、Ge、Sn、Sb、Mg、Bi、As、Pb、P和Zn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并且可具有3μm至100μm的厚度。此处,所述金属基材可由选自由Si、Ge、Sn、Sb、Mg、Bi、As、Pb、P和Zn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制成。其它具体细节与上述相同。也就是说,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无锂电池是通过以下过程制备的:使用金属基材作为预备负极,将其用于制备电极组件,然后将所述电极组件与锂非水电解质一起装入电池壳中,并将电池壳密封,然后进行充电,从而在所述金属基材上形成锂-金属合金层和锂镀层。此外,如上所述,为了具有这样的结构,可以将正极的单位面积容量设定为大于负极的单位面积容量。另一方面,将描述所述无锂电池的其它部件。如上所述,通过在所述正极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正极混合物层来制备正极。此处,所述正极混合物层包含正极活性材料、粘合剂和导电材料,并可任选还包含填充剂。所述正极集电器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具有导电性同时不在电池中引起化学变化即可,并且例如,可使用不锈钢,铝,镍,钛,烧制碳,或用碳、镍、钛、银等进行表面处理的铝或不锈钢。另外,所述正极集电器可具有3μm至500μm的厚度,并且可以具有在所述集电器的表面上形成的细微的凹凸以增加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粘附性。例如,它可按各种形式使用,例如膜、片、箔、网、多孔体、泡沫和无纺布。作为所述活性材料的正极活性材料可以是例如层状化合物如锂镍氧化物(LiNiO2)、或被一种以上过渡金属置换的化合物;锂锰氧化物,例如化学式Li1+xMn2-xO4(其中x为0至0.33)、LiMnO3、LiMn2O3、LiMnO2;锂铜氧化物(Li2CuO2);钒氧化物,例如LiV3O8、LiFe3O4、V2O5和Cu2V2O7;由化学式LiNi1-xMxO2(其中M=Co、Mn、Al、Cu、Fe、Mg、B或Ga,并且x=0.01~0.3)表示的镍位点型锂镍氧化物;由化学式LiMn2-xMxO2(其中M=Co、Ni、Fe、Cr、Zn或Ta,并且x=0.01至0.1)或Li2Mn3MO8(其中M=Fe、Co、Ni、Cu或Zn)表示的锂锰复合氧化物;LiMn2O4,所述化学式中的Li的一部分被碱土金属离子置换;二硫化物;Fe2(MoO4)3等,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材料。所述粘合剂是有助于活性材料、导电材料等的结合以及与集电器的结合的组分,通常,添加量可以是基于正极混合物层总重量为0.1至30重量%,特别是1至10重量%,更特别是1至5重量%。所述粘合剂的例子可包括聚偏二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CMC)、淀粉、羟丙基纤维素、再生纤维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EPDM)、磺化EPDM、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氟橡胶、各种共聚物等。所述导电材料的添加量一般为基于正极混合物层总重量为0.1至30重量%,特别是1至10重量%,更特别是1至5重量%。所述导电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具有高导电性且不在电池中引起化学变化即可,例如,可使用石墨例如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炭黑例如炭黑、乙炔黑、科琴黑、槽法炭黑、炉黑、灯黑或热裂法炭黑;导电纤维例如碳纤维或金属纤维;金属粉末例如碳氟化合物粉末、铝粉或镍粉;氧化锌或钛酸钾等的导电晶须;导电金属氧化物例如钛氧化物;导电材料例如聚亚苯基衍生物。所述填充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它是在相应的电池中不引起化学变化的纤维状材料即可,例如,使用烯烃系聚合物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和纤维状材料例如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所述隔膜是具有高离子渗透性和机械强度的绝缘性薄膜。所述隔膜的孔径一般为0.01μm至10μm,厚度一般为5μm至300μm。作为这样的隔膜,例如,使用耐化学性且疏水性的烯烃系聚合物,例如聚丙烯;由玻璃纤维或聚乙烯制成的片或无纺布等。当使用聚合物等固体电解质作为电解质时,所述固体电解质也可充当隔膜。所述锂非水电解质一般包含锂盐和非水溶剂。作为非水溶剂,使用非水有机溶剂、有机固体电解质、无机固体电解质等,但不限于此。作为非水电解质的例子,可提及非质子有机溶剂,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丁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γ-丁内酯、1,2-二甲氧基乙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二甲亚砜、1,3-二氧戊环、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氧戊环、乙腈、硝基甲烷、甲酸甲酯、乙酸甲酯、磷酸三酯、三甲氧基甲烷、二氧戊环衍生物、环丁砜、甲基环丁砜、1,3-二甲基-2-咪唑烷酮、碳酸亚丙酯衍生物、四氢呋喃衍生物、醚、丙酸甲酯和丙酸乙酯。所述有机固体电解质的例子包括聚乙烯衍生物、聚环氧乙烷衍生物、聚环氧丙烷衍生物、磷酸酯聚合物、聚海藻酸盐赖氨酸、聚酯硫醚、聚乙烯醇、聚偏二氟乙烯、和含有离子解离基团的聚合物等。所述无机固体电解质的例子包括锂(Li)的氮化物、卤化物和硫酸盐,例如Li3N、LiI、Li5NI2、Li3N-LiI-LiOH、LiSiO4、LiSiO4-LiI-LiOH、Li2SiS3、Li4SiO4、Li4SiO4-LiI-LiOH、Li3PO4-Li2S-SiS2。所述锂盐是易溶于所述非水电解质的材料。所述锂盐可包括,例如,LiCl、LiBr、LiI、LiClO4、LiBF4、LiB10Cl10、LiPF6、LiCF3SO3、LiCF3CO2、LiAsF6、LiSbF6、LiAlCl4、CH3SO3Li、CF3SO3Li、(CF3SO2)2NLi、氯硼烷锂、低级脂族羧酸锂、四苯基硼酸锂和亚氨基锂。此外,为了改善充电/放电特性、阻燃性等,所述非水电解质还可包含例如吡啶、亚磷酸三乙酯、三乙醇胺、环醚、乙二胺、n-甘醇二甲醚、六甲基磷酰三胺、硝基苯衍生物、硫、醌亚胺染料、N-取代的唑烷酮、N,N-取代的咪唑烷、乙二醇二烷基醚、铵盐、吡咯、2-甲氧基乙醇、三氯化铝等。在一些情况下,为了赋予不燃性,所述电解质还可包含含卤素的溶剂,例如四氯化碳和三氟乙烯。此外,为了改善高温保持特性,所述电解质还可包含二氧化碳气体。另外,它还可包含碳酸氟代亚乙酯(FEC)、丙烯磺内酯(PRS)等。所述电池壳没有限制,只要它具有能够容纳电极组件的结构即可,并且可以是本领域公知的袋型电池壳、或由金属罐制成的棱柱形或圆柱形电池壳。所述充电可以是满充电,然后在高温和/或室温下进行时效处理。由此,在预备负极的金属基材上形成锂-金属合金层和锂镀层。以下,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优选实施例、与之比较的比较例、以及用于评价它们的试验例。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实施例仅是对本公开内容的示例,并且可以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和技术主旨内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不言而喻,这样的变化和修改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实施例1>使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LiNi1/3Co1/3Mn1/3O2)作为正极活性材料、PVdF作为粘合剂、以及Super-P作为导电材料。将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粘合剂:导电材料以96:2:2的重量比添加到NMP中,产生活性材料浆料,然后将其以每侧4mAh/cm2涂布在Al箔上,在130℃的干燥器中在空气气氛下干燥,然后压延而制成正极。使用厚度为30μm、长度为40mm、宽度为60mm的Si箔作为预备负极。将厚度为20μm的SRS隔膜使用堆叠法组装在所述正极和所述预备负极上,将组装的电极装入铝袋型电池壳中,注入其中溶解了1MLiFSI的体积比为3:7的碳酸氟代亚乙酯(FEC)和碳酸乙甲酯(EMC)溶液,然后将电池壳密封,制备单电池。<实施例2>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无锂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厚度为60μm的Si箔作为实施例1中的预备负极。<实施例3>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无锂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厚度为30μm的Sn箔作为实施例1中的预备负极。<实施例4>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无锂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厚度为30μm的Al箔作为实施例1中的预备负极。<比较例1>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无锂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厚度为30μm的Cu箔作为实施例1中的预备负极。<比较例2>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无锂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在厚度为30μm的Cu基质中含有10重量%的Si作为掺杂剂的箔作为实施例1中的预备负极。<比较例3>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无锂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通过无电镀法在厚度为30μm的Ni箔上镀敷厚度为1μm的Sn而获得的箔作为实施例1中的预备负极。<实验例1>如下所述测量实施例1至4和比较例1至3中使用的正极和负极的负荷量(loadamounts)。为了测量正极的负荷量,将实施例中制作的正极冲裁成1.6cm2的硬币形状,使用Li金属电极作为对电极以0.1C的倍率进行充电和放电,来测量放电容量。用测得的放电容量除以正极的面积,就可以计算出正极的负荷量。为了测量负极的负荷量,将实施例中制作的负极冲裁成1.6cm2的硬币形状,使用Li金属电极作为对电极以0.1C的倍率进行充电和放电,基于直至锂-金属被合金化的时间来测量放电容量。用测得的放电容量除以负极的面积,就可以计算出负极的负荷量。如此算出的正极负荷量和负极负载的负荷量如下表1所示。【表1】参照表1,可以确认正极的单位面积容量大于负极的单位面积容量。可以看出,应用这样的正极和负极制备的无锂电池由正极的单位面积容量进行充电,由负极的单位面积容量在金属基材上形成锂-金属合金层,并由剩余容量形成锂镀层。此外,在铜的情况下,可以看出没有进行与锂的合金化。<实验例2>将实施例1至4和比较例1至3中制备的无锂电池在以下条件下进行充电,然后将所述无锂电池分解以计算在负极上形成的锂镀层的厚度和电沉积密度,结果如下表2所示。充电:0.2C,CC/CV,4.25V,1/20C截止对于所述锂镀层的厚度,通过选择两个任意点得到厚度的平均值,通过计算沉积质量和沉积体积,将所述锂镀层的电沉积密度数字化。【表2】(锂金属的理论密度:0.54g/cm3)参照表2,当使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1至4的金属时,锂镀层的厚度薄并且密度改善,确认了锂镀层形成得更致密。另一方面,确认了使用Cu的比较例1几乎没有改善电沉积密度,即使当包含如本文中定义的金属作为掺杂剂时(比较例2),或即使当它以很薄的范围形成时(比较例3),也不能获得充分改善电沉积密度的结果。由此可见,为了充分增加所述锂镀层的电沉积密度从而改善电池性能,需要金属的量能够合金化足量的锂,并且所述金属应形成为一个整体,以改善整个面积上的锂镀层的电沉积密度。另一方面,使用Al的实施例4具有改善电沉积密度的预定效果,但改善效果比实施例1至3中的Si、Sn等要小。<实验例3>将实施例1至4和比较例1至3的无锂电池在0.2C下充电和放电,测量1次放电容量。在以下条件下另外进行充电和放电,然后计算相对于1次放电容量的100次放电容量保持率,结果见下表3。充电:0.2C,CC/CV,4.25V,1/20C截止放电0.5C,CC,3.0V,截止【表3】1次容量(mAh)100次容量保持率(%)实施例161.997实施例262.399实施例361.593实施例461.390比较例160.950比较例261.065比较例361.260参照表3,确认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1至4的情况下,与金属类型或组成不同的比较例1至3相比,锂镀层的密度增加并且寿命特性优异。特别是确认了集电器的厚度厚的实施例2表现出最优异的寿命特性。另外,当考查实施例1至4时能够看出,即使在所述金属基材之中,与锂合金化的材料例如Si或Sn的理论容量越高,寿命越有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基于以上描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应用和修改。【工业适用性】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无锂电池采用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作为金属基材,使得通过在该金属基材上充电而形成锂-金属合金层,并且在所述锂-金属合金层上形成锂镀层,由此,有效地增加所述锂镀层的电沉积密度,从而将与电解液的副反应最小化并改善寿命特性。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