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36546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按压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按压开关,尤其涉及在推压操作方向上配置有固定触点部的按压开关。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便携设备的操作部,有时使用按压开关。作为这样用作便携设备的操作部的按压开关,已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按压开关。
[0003]以下,使用图19,对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按压开关进行说明。图19是对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按压开关900的构造进行表示的剖视图。
[0004]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按压开关900如图19所示,在侧视成为主体的壳体930时,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在壳体930的上述L字的一侧,形成有内置开关触点部并向下方延伸的前方部位960,在上述L字的另一方侧,形成有与前方部位960 —体化的后方部位965。按压开关900为如下的按压开关:配置在布线基板970上,锡焊并安装有端子953及端子956,相对于布线基板970向水平方向进行对前方部位960的推压操作而动作。另外,开关触点部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分隔而配置的可动触点945和中央触点941,通过经由推压部件948推压可动触点945,能够使可动触点945挠曲并与中央触点941接触。这样,通过使可动触点945和中央触点941接触或分离,从而作为开关发挥功能。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 149351号公报
[0006]然而,在按压开关900中,在L字形状的屈曲部位配置有可动触点945及中央触点941,在夹着中央触点941与可动触点945对置一侧,存在壳体930的壁厚较薄的部分。因此,在以较强的压入载荷进行了操作时,可动触点945推压中央触点941的与壳体的壁厚较薄的部分对应的部位后,中央触点941挠曲,可动触点945与中央触点941的接触可能发生不良。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压入耐性较高的按压开关。
[0008]技术方案I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具有固定触点部件,并具备用于容纳操作部件及可动触点部件的空间部;以及覆盖所述空间部的罩部件,在按压开关中,所述固定触点部件形成为在所述空间部的一面即最里面露出,所述壳体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形成为向所述最里面的后方侧突出,所述主体部上具有从后方侧的端部朝向前方、一部分被切去而成的切去部,所述固定触点部件包括与所述可动触点部件接触或分离的第一固定触点部(中央触点部)、及与所述可动触点部件常时接触的第二固定触点部(周边触点部),所述第一固定触点部具有:与所述可动触点部件接触的中央接触部、及与所述中央接触部连续地从所述最里面露出并且向所述中央接触部的周围延伸的延伸部,所述中央接触部配置在所述最里面的与所述主体部对应的部位。
[0009]技术方案2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部的与所述可动触点部件接触的周边接触部配置在所述最里面的与所述切去部对应的部位。
[0010]技术方案3所述的按压开关,其特征在于,由金属板构成并嵌件成型于所述壳体的电路部件,在一端具有所述固定触点部,并且在另一端具有从所述壳体的后方侧露出并能够与外部电连接的外部连接部,在所述电路部件的所述固定触点部与所述外部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容许部,该容许部在从上方俯视时,在与所述电路部件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容许部的宽度尺寸比中间夹着所述容许部的部位的宽度尺寸小。
[0011]发明的效果
[0012]根据技术方案I的发明,通过在最里面的后方侧并且与有厚度的主体部对应的部位配置中央接触部、并设置向中央接触部的周围延伸的延伸部,从而在被压入操作时,在壳体中用有厚度的部分承受,并且能够增大承受的面积。因此,能够减小平均单位面积承受的载荷,并且能够以相对于载荷较强的部分承受。因此,起到能够提供压入耐性较高的按压开关的效果。
[0013]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通过将周边接触部配置在与切去部对应的部位,从而能够可靠地将与主体部对应的部位的更大的面积分配给在压入操作时负荷最大的中央接触部及延伸部。因此,起到能够提供压入耐性更高的按压开关的效果。
[0014]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例如,在以搭载在电子设备中的状态被进行了压入操作时,外部连接部通过锡焊等固定于电子设备,因此压入载荷施加到外部连接部。通过在外部连接部与固定触点部之间设置宽度尺寸比前后的部位更小的容许部,从而在被进行压入操作时,容许部向被压入的方向微少量的挠曲,从而能够吸收并减轻对外部连接部施加的负荷。因此,不易发生被锡焊的外部连接部由于压入操作而脱落的不良。因此,起到能够提供压入耐性更高的按压开关的效果。
[0015]通过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压入耐性较高的按压开关。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按压开关100的构成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2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按压开关10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2(a)是对按压开关100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2(b)是对从图2(a)中的Z2方向观察的状态的按压开关100进彳丁表不的俯视图。
[0018]图3是对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按压开关100装配于基板的状态的例子进行表示的图,图3(a)是对从图2所示的Zl方向侧观察按压开关100对基板的装配例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图,图3(b)是对从图3(a)所示的Y2方向侧观察按压开关100对基板的装配例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侧视图。另外,在图3(b)中,为了易于说明,基板CBl以剖面示出。
[0019]图4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3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4(a)是对壳体3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4(b)是对从图4(a)所示的Y2方向侧观察的状态的壳体3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0020]图5是对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3分解为第二壳体部件4和第一壳体部件5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6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壳体部件4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6 (a)是对从图5所示的Xl方向侧观察的状态的第二壳体部件4进行表示的主视图,图6 (b)是对从图5所示的Y2方向侧观察的状态的第二壳体部件4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0022]图7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路部件30的形状进行表示的图,图7(a)是对电路部件30的形状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7(b)是对从图7(a)所示的Zl方向侧观察的状态的电路部件30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0023]图8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壳体部件5的形状进行表示的图,图8 (a)是对从图5所示的X2方向侧观察的状态的第二壳体部件4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8(b)是对从图5所示的X2方向侧观察的状态的第二壳体部件4进行表示的后视图。
[0024]图9是对以图4所记载的剖面线B — B切断的剖面进行表示的剖视图。
[0025]图10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可动触点部件2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10(a)是对可动触点部件2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0(b)是对从图10(a)所示的Z2方向侧观察的状态的可动触点部件2进行表示的侧视图。
[0026]图11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件I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11 (a)是对操作部件I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1 (b)是对从图11 (a)所示的X2方向侧观察的状态的操作部件I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1 (c)是对从图11 (a)所示的Xl方向侧观察的状态的操作部件I进行表示的主视图。
[0027]图12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罩部件6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12(a)是对罩部件6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2 (b)是对将罩部件6分解为前方罩部件7和后方罩部件8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0028]图13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前方罩部件7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13(a)是对前方罩部件7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3(b)是将从图13(a)所示的Xl方向侧观察图13(a)所示的D部的状态放大表示的放大图。
[0029]图14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后方罩部件8的外观进行表示的图,图14(a)是对后方罩部件8的外观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图14(b)是对从图14(a)所示的X2方向侧观察的状态的后方罩部件8进行表示的立体图。另外,臂部Sb的前端部Sc以向内方侧折弯的状态进行图示,但在与前方罩部件7的一体化前形成为沿臂部Sb的突出方向延伸。
[0030]图15是对以图4(b)中记载的剖面线C 一 C切断的剖面进行表示的示意剖视图。另外,为了易于说明,第二固定触点部4g的位置与实际的位置不同。
[0031]图16是对从图15所示的状态起进行了推压操作后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示意剖视图。
[0032]图17是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按压开关100达到超程(over strok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