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05918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连接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阴端子,该阴端子具有盒状连接部,阳端子的凸状连接部插入到该盒状连接部中。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传统的连接端子,已知一种连接端子,其包括:盒状连接部,配对端子的凸状配对连接部能够插入到该盒状连接部;以及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在连接部的内部从而能够弹性变形,并且与配对连接部进行接触(参考专利文献I)。
[0003]在传统的连接端子中,接触部设置在作为第一壁的底壁上,并且能够与配对连接部进行接触的四个突起安置在作为第三壁和第四壁的两侧壁上,并且这四个突起安置成靠近连接部的开口并且靠近接触部。
[0004]在传统的连接端子中,当配对端子的配对连接部插入到连接部中时,在四个突起限制配对连接部的移动的同时,当配对连接部的顶端侧放置在四个突起的插入方向之间时,配对连接部能够摆动,并且能够提高其插入操作性。
[0005]引用列表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JP 2010-251214A

【发明内容】

[0008]然而,在传统的连接端子中,由于在配对端子的插入方向上分开的四个突起安置在连接部之内,所以在配对连接部的起始插入时,或者当将配对连接部的顶端侧放置在四个突起的插入方向之间时,配对连接部的顶端可能与突起碰撞,并且可能防止配对连接部的平顺插入,这可能恶化配对连接部的插入操作性。
[0009]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端子,其能够提高配对连接部的插入操作性。
[0010]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连接端子,包括:盒状连接部,配对端子的凸状配对连接部能够插入到该盒状连接部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壁;第二壁,该第二壁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壁对置;第三壁,该第三壁布置在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互相面对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及第四壁,该第四壁布置成与所述第三壁对置;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壁的一个上,该接触部能够弹性变形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并且与所述配对连接部进行接触;以及倾斜部,该倾斜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四壁上,每个所述倾斜部都在所述配对连接部的插入方向上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向上倾斜,并且朝着所述连接部的内部突出。
[0011]由于在第三壁和第四壁上,在配对连接部的插入方向上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部朝着连接部的内部突出,所以在配对连接部插入时通过使得配对连接部能够摆动而提高了插入操作性,当配对连接部的插入完成时,能够限制在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移动。
[0012]而且,由于倾斜部在配对连接部的插入方向上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向上倾斜,所以当使配对连接部插入时,不存在与配对连接部的顶端碰撞的部分,并且能够平顺地执行配对连接部的插入。
[0013]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连接端子中,利用分别设置在第三壁和第四壁上的倾斜部,能够提高配对连接部的插入操作性。
[0014]引导凹部可以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四壁上的所述倾斜部的所述配对连接部的所述插入方向上的上游端部处,该引导凹部将所述配对连接部引导至所述倾斜部。
[0015]通过将用于把配对连接部引导至倾斜部的引导凹部分别设置在第三壁和第四壁上的倾斜部的配对连接部的插入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端部处,能够容易地将配对连接部引导至倾斜部,并且能够稳定配对连接部的插入操作。
[0016]所述倾斜部可以在所述配对连接部的所述插入方向的各自的下游侧的端部处与所述配对连接部接触。
[0017]通过使得第三壁的倾斜部和第四壁的倾斜部分别在配对连接部的插入方向上的它们的下游端部处接触配对连接部,当配对连接部的插入完成时,配对连接部不在与配对连接部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稳定接触部与配对连接部之间的接触。
[0018]所述第二壁可以包括辅助接触部,该辅助接触部与所述配对连接部进行接触。
[0019]通过将与配对连接部进行接触的辅助接触部设置在第二壁上,能够将配对连接部保持在接触部与辅助接触部之间,并且能够确保配对连接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导通。
[0020]利用本发明的方面,能够获得如下效果: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配对连接部的插入操作性的连接端子。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其中将根据实施例的连接端子设置在电线的端子部处的透视图。
[0022]图2是其中容纳了根据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壳体的透视图。
[0023]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部分截面透视图。
[0024]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连接端子的部分截面顶视图。
[0025]图5是在当配对端子连接到根据实施例的连接端子时的部分截面顶视图。
[0026]图6是当配对端子已经连接到根据实施例的连接端子时的部分截面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将通过参考图1至6说明根据实施例的连接端子I。
[0028]根据实施例的连接端子I包括:盒状连接部7,使配对端子3的凸状配对连接部5能够插入到该盒状连接部7内;以及接触部9,该接触部9能够弹性变形地设置在连接部7的内部,以与配对连接部5进行接触。
[0029]连接部7包括:第一壁11 ;第二壁13,该第二壁13与第一壁11对置地安置;第三壁15,该第三壁15在与第一壁11和第三壁13互相面对的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安置;以及第四壁17,该第四壁17与第三壁15对置地安置。接触部9设置在第一壁11上。
[0030]在第三壁15上,第一倾斜部19朝着连接部7的内部突出,该第一倾斜部19能够与配对连接部5进行接触,并且在配对连接部5的插入方向上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向上倾斜。在第四壁17上,第二倾斜部21朝着连接部7的内部突出,该第二倾斜部21能够与配对连接部5进行接触,并且在配对连接部5的插入方向上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向上倾斜。
[0031]在第三壁15上,第一引导凹部23设置在第一倾斜部19的在配对连接部5的插入方向上的上游端部处,该第一引导凹部23将配对连接部5引导至第一倾斜部19。在第四壁17上,第二引导凹部25设置在第二倾斜部21的在配对连接部5的插入方向上的上游端部处,该第二引导凹部25将配对连接部5引导至第二倾斜部21。
[0032]第三壁15的第一倾斜部19和第四壁17的第二倾斜部21在配对连接部5的插入方向上的它们的各自的下游侧端部处接触配对连接部5。
[0033]在第二壁13上,设置了与配对连接部5进行接触的辅助接触部27。
[0034]如图1和2所示,连接端子I电连接到电线29的末端部分,并且其后,连接端子I容纳在壳体31的内部。壳体31由诸如合成树脂这样的绝缘材料制成。在壳体31的一侧上,设置了罩部33,配对壳体(未示出)插入到该罩部33中。在壳体的另一侧上,设置了多个端子壳体35,使多个连接端子I插入到该多个端子壳体35中。
[0035]在罩部33处,通过将容纳连接到电源、设备等的多个配对端子3(参见图6)的配对壳体配合到壳体31,容纳在多个端子壳体35中的连接端子I电连接到配对端子3。
[0036]连接端子I由导电材料制成。由一对压接片组成的压接部37设置在连接端子I的一端侧上。通过将压接部37压接到连接到电源、设备等的电线29的末端部分,连接端子I与电线29电连接。
[0037]—对压接片设置在压接部37上,该一对压接片固定密封部件41,密封部件41牢固地装接到电线29和壳体31,以使得壳体的内部防水。
[0038]连接端子I是阴端子,其在另一端侧上设置有盒状连接部7。连接端子I的连接部7侧容纳在面对壳体31的罩部33侧的端子壳体35内部。能够偏转地设置在端子壳体35内部的锁定矛杆(未示出)锁定到连接端子I的连接部7,以防止从壳体31脱落。
[0039]利用容纳在端子壳体35中的连接端子1,通过将配对壳体配合到壳体31的罩部33,使由阳端子组成的配对端子3的凸状配对连接部5插入到连接部7中。此外,通过使设置在连接部7的内部的接触部9接触配对连接部5,连接端子I与配对端子3电连接。
[0040]如图3至6中所示,盒状连接部7形成为具有正方形状,并且包括:作为底壁的第一壁11和作为顶壁的第二壁13,该第一壁11与第二壁13安置成互相对置;以及作为一对侧壁的第三壁15和第四壁17,该对侧壁安置成在与第一壁11与第三壁13互相面对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互相对置。
[0041]接触部9设置在第一壁11上。辅助接触部27设置在第二壁13上。第一倾斜部19设置在第三壁15上。第二倾斜部21设置在第四壁17上。
[0042]接触部9包括弹性片45和接触部47。在第一壁11的端部作为基端的情况下,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