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29355阅读:来源:国知局
压凸轮部;14f:侧端接地接触片;14g:转动臂;15:锁定部件;24:致动器;24b:滑动操作框体;24c:致动器壳体;24e:钩状突起部;24el:防脱突部;24e2:按压凸轮部;24f:疙瘩;24g:下表面接地接触片;F:信号传送介质(FPC或者FFC等);F1:卡合定位部;F2:导电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0051][关于连接器整体构造]
[0052]首先,图1?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是在图示省略的印刷布线基板上安装使用的由插座连接器构成的结构,具备细长状地延伸的由绝缘性部件构成的绝缘外壳(绝缘体)11。该绝缘外壳11由形成平面大致长方形形状的薄厚的中空状框体形成,在该绝缘外壳11中相互对置的长边侧两端缘的一侧(图6以及图7左端侧)、即连接器前端缘部分中,以具有横细长状的开口形状的方式,设置了插入有由柔性印刷电路(FPC)、柔性扁平电缆(FFC)等构成的信号传送介质F(参照图17)的前方侧插入口 11a。
[0053]另外,在与该前方侧插入口 Ila相反的一侧(图6以及图7的右端侧)的另一端侧缘、即连接器后端缘部分中,设置了用于安装后述导电触子12、13、作为连接操作单元的致动器14的后方侧开口部,在从上述前方侧插入口 Ila至后方侧开口部的中间部分中,插入信号传送介质(FPC或者FFC等)F,从而形成了收容的介质收容通道lib。
[0054]以下,设为将与上述绝缘外壳11的长度方向相当的方向称为“连接器长度方向”,并且将前方侧插入口 Ila和后方侧开口部对置的方向称为“连接器前后方向”,并且,设为将与这些“连接器长度方向”以及“连接器前后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称为“连接器上下方向”。
[0055]另一方面,在上述绝缘外壳11中,安装了覆盖该绝缘外壳11的外表面的由导电性的板状金属部件构成的外壳壳体(屏蔽壳体)11c。该外壳壳体Ilc安装于绝缘外壳11的外表面中的上表面部分至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侧壁面的部位,在以覆盖除了上述前方侧插入口 11a、后方侧开口部、以及底面部以外的部位的方式而配置的状态下,该外壳壳体Ilc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侧壁板中贯通形成的多个固定孔Ilcl被卡合到在绝缘外壳11的外表面突出设置的固定突起llc2,从而外壳壳体Ilc整体被固定。
[0056]在这样的外壳壳体(屏蔽壳体)Ilc中的连接器前端缘部分中,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设置了多个针对信号传送介质(FPC或者FFC等)F的上侧表面弹性地接触的由弹簧状部件构成的前端接地接触片(接地部件)lld。这些各前端接地接触片Ild被形成为朝向前方侧插入口 Ila的内方侧下折,且被形成为从该前方侧插入口 Ila的内方侧进而朝向连接器后方侧折回。
[0057]进而,在上述外壳壳体(屏蔽壳体)llc中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具有以从图示省略的印刷布线基板立起的方式配置的侧壁部,但在这些各侧壁部的后端部分,一体地形成了朝向连接器内方侧(连接器中心侧)伸出的由弹簧状部件构成的侧端接地接触片(接地部件)He、He。这些各侧端接地接触片lie成为以朝向连接器后方侧折回的方式延伸出、后述致动器壳体14c的一部分电气性接触的结构。
[0058][关于导电触子]
[0059]另外,在绝缘外壳11中设置的介质收容通道Ilb的内部,以在连接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插入了具有使大致H字形形状朝向直角横向倾倒的侧面形状的多个导电触子(触子部件)12、13。这些各导电触子12、13由薄板状的金属制部件形成,在绝缘外壳11的横宽方向(连接器长度方向)上按照适宜的间隔凹设的安装槽内,以形成多极状而并列的方式配置。这些导电触子12、13成为交替配置了相互不同的形状的结构的所谓交错排列结构,如后所述一方的导电触子12的前端部分(图6的左端部分)被焊锡接合到印刷布线基板(图示省略)上,并且另一方的导电触子13的后端端部分(图6的右端部分)被焊锡接合到印刷布线基板上,从而被用作信号传送用或者屏蔽用中的某一个。
[0060]这样的导电触子12、13的各个以如上所述从连接器前端侧以及后端侧朝向连接器后方侧(图6的右方侧)以及前方侧(图7的左方侧)塞入的方式被安装,在与由在信号传送介质(FPC或者FFC等)F的表面或者背面中形成的信号传送用导电电路(信号线)或者屏蔽用导电电路(屏蔽线)中的某一个构成的导电电路对应的位置,配置了该导电触子12、13的各个。这些各导电触子12、13分别具有由沿着信号传送介质F的插拔方向(图
6以及图7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细长状束部件构成的可动触子束12a、13a以及固定触子束 12b、13b。
[0061]关于这些可动触子束12a、13a以及固定触子束12b、13b,在上述绝缘外壳11中设置的介质收容通道Ilb的内方侧空间中,在连接器上下方向上形成适宜的间隔而相互对置的状态下配置,以沿着连接器前后方向(图6以及图7的左右方向)形成细长状的方式延伸。关于其中的固定触子束12b、13b,以沿着所述绝缘外壳11的底部内壁面延伸的方式配置,以在该绝缘外壳11的内部成为大致不动状态的方式被保持。
[0062]在该固定触子束12b、13b中,在连接器前后延伸方向(图6以及图7的左右方向)上的比中央部分稍微后方侧(图6以及图7的右方侧),一体地连结在大致铅直方向(图6以及图7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窄板状的连结支柱部12c、13c。另外,在该连结支柱部12c、13c的上端部分,以在连接器前后方向(图6以及图7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一体地连结了上述可动触子束12a、13a。该可动触子束12a、13a成为以连结支柱部12c、13c的附近为中心而弹性变形,由此可动触子束12a、13a针对固定触子束12b、13b具有弹性的挠性的结构。成为在包括图6以及图7的纸面的延伸平面内,进行这些各可动触子束12a、13a的弹性变形,该可动触子束12a、13a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在图示上下方向上弹性变位的结构。
[0063]进而,在上述可动触子束12a、13a的前端部分(图6以及图7的左端侧部分)中,作为与由在信号传送介质(FPC或者FFC等)F的图示上表面侧形成的信号传送用或者屏蔽用的导电电路F2(参照图17)中的某一个构成的导电电路连接的接点部,以形成图示下朝向的突形状的方式,设置了端子接触凸部12al、13al。另外,在该可动触子束12a、13a设置的端子接触凸部12al、13al、与以与其正下位置对置的方式配置的固定触子束12b、13b彼此之间,夹持所述信号传送介质F。
[0064]此时,还能够与上述可动触子束12a、13a的端子接触凸部12al、13al对应地,在固定触子束12b、13b侧,以形成图示上朝向的突形状的方式,设置与在信号传送介质(FPC或者FFC等)F的图示下表面侧形成的信号传送用或者屏蔽用的导电电路(图示省略)中的某一个连接的端子接触凸部。另外,这些端子接触凸部彼此还能够使相互的位置向连接器前方侧(图示左方侧)或者连接器后方侧(图示右方侧)错开而配置。进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触子束12b、13b被保持为基本上成为不动状态,但还能够构成为以使与信号传送介质(FPC或者FFC等)F的接触压力稳定化等目的,以从绝缘外壳11的底壁面稍微浮起的方式形成例如该固定触子束12b、13b的前端部分而能够弹性变位。
[0065]在这样的固定触子束12b中的连接器前端侧部分(图6的左端侧部分)以及固定触子束13b中的连接器后端侧部分(图7的右端侧部分)中,形成了对在上述印刷布线基板上形成的导电电路(图示省略)焊锡连接的基板接合端子部12bl、13bl,经由该基板接合端子部12bl、13bl,进行针对印刷布线基板的电连接。
[0066]进而,在固定触子束12b、13b以及可动触子束12a、13a的连接器后端部分,如后所述与致动器(连接操作单元)14 一体地设置的转动轴14a被夹在两触子束12、13彼此的中间部分而被可旋转地保持。更具体而言,固定触子束12b、13b中的连接器后端部分的上端缘被形成为成为在大致水平上延伸出的平坦面,在由该平坦面构成的固定触子束12b、13b的后端侧上缘部分,以从上方侧可旋转并且自由滑动地接触的方式,配置致动器14的转动轴 14a。
[0067]另一方面,在可动触子束12a、13a的下端缘,在连接器后端部分中,分别设置了在侧面视图中朝向下方侧形成大致山形而突出的凸轮作用部12a2、13a2。另外,在这些凸轮作用部12a2、13a2具有的连接器前方侧(图6以及图7的左方侧)的弯曲状端缘部分、和该凸轮作用部12a2、13a2的弯曲状端缘部分与可动触子束12a、13a的下端缘连续的部位的中间部分中,可旋转地配置了上述致动器14的转动轴14a。
[0068]这样在可动触子束12a、13a中设置的凸轮作用部12a2、13a2成为可旋转地支撑致动器(连接操作单元)14的转动轴14a的结构,但通过设置该凸轮作用部12a2、13a2,致动器14的转动轴14a不会朝向连接器后方侧脱落地被保持,并且能够在朝向连接器前方侧的方向上滑动。即,该致动器14的转动轴14a构成为能够针对可动触子束12a、13a的下端缘以及固定触子束12b、13b的上端缘,通过滑动而移动,由此致动器14的整体能够朝向连接器前方侧移动。关于该点,在后面详细说明。
[0069]此时,在绝缘外壳11中设置的轴承部(图示省略)上,以可转动并且可在连接器前后方向上往返移动的方式,支撑了致动器(连接操作单元)14的转动轴14a中的轴方向的两端部分,由此,致动器14成为从自绝缘外壳11朝向上方立起的“初始位置”(参照图1?图9)至沿着绝缘外壳11大致水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