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的集成电路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90642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的集成电路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电路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涉及指一种用于驱动装置的集成电路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1C),又被称为是「信息产业之母」,是信息产品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件。集成电路是将晶体管、二极管、电阻器及电容器等电路元件,聚集在硅芯片上,形成完整的逻辑电路,以达成控制、计算或记忆等功能,为人们处理各种事务。
[0003]依据不同应用,集成电路中可能包括应用于不同电压范围(如一高电压范围及一低电压范围)的电路元件。随着制程技术的演进,制程中高电压范围的最大电压值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低电压范围的最大电压值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然而,当高电压范围的最大电压值上升及Z或低电压范围的最大电压值下降时,由于阻绝电子元件间电子传递的效果受到电压范围改变影响,造成电路元件的最小尺寸及制程设计限制却无法随着制程技术的演进下降。因此,如何在增强阻绝电子元件间电子传递的效果便成为业界亟欲探讨的议题。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不同深度的隔离层的集成电路及其制造方法。
[0005]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一驱动装置的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包括一基底,包括一高压区域,包括多个第一沟槽及形成于所述多个第一沟槽的多个第一隔离层;以及一低压区域,包括多个第二沟槽及形成于所述多个第二沟槽的多个第二隔离层;其中,每一第一沟槽与每一第二沟槽间具有一深度差。
[0006]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制作一驱动装置中一集成电路的方法,包括在一基底上由下而上依序形成一遮蔽层及一第一光阻(photo resistor)层;利用一第一光罩,使所述第一光阻层形成一开口图样(opening pattern);执行一第一蚀刻程序,以蚀刻所述遮蔽层;去除所述第一光阻层;执行一第二蚀刻程序,以在所述基底的一高压区域形成多个第一沟槽以及在所述基底的一低压区域形成多个第二沟槽;在所述基底上形成一第二光阻层;利用一第二光罩,去除覆盖于所述高压区域的所述第二光阻层;执行一第三蚀刻程序,以蚀刻所述多个第一沟槽;去除所述第二光阻层;在所述基底上,填补一绝缘材料,以形成一绝缘层;研磨所述绝缘层,以使所述绝缘层与所述遮蔽层的高度相同;执行一第四蚀刻程序,以在所述高压区域的所述多个第一沟槽中形成多个第一隔离层及在所述低压区域的所述多个第二沟槽中形成多个第二隔离层;以及执行一第五蚀刻程序,以去除所述遮蔽层。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集成电路的剖面图。
[0008]图2A?21为制造图1所示的集成电路的过程中集成电路的剖面图。
[000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集成电路的示意图。
[0010]图4A?4L为制造图3所示的集成电路的过程中集成电路的剖面图。
[001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流程的流程图。
[001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流程的流程图。
[0013]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4]10、30集成电路
[0015]100、300基底
[0016]102、104、302、304区域
[0017]106、306第一沟槽
[0018]108,308第一隔离层
[0019]110、310第二沟槽
[0020]112,312第二隔离层
[0021]200遮蔽层
[0022]202绝缘层
[0023]50、60流程
[0024]500 ?528、600 ?636步骤
[0025]HDP_0X绝缘层 202
[0026]HV高电压范围
[0027]LV低电压范围
[0028]MASK1、MASK2、MASK3光罩
[0029]PR1、PR2、PR3光阻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集成电路10的剖面图。集成电路10可用于显示系统中一驱动装置。举例来说,集成电路10可为一驱动集成电路(driver integratedcircuit)。如图1所示,集成电路10包括一基底(substrate) 100。基底100可为一娃基底,且包括区域102、104。区域102包括多个第一沟槽106及多个第一隔离层(isolat1n) 108,区域104包括多个第二沟槽110及多个第二隔离层112。区域102用来配置应用于一高电压范围HV的电路元件(如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未绘示于图1中),且区域104用来配置应用于一低电压范围LV的电路元件(未绘示于图1中)。举例来说,高电压范围HV的最大电压可介于13.5伏特至27伏特之间,且低电压范围LV的最大电压可介于1.2伏特至3.3伏特之间。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沟槽106与第二沟槽110间具有一深度差。由于第一沟槽106具有较深的深度(即第一隔离层108具有较深的深度),即使高电压范围HV的最大电压持续上升及/或低电压范围LV的最大电压持续下降,应用于高电压范围HV及低电压范围LV的电路元件的最小尺寸仍不受影响,进而降低集成电路10的尺寸以及制造成本。更甚者,通过加深第一隔离层108的深度,集成电路10中产生晶格错位(dislocat1n)的机率也会降低。
[0031]详细来说,第一隔离层108及第二隔离层112可为浅沟渠隔离层(Shallow trenchisolat1n, STI),用来隔离基底100中电路元件间电子的导通。通过特殊制造流程,第一沟槽106与第二沟槽110间具有500埃(angstrom)至8000埃的深度差。也就是说,相较于第二隔离层112,第一隔离层108具有较深的深度,从而增强隔离区域102中的电路元件(即应用于高电压范围HV的电路元件)间及区域102与区域104的电路元件间(即应用于高电压范围HV的电路元件与应用于低电压范围LV的电路元件)电子传递的效果。如此一来,即使高电压范围HV的最大电压持续上升及/或低电压范围LV的最大电压持续下降,区域102、104中的电路元件的最小尺寸(如晶体管栅极的最小宽度)不受电压范围改变影响且可随着制程技术的演进而持续缩小,从而降低集成电路10的尺寸及制造成本。进一步地,通过加深第一隔离层108的深度,集成电路10中产生晶格错位的机率也会降低。
[0032]请参考图2A?21,图2A?21为制造图1所示的集成电路10的过程中集成电路10的剖面图。在图2A中,一遮蔽层200 (如一氮化硅(Si3N4)层)及一光阻层PR1依序由下到上形成(如沈积、涂布(coat))在基底100上。通过一光罩MASK1,部分光阻层PR1被去除而形成一特定图样。在图2B中,一蚀刻程序P1 (如干蚀刻(dry etch))被执行,以使遮蔽层200也形成为特定图样。接下来,通过执行一蚀刻程序P2(如一沟槽蚀刻(trenchetch)),区域102中形成多个第一沟槽106且区域104中形成多个第二沟槽110,如图2C所
/j、l Ο
[0033]请参考图2D?2F。为了加深第一沟槽106的深度,一光阻层PR2形成于(如涂布于)基底100上。在通过一光罩MASK2去除覆盖于区域102上的光阻层PR2后,再度执行一蚀刻程序(如一干蚀刻)Ρ3以加深第一沟槽106的深度。由于第一沟槽106经历过二次氧化物蚀刻程序,第一沟槽106的深度将会大于第二沟槽110的深度。此外,通过控制蚀刻程序Ρ2的时间,第一沟槽106与第二沟槽110间的深度差可介于500?8000埃。
[0034]请继续参考图2G?21。为了在第一沟槽106、第二沟槽110分别形成第一隔离层108、第二隔离层112,—绝缘材质(如高密度电衆氧化物(high density plasma oxide))被填补于基底100上,以形成一绝缘层202。接下来,进行一研磨程序P4(如一化学机械研磨(Chemical-Mechanical Planarizat1n)),以使绝缘层202与遮蔽层200具有相同的高度。在针对绝缘层202进行一蚀刻程序P5后,第一隔离层108、第二隔离层112即分别形成于第一沟槽106、第二沟槽110中。最后,一蚀刻程序P6 (如一干蚀刻)被执行,以去除遮蔽层200,并取得图1所示的集成电路10。
[0035]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集成电路30的示意图。集成电路30可用于显示系统中一驱动装置。举例来说,集成电路30可为一驱动集成电路(driver integratedcircuit)。相似于图1所示的集成电路10,集成电路30包括一基底300。基底300可为一硅基底,且包括区域302、304。区域302包括多个第一沟槽306及多个第一隔离层308,区域304包括多个第二沟槽310及多个第二隔离层312。区域302用来配置应用于高电压范围HV的电路元件(未绘示于图3中),且区域304用来配置应用于低电压范围LV的电路元件(未绘示于图3中)。相较于集成电路10,第一隔离层108与第二隔离层112间除了具有一深度差之外亦具有一高度差,从而进一步加强隔离区域102中的电路元件间及区域102与区域104的电路元件间电子传递的效果。如此一来,即使高电压范围HV的最大电压持续上升及Z或低电压范围LV的最大电压持续下降,应用于高电压范围HV及低电压范围LV的电路元件的最小尺寸不受影响且可随着制程技术的演进而持续缩小,进而降低集成电路30的尺寸以及制造成本。更甚者,通过加深第一隔离层308的深度,集成电路30中产生晶格错位(dislocat1n)的机率也会降低。
[0036]请参考图4A?4L,图4A?4L为制造图3所示的集成电路30的过程中集成电路30的剖面图。其中,图4A?4H中所进行的制造流程类似于图2A?2H的制造流程,为求简洁,在此不赘述。
[0037]请参考图41?4L。为了使第一隔离层308、第二隔离层312具有不同的高度,一光阻层PR3形成于(如涂布于)基底300上。随后,通过一光罩MASK3,覆盖于区域304的光阻层PR3被去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