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材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9490777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电池材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热法制备ZnCo204/Fe304负极电池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对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目前商用的碳负极材料存在比容量低(理论容量为372mAh g 3、安全性能欠佳等问题。因此,如何用低电压、可嵌锂的化合物替代目前所用的碳材料,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是现在研究的热点。M0(M = Co,Ni, Cu,Fe)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这为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0003]本发明提供的是利用水热法合成复合结构ZnCo204/Fe304空心的纳米球,形貌新颖,粒径尺寸均一,能大大提高循环性性能。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对今后设计高容量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很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水热法制备ZnCo204/Fe304负极电池材料的材料。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取无水三氯化铁溶解在乙二醇中,之后加入乙酸钠,聚乙二醇4000,溶解完全。装入4个12 mL规格的反应爸中,180度恒温18 h,得到160 nm的磁性Fe304纳米球。
[0006]将Zn (CH3C00) 2.2H20和Co (N03) 2.6H20溶解于20mL的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浓nh3.H20搅拌至完全溶解。
[0007]最后将一定量的Fe304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超声15 min并转入40 mL的反应釜中,在180度的条件下反应24小时,取出自然冷却,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离心分离数次,空气中干燥6 h即制得空心的ZnCo204/Fe304负极电池材料的材料。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Fe304纳米球的SEM图。
[0009]图2是ZnCo204/Fe304负极电池材料的材料T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效果作进一步描述。但是,所使用的具体方法、配方和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1]实例1:将0.811g无水三氯化铁溶解在40 mL乙二醇中,形成均一的溶液后,加入3.6 g乙酸钠,1.0 g聚乙二醇4000,溶解完全。装入4个12 mL规格的反应釜中,180度恒温18 h,得到160 nm的磁性Fe304纳米球。
[0012]将0.5 mmol Zn (CH3C00) 2.2H20 和 1 mmol Co (N03) 2.6H20 溶解于 20mL 的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7mL浓ΝΗ3.H20搅拌至完全溶解。
[0013]最后将5mg的Fe304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超声15 min并转入40 mL的反应爸中,在180度的条件下反应24小时,取出自然冷却,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离心分离数次,空气中干燥6 h即制得空心的ZnCo204/Fe304负极电池材料的材料。
【主权项】
1.水热法制备ZnCo204/Fe304负极电池材料的方法如下: (I)取无水三氯化铁溶解在乙二醇中,之后加入乙酸钠,聚乙二醇4000,溶解完全后装入4个12 mL规格的反应Il中,180度恒温18 h,得到160 nm的磁性Fe3O4纳米球; (2 )将Zn (CH3COO) 2.2H20和Co (NO3) 2.6H20溶解于20mL的去离子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浓NH3.H2O搅拌至完全溶解; (3)最后将一定量的Fe3O4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超声15 min并转入40 mL的反应釜中,在180度的条件下反应24小时,取出自然冷却,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离心分离数次,空气中干燥6 h即制得空心的ZnCo204/Fe304负极电池材料的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ZnCo204/Fe304负极电池材料的材料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参考文献合成160 nm的磁性Fe3O4纳米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ZnCo204/Fe304负极电池材料的材料方法,其特征是加入一定量的Fe3O4后要超声15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ZnCo204/Fe304负极电池材料的材料方法,其特征是所获得的产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其形貌直径在300-350 nm左右的空心纳米球。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是利用水热法合成复合结构ZnCo2O4/Fe3O4空心的纳米球的方法,该方法合成出的样品形貌新颖,粒径尺寸均一,能大大提高循环性性能。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对今后设计高容量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很有意义的理论依据。
【IPC分类】H01M4/48, H01M10/0525, H01M4/36
【公开号】CN105244487
【申请号】CN201510766544
【发明人】陈哲, 陈 峰, 于雪, 张跃伟
【申请人】吉林化工学院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