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结构与电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002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导电结构与电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结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导电结构的电子组件。【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日益发达,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n0teb00k,NB)、平板电脑(tabletPC)与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等电子产品,已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电子装置的型态与使用功能越来越多元,便利性与实用性让这些电子装置更为普及,可依据使用者需求而用于不同用途。举例而言,电子装置可依据需求配置有通讯、网络浏览、文书处理等基本功能。此外,电子装置通常会配置对应的连接组件,以使电子装置可通过连接组件连接至其他外部电子装置,来增加使用功能,例如是影音播放、资料传输、或者是电力补充。在常见的连接组件中,连接端子通常会延伸出电子装置的机壳外,而使电子装置可直接装设在外部电子装置上而通过突出于机壳外的连接端子连接至外部电子装置。如此,当电子装置未连接至外部电子装置时,突出于机壳外的连接端子容易受到外力而变形,且也会影响电子装置的外观。【
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结构与电子组件,其具有隐藏式的导电端子。[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导电结构包括一固定座、一第一磁性兀件以及一导电端子。固定座具有一容置空间。第一磁性元件配置于固定座内。导电端子配置在容置空间内,并对应于第一磁性元件。导电端子被第一磁性元件吸引而隐藏于固定座的容置空间内,且导电端子适于在接近配备有一第二磁性元件的一导电接点时被第二磁性元件吸引而从容置空间移动至接触并电连接导电接点。[0005]本发明的电子组件包括一机壳以及一导电结构。导电结构与机壳组装。导电结构包括一固定座、一第一磁性兀件以及一导电端子。固定座与机壳组装,并具有一容置空间。第一磁性元件配置于固定座内。导电端子配置在容置空间内,并对应于第一磁性元件。导电端子被第一磁性元件吸引而隐藏于固定座的容置空间内,且导电端子适于在接近配备有一第二磁性元件的一导电接点时被第二磁性元件吸引而从容置空间移动至接触并电连接导电接点。[0006]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导电结构与电子组件中,导电端子被配置在固定座内的第一磁性元件吸引而隐藏于固定座的容置空间内。当导电端子欲连接至导电接点时,导电端子可在接近配备有第二磁性元件的导电接点时被第二磁性元件吸引而从容置空间移动至接触并电连接导电接点。据此,本发明的导电结构与电子组件具有隐藏式的导电端子,且导电端子可通过磁性元件的吸引而自动地隐藏或移出固定座。[0007]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0008]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示意图;[0009]图2是图1的导电结构的分解图;[0010]图3是图1的电子组件于操作状态的示意图。[0011]符号说明[0012]50:电子组件[0013]52:机壳[0014]60:电力组件[0015]62:第二磁性元件[0016]64:导电接点[0017]100:导电结构[0018]110:固定座[0019]112:容置空间[0020]114:第一部分[0021]116:第二部分[0022]116a:开口[0023]116b:限位部[0024]120:第一磁性元件[0025]130:导电端子[0026]140:第三磁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0027]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导电结构的分解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组件50包括机壳52以及导电结构100。导电结构100与机壳52组装。导电结构100包括固定座110、第一磁性元件120以及导电端子130。固定座110与机壳52组装,并具有容置空间112。更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固定座110包括第一部分114与第二部分116。第一部分114与第二部分116组装后构成容置空间112,且第二部分116具有朝向机壳52外的开口116a。第一磁性元件120配置于固定座110内的第一部分114上,并对应于容置空间112。导电端子130配置在容置空间112内,并对应于第一磁性元件120。如此,导电端子130可被第一磁性元件120吸引而隐藏于固定座110的容置空间112内。[0028]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结构100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140配置于导电端子130上,并对应于第一磁性元件120。其中,第一磁性元件120与第三磁性元件140例如是永久磁铁或其他适用的磁性元件。如此,导电端子130可通过第三磁性元件140而被第一磁性元件120吸引,进而隐藏于固定座110的容置空间112内。更进一步地说,第一磁性元件120与第三磁性元件140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可驱使连接第三磁性元件140的导电端子130朝向第一磁性元件120靠近,进而将导电端子130隐藏于固定座110的容置空间112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以第三磁性元件140达成上述目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磁性元件140也可使用感磁元件取代。具体而言,感磁元件配置于导电端子130上,并对应于第一磁性元件120,例如是配置在图1中的第三磁性元件140所在之处,而取代第三磁性元件140。其中,感磁元件例如是铁片或其他适用的感磁元件。如此,导电端子130可通过感磁元件而被第一磁性元件120吸引,进而隐藏于固定座110的容置空间112内。换言之,第一磁性元件120与感磁元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可驱使连接感磁元件的导电端子130朝向第一磁性兀件120靠近,进而将导电端子130隐藏于固定座110的容置空间112内。由此,导电端子130通过磁吸力自动地隐藏于固定座110内,以降低导电端子130受到外力而产生变形的可能性,并可使电子组件50与导电结构100具有美观的外形。[0029]图3是图1的电子组件于操作状态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子组件50可连接至电力组件60,例如是充电板,以进行充电。其中,电力组件60包括第二磁性元件62以及导电接点64。如此,当电子组件50欲通过导电端子130连接导电接点64而电连接至电力组件60时,导电端子130适于在接近配备有第二磁性元件62的导电接点64时被第二磁性元件62吸引而从固定座110的容置空间112移动至接触并电连接导电接点64,以使电力信号在导电端子130与导电接点64之间传递。更进一步地说,第二磁性元件62例如是永久磁铁或其他适用的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62与第三磁性元件140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可驱使连接第三磁性元件140的导电端子130朝向第二磁性元件62靠近。如此,导电端子130可通过配置于其上的第三磁性元件140而被第二磁性元件62吸引,进而从固定座110的容置空间112往外移动,并通过第二部分116的开口116a移动至接触并电连接导电接点64,以使电力信号从电力组件60经由导电接点64与导电端子130传递至电子组件50。[003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兀件120与导电端子130之间的第一磁吸力小于第二磁性元件62与导电端子130之间的第二磁吸力。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20与导电端子130之间持续存在第一磁吸力。如此,采用磁吸力较大的磁性元件作为第二磁性元件62,可以使第二磁性元件62与导电端子130之间的第二磁吸力大于第一磁性元件120与导电端子130之间的第一磁吸力,进而使导电端子130在第一磁性元件120与导电端子130之间仍存在第一磁吸力的情况下被第二磁性元件62吸引,并朝向配备有第二磁性元件62的导电接点64移动至接触并电连接导电接点64。此外,依据电力组件60的结构,被第二磁性元件62吸引的导电端子130不限于需当前第1页1 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