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9428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由多个临时捆扎电线束构成的线束。在各个临时捆扎电线束的两端,经由与电线的两端连接的端子设置有连接器。各连接器设置于线束的分支线的末端,能够分别与对方连接器嵌合。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90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上述情况下,假如分支线未在线束的长度方向的预定位置正确地进行分支,则连接器无法与多个对方连接器中成为自身的嵌合对象的对方连接器正对,有可能扰乱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作业。
[0008]与此相对地,如果各连接器通过在各自的排列方向上贯通的排列部件而排列,则连接器与成为自身的嵌合对象的对方连接器正对,能够迅速地进行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作业。但是,例如如果构成为连接器绕与向对方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平行的轴进行角位移,则连接器在使排列部件穿过的部分与排列部件干涉,根据情况,有可能排列部件发生弯曲变形,无法维持连接器的排列状态。
[0009]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维持多个连接器在排列方向上排列的状态。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1]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能够绕与向对方外壳的嵌合方向平行的轴进行角位移的外壳,所述外壳在与所述嵌合方向以及角位移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多个地设置,并且具有供使各个所述外壳在其排列方向上排列的排列部件贯通的贯穿部,在所述贯穿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形成为在所述外壳进行了角位移的情况下向避免与所述排列部件干涉的方向退避的形状的退避部。
[0012]发明效果
[0013]即使外壳进行角位移,通过形成为从排列部件退避的形状的退避部,外壳不会与排列部件进行大的干涉,稳定地维持多个外壳在排列方向上排列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5]图2是连接器的主视图。
[0016]图3是连接器的后视图。
[0017]图4是连接器的侧视图。
[0018]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0019]图6是处于与设置于螺线管的对方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后视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7是在螺线管进行角位移的情况下的连接器的后视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8是比较例的与图7相当的图。
[0022]图9是罩部的立体图。
[0023]图10是罩部的侧视图。
[0024]图11是罩部的主视图。
[0025]图12是罩部的俯视图。
[0026]图13是外壳部分的立体图。
[0027]图14是外壳部分的主视图。
[0028]图15是外壳部分的仰视图。
[0029]图16是设置于螺线管的对方连接器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如下所示。
[0031]所述排列部件由从各个所述外壳延伸出的电线构成。通过形成为从电线退避的形状的退避部,能够使多根电线穿过贯穿部,能够确保作为排列部件的刚性。另外,作为排列部件,不需要准备专门的部件,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0032]所述外壳由形成有用于使所述电线穿过所述贯穿部的作业用开口的外壳部和罩部构成,在使所述电线穿过所述贯穿部之后,通过所述罩部而关闭所述作业用开口。由此,能够顺利地进行经由作业用开口而使电线穿过贯穿部的作业。另外,通过罩部关闭作业用开口,从而可靠地防止电线从贯穿部脱出。
[0033]所述外壳的角位移方向由沿着所述轴的周围的第I绕轴方向以及沿着所述轴的周围并且成为与所述第I绕轴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绕轴方向构成,所述退避部由在向所述第I绕轴方向进行角位移的情况下沿着所述排列部件的长度方向地倾斜的第I倾斜面以及与该第I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交叉并且在向所述第2绕轴方向进行角位移的情况下沿着所述排列部件的长度方向地倾斜的第2倾斜面构成。由此,无论外壳向第I绕轴方向与第2绕轴方向中的哪个方向进行角位移,外壳都不会与排列部件进行大的干涉。
[0034]所述外壳具有形成为沿着与所述对方外壳嵌合时的安装对象地倾斜的外表面形状的第I外表面和第2外表面,所述第I倾斜面形成为在所述第I外表面的背靠位置向所述第I外表面的倾斜方向倾斜的形状,所述第2倾斜面形成为在所述第2外表面的背靠位置向所述第2外表面的倾斜方向倾斜的形状。即使设置第1、第2倾斜面,由于第1、第2外表面位于第
1、第2倾斜面的背靠位置,因此外壳也不会向第1、第2倾斜面的倾斜方向无益地变大。
[0035]所述第I倾斜面以及所述第2倾斜面在夹着所述贯穿部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两侧,被设为向从所述宽度方向中央朝向两端使所述贯穿部的内容积增大的扩开方向倾斜的形态。通过第I倾斜面以及第2倾斜面,使贯穿部的内容积增大,因此能够使穿过贯穿部的电线的根数增加。
[0036]〈实施例1>
[0037]本实施例的连接器40能够嵌合于对方连接器70。对方连接器70如图16所示,设置于呈圆筒状的螺线管200的外周面。螺线管200未详细图示,沿着构成自动变速装置的零件的侧缘在与前后方向(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多个地安装于该部件。因此,对方连接器70与嵌合于该对方连接器70的连接器40也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多个地配置。
[0038]具体来说,对方连接器7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对方外壳71。如图16所示,对方外壳71具有筒状的护罩部72。在护罩部72内,突出地配置有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配件。在护罩部72的侧面的下端部,设置有以向一侧鼓出的方式伸出的扩张部73。
[0039]接下来,说明连接器40。连接器4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外壳41。如图1以及图4所示,外壳41由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方框状的外壳主体42以及配置于外壳主体42的后方的弯曲板状的引导部43构成。
[0040]外壳主体42能够从前方嵌合到对方连接器70的护罩部72内,在外壳主体42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从后方插入端子配件30(参照图15)的内腔44。内腔44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多个地配置。在内腔44的内壁上表面,突出地设置了矛形件45。在内腔44内,从后方插入与电线100的末端部连接的端子配件30,正确地插入的端子配件30通过矛形件45而被弹性地卡定,防脱地保持于内腔44内。
[0041 ]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具备: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布线有多根电线100的干线部10(参照图6);以及设置于在干线部10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并且干线部10的各电线100中的一部分电线100向与干线部10交叉的方向(前后方向)分支地布线的分支部20(参照图15),在分支部20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器40。如图4所示,使布线于干线部10以及分支部20的各电线100插通于连接器40的引导部43的后述的贯穿部52。
[0042]另外,在外壳主体42的前表面外缘,在整周上设置有锥形形状的倒角部46。外壳主体42在两外壳41、71嵌合时,沿着倒角部46被引入到护罩部72内。
[0043]在外壳主体42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有在两个外壳41、71嵌合时卡定对方外壳71而保持于嵌合状态的锁定部47。另外,在外壳主体42的前端部,设置有从其一侧面的下端向侧方伸出的突片48。突片48在两个外壳41、71嵌合时被插入到对方外壳71的扩张部73内。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外壳主体42的嵌合姿势是与正确的姿势反向的姿势,则突片48抵接到护罩部72的开口缘而无法插入到扩张部73内,两外壳41、71的嵌合动作被限制。由此,避免外壳41以错误的嵌合姿势与对方外壳71嵌合的情形。
[0044]另外,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外壳主体42的两侧面的后端下部,突出设置有一对罩锁定承托部53。两个罩锁定承托部53在侧视时呈矩形的扁平突出状,能够卡定于在引导部43设置的后述的罩部56的罩锁定部59。
[0045]引导部43如图13以及图15所示,由以下部件构成:基部49,与外壳主体42的后端上缘一体地连结,并且在相比外壳主体42向宽度方向两侧伸出的状态下向后方突出;一对分隔部54,从基部49的前端侧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下突出;一对臂部50,从基部49的后端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向下突出;以及与上述部件分体地设置的罩部56。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外壳41中的除罩部56之外的部分、即外壳主体42、分隔部54、基部49以及臂部50称为外壳部分66。在外壳部分66,在位置与基部49对置的引导部43的下表面开口中,形成有用于使电线100穿过后述的贯穿部52的作业用空间300。
[0046]两分隔部54呈板状,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靠近外壳主体42的后表面的位置,如图4所不,在侧视时,在与外壳主体42的后表面之间,具有与各电线100的一根量的直径尺寸等同或者稍大的程度的开口尺寸。两臂部50在两分隔部54的后方相对地配置,被划分形成为能够嵌接后述的罩部56的背板部67的形状。如图3所示,在两臂部50的下端,设置有向内侧对置状地突出的一对内侧突出部68。
[0047]如图4以及如图9所示,罩部56具有在组装到外壳部分66时与基部49相对地配置的弯曲板状的对置基部58、从对置基部58的后端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上突出的背板部67以及从对置基部58的前端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上突出的一对罩锁定部59。在两罩锁定部59的上端部,向内侧突出地设置有爪状的卡定突起60。
[0048]在背板部67的前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突出地设置有沿着高度方向的卡合肋部65。另外,在背板部67的上端,设置有向宽度方向两侧伸出的一对外侧突出部69。此处,如图3所示,在外侧突出部69挂在内侧突出部68的状态下,在卡合肋部65抵接于两臂部50的内侧的同时将背板部67嵌合于两臂部50的内侧,与此同时,如图2所示,罩锁定部59的卡定突起60弹性地卡定于罩锁定承托部53的上端,从而罩部56关闭作业用开口 300并被保持于外壳部分66。此时,如图4所不,在罩部56与外壳部分66之间,划分形成在宽度方向上贯通的贯穿部52。
[0049]如图4所示,贯穿部52在侧视时,通过外壳主体42、基部49、臂部50、背板部67以及对置基部58形成在整周上闭合的形状,并且成为隔着分隔部54而分离成2室的状态。具体地说,贯穿部5 2由在侧视时在外壳主体42的后表面与分隔部54之间划分的开口尺寸狭小的第I贯穿部52A以及在分隔部54与臂部50之间划分的开口尺寸宽大的第2贯穿部52B构成。在第I贯穿部52A中,各电线100在高度方向上密集排列成一纵列,在第2贯穿部52B中,各电线100在高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大致散布地排列。特别是,在第I贯穿部52A中,各电线100的前后两端被配置成能够抵接到外壳主体42的后表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