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线束和线束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72624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端子、线束和线束结构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等的线束等。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机动车用线束的电线与端子的连接通常是利用被称为开放筒型的端子将电线紧箍压接的压接接合。但是,在这样的线束中,若水分等附着于电线与端子的连接部分,则用于电线的金属表面的氧化加剧,接合部的阻力增加。此外,在电线和端子所使用的金属不同的情况下,异种金属间的腐蚀加剧。该连接部分的金属材料的腐蚀的加剧导致连接部分的破裂及接触不良,不免影响到产品寿命。特别是近年来,应用电线为铝合金、端子为铜合金的线束,接合部的腐蚀的问题日益显著。
[0003]这里,若水分附着于例如铝和铜这样的异种金属的接触部分,则由于腐蚀电位的不同而有可能发生所谓的电腐蚀。特别是,由于铝与铜的电位差大,因此电气上为低位的铝侧的腐蚀加剧。因此,导线与压接端子的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有可能发生因接触阻力增加及线径减小引起的电阻增大、进而断线以至于电气安装部件的误动作、功能停止。
[0004]在这样的异种金属接触的线束中,有的以覆盖电线与压接端子的连接部的方式填充有树脂材料(专利文献I)。通过填充树脂材料,从而防止水分附着于电线与压接端子的接触部分。
[0005]此外,提出有如下的方法:采用具有一端封闭型的筒状压接部的端子,将电线的端部插入到该筒状压接部内后,通过压紧加工将该筒状压接部压接,保护芯线端部以免附着上雨水或海水等(专利文献2)。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11058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319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1]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方法中,由于必须另外填充树脂材料,因此制造工序变得复杂,相应地产生制造工序的管理也复杂化的问题。此外,工序变复杂后,整个线束的成本也相应地上升。
[0012]此外,若如专利文献2那样将压接部的端部密封,则端子部与压接部之间的强度不够,在制造时或使用时有可能破损。
[0013]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提高过渡部的强度的端子、使用该端子的线束和线束结构体。
[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5]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第一发明是一种端子,其与包覆导线连接,其特征在于,端子主体和筒状的压接部借助过渡部而形成为一体,所述压接部的除了供所述包覆导线插入的部位以外的其它部位被密封,在所述过渡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从设置于所述过渡部侧的密封部朝向所述端子主体的侧部连续的面,随着从所述密封部朝向所述端子主体的侧部,所述过渡部的底部与所述面分离。
[0016]优选的是,所述密封部是将下板与上板重叠而形成的,构成所述密封部的所述上板连续到所述端子主体的侧部而形成为一体,由此形成所述面。优选的是,所述面是在截面上朝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面。
[0017]也可以这样:在所述压接部的端部处设置于所述过渡部侧的密封部在所述压接部的整个宽度范围被密封,俯视观察时,所述密封部的所述过渡部侧的缘部形成为:所述密封部的宽度方向中央相对于所述密封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向所述过渡部侧突出。
[0018]也可以这样:在所述端子主体的侧部上的所述端子主体的与所述过渡部连接的连接部、和所述端子主体的上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缺口。
[0019]也可以这样:从所述端子主体的侧面到所述端子主体的上表面连续地形成所述缺
□O
[0020]根据第一发明,在过渡部形成从密封部到端子主体的侧面连续的面,通过以从过渡部底部逐渐离开的方式立起,从而可提高过渡部的强度。
[0021]此时,通过将面的形状形成为向上方或下方弯曲,从而不容易形成应力集中部,能够可靠地得到提高强度的效果。
[0022]此外,通过将密封部的形状形成为中央部向过渡部侧突出,从而可平缓地形成上述的面的立起。
[0023]此外,在从过渡部向端子主体的连接部中,由于在端子主体的侧面形成缺口,因此可以消除过渡部的侧面的急剧的立起部。因此,端子主体的上缘部与密封部之间的距离变长,可缓和应力集中。此外,通过形成缺口,从而无需增长过渡部的长度,可防止整个端子的长度变长。
[0024]也可以使这样的缺口连续到端子主体的上部。通过这样,可进一步缓和成型时或使用时的应力集中。
[0025]第二发明是一种线束,其是将包覆导线与端子连接而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端子主体和筒状的压接部借助过渡部而形成为一体,所述压接部的除了供所述包覆导线插入的部位以外的其它部位被密封,所述包覆导线被压接于所述压接部,在所述过渡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从设置于所述过渡部侧的密封部朝向所述端子主体的侧部连续的弯曲面,随着从所述密封部朝向所述端子主体的侧部,所述过渡部的底部与所述弯曲面分离。
[0026]也可以这样:在所述压接部的端部处设置于所述过渡部侧的密封部在所述压接部的整个宽度范围被密封,俯视观察时,所述密封部的所述过渡部侧的缘部形成为:所述密封部的宽度方向中央相对于所述密封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向所述过渡部侧突出。
[0027]也可以这样:在所述端子主体的侧部上的所述端子主体的与所述过渡部连接的连接部、和所述端子主体的上部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缺口。
[0028]也可以这样:所述包覆导线的导线由铝系材料构成。
[0029]根据第二发明,通过在过渡部形成从密封部到端子主体的侧面连续的面,并以从过渡部底部逐渐离开的方式将其立起,从而可提高过渡部的强度并抑制端子的破损。
[0030]此外,通过将密封部的形状形成为中央部向过渡部侧突出,从而可平缓地形成前述的面的立起并抑制端子的破损。
[0031]此外,利用缺口可不增长端子长度就能够防止应力集中到从密封部到端子主体的立起部。
[0032]第三发明是一种线束结构体,是将多根线束捆束而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是将包覆导线与端子连接而成的,所述端子的端子主体与筒状的压接部借助过渡部而形成为一体,所述压接部的除了供所述包覆导线插入的部位以外的其它部位被密封,所述包覆导线被压接于所述压接部,在所述过渡部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从设置于所述过渡部侧的密封部朝向所述端子主体的侧部连续的弯曲面,随着从所述密封部朝向所述端子主体的侧部,所述过渡部的底部与所述弯曲面分离。
[0033]在本发明中,还可将多根线束捆束起来使用。
[0034]发明效果
[0035]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提高过渡部的强度的端子、使用该端子的线束和线束结构体。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示出端子I的立体图。
[0037]图2中,(a)是端子I的纵剖视图,(b)是(a)的C-C线剖视图。
[0038]图3中,(a)和(b)是过渡部4的俯视图。
[0039]图4是示出线束的压接工序的图,(a)是示出压接前的立体图,(b)是示出压接后的立体图。
[0040]图5是示出端子Ia的立体图。
[0041]图6中,(a)是端子Ia的纵剖视图,(b)是(a)的A-A线剖视图,(C)是(a)的B-B线剖视图。
[0042]图7是示出端子Ib的纵剖视图。
[0043]图8是示出端子Ic的立体图。
[0044]图9是示出端子Id的纵剖视图。
[0045]图10是示出端子Ie的纵剖视图。
[0046]图11中,(a)和(b)是过渡部4的俯视图,并且是示出密封部22的另一形态的图。
[0047]图12是示出端子If的立体图。
[0048]图13中,(a)是端子If的纵剖视图,(b)是(a)的D-D线剖视图,(C)是(a)的E-E线剖视图。
[0049]图14中,(a)和(b)是示出缺口12的另一形态的图。
[0050]图15是示出端子If的另一形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第一实施方式)
[0052]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端子I的立体图,图2(a)是端子I的纵剖视图。
[0053]如图1、图2(a)所示,端子I由端子主体3和压接部5构成。端子主体3与压接部5之间成为过渡部4。过渡部4形成为从密封部22至少与端子主体3的底部和侧部连续。
[0054]端子I是铜制的。将规定形状的板材形成为截面矩形的筒体而构成端子主体3。端子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