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用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4300阅读:1644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用线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缠绕的线圈导线之间相互形成面接触,能够以较少的缠绕次数提升变压器效率的变压器用线圈。通过缠绕线圈导线形成的变压器用线圈,特定直径D且圆形截面的上述线圈导线(10)左右贴紧缠绕,其中上述线圈导线(10)的左侧面(20)和右侧面(30)上下扁平、上述线圈导线(10)的上侧面(40)向上圆形凸起、上述线圈导线(10)的下侧面(50)向下圆形凸起,使得上述线圈导线(10)在左右两侧面相互形成面接触,从上述左侧面(20)至上述右侧面(30)的长度W相对于上述直径D的比率为1:0.7~0.95,从上述上侧面(40)至上述下侧面(50)的最大长度L相对于上述直径D的比率为1:1.01~1.25。
【专利说明】
变压器用线圈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线圈导线缠绕形成的变压器用线圈,尤其是一种通过将特定直径且圆形截面的上述线圈导线左右贴紧缠绕,其中上述线圈导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下扁平、上述线圈导线的上侧面向上圆形凸起、上述线圈导线的下侧面向下圆形凸起,使得线圈导线缠绕时在左右两侧面相互形成面接触,从而能够以较少缠绕次数的线圈提升其变压器效率的变压器用线圈。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变压器用线圈缠绕使用剖面为圆形的线圈线,因此,在进行缠绕时,SP使线圈线相互接触,也因存在较多空白空间,从而相应地降低变压器效率。
[0003]金属的导电率顺序为银>铜> 铝 >锌>镍>铁,虽然金属当中银(Ag)的导电率最好,但因性价比高,通常利用比银廉价但导电率好的铜,缠绕成线圈线制作出变压器用线圈。
[0004]但是,铜的比重为8.9,重量较重,因此,即使为提高变压器效率而稍微增加缠绕数,也会增加相当的重量,而且,随着变压器大小的增加,重量的增加量还会更大。
[0005]另外,最近在制作变压器用线圈时将铝用作线圈线,铝的导电率仅次于铜,但比重只有2.7,具有远远低于铜的重量,但是,较之铜其电流量少。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虽然尝试通过增加圆形截面铝制线圈导线的缠绕次数来提升变压器的效率,但如上所述,因为缠绕的线圈导线之间相互形成线接触,所以会形成很多空置空间,这不仅会造成变压器效率的降低,还会导致变压器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变压器用线圈,通过使缠绕的线圈导线之间相互形成面接触,减少在线圈导线之间形成的空置空间,同时确保线圈导线的缠绕状态更加稳定,从而能够以较少的缠绕次数提升变压器的效率,提升线圈的堆叠效率并减少磁共振现象,提升集肤效应及散热性能,降低线圈导线的阻抗并借此减少因为热损耗而导致的电能损失。
[0008]通过缠绕线圈导线形成的变压器用线圈,其特征在于:特定直径且圆形截面的上述线圈导线左右贴紧缠绕,其中上述线圈导线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下扁平、上述线圈导线的上侧面向上圆形凸起、上述线圈导线的下侧面向下圆形凸起,使得上述线圈导线在左右两侧面相互形成面接触,从上述左侧面至上述右侧面的长度相对于上述直径的比率为1:
0.7-0.95,从上述上侧面至上述下侧面的最大长度相对于上述直径的比率为1: 1.01?1.25。
[0009]另外,变压器用线圈,其特征在于:受到挤压后的上述线圈导线的截面积小于受到挤压前的上述线圈导线的截面积。
[0010]另外,变压器用线圈,其特征在于:当将上述线圈导线从右向左连续挤压缠绕到达上述线圈导线的左侧末端时,将上述线圈导线从内侧向外侧缠绕,当将上述线圈导线从左向右连续缠绕到达上述线圈导线的右侧末端时,将上述线圈导线从内侧向外侧缠绕,其中上述线圈导线从内侧向外侧缠绕的部分将形成线圈导线的左侧端或右侧端。
[0011]本发明通过对线圈导线的截面形状做出改良,能够减少在缠绕线圈导线时所形成的空置空间,能够以较少的缠绕次数提升变压器效率,节省变压器用线圈的制造成本并同时减少其重量。
[0012]此外,在对线圈导线进行缠绕的过程中可以防止其线圈导线截面形状的意外变形,使线圈导线的缠绕状态更加稳定,且因为线圈导线在左右侧面相互形成面接触,从而能够提升线圈的堆叠效率并减少磁共振现象,提升集肤效应及散热性能,降低线圈导线的阻抗并借此减少因为热损耗而导致的电能损失。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适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变压器用线圈的斜视图。
[0014]图2是图1的截面斜视图。
[0015]图3是适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变压器用线圈的斜视图。
[0016]图4是图3的截面斜视图。
[0017]【符号说明】
10:线圈导线 20:左侧面
30:右侧面 40:上侧面 50:下侧面 70:线圈竖向部 D:直径 W:长度 L:最大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图1是适用本发明一实施例(D:W=1:0.89,D:L=1:1.03)的变压器用线圈的斜视图,图2是图1的截面斜视图,图3是适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0:胃=1:0.79,0丄=1:1.04)的变压器用线圈的斜视图,图4是图3的截面斜视图。
[0019]如图1到图2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变压器用线圈,其中,通过缠绕线圈导线形成的变压器用线圈,其特征在于:特定直径D且圆形截面的上述线圈导线10左右贴紧缠绕,其中上述线圈导线10的左侧面20和右侧面30上下扁平、上述线圈导线10的上侧面40向上圆形凸起、上述线圈导线10的下侧面50向下圆形凸起,使得上述线圈导线10在左右两侧面相互形成面接触,从上述左侧面20至上述右侧面30的长度W相对于上述直径D的比率为1:
0.7-0.95,从上述上侧面40至上述下侧面50的最大长度L相对于上述直径D的比率为1:1.01?1.25。
[0020]另外,变压器用线圈,其特征在于:受到挤压后的上述线圈导线10的截面积小于受到挤压前的上述线圈导线10的截面积。
[0021]另外,变压器用线圈,其特征在于:当将上述线圈导线10从右向左连续挤压缠绕到达上述线圈导线10的左侧末端时,将上述线圈导线10从内侧向外侧缠绕,当将上述线圈导线10从左向右连续缠绕到达上述线圈导线10的右侧末端时,将上述线圈导线10从内侧向外侧缠绕,其中上述线圈导线10从内侧向外侧缠绕的部分将形成线圈导线70的左侧端或右侧端。
[0022]当在左侧及右侧同时对圆形截面的线圈导线10进行挤压时,线圈导线10的左侧面20及右侧面30将形成上下扁平的形状,而线圈导线10的上侧面40将形成半圆或圆弧状的向上圆形凸起的形状,线圈导线10的下侧面50也如上侧面40—样形成向下圆形凸起的形状。
[0023]当从左侧面20至右侧面30的长度W相对于直径D的比率(W/D)小于0.7或从上侧面40至下侧面50的最大长度L相对于直径D的比率(L/D)大于1.25时,将会导致面接触量增加或缠绕时线圈导线10截面形状的大幅度变形现象。此外,当从左侧面20至右侧面30的长度W相对于直径D的比率(W/D)大于0.95或从上侧面40至下侧面50的最大长度L相对于直径D的比率(L/D)小于1.01时,虽然在缠绕线圈导线10时几乎不会发生截面形状的变形现象,但其面接触的量将减少,造成线圈堆叠效率、集肤效应以及散热性能下降,并导致因为热损耗而导致的电能损失增加。
[0024]在通过挤压使线圈导线10的截面形状发生如上所述的变形之后,以线圈导线10的下侧面与缠绕柱(未图示)的外侧面接触的状态连续地从右侧向左侧缠绕线圈导线10时,位于右侧的线圈导线10的左侧面将与位于左侧的线圈导线10的右侧面3发生面接触。此时因为线圈导线在左右侧面能够相互形成面接触,能够提升堆叠效率,从而减少磁共振现象并提升集肤效应和散热性能,并降低线圈导线的阻抗并借此减少因为热损耗而导致的电能损失。
[0025]在从右向左将上述线圈导线10缠绕在上述缠绕柱的过程中,当线圈导线10抵达左侧末端的位置时,将线圈导线10从内侧向外侧缠绕,从而将线圈导线10再次堆叠在已缠绕的线圈导线10中,接着再从左向右连续缠绕。即为了将线圈导线10堆叠在已缠绕的线圈导线10中,将线圈导线10从内侧向外侧缠绕之后再讲线圈导线10从左向右连续缠绕时,位于左侧的线圈导线的右侧面30与位于左侧的线圈导线10的左侧面20将形成面接触。此时,位于外侧的线圈导线10的下侧面将处在位于内侧的线圈导线10的上侧面40之间的空间中,从而使位于外侧的线圈导线10的下侧面与位于内侧的2个线圈导线10的上侧面发生接触。
[0026]在从左向右将线圈导线10连续缠绕并到达线圈导线10的右侧末端之后,将线圈导线10从内侧向外侧缠绕,而将线圈导线10从内侧向外侧缠绕的部分将形成线圈竖向部70的左侧端或右侧端。
[0027]如上所述,当将线圈导线10多层堆叠缠绕在缠绕柱的外侧面之后移除缠绕柱时,如图1或图3所示,将形成具有用于插入变压器磁芯的边角平滑倒角矩形柱状空间的变压器用线圈。
【主权项】
1.通过缠绕线圈导线形成的变压器用线圈,其特征在于: 特定直径D且圆形截面的上述线圈导线(10)左右贴紧缠绕,其中上述线圈导线(10)的左侧面(20)和右侧面(30)上下扁平、上述线圈导线(10)的上侧面(40)向上圆形凸起、上述线圈导线(10)的下侧面(50)向下圆形凸起, 使得上述线圈导线(10)在左右两侧面相互形成面接触, 从上述左侧面(20 )至上述右侧面(30 )的长度W相对于上述直径D的比率为1: 0.7?0.95, 从上述上侧面(40)至上述下侧面(50)的最大长度L相对于上述直径D的比率为1:1.01-1.25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用线圈,其特征在于: 受到挤压后的上述线圈导线(10)的截面积小于受到挤压前的上述线圈导线(10)的截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用线圈,其特征在于: 当将上述线圈导线(10)从右向左连续挤压缠绕到达上述线圈导线(10)的左侧末端时,将上述线圈导线(10)从内侧向外侧缠绕, 当将上述线圈导线(10)从左向右连续缠绕到达上述线圈导线(10)的右侧末端时,将上述线圈导线(10)从内侧向外侧缠绕, 其中上述线圈导线(10)从内侧向外侧缠绕的部分将形成线圈导线(70)的左侧端或右侧端。
【文档编号】H01F41/074GK105977016SQ201610540253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1日
【发明人】安胜英, 龚樊昌
【申请人】南通迪皮茜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