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456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高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本发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集电极、N+衬底、N?集电区和P型基区;所述P型基区的上表面一端具有基极,另一端具有N+发射区,所述N+发射区上表面具有发射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极与N+发射区之间的P型基区上表面具有AlN层,所述AlN层与基极和N+发射区通过重掺杂层隔离,且重掺杂层还沿N+发射区上表面向远离基极的一侧延伸并与发射极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相比于传统技术,大大降低了工艺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器件的良品率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SiC BJT器件的电流增益。
【专利说明】
一种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高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背景技术】
[0002]宽禁带半导体材料SiC是制备高压电力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碳化硅(SiC)双极结型晶体管(BJT)是重要的常关型器件之一,在万伏级高耐压电力电子器件领域具有优势。相对Si基三极管,SiC BJT具有更低的导通电压,不存在二次击穿现象等优点;SiC BJT避免了常开型器件SiC JFET的栅极驱动问题,没有SiC IGBT导通损耗大的缺点,不存在SiC M0SFET因为栅介质稳定性差及沟道迀移率低而使器件工作条件受到限制的问题。
[0003]SiC/Si02高界面态的存在会导致SiC M0SFET的栅介质不稳定,沟道迀移率低等不良影响;对于SiC BJT,高界面态会成为复合中心,导致大量的电子和空穴在界面处复合产生复合电流,降低器件的电流增益,并导致器件性能退化。美国专利号US8378390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来减小SiC/Si02高界面态导致的复合电流,其基本原理是:在SiC BJT的发射极台面边缘与基极欧姆接触之间的外基区,利用Si02介质层上的金属、Si02介质层以及外基区三者形成M0S结构,利用BE结偏置电压控制M0S结构衬底表面的电势,改变衬底表面的载流子密度,达到抑制表面复合电流的作用。这种结构虽然减小了复合电流,提高了电流增益,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SiC/Si02高界面态的问题;而且Si02 介质层上的金属是一个需要加电压的电极,导致此结构的器件是一个四端器件,对于三极管而言四端器件相比于三端器件有很多弊端。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就是针对目前SiC BJT的发射极台面边缘与基极欧姆接触之间的外基区表面的高界面态密度会成为复合中心,导致大量的基区少子(电子)在界面处复合产生复合电流,降低器件的电流增益,并导致器件性能退化的问题,提供一种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所示,一种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集电极7、N+衬底6、N_集电区5和P型基区4;所述P型基区4的上表面一端具有基极2,另一端具有N+发射区3,所述N+发射区3上表面具有发射极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极2与N +发射区3之间的P型基区4上表面具有A1N层9,所述A1N层9与基极2和N+发射区3通过重掺杂层8隔离,且重掺杂层8还沿N+发射区3上表面向远离基极2的一侧延伸并与发射极1连接。
[0006]本发明总的技术方案,与传统结构相比,本发明主要是在发射极1台面边缘与基极欧姆接触2之间的外基区采用A1N半导体材料以形成AlN-SiC异质结结构;A1N层9和基区之间会形成一个基区指向A1N层9的势皇,势皇会阻止基区少子(电子)向外基区表面扩散,减小了外基区表面的电子浓度,同时该势皇也会阻止空穴向外基区表面运动,界面处的空穴和电子浓度均会降低,因此降低了电子与空穴的复合率,减小界面态所导致的复合电流,从而提高器件的电流增益。
[0007]进一步的,所述A1N层9的厚度为0.2WI1。[〇〇〇8] 进一步的,所述A1N层9和P型基区4形成AlN-SiC异质结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AlN-SiC异质结结构中的P型基区4部分的掺杂浓度为2X 1017cm 3。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相比于传统技术,本发明不需额外的加偏置电压的电极,仍保持器件为三端器件;而且工艺流程比传统的要简单很多,大大降低了工艺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器件的良品率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SiC BJT器件的电流增益。【附图说明】
[0011]图1是传统结构的SiC NPN BJT有源区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发明一种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发明结构与传统结构的电流增益随集电极电流变化的曲线图;
[0014]图4是本发明结构与传统结构靠近表面的电子浓度分布图;
[0015]图5是本发明结构与传统结构靠近表面的空穴浓度分布图;
[0016]图6是外基区AlN-SiC异质结结构的能带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18]为了增加现有技术中SiC BJT的电流增益,必须减少发射极1台面边缘和基极欧姆接触2之间的外基区表面的复合电流,影响复合电流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0019]1)外基区表面处的缺陷浓度;
[0020]2)外基区表面处的电子浓度;
[0021]3)外基区表面处的空穴浓度。
[0022]因素1取决于现有的材料生长及工艺水平,因素2、3可能受设计的影响,本发明就是从设计方面来减少外基区表面的复合电流。在所述的三极管(图2)中,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取决于界面处载流子的浓度,复合主要发生在发射极1台面边缘到基极欧姆接触2之间的外基区表面,由于在P型基区中电子是少子,因此外基区表面处电子的浓度对表面复合的发生影响更为强烈。
[0023]本发明通过在所述三极管(图2)的发射极1台面边缘与基极欧姆接触2之间的外基区表面生长A1N层9,在所述外基区的重掺杂层9和基区轻掺杂层4之间会形成阻止载流子, 特别是电子向界面处扩散的高势皇(图6),所述势皇会阻止基区少子(电子)和空穴向外基区表面扩散,减小了外基区表面的电子与空穴浓度,降低了电子与空穴的复合率,减小界面态所导致的复合电流,从而提高器件的电流增益。[〇〇24]图1是传统结构的SiC NPN BJT有源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集电极7、N+衬底6、『集电区5和P型基区4;所述P型基区4的上表面一端具有基极2,另一端具有N+发射区3,所述N+发射区3上表面具有发射极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极2与N+发射区3之间的P型基区4上表面具有A1N层9,所述A1N层9与基极2和N+发射区3通过重掺杂层8隔离,且重掺杂层8还沿N+发射区3上表面向远离基极2的一侧延伸并与发射极1连接;在传统结构(图1)的基础上,用A1N层9取代发射极1台面边缘与基极欧姆接触2之间的氧化层。
[0025]图3是外基区异质结结构与传统结构的电流增益随集电极电流变化的曲线图,仿真过程中以单界面态能级为例,界面态能级位于导带以下〇.36¥(£〇-£丨=0.36\〇,界面态密度为2.8 X 1012cm-2,电子和空穴的俘获截面积分别为2.84 X 10-15cm2和2.84 X 10-14cm2。 方块曲线是本发明外基区异质结结构的电流增益随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圆形曲线是传统结构的情况。两种结构的电流增益随集电极电流变化的趋势相同,都是先增大后变小,相同基极电流情况下,新结构的电流增益明显要大于普通结构。[〇〇26]下面将结合仿真得到的数据和物理原理,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行分析。
[0027]对于本发明中的结构能够使器件的电流增益提高,可以从下面的分析来得到解释。一方面,界面态所导致的复合的大小,在界面态一定的情况下,是由外基区界面的电子和空穴的浓度共同决定的,所以如果电子和空穴浓度越小,外基区SiC/AIN界面处的电子陷阱俘获电子的几率就会减小,从而降低空穴通过电子陷阱与电子复合的几率,减小复合电流。对于本发明的结构,如图2所示,外基区表面引入A1N层9,而下层是基区掺杂层4,由于 A1N的禁带宽度比SiC大了接近一倍,在形成热平衡之前,A1N层9中的电子与空穴浓度均比基区掺杂层4中的电子与空穴浓度要低很多,因此,在形成热平衡的过程中,基区掺杂层4中的电子和空穴要向A1N层9中扩散使费米能级相等,在达到平衡状态时,SiC/AIN异质结的能带图如图6所示。类似于PN结的空间电荷区,靠近界面处形成的高势皇会阻止基区掺杂层4 中电子和空穴向界面处扩散,大幅降低界面处的电子和空穴的的浓度,减小了界面处电子与空穴接触的几率,降低电子与空穴的复合率,减小外基区表面的复合电流,从而提高了器件的电流增益。
[0028]通过仿真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出本发明的结构中外基区异质结结构对电子与空穴的影响。图4是传统结构与异质结结构中的电子浓度分布图,图5是传统结构与异质结结构中的空穴浓度分布图,方块曲线分别代表传统结构(图1)外基区表面的电子和空穴浓度分布,圆形曲线分别代表新结构(图2)外基区表面的电子和空穴浓度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 传统结构外基区表面的电子和空穴浓度与外基区体内基本相等,说明界面处的载流子浓度很高,而采用新结构后,外基区表面附件的电子和空穴浓度迅速下降,这是由于外基区靠近表面处存在阻止电子与空穴向界面处扩散的高势皇。图6是外基区SiC/AIN异质结结构的能带图,可以看出本发明结构SiC/AIN异质结SiC—侧存在阻止电子与空穴向界面处扩散的高势皇,界面处的电子和空穴的的浓度相比于图1所示的传统结构大幅降低,减小外基区表面的复合电流,从而提高了器件的电流增益。若三极管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电子由发射区注入到基区,由于电子浓度的不平衡,电子会从内基区向外基区扩散。对于本发明中的结构,由于外基区存在阻止电子与空穴向界面处扩散的高势皇,因此减小了外基区界面处的电子与空穴浓度,降低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几率,减小界面态所导致的复合电流,提高器件的电流增益。
【主权项】
1.一种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集电极(7)、N+衬底(6)、 『集电区(5)和P型基区(4);所述P型基区(4)的上表面一端具有基极(2),另一端具有N+发射 区(3),所述N+发射区(3)上表面具有发射极(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极(2)与N+发射区(3)之 间的P型基区(4)上表面具有A1N层(9),所述A1N层(9)与基极(2)和N+发射区(3)通过重掺杂 层(8)隔离,且重掺杂层(8)还沿N+发射区(3)上表面向远离基极(2)的一侧延伸并与发射极 (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A1N层(9)的厚 度为 0.2wi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A1N层(9)和P 型基区(4)形成AlN-SiC异质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化硅双极结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AlN-SiC异质 结结构中的P型基区(4)部分的掺杂浓度为2X1017cm3。
【文档编号】H01L29/732GK105977287SQ201610587282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5日
【发明人】张有润, 王文, 郭飞, 钟晓康, 刘程嗣, 刘凯
【申请人】电子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