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模块和墙壁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7984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开关模块和墙壁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开关模块(1)包括按钮(10)、复位弹簧(19)、可移动端子板(12)和反向机构(11)。可移动端子板(12)布置在所述复位弹簧(19)的沿第一方向(D1)与所述按钮(10)相反的一侧上。所述可移动端子板(12)在第一方向(D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具有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所述复位弹簧(19)被布置成,每当所述按钮(10)被按压然后被释放时使所述按钮(10)返回到其被按压之前的位置。所述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和所述复位弹簧(19)的中心沿第一方向(D1)放在与所述按钮(10)的突起(107)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
【专利说明】
开关模块和墙壁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大体上涉及开关模块和墙壁开关,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开关模块以及包括该开关模块的墙壁开关,所述开关模块被配置成,每当所述开关模块的按钮被按压时,所述按钮返回到它被按压之前的位置。
【背景技术】
[0002]例如,JP2004-296231A公开了一种钢琴手柄(类型)开关。该钢琴手柄开关包括开关主体和钢琴手柄(操作叶片)。所述开关主体包括壳体以及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前表面并且被构造以被按压的按钮手柄(按钮)。所述切换机构被构造成使得每当所述按钮手柄被按压时,所述切换机构的触点就打开和关闭。
[0003]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触点(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切换件、反向手柄、反向弹簧、按钮手柄、滑动凸轮以及复位弹簧。所述可动触点设在所述切换件上。所述切换件具有从该切换件的前边缘的部分向前凸出的弹簧接收部。所述反向手柄在它的后部上包括具有带有开口的后表面的圆筒部分。所述弹簧接收部插在所述反向弹簧的后端部分中,同时所述反向弹簧的前端部分被容纳在所述反向手柄的圆筒部分中。
[0004]然而,上述钢琴手柄开关具有按钮手柄的可操作性不充分的问题。具体而言,每次按压所述按钮手柄时,形成在所述按钮手柄的前表面上的线性突起和滑动凸轮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都不同,这导致所述按钮手柄的可操作性降低。

【发明内容】

[0005]鉴于以上情形提出本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按钮被按压时能够阻止按钮的可操作性的改变的开关模块和墙壁开关。
[0006]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的开关模块包括按钮、复位弹簧、可移动端子板和反向机构。所述按钮布置在第一方向的第一侧上,同时所述复位弹簧布置在第一方向的第二侧上。所述按钮具有被构造成接收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二侧的推力的突起。所述复位弹簧被布置成每当所述按钮被推力按压然后释放时使所述按钮返回到所述按钮被按压之前的位置。所述可移动端子板具有分别在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布置在所述复位弹簧的沿第一方向与所述按钮相反的一侧上。所述反向机构被构造成当其每次通过所述按钮被推力按压时都围绕所述可移动端子板的第二端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反向转动所述可移动端子板。所述可移动端子板的第二端和所述复位弹簧的中心布置在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突起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
[0007]本发明一方面中的墙壁开关包括上述开关模块以及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按钮的在第一方向的第一侧上的表面的操作叶片。
【附图说明】
[0008]附图仅通过示例而非限制地描绘了根据本教导的一个或更多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其中:
[0009]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0010]图2是包括所述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的墙壁开关的第一具体示例及其所使用的安装构件的透视图;
[0011]图3是第一具体示例及其所使用的安装构件的另一透视图;
[0012]图4是包括所述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的墙壁开关的第二具体示例及其所使用的安装构件的透视图;
[0013]图5是包括所述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的墙壁开关的第三具体示例及其所使用的安装构件的透视图;
[0014]图6是所述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的截面图;
[0015]图7是所述实施例中的钢琴手柄的透视图;
[0016]图8是示出所述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三端子以及电路基片的透视图;
[0017]图9是示出所述实施例中的主体以及由所述主体保持以便自由转动的可移动端子板的视图;
[0018]图10是所述实施例中的盖的透视图;
[0019]图11是示出所述实施例中的按钮、滑动凸轮、弹性件、复位弹簧、所述盖、反向手柄和反向弹簧的透视图;
[0020]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以及电路基片的透视图;
[0021]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首先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主要部件。
[0023]如图1所示,所述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I包括按钮10、反向机构11、可移动端子板12和复位弹簧19。按钮10布置在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上,同时复位弹簧19布置在第一方向Dl的第二侧上。
[0024]在图1的示例中,上右侧和下左侧分别与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应。第一方向Dl与开关模块I的深度方向相对应。按钮10布置于其上的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限定开关模块I的“前方”。简言之,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与“前侧”和“后侧”相对应。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按钮10具有被构造成接收向后的推力(朝向第一方向D2的第二侧的推力)的突起107。按钮1被设成使得每当按钮1被推力按压然后释放时,按钮1都靠复位弹簧19返回到按钮10被按压之前的位置。
[0026]可移动端子板12具有分别位于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可移动端子板12布置在复位弹簧19的沿第一方向Dl与按钮10相反的一侧上。
[0027]反向机构11被构造成每当反向机构11通过按钮10被推力按压时都沿垂直于第一方向Dl的第二方向D2围绕第二端122反向转动可移动端子板12。
[0028]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二方向D2与开关模块I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与“右侧”和“左侧”相对应。在图1的示例中,左侧和右侧分别与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应。
[0029]请注意图1中的D3表示垂直于第一方向Dl和第二方向D2的第三方向。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三方向D3与开关模块I的高度方向相对应。第三方向D3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与“上侧”和“下侧”相对应。下面将描述所述实施例的具体特征。
[0030]图2和图3示出包括所述实施例的开关模块I的墙壁开关的第一具体示例。在第一具体示例中,所述墙壁开关包括开关模块I和钢琴手柄(操作叶片)5。钢琴手柄5布置在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上,同时开关模块I布置在第一方向Dl的第二侧上。
[0031]在第一具体示例中,开关模块I连同钢琴手柄5—起通过使用安装构件(附接框架6和墙壁板7)安装在例如墙壁的建筑物部分上。本发明的墙壁开关可进一步包括附接框架6和墙壁板7。
[0032]钢琴手柄5成形为与墙壁板7的开口91相对应的矩形。钢琴手柄5可拆卸地附接于开关模块I的前表面(在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上的表面)。在一个示例中,钢琴手柄5可拆卸地附接于盖4的前表面(将在下面描述)。在所述实施例的墙壁开关中,钢琴手柄5可拆卸地附接于开关模块I的前表面,并且钢琴手柄5和开关模块I组成钢琴手柄式开关。
[0033]附接框架6在其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上分别具有第一侧部分61、第二侧部分62、第三侧部分63和第四侧部分64,并且成形为具有沿第三方向D3延伸的矩形开口 65的矩形框架。如文献I的示例,附接框架6具有附接结构以便将三个开关模块I沿第三方向D3附接到第一侧部分61和第二侧部分62。例如,设在第一侧部分61中的附接孔611和设置在第二侧部分6 2中的附接孔6 21组成所述附接结构。本实施例的附接框架6与文献I中的附接框架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附接框架6具有台阶以使得第一侧部分61和第二侧部分62整个设置得比第三侧部分63和第四侧部分64更靠后。除第一侧部分61和第二侧部分62中的台阶之夕卜,本实施例的附接框架6与文献I中的附接框架相似,因此在这里不详细说明附接框架6。
[0034]墙壁板7例如包括板框架8和面板9。墙壁板7具有沿第三方向D3延伸的矩形开口91。板框架8具有大于面板91的开口91的开口81,因而墙壁板7具有开口91。本实施例的墙壁板7与文献I中的墙壁版相似,因此在这里不详细说明墙壁板7。
[0035]下面说明根据第一具体示例的将开关模块I安装在建筑物部分(例如墙壁)上的安装步骤。
[0036]例如,在其中板框架8用第一固定装置(例如两个螺钉)固定到附接框架6的状态中,开关模块I可拆卸地附接于附接框架6中的中心部分。然后,钢琴手柄5可拆卸地附接于开关模块I的前表面上,并且附接框架6用第二固定装置(例如两个螺钉)固定到建筑物部分。然后面板9可拆卸地附接于板框架8的前表面(前侧上的表面)。
[0037]图4示出包括所述实施例的开关模块I的墙壁开关的第二具体示例。在第二具体示例中,墙壁开关包括两个开关模块I和两个钢琴手柄5A。每个钢琴手柄5A具有尺寸为墙壁板7的开口 91的沿第三方向D3的尺寸的一半的形状。
[0038]下面说明根据第二具体示例的将开关模块I安装在建筑物部分上的安装步骤。
[0039]例如,在其中板框架8用第一固定装置固定到附接框架6的状态中,两个开关模块I可拆卸地附接到附接框架6中的上侧和下侧。然后,两个钢琴手柄5A可拆卸地附接于两个开关模块I各自的前表面,并且附接框架6用第二固定装置固定到建筑物部分。然后面板9可拆卸地附接到板框架8的前表面。
[0040]图5示出包括所述实施例的开关模块I的墙壁开关的第三具体示例。在第三具体示例中,墙壁开关包括三个开关模块I和三个钢琴手柄5B。每个钢琴手柄5B具有尺寸为墙壁板7的开口 91的沿第三方向D3的尺寸的三分之一的形状。
[0041]下面说明根据第三具体示例的将开关模块I安装在建筑物部分上的安装步骤。
[0042]例如,在其中板框架8用第一固定装置固定到附接框架6的状态中,三个开关模块I可拆卸地附接到附接框架6中的上侧、中心部分和下侧。然后,三个钢琴手柄5B可拆卸地附接到三个开关模块I各自的前表面,并且附接框架6用第二固定装置固定到建筑物部分。然后面板9可拆卸地附接到板框架8的前表面。
[0043]在下文中说明所述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I的具体示例。
[0044]如图1和图6所示,在所述实施例中,除按钮10、反向机构11、可移动端子板12和复位弹簧19之外,开关模块I还包括壳体2、第一端子13、第二端子14、第三端子15和电路板20。反向机构11包括反向弹簧IIA、反向手柄16、滑动凸轮17和弹性件18。
[0045]反向弹簧11A、可移动端子板12、第一端子13、第二端子14、第三端子15、反向手柄16和电路板20被容纳在壳体2中。按钮10与滑动凸轮17、弹性件18和复位弹簧19一起附接到壳体2的前表面(在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上的表面)。
[0046]首先说明壳体2。壳体2成形为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立方体。壳体2由主体3和盖4形成。主体3和盖4中的每一个都是合成树脂模制件。
[0047]主体3在它的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上分别具有基部30、第一侧部分31、第二侧部分32、第三侧部分33和第四侧部分34,并且成形为具有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矩形开口的前表面的盒子。盖4在它的前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上分别具有基部40、第一侧部分41、第二侧部分42、第三侧部分43和第四侧部分44,并且成形为具有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矩形开口的后表面的盒子。
[0048]关于主体3,第三侧部分33具有分别在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并且向上(朝向第三方向D3的第一侧)凸出的第一凸出部331和第二凸出部333。类似地,第四侧部分34具有分别在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参见后面对图13的描述)并且向下(朝向第三方向D3的第二侧)凸出的第三凸出部341和第四凸出部343。
[0049]关于盖4,第三侧部分43具有向后(朝向第一方向Dl的第二侧)凸出以成形为C形(方括号)的第一平坦部分431和第二平坦部分433。第四侧部分44具有向后凸出以成形为C形(方括号)的第三平坦部分441和第四平坦部分443。第一平坦部分431、第二平坦部分433、第三平坦部分441和第四平坦部分443分别形成有第一孔432、第二孔434、第三孔442和第四孔444。
[0050]主体3和盖4形成为使得第一凸出部331、第二凸出部333、第三凸出部341和第四凸出部343分别插入到第一孔432、第二孔434、第三孔442和第四孔444中。相应地,主体3和盖4相互联接以形成壳体2。
[0051]下面描述用于将钢琴手柄5(5A、5B)附接到壳体2的附接结构。如图2和图7所示,壳体2(所述实施例中的盖4)具有至少一个轴部分45和至少一个缝隙46。轴部分45沿第三方向D3形成以用来围绕轴部分45枢转地保持钢琴手柄5(5A、5B)。缝隙46引导钢琴手柄5围绕轴部分45枢转运动。
[0052]在图2和图7的示例中,壳体2(盖4)包括两个轴部分45和两个缝隙46。轴部分45布置在壳体2(盖4)的前表面的左侧部分(第二方向D2的第二侧上的部分)上,并且沿第三方向D3间隔开。缝隙46形成在壳体2(盖4)的前表面的右侧部分(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上的部分)中,并且沿第三方向D3间隔开。
[0053]如图7所示,钢琴手柄5具有用于枢转地保持壳体2的至少一个轴部分45的轴接收腔51以及插入壳体2的至少一个缝隙46中的凸出部分52。
[0054]在图7的示例中,钢琴手柄5在其后表面(第一方向Dl的第二侧上的表面)上设有用于枢转地保持壳体2的两个轴部分45的轴接收腔51以及分别插入壳体2的两个缝隙46中的两个平坦凸出部分52。此外,开槽的弹簧销50作为分立的部件布置在轴接收腔51中。因而,在壳体2(盖4)中,轴接收腔51和开槽的弹簧销50枢转地支撑两个轴部分45。两个凸出部分52向后(朝向第一方向Dl的第二侧)凸出,从而使得钢琴手柄5能够围绕轴部分45转过预定的角度(即钢琴手柄5的右端能够移动预定的距离)。每个凸出部分52具有两个钉521,钉521形成在凸出部分52的末端上并且将与壳体2的围绕对应的缝隙46的部分接合。钢琴手柄5A和钢琴手柄5B被形成为与钢琴手柄5相似。
[0055]使用上述结构,钢琴手柄5(5A、5B)能够附接于壳体2,从而使得钢琴手柄的右侧部分(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上的部分)在第一方向Dl上自由移动。
[0056]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侧部分41具有将要插入附接框架6的第一侧部分61中的相邻的两个附接孔611中的两个附接钉411。类似地,第二侧部分42具有将要插入附接框架6的第二侧部分62中的相邻的两个附接孔621中的两个附接钉421。通过将附接钉411插入相对应的附接孔611中并将附接钉421插入相对应的附接孔621中,开关模块I能够附接到附接框架6。
[0057]如图6所不,主体3具有第一分区35和第二分区36以分别在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形成第一储存室37和第二储存室38。第一分区35和第二分区36沿第二方向D2彼此分隔开以形成在第一储存室37和第二储存室38之间的中心储存室39。
[0058]第一端子13的一部分位于壳体2中的中心储存室39内,并且第一端子13的其余部分位于壳体2中的第一储存室37内。第二端子14的一部分和第三端子15的一部分位于壳体2中的中心储存室39中,并且第二端子14的其余部分和第三端子15的其余部分位于壳体2中的第二储存室38中。
[0059]如图1和图8所示,第一端子13包括支撑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的支撑部131。在图8的示例中,第一端子13包括端子板130、两个锁定弹簧138以及释放按钮139。第二端子14包括固定触点(第一固定触点)141。第二端子14包括端子板140和锁定弹簧148。第三端子15包括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151。第三端子15包括端子板150和锁定弹簧158。开关模块I包括第二端子14和第三端子15共用的释放按钮149。
[0060]也就是说,开关模块I包括设在可移动端子板12上的可动触点12A;包括支撑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的支撑部131的第一端子13;以及包括固定触点141的第二端子14,其中固定触点141被构造成当可移动端子板12转至第二方向D2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一侧或另一侧时与可动触点12A接触或脱离。
[0061]换句话说,开关模块I包括设在可移动端子板12上的可动触点12A;包括支撑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的支撑部131的第一端子13;以及包括固定触点141的第二端子14,其中固定触点141被构造成,当可移动端子板12转至第二方向D2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一侧时,固定触点141与可动触点12A接触,而当可移动端子板12转至第二方向D2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另一侧时,固定触点141与可动触点12A脱离。
[0062]关于第一端子13,端子板130—体地包括支撑部131、第一联接部分132、第一平坦部分133、第二平坦部分134、第三平坦部分135、第四平坦部分136以及第二联接部分137。第一联接部分132沿第三方向D3延伸,并且第一平坦部分133至第四平坦部分136从第一联接部分132的沿第三方向D3的相反端部凸出(弯曲),从而使得第一平坦部分133面对第二平坦部分134且第三平坦部分135面对第四平坦部分136。第二联接部分137成形为L形截面,并且在第二平坦部分134和第四平坦部分136之间从第一联接部分132向后凸出,其中第二联接部分137的末端部分向左延伸。支撑部131成形为平坦的矩形并且一体地连接到第二联接部分137的末端部分以沿第三方向D3延伸。更具体地,第一平坦部分133和第二平坦部分134布置在上侧上,而第三平坦部分135和第四平坦部分136布置在下侧上。第一平坦部分133和第三平坦部分135布置在右侧上,而第二平坦部分134和第四平坦部分136布置在左侧上。
[0063]关于第二端子14,端子板140—体地包括固定触点(第一固定触点)141、联接部分142、第一平坦部分143、第二平坦部分144和固定触点保持部分(第一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47。联接部分142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且第一平坦部分143和第二平坦部分144从联接部分142的沿第二方向D2的相反端向后凸出(弯曲),从而使得第一平坦部分143面对第二平坦部分144。在图8的示例中,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47与第一平坦部分143—起从联接部分142向后凸出,且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47的末端部分向前(朝向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弯曲以成形为J形或U形。固定触点141布置在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47的右表面(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上的表面)上。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端子14布置在下侧上,而第三端子15布置在上侧上。第一平坦部分143和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47布置在右侧上,而第二平坦部分144布置在左侧上。
[0064]关于第三端子15,如图1和图8所示,端子板150—体地包括固定触点(第二固定触点)151、联接部分152、第一平坦部分153、第二平坦部分154以及固定触点保持部分(第二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57。联接部分152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且第一平坦部分153和第二平坦部分154从联接部分152的沿第二方向D2的相反端向后凸出(弯曲),从而使得第一平坦部分153面对第二平坦部分154。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57成形为L形截面,并且从第一平坦部分153向右延伸,从而使得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57的末端部分面对第二端子14的固定触点141。固定触点151布置在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57的末端部分的左表面(第二方向D2的第二侧上的表面)上。因此,第二端子14上的固定触点141和第三端子15上的固定触点151沿第二方向D2相互面对(其中可移动端子板12插于其间)。更具体地,第一平坦部分153和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57布置在右侧上,而第二平坦部分154布置在左侧上。
[0065]如图6和图8所示,在主体3中,作为第一端子13的一部分的支撑部131位于中心储存室39中,而第一端子13的其余部分位于第一储存室37中。两个锁定弹簧138中的一个布置在第一平坦部分133和第二平坦部分134之间,而两个锁定弹簧138中的另一个布置在第三平坦部分135和第四平坦部分136之间。释放按钮139布置在两个锁定弹簧138之间,从而使得两个锁定弹簧138的每个部分(每个锁定部分)能够通过释放按钮139而向前弯曲。
[0066]类似地,在主体3中,分别作为第二端子14和第三端子15的一部分的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47和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57都位于中心储存室39中,而第二端子14的其余部分和第三端子15的其余部分都位于第二储存室38中。锁定弹簧148布置在第一平坦部分143和第二平坦部分144之间,而锁定弹簧158布置在第一平坦部分153和第二平坦部分154之间。释放按钮149布置在两个锁定弹簧148和158之间,从而使得两个锁定弹簧148和158的每个部分(每个锁定部分)能够通过释放按钮149而向前弯曲。
[0067]锁定弹簧138、148和158是相同的。锁定弹簧138、148和158中的每一个都与文献I中的相同,在这里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释放按钮139和149相同。释放按钮139和149中的每个都与文献I中的相同,在这里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0068]电路板20例如是镶嵌模制件。如图8所示,电路板20包括第一端子201、第二端子202以及光源(第一光源)204(参见后面详细阐明的图13)。光源204被包括在连接于第一端子201和第二端子202之间的电路(第一电路)中。所述实施例的电路板20与图13的实施例的电路板20相同。第一电路例如包括具有光源204和电阻205的串联电路。光源204例如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特别是绿色LED。
[0069]电路板20被容纳在壳体2中,从而使得第一端子201和第二端子202分别与端子板150和端子板140接触。在图6的示例中,第二端子202与端子板140的联接部分142接触。同样地,第一端子201与端子板150的联接部分152接触。
[0070]反向弹簧11A、可移动端子板12和反向手柄16被容纳在壳体2的中心储存室39中。在图1的示例中,反向弹簧11A是压缩螺旋弹簧。
[0071 ]可移动端子板12进一步具有在第三方向D3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第三端123和第四端124。在所述实施例中,可移动端子板12成形为不沿第二方向D2弯曲的平板。
[0072]如图6和图9所示,壳体2具有支撑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一凹口 391和第二凹口 392,从而使得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一端121—侧沿第二方向D2自由转动。在图6和图9的示例中,第一凹口 391和第二凹口 392设在中心储存室39中。第一凹口 391和第二凹口 392中的每一个都成形为具有从第二侧向第一侧沿第一方向Dl逐渐增大的宽度(例如三角形或梯形截面)。可移动端子板12的后侧的靠近在第三方向D3的第一侧上的第三端123的部分由第一凹口391支撑,而可移动端子板12的后侧的靠近在第三方向D3的第二侧上的第四端124的部分由第二凹口 392支撑。
[0073]可移动端子板12是由例如金属制成的导电构件。如图1和图9所示,可移动端子板12成形为平板,且具有在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第一表面125和第二表面126。可移动端子板12进一步包括分别从第一端121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向前凸出的第一凸出部分127和第二凸出部分128。第一凸出部分127插入反向弹簧11A的后端部分(后侧上的端部)。第二凸出部分128分别在第二凸出部分128的右表面(第一表面125)和左表面(第二表面126)上设有可动触点(第二可动触点)12B和可动触点(第一可动触点)12A。
[0074]如图1和图10所示,壳体2进一步具有支撑反向手柄16的第三凹口403和第四凹口404,从而使得反向手柄16沿第二方向D2自由地反向转动。在图1和图10的示例中,盖4具有形成于基部40的前侧的部分中以便进一步向后设置的凹部400。盖4具有从凹部400的底部向前突出的第一凸起401和第二凸起402。第一凸起401和第二凸起402分别布置在第三方向D3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第三凹口 403形成于第一凸起401的背面以面对第二凸起402。第四凹口 404形成于第二凸起402的背面以面对第一凸起401。第三凹口 403和第四凹口 404中的每一个都成形为具有从第一侧到第二侧沿第一方向Dl逐渐增加的宽度(例如三角形截面)。盖4进一步具有在第一凸起401和第二凸起402之间的开口 405。开口 405成形为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矩形。
[0075]如图6和图10所示,盖4具有分别位于凹部400的在第二方向D2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端部处的第一引导槽406和第二引导槽407。盖4具有切在凹部400的右内表面(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上的表面)中的矩形孔408。第一引导槽406与矩形孔408连通。也就是说,矩形孔408被包括在第一引导槽406中。盖4具有形成于凹部400的左内表面(第二方向D2的第二侧上的表面)中的矩形凹口 409。第二引导槽407与矩形凹口 409连通。也就是说,凹口 409被包括在第二引导槽407中。
[0076]反向手柄16成形为具有开口的桶。反向弹簧IlA位于反向手柄16中。在图1的示例中,反向弹簧IlA位于反向手柄16中,其中反向弹簧IlA的后端部分从反向手柄16凸出。如图1和图6所示,反向手柄16具有第一支撑突起161和第二支撑突起162以及第一反向突起163和第二反向突起164。
[0077]第一支撑突起161和第二支撑突起162分别形成于反向手柄16的在第三方向D3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部分上,并且分别位于壳体2的第三凹口 403和第四凹口 404中。
[0078]第一反向突起163和第二反向突起164从反向手柄16的前端的在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两个各自的部分向前凸出。因此,第一反向突起163和第二反向突起164布置在比第一支撑突起161和第二支撑突起162更靠前侧。
[0079]下面说明壳体2的组装步骤。
[0080]首先,如上所述,第一端子13、第二端子14、第三端子15、电路板20以及可移动端子板12被容纳在主体3中。反向弹簧IlA插入反向手柄16中。然后,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一凸出部分127装配在反向弹簧IlA的后端部分中,因而反向手柄16放在可移动端子板12上。然后,盖4联接至主体3,其中反向手柄16的第一支撑突起161和第二支撑突起162安装在第三凹口403和第四凹口 404中。
[0081]壳体2如上所述进行组装,因而反向手柄16被容纳在壳体2中,其中反向手柄16的第一反向突起163和第二反向突起164—侧(反向手柄16的前部)通过壳体2的开口 405放在壳体2的凹部400中。
[0082 ]现在描述按钮1、滑动凸轮17、弹性件18和复位弹簧19。按钮1、滑动凸轮17、弹性件18和复位弹簧19附接至壳体2的前表面,从而使得滑动凸轮17由弹性件18向按钮10的中心一侧偏压,并且按钮1由复位弹簧19向前(朝向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偏压。
[0083]如图1所示,按钮10在其前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分别具有基部100、第一侧部分101、第二侧部分102、第三侧部分103和第四侧部104,并且成形为包括具有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矩形开口的后表面的盒子。突起107形成在基部100的前表面上。也就是说,突起107形成在按钮10的前表面(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上的表面)上,并且被构造成接收向后的推力(朝向第一方向Dl的第二侧的推力)。第一侧部分101包括中心部分和与中心部分隔开的两个端部,并且接合钉105设在第一侧部分101的中心部分的末端上。接合钉105被构造成布置在盖4的第一引导槽406中的矩形孔408内。第二侧部分102包括中心部分和与中心部分隔开的两个端部,并且接合钉106设在第二侧部分102的中心部分的末端上。接合钉106被构造成布置在盖4的第二引导槽407中的凹口 409内。相应地,按钮10能够附接于盖4的凹部400,从而使得按钮10在第一方向Dl上自由移动。
[0084]如图11所示,滑动凸轮17具有第一部分(凸轮部分)171和第二部分(凸轮部分)172,分别用于向后(朝向第一方向Dl的第二侧)交替按压第一反向突起163和第二反向突起164。滑动凸轮17进一步具有连接第一部分171的上端和第二部分172的上端的第三部分173,以及连接第一部分171的下端和第二部分172的下端的第四部分174。滑动凸轮17成形为矩形框架。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71和第二部分172彼此分离,从而使得:(a)当按钮10在第一反向突起163位于前侧上的状态下被按压时,第一部分171按压第一反向突起163以使滑动凸轮17滑动,从而使得第二部分172从第二反向突起164的内侧移动到反向突起163和164的中间;(b)而当按钮10在第二反向突起164位于前侧上的状态下被按压时,第二部分172按压第二反向突起164以使滑动凸轮17滑动,从而使得第一部分171从第一反向突起163的内侧移动到反向突起163和164的中间。
[0085]弹性件18具有将滑动凸轮17向按钮10的中心一侧偏压的第一板簧部分181和第二板簧部分182。
[0086]在图11的不例中,第一板簧部分181和第二板簧部分182分别布置在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且滑动凸轮17被第一板簧部分181和第二板簧部分182沿第二方向D2向按钮10的中心一侧偏压。具体地,弹性件18进一步包括联接部分183。第一板簧部分181和第二板簧部分182连接到联接部分183,从而使得第一板簧部分181和第二板簧部分182的末端支撑滑动凸轮17的第四部分174的相反端部。弹性件18—体地包括第一板簧部分181和第二板簧部分182以及联接部分183。
[0087]复位弹簧19包括约束部190和偏压部195。约束部190约束布置在按钮10的基部100的内表面上的滑动凸轮17,从而使得滑动凸轮17沿着基部100的内表面自由移动。偏压部195向前(朝向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偏压按钮1。
[0088]在图11的示例中,布置在按钮10的基部100的内表面上的滑动凸轮17由约束部190保持在按钮10的基部100的内表面上,从而使得滑动凸轮17沿第二方向D2自由移动。复位弹簧19 一体地包括约束部190和偏压部195。
[0089]约束部190成形为具有开口的框架(矩形框架),所述开口允许反向手柄16的第一反向突起163和第二反向突起164穿过。具体地,约束部190在其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上分别具有第一侧部分191、第二侧部分192、第三侧部分193和第四侧部分194。约束部190还具有位于第三侧部分193和第四侧部分194之间的中间部分19a,因而约束部190具有第一开口19b和第二开口 19c,它们分别允许第一反向突起163和第二反向突起164穿过。
[0090]偏压部195具有第一板簧部分和第二板簧部分,每个板簧部分都成形为弓形。第一板簧部分的中心部分和第二板簧部分的中心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固定到按钮10的内表面,借此按钮10由第一板簧部分和第二板簧部分向前(朝向第一方向Dl的第一侧)偏压。约束部分190的第三侧部分193和第四侧部分194位于第一板簧部分和第二板簧部分之间。关于偏压部195,第一板簧部分的中心部分的内边缘一体地连接到约束部190的第三侧部分193的中心部分的外边缘,而第二板簧部分的中心部分的内边缘一体地连接到约束部190的第四侧部分的中心部分的外边缘。
[0091]在图11的示例中,偏压部195在其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上分别具有第一侧部分196、第二侧部分197、第三侧部分198和第四侧部分199。关于偏压部195,第三侧部部分198和第四侧部部分199分别与上述第一板簧部分和第二板簧部分相对应。因此,偏压部195成形为具有比第一开口 19b和第二开口 19c加起来还大的开口的框架(矩形框架)。第一侧部部分196和第二侧部部分197是可选部件。
[0092]下面说明将图1所示的部件附接到壳体2的附接步骤。
[0093]首先,滑动凸轮17布置在按钮10的基部100的内表面上。然后,弹性件18的联接部183固定到按钮10的基部100的内表面,其中第四部分174的相反端由第一板簧部分181的末端和第二板簧部分182的末端保持。复位弹簧19的偏压部195的第三侧部分198的中心部分和第四侧部分199的中心部分固定到按钮10的基部100的内表面。然后,保持滑动凸轮17、弹性件18和复位弹簧19的按钮1附接到盖4的凹部400。
[0094]下面说明上述开关模块I中的反向操作。
[0095]在图6所示的状态中,可动触点12A与固定触点141接触,并且第二反向突起164比反向手柄16中的第一反向突起163更靠前侧定位。在这种状态中,按钮10的接合钉105和106与盖4的第一引导槽406和第二引导槽407的各自的前边缘接合,同时按钮10由复位弹簧19向前(朝向第一方向DI的第一侧)偏压。也就是说,按钮10放在它的最靠前的位置处。滑动凸轮17通过弹性件18沿第二方向D2放在按钮1的中心区域处。
[0096]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当按钮1例如由钢琴手柄5向后(朝向第一方向DI的第二侧)按压时,定位在第二反向突起164前面的第二部分172按压第二反向突起164,因而滑动凸轮17沿第二方向D2滑动,从而使得第一部分171从第一反向突起163移开。在图6的示例中,第二部分172放在第二反向突起164的左侧,且滑动凸轮17向左滑动(移动),同时反向手柄16沿第二方向D2反向转动。在此期间,滑动凸轮17的第二部分172向后(朝向第一方向DI的第二侧)推动第二反向突起164,因而反向手柄16反向转动到第一反向突起163比第二反向突起164更靠前侧定位的状态,且可移动端子板12也反向转动。结果,可动触点12A与固定触点141分离,并且可动触点12B与固定触点151接触。当钢琴手柄15被释放时(当使用者停止按压钢琴手柄15时),按钮10连同钢琴手柄15—起借助复位弹簧19返回到按钮10的初始点(到按钮10被按压之前的位置)。滑动凸轮17也借助弹性件18返回到它的初始位置。
[0097]在这种状态下(在可动触点12B与固定触点151接触的状态下),当按钮10由钢琴手柄5向后(朝向第一方向Dl的第二侧)按压时,定位在第一反向突起163前面的第一部分171按压第一反向突起163,因而滑动凸轮17沿第二方向D2滑动,从而使得第二部分172从第二反向突起164移开。第一部分171放在第一反向突起163的右侧上,并且滑动凸轮17向右滑动(移动),同时反向手柄16沿第二方向D2反向转动。在此期间,滑动凸轮17的第一部分171向后(朝向第一方向Dl的第二侧)推动第一反向突起163,因而反向手柄16反向转动到第二反向突起164比第一反向突起163更靠前侧定位的状态,并且可移动端子板12也反向转动。结果,可动触点12B从固定触点151分尚,并且可动触点12A与固定触点141形成接触。当钢琴手柄15被释放时(当使用者停止按压钢琴手柄5时),按钮10与连同钢琴手柄5借助复位弹簧19返回到它的初始位置(到按钮10被按压之前的位置)。滑动凸轮17也借助弹性件18返回到它的初始位置。
[0098]下面说明所述实施例的具体特征。如图6所示,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和复位弹簧19的中心放在沿第一方向Dl与按钮10的突起107相对应的位置处。
[0099]如图2和6所示,在所述实施例中,突起107是沿第三方向D3延伸的线性突起。突起107包括具有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的基部。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和复位弹簧19的中心位于沿第一方向D1与线性突起107的基部相对应的范围R1中。
[0100]也就是说,在所述实施例中,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和复位弹簧19的中心位于线性突起107的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的R1范围内,正如从第一方向D1所见。[〇1〇1] 具体地,如图6和图9所示,壳体2(主体3)具有第一凹口 391和第二凹口 392,第一凹口 391和第二凹口 392分别保持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侧的在第三端123和第四端 124上的部分,从而使得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一端121—侧在第二方向D2上自由转动。[〇1〇2] 第一凹口 391具有底部391a,底部391a沿第二方向D2比突起107的基部小,并且位于沿第一方向D1与突起107的基部相对应的范围R1内。第一凹口391成形为具有从底部391a 向第一方向D1的第一侧逐渐增大的截面。也就是说,第一凹口 391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从后侧向前侧逐渐增大。类似地,第二凹口 392具有底部392a,底部392a沿第二方向D2比突起107 的基部小,并且位于沿第一方向D1与突起107的基部相对应的范围R1内。第二凹口 392成形为具有从底部392a向第一方向D1的第一侧逐渐增大的截面。也就是说,第二凹口 392的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从后侧向前侧逐渐增大。[〇1〇3]根据上述结构,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和复位弹簧19的中心位于沿第一方向D1与第一凹口 391的底部391a和第二凹口 392的底部392a相对应的范围R2内。范围R2的尺寸,即第一凹口 391的底部和第二凹口 392的底部沿第二方向D2的每个宽度例如约为2mm。 [〇1〇4] 也就是说,第一凹口 391的底部391a和第二凹口 392的底部392a中的每一个具有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正如从第一方向D1所见,底部391a和392a的宽度的范围R2被包括在突起107的范围R1中。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和复位弹簧19的中心位于第一凹口 391的底部391a和第二凹口392的底部392a的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的范围R2内,正如从第一方向 D1所见。[〇1〇5]在示例中,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和复位弹簧19的中心位于沿第一方向D1 从突起107的顶部107b延伸的线上。
[0106]如图2和图7所示,突起107由两个平肋53向后(朝向第一方向D1的第二侧)按压,两个平肋53例如从钢琴手柄5的后表面(第一方向D1的第二侧上的表面)凸出。两个肋53设在钢琴手柄5的后表面上与沿第三方向D3延伸的按钮10的突起107相对应的位置处,并且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平行延伸。
[0107]在文献1的示例中,复位弹簧的中心定位在从按钮手柄(按钮)的突起延伸的线上, 但切换件(可移动端子板)的枢转点(基端)不定位在从所述突起延伸的线上。在这种结构中,每次按钮被按压时,滑动凸轮和按钮手柄的突起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将改变。这引起切换件的两个状态之间的负荷不同。换句话说,在切换件朝向沿一个方向的一侧倾斜的状态中按压所述按钮手柄所需要的推力与在所述切换件朝向沿所述一个方向的另一侧倾斜的另一状态中按压所述按钮所需要的推力之间将有很大不同。因此按钮手柄的可操作性将降低。
[0108]在文献1的另一示例中,切换件(可移动端子板)的枢转点(基端)定位在从按钮手柄的突起延伸的线上,但复位弹簧的中心不定位在从所述突起延伸的所述线上。在这种结构中,所述按钮手柄的动作变得不稳定,这引起所述切换件的两个状态之间的负荷不同。因此,所述按钮手柄的可操作性将降低。
[0109]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和复位弹簧19的中心放在沿第一方向D1与按钮10的突起107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因此在按钮10被按压时能够阻止按钮10的可操作性的改变。结果,按钮10的可操作性能够提高。另外,能够降低可移动端子板 12的两个状态之间负荷的区别。
[0110]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块1不包括电路板20。也就是说,电路板20是可选部件。 [0111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块1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但不包括第三端子15。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支撑可移动端子板12的第二端122的支撑部131。所述第二端子包括被构造成当可移动端子板12转向沿第二方向D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一侧或另一侧时与可动触点12A接触或脱离的固定触点141。具体地,开关模块1包括代替图1中所示的第二端子14和第三端子15等的图12中所示的第二端子14A。第二端子14A包括一个端子板140、两个锁定弹簧148和一个释放按钮149,并且包括固定触点141。端子板140—体地包括固定触点保持件 147、联接部分142、第一平坦部分143、第二平坦部分144、第三平坦部分145和第四平坦部分 146。联接部分142沿第三方向D3延伸,并且第一平坦部分143至第四平坦部分146从联接部分142的沿第三方向D3的相反端向后凸出(弯曲),从而第一平坦部分143面对第二平坦部分 144且第三平坦部分145面对第四平坦部分146。固定触点141如图1的示例一样设在固定触点保持部分147上。这个实施例的结构还能够应用到不包括电路板20的上述实施例。
[0112]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块1进一步包括变压器21,变压器壳体22和中间构件23, 如图13所示。
[0113]变压器21具有被置于支撑部131和端子板130之间的初级线圈211以及位于连接盖 213内的次级线圈。在这个实施例中,支撑部131与端子板130物理上分开。另外,支撑部131 包括连接到初级线圈211的第一端211a的连接部131a,而端子板130包括代替第二联接部分 137连接到初级线圈211的第二端211b的连接部137a。
[0114]变压器壳体22包括通过连接盖213分别电连接到变压器壳体22内的变压器21的次级线圈的相反端部的两个导电销221。两个导电销221分别电连接到电路板20的两个端子 203(其中一个未示出)。电路板20进一步包括光源(第二光源)206。光源206被包括在连接于两个端子203之间的电路(第二电路)中。第二电路例如包括光源206、电阻207等。光源206例如包括LED,尤其是红色LED。
[0115]变压器21和变压器壳体22位于壳体2(主体3)中的中心储存室39中。在这个实施例中,主体3的基部30的中间部分进一步向第一方向D1的第二侧缩进,从而能够提供用于容纳变压器21和变压器壳体22的空间。在图13的示例中,基部30的中间部分进一步向第一方向 D1的第二侧缩进,从而能够提供用于容纳变压器21、变压器壳体22和中间构件23的空间。中间构件23被形成为具有与图6的实施例中的中心储存室39的底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〇116]尽管上文已描述了被认为的最佳方式和/或其它示例,但应理解的是,在那里可作出各种修改,并且于此公开的主题可以不同的形式和示例实施,以及它们可以施用于许多应用中,于此只描述了其中的一些。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保护落入本教导的真实保护范围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 按钮和复位弹簧,所述按钮布置在第一方向的第一侧上,并且所述复位弹簧布置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侧上,所述按钮具有被配置成接收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侧的推力的突起,所述复位弹簧被配置成,每当所述按钮被所述推力按压然后释放时,使所述按钮返回到所述按钮被按压之前的位置; 可移动端子板,所述可移动端子板具有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布置在所述复位弹簧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按钮相反的一侧上;以及 反向机构,所述反向机构被配置成,每当所述反向机构通过所述按钮被所述推力按压时,所述反向机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围绕所述第二端反向转动所述可移动端子板, 其中 所述可移动端子板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复位弹簧的中心布置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突起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所述可移动端子板上的可动触点; 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支撑所述可移动端子板的所述第二端的支撑部;以及包括固定触点的第二端子,所述固定触点被配置成当所述可移动端子板转到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一侧或另一侧时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或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模块,其中, 所述突起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延伸的线性突起,并且包括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的基部,并且 所述可移动端子板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复位弹簧的所述中心位于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线性突起的所述基部相对应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模块,其中, 所述可移动端子板进一步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第三端和第四端, 所述开关模块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的壳体,所述第一凹口和所述第二凹口分别保持所述可移动端子板的第二端一侧的在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上的部分,从而使得所述可移动端子板的第一端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自由转动, 所述第一凹口和所述第二凹口中的每个都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小于所述突起的基部的底部,并且所述底部位于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突起的所述基部相对应的范围内,并且成形型为具有从所述底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侧逐渐增大的横截面, 所述可移动端子板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复位弹簧的所述中心位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凹口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凹口的底部相对应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模块,其中所述反向机构包括: 反向弹簧,所述反向弹簧将所述可移动端子板的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侧偏压; 反向手柄,所述反向手柄具有分别在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第一反向突起和第二反向突起,并且所述反向手柄被布置成连同所述可移动端子板一起沿所述第二方向自由转动,其中所述反向手柄保持所述反向弹簧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侧上的部分; 滑动凸轮,所述滑动凸轮具有用于交替地将所述第一反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反向突起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侧按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将所述滑动凸轮向所述按钮的中心一侧偏压。6.一种墙壁开关,所述墙壁开关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开关模块;以及 操作叶片,所述操作叶片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按钮的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侧上的表面。
【文档编号】H01H21/24GK105981125SQ201580007640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9日
【发明人】奥野裕寿, 马场哉, 马场一哉, 多田英人, 草川隆司, 今井克哉
【申请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