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工艺及接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9281阅读:1051来源:国知局
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工艺及接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工艺及其接续结构,先将内屏蔽层剥开4?5cm,在内屏蔽层内部的四线组上套装高阻燃热收缩套管,利用热风枪加热,使高阻燃热收缩套管紧密包覆在四线组上;然后利用软铜带与内屏蔽层接续端进行搭接焊接;将泄流线缠绕绑扎在软铜带与内屏蔽层的搭接处,使之与内屏蔽层连接在一起;之后在内屏蔽层外部套装高阻燃热收缩套管,并用热风枪加热,使之紧密包覆在内屏蔽层上。本发明创造采用软铜带点焊接续,接续质量可靠,不会发生接续处屏蔽层断裂和接触不良等问题,操作起来更方便。与普通的接续铜网相比屏蔽效果更好,不会产生由于屏蔽体不连续造成的电磁泄漏等问题。
【专利说明】
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工艺及接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创造属于铁路信号电缆接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工艺及接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一般包括内屏蔽层及其内部的四线组和泄流线,目前,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的内屏蔽层的接续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双铜环对屏蔽铜网和内屏蔽层进行压接,此种方式的缺陷在于容易造成芯线“皮-泡-皮”绝缘层的损伤。二是采用一截铜网与待接续的内屏蔽层重叠搭接,再用塑料扎带进行绑扎紧固,该方式不能保证内屏蔽层与铜网之间的可靠连接,尤其是当灌入冷封胶时,冷封胶逐渐渗入到内屏蔽层与铜网之间的接触面形成绝缘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外界干扰电流在内屏蔽层上引起较大的纵向电动势,就会在内屏蔽层与铜网的接续处造成发热,甚至产生烧损电缆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工艺及接续结构,实现了内屏蔽层与接续铜网之间的可靠电气连接,接续质量可靠,不会发生接续处屏蔽层断裂和接触不良等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6]①将内屏蔽层剥开4-5cm,在内屏蔽层内部的四线组上套装高阻燃热收缩套管,利用热风枪加热,使高阻燃热收缩套管紧密包覆在四线组上;
[0007]②将软铜带与内屏蔽层接续端进行搭接焊接;
[0008]③将泄流线缠绕绑扎在软铜带与内屏蔽层的搭接处,使之与内屏蔽层连接在一起;
[0009]④在内屏蔽层外部套装高阻燃热收缩套管,并用热风枪加热,使之紧密包覆在内屏蔽层上。
[0010]进一步,所述软铜带与内屏蔽层接续端的搭接宽度<3mm。
[0011]进一步,所述软铜带与内屏蔽层接续端利用小型铜带电焊机点焊连接。
[0012]—种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结构,包括内屏蔽层及焊接在内屏蔽层接续端的软铜带,电缆内的泄流线缠绕绑扎在软铜带与内屏蔽层的搭接处;在所述内屏蔽层的内侧设有用于包覆电缆内四线组的第一高阻燃热收缩套管,在所述内屏蔽层外侧设有用于包裹住所述软铜带及其两端所接续的内屏蔽层的第二高阻燃热收缩套管。
[0013]进一步,所述软铜带与所述内屏蔽层接续端点焊连接。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0015]I)采用软铜带点焊接续,接续质量可靠,不会发生接续处屏蔽层断裂和接触不良等问题,操作起来更方便。与普通的接续铜网相比屏蔽效果更好,不会产生由于屏蔽体不连续造成的电磁泄漏等问题。
[0016]2)内屏蔽层及其内部的四线组均包裹高阻燃热收缩套管,起到隔热、防火和绝缘作用,接续过程中不会损坏芯线绝缘层。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19]图2为本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接续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 ] 1、四线组;2、内屏蔽层;3、软铜带;4、第一高阻燃热收缩套管;5、第二高阻燃热收缩套管;6-泄流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4]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002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0026]—种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工艺,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7]①将需接续处的内屏蔽层2剥开,之后在内屏蔽层2内部的四线组I上套装第一高阻燃热收缩套管4,利用热风枪加热,使第一高阻燃热收缩套管4紧密包覆在四线组上;
[0028]②将软铜带3与内屏蔽层2接续端进行搭接焊接;软铜带3在焊前最好对焊接部位进行适当打磨,形成毛面,保证其接续两端与相应位置内屏蔽层2连接的可靠性。
[0029]需要说明的是,内屏蔽层2剥开的长度最好为4-5cm,既可以保证接续过程顺利进行,保证软铜带与内屏蔽层接续端焊接稳固,并且,还不破坏原电缆的结构,最大程度保障了电缆信号传输稳定。
[0030]③将接续处的纯铜软铜带3按照原有的内屏蔽层纵包方式手工进行包覆后,再将泄流线6缠绕绑扎在软铜带3与内屏蔽层2的搭接处,使之与内屏蔽层连接在一起;
[0031]④在内屏蔽层2外部套装第二高阻燃热收缩套管5,并用热风枪加热,使之紧密包覆在内屏蔽层2上。实现内屏蔽层、接续软铜带、泄流线三者可靠接续。
[0032]其中,所述软铜带3与内屏蔽层2接续端的搭接宽度<3mm,接续处屏蔽层接触良好,有效保障了接续处屏蔽体的连续性。
[0033]上述软铜带3与内屏蔽层2接续端焊接可利用小型铜带电焊机点焊连接,操作方便,效率高。内屏蔽层及其内部的四线组均包裹高阻燃热收缩套管,起到隔热、防火和绝缘作用,接续过程中不会损坏芯线绝缘层。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内屏蔽层接续工艺操作简单,接续质量可靠,不会损伤芯线绝缘层,铁路机车安全系数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0034]—种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内屏蔽层2及焊接在内屏蔽层2接续端的软铜带3,电缆内的泄流线6缠绕绑扎在所述软铜带3与内屏蔽层2的搭接处;在所述内屏蔽层2的内侧设有用于包覆电缆内四线组I的第一高阻燃热收缩套管4,在所述内屏蔽层2外侧设有用于包裹住所述软铜带3及其两端所接续的内屏蔽层2的第二高阻燃热收缩套管5。
[0035]上述软铜带3与所述内屏蔽层2接续端点焊连接,可利用小型铜带电焊机点焊连接,操作方便,效率高。本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结构保证了了接续质量可靠,不会发生接续处屏蔽层断裂和接触不良等问题,操作起来更方便。与普通的接续铜网相比屏蔽效果更好,不会产生由于屏蔽体不连续造成的电磁泄漏等问题。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内屏蔽层剥开4-5cm,在内屏蔽层内部的四线组上套装高阻燃热收缩套管,利用热风枪加热,使高阻燃热收缩套管紧密包覆在四线组上; ②将软铜带与内屏蔽层接续端进行搭接焊接; ③将泄流线缠绕绑扎在软铜带与内屏蔽层的搭接处,使之与内屏蔽层连接在一起; ④在内屏蔽层外部套装高阻燃热收缩套管,并用热风枪加热,使之紧密包覆在内屏蔽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铜带与内屏蔽层接续端的搭接宽度< 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铜带与内屏蔽层的接续端利用小型铜带电焊机点焊连接。4.一种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屏蔽层及焊接在内屏蔽层接续端的软铜带,电缆内的泄流线缠绕绑扎在软铜带与内屏蔽层的搭接处;在所述内屏蔽层的内侧设有用于包覆电缆内四线组的第一高阻燃热收缩套管,在所述内屏蔽层外侧设有用于包裹住所述软铜带及其两端所接续的内屏蔽层的第二高阻燃热收缩套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内屏蔽层的接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铜带与所述内屏蔽层接续端点焊连接。
【文档编号】H01R11/09GK106025579SQ201610292799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5日
【发明人】沈小平, 周江
【申请人】江苏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