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226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电路连接组件,详而言之,系指一种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
【背景技术】
[0002]电器与电路之间需以电路连接器连接,以产生电的传导,是故,创作人提出申请号第200810084635.9号「电路连接器」发明专利,其结构简单、电线插接方便,可提升组装的速度及便利性。将电路连接器的公、母插接体相互插接或分离,即可通电或断电。
[0003]但在实际使用上,该电路连接器仍有不尽理想之处,其并不具有退线功能,请参阅图14,该电路连接器50使用时,将四条电线58插入公、母插接体51a、51b内,并分别受到四夹掣件52的夹掣端53及四导电片55的夹固,使电线58与导电片55可相互接触。该夹掣件52的夹掣端53的设计允许电线58插入,当电线插入并触及夹掣件的夹掣端53时,夹掣端53便弹性地往内偏摆,使电线58得以穿入,并受到该夹掣端53夹持。惟,一旦电线58被夹掣端53顶持后,便无法被接出,盖电线58被往外拉动时,将带动夹掣端53往外偏摆,但夹掣端53并无可向外偏摆的裕度,愈用力向外拉电线58时,便促使夹掣端53将电线夹的更紧,使各电线58无法自该电路连接器50取出,造成当电器或电路损坏时,无论与其连接的电路连接器是否完好,亦只能随的丢弃,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亦违背当今所提倡的环保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其具有退出电线的功能,使用者可轻易地将电路连接器与电线分离,增进电路连接器的实用、环保的效益。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路连接器,包含有:
[0006]—第一插接体,其内端为一插接端,而外端为一接线端;一第一容置空间,设于该第一插接体中;至少二第一穿线孔,设于该第一插接体的接线端并连通该第一容置空间;
[0007]一第二插接体,其内端为一插接端,而外端为一接线端;一第二容置空间,设于该第二插接体中;至少二第二穿线孔,设于该第二插接体的接线端且连通该第二容置空间;
[0008]至少二第一导电件,各该第一导电件的本体的内端为一第一接触端而外端设有一具弹性的第一卡掣部;各该第一卡掣部的自由端朝该第一接触端延伸;该二第一导电件装设于该第一插接体的该第一容置空间中,各该第一导电件的第一卡掣部对应各该第一穿线孔;
[0009]至少二第二导电件,各该第二导电件的本体内端为一第二接触端而外端设有一具弹性的第二卡掣部,该第二卡掣部的自由端往该第二接触端延伸;该二第二导电件装设于该第二插接体的该第二容置空间中,各该第二导电件的第二卡掣部对应各该第二穿线孔;
[0010]该第一插接体与该第二插接体的插接端能相互插接或分离且相互插接时该二第一导电件的第一接触端及该二第二导电件的第二接触端相互接触;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
[0011]至少二第一退线件,分别设于该第一插接体的一侧壁,且伸入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并能沿该第一插接体的纵向位移从而各该第一退线件位移时能推压各该第一导电件的第一卡掣部而令该第一卡掣部往第一导电件的本体偏移;
[0012]至少二第二退线件,分别设于该第二插接体的一侧壁,且伸入该第二容置空间内并能沿该第二插接体的纵向位移从而各该第二退线件位移时推压各该第二导电件的第二卡掣部而令该第二卡掣部往第二导电件的本体偏移。
[0013]其中:各该第一退线件具有一第一退线部,各该第一退线部伸入该第一插接体的第一容置空间并能沿各该第一插接体的纵向位移从而该第一退线部位移时推压各该第一导电件的第一卡掣部而令该第一卡掣部往第一导电件的本体偏移;各该第二退线件具有一第二退线部,各该第二退线部伸入该第二插接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并能沿该第二插接体的纵向位移从而该第二退线部位移时推压各该第二导电件的第二卡掣部而令该第二卡掣部往第二导电件的本体偏移。
[0014]其中:各该第一退线件具有一与该第一退线部连接的第一拨动部,各该第一拨动部凸出于该第一插接体的一侧壁并能沿该第一插接体的纵向位移;各该第二退线件具有一与该第二退线部连接的第二拨动部,各该第二拨动部凸出于该第二插接体的一侧壁并能沿该第二插接体的纵向位移;至少二第一槽孔,分别设于该第一插接体的一侧壁,与各该第一容置空间相通,并沿各该第一插接体的纵向设置;各该第一退线件的第一退线部穿过各该第一槽孔伸入各该第一容置空间从而当推拨各该第一退线件的第一拨动部时该第一退线部沿该第一槽孔位移;至少二第二槽孔,分别设于该第二插接体的一侧壁,与各该第二容置空间相通,并沿该第二插接体的纵向设置;各该第二退线件的第二退线部穿过各该第二槽孔伸入各该第二容置空间从而当推拨各该第二退线件的第二拨动部时该第二退线部沿该第二槽孔位移。
[0015]其中:至少二第一开槽,分别设于该第一插接体的一侧壁,并沿各该第一插接体的纵向设置;各该第一槽孔设于各该第一开槽的一壁面,并与各该第一容置空间相通;各该第一退线件装设于各该第一开槽并能沿该第一开槽位移;至少二第二开槽,分别设于该第二插接体的一侧壁,沿各该第二插接体的纵向设置;各该第二槽孔设于各该第二开槽的一壁面,并与各该第二容置空间相通;各该第二退线件装设于各该第二开槽并能沿该第二开槽位移。
[0016]其中:该第一插接体的接线端设有二分别对应该二第一导电件的第一插孔;该第二插接体的接线端设有二分别对应该二第二导电件的第二插孔;
[0017]一第一定位部,设于该第一插接体内,位于该第一插孔内端并与该第一容置空间连通;一第二定位部,设于该第二插接体内,位于该第二插孔内端并与该第二容置空间连通;
[0018]各该第一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第一抵掣部,该第一抵掣部卡止于各该第一定位部;各该第二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第二抵掣部,该第二抵掣部卡止于各该第二定位部。
[0019]其中:该第一插接体的该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二第一凹槽,各该第一凹槽的一端贯通至该第一插接体的接线端而形成一第一插孔,其另一端为一封闭端以形成一第一定位部;该第二插接体的该第二容置空间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二第二凹槽,各该第二凹槽的一端贯通至该第二插接体的接线端而形成一第二插孔,其另一端为一封闭端以形成一第二定位部;
[0020]各该第一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第一抵掣部,各该第一抵掣部伸入该第一插接体的各该第一凹槽中并卡止于各该第一定位部;各该第二导电件的本体设有一第二抵掣部,各该第二抵掣部伸入该第二插接体的各该第二凹槽中并卡止于各该第二定位部。
[0021]其中:该第一插接体的插接端设有一第一插接构件;该第二插接体的插接端设有一第二插接空间;该第一插接构件与该第二插接空间相插接。
[0022]其中:该第一插接体及该第二插接体结构相同;该第一插接体的插接端具有一紧临该第一插接构件的第一插接空间;该二第一导电件的第一接触端位于该第一插接构件与该第一插接空间之间;该第二插接体的插接端具有一紧临该第二插接空间的第二插接构件;该二第二导电件的第二接触端位于该第二插接构件及该第二插接空间之间;该二插接体相互插接时,各自的插接构件插入对方的插接空间内,该二第一导电件的第一接触端及该二第二导电件的第二接触端分别移入该第二插接空间及该第一插接空间并相互接触。
[0023]其中:该第一容置空间具有至少二第一容室;该些第一导电件分别设于该些第一容室中;该些第一穿线孔及该些第一槽孔分别连通该些第一容室;该第二容置空间具有至少二第二容室;该些第二导电件分别装设于该等第二容室中;该等第二穿线孔及该等第二槽孔分别连通该等第二容室。
[0024]还公开了一种电路连接器的插接体,包含有:
[0025]—插接体,该插接体的内端为一插接端,其外端为一接线端;一容置空间,设于该插接体中;至少二穿线孔,设于该插接体的接线端并连通该容置空间;
[0026]至少二导电件,各该导电件的本体具有一内端及一外端,其内端为一接触端,而外端设有一具弹性的卡掣部;该卡掣部的自由端往该接触端斜向延伸;该二导电件装设于该插接体内,各该导电件的卡掣部对应各该穿线孔;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
[0027]至少二退线件,分别设于该插接体的一侧壁,伸入该插接体的容置空间内并能沿该插接体的纵向位移从而各该退线件位移时推压各该导电件的卡掣部而令该卡掣部往该导电件的本体偏移。
[0028]藉此,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器及其插接体能利用各退线件将电线退出插接体,使电线与插接体分离,而可将该电路连接器组装至其他的电器或电路,以达到实用、环保的效果。
[0029]为使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以及所达成的功效,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
【附图说明】
[0030]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连接器的立体图,并显示二插接体相插接时的状态。
[0031]图2:显示第一导电体、第一穿线孔及第一退线件的对应关系。
[0032]图3:本实用新型的二插接体未插接时的立体图。
[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