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及路由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及路由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无线电子设备得到快速发展,作为无线电子设备的重要部件,天线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LTE第四代通讯协议的应用下,天线所达到的增益普遍不够高,使得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经常出现信号强度不够等问题,不利于用于使用无线电子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的天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所述天线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信号层;
[0005]所述信号层包括接地体和主辐射体,所述接地体和所述主辐射体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同一板面上;
[0006]所述主辐射体包括长条形的第一阵元、第二阵元、第三阵元、第四阵元、馈入体,以及第一连接臂;
[0007]所述第一阵元、第二阵元、馈入体、第三阵元、第四阵元的一端分别依次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连接、且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接地体的一侧;
[0008]所述第二阵元和所述第三阵元设置于所述馈入体的两侧;
[0009]所述第一阵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阵元背离所述馈入体的一侧;
[0010]所述第四阵元设置于所述第三阵元背离所述馈入体的一侧。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阵元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三阵元的长度尺寸相等;
[0012]所述第一阵元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四阵元的长度尺寸相等。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阵元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阵元的长度尺寸。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阵元与所述第二阵元耦合,所述第二阵元与所述馈入体耦合;所述第四阵元与所述第三阵元耦合,所述第三阵元与所述馈入体耦合。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阵元与所述第二阵元的耦合间距在0.4mm-0.8mm之间,所述第二阵元与所述馈入体的親合间距在0.7mm-l.0mm之间。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阵元与所述第三阵元关于所述馈入体对称设置;
[0017]所述第一阵元与所述第四阵元关于所述馈入体对称设置。
[0018]优选地,所述接地体包括长条形的第二连接臂、第一谐振元、第二谐振元、第三谐振元,以及第四谐振元;
[0019]所述第一谐振元、第二谐振元、第三谐振元,以及第四谐振元的一端分别依次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固定连接、且均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主辐射体的一侧;
[0020]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平行设置;
[0021]所述第一谐振元与所述第一阵元位于同一直线上;
[0022]所述第二谐振元与所述第二阵元位于同一直线上;
[0023]所述第三谐振元与所述第三阵元位于同一直线上;
[0024]所述第四谐振元与所述第四阵元位于同一直线上。
[0025]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长度相等;
[0026]所述第一谐振元与所述第一阵元的长度相等;
[0027]所述第二谐振元与所述第二阵元的长度相等;
[0028]所述第三谐振元与所述第三阵元的长度相等;
[0029]所述第四谐振元与所述第四阵元的长度相等。
[0030]优选地,所述馈入体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臂、且伸出所述第二阵元和所述第三阵元之间的一端设置有反相器;
[0031 ] 所述反相器用于调整馈入电流的大小。
[003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路由器。
[0033]一种路由器,所述路由器包括天线,该天线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信号层;
[0034]所述信号层包括接地体和主辐射体,所述接地体和所述主辐射体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同一板面上;
[0035]所述主辐射体包括长条形的第一阵元、第二阵元、第三阵元、第四阵元、馈入体,以及第一连接臂;
[0036]所述第一阵元、第二阵元、馈入体、第三阵元、第四阵元的一端分别依次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连接;
[0037]所述第二阵元和所述第三阵元设置于所述馈入体的两侧;
[0038]所述第一阵元设置于所述第二阵元背离所述馈入体的一侧;
[0039]所述第四阵元设置于所述第三阵元背离所述馈入体的一侧。
[004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地体上设置第一谐振元、第二谐振元、第三谐振元,以及第四谐振元,并分别与第一阵元、第二阵元、第三阵元、第四阵元对应谐振,产生出需求的频率,使得主辐射体的频率信得到更高的增益,有利于提高天线收发信号的能力。
【附图说明】
[0041]图1为本实用新型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2为本实用新型天线的主辐射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3为本实用新型天线的接地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4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I。
[004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B40/B41频段天线为例,参照图1至图3,该天线I包括基板10和设置于基板10上的信号层。信号层包括接地体30和主辐射体20,接地体30和主辐射体20间隔设置于基板10的同一板面上。主辐射体20包括长条形的第一阵元22、第二阵元23、第三阵元25、第四阵元26、馈入体24,以及第一连接臂21。第一阵元22、第二阵元23、馈入体24、第三阵元25、第四阵元26的一端分别依次与第一连接臂21固定连接。第二阵元23和第三阵元25设置于馈入体24的两侧,第一阵元22设置于第二阵元23背离馈入体24的一侧,第四阵元26设置于第三阵元25背离馈入体24的一侧。
[0048]其中,第二阵元23与第三阵元25关于馈入体24对称设置,第一阵元22与第四阵元26关于馈入体24对称设置。具体地,第二阵元23的长度尺寸与第三阵元25的长度尺寸相等,第一阵元22的长度尺寸与第四阵元26的长度尺寸相等。第二阵元23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一阵元22的长度尺寸。第一阵元22与第二阵元23耦合,第二阵元23与馈入体24耦合,第四阵元26与第三阵元25耦合,第三阵元25与馈入体24耦合。
[0049]下面介绍各部件的一种具体结构和形状特征。
[0050]基板10为矩形板,接地体30和主辐射体20沿基板1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第一连接臂21为矩形,其长度方向与基板10的宽度方向相同,其长度尺寸与基板10的宽度尺寸适配。第一阵元22、第二阵元23、馈入体24、第三阵元25、第四阵元26的形状都为矩形,它们的长度方向均与基板10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阵元22、第二阵元23、馈入体24、第三阵元25、第四阵元26沿第一连接臂21的长度方向排列,它们的一端分别依次与第一连接臂21固定连接,另一端均朝远离接地体30的一端延伸。其中,第一阵元22与第二阵元23的親合间距27在0.4mm-0.8mm之间,以0.6mm为优,第二阵元23与馈入体24的親合间距28在0.7mm~1.0mm之间,以0.85mm为优。第一阵元22的长度在21mm_25_之间,以23_为优,第二阵元23的长度在22mm-26mm之间,以24mm为优。
[0051]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阵元22、第二阵元23、馈入体24、第三阵元25、第四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