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810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锂离子蓄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0002]锂离子电池与铅酸、镍镉、镍氢等其他类型二次电池相比具有比容量大、工作电压高、充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等特点。而且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锂离子电池逐渐发展为大型的动力电池,即锂离子蓄电池。其中锂离子蓄电池与电缆之间的连接对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锂离子蓄电池的电池接线端子采用螺丝螺帽固定并拧紧。若在颠簸、抖动的环境,螺丝螺帽极易松动,使得直接连接到接线端子电缆松脱,影响性能。而且长时间使用锂离子蓄电池,部分的电解液渗入接线端子,腐蚀或者形成聚合物,使得接线端子无法随意打开更换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解决目前接线端子无法快速拆卸安装,无法适应不同规格电缆,且无法抵御电解液腐蚀的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包括电池接触端子组件、固定结构、蝶形螺母、衬垫、隔室、枢轴组件。电缆一端通过所述接线端子连接锂离子蓄电池。
[0005]电池接触端子组件包括第一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所述第一接触端子与第二接触端子通过枢轴组件连接形成铰链结构,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的一端均为长方体状,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靠近枢轴组件一端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和第二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所述第一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和第二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圆形的接触面,与电池极柱连接。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长方体部分之间形成开口。所述衬垫置于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长方形部分所形成的开口,避免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相互撞击。衬垫中设有圆孔,方便蝶形螺母穿过。
[0006]所述隔室设于第一接触端子侧面,隔室内陷于第一接触端子内部,所述隔室连接电缆一端。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钩形部分和螺纹部分。固定结构包裹电缆一端并使得电缆一端固定于隔室内。所述钩形部分固定并提起电缆一端,使得电缆一端与隔室内表面分开。第一接触端子与第二接触端子相对横向设置第一接触端子开口和第二接触端子开口,使得固定结构通过第一接触端子开口和第二接触端子开口穿过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固定结构的螺纹部分与第二接触端子开口匹配并延伸凸出,蝶形螺母连接螺纹部分。电缆一端与电池接触端子组件牢固连接电池极柱。
[0007]作为优选,衬垫为海绵或者多孔材料,衬垫中浸泡化学制剂,防止锂离子蓄电池内部电解质的腐蚀。
[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了接线端子与电池之间快速拆卸安装,同时能适应不同规格的电缆,防止电解液腐蚀。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俯视图。
[0010]其中:20、电池接触端子组件,30、第一接触端子,38、第一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40、第二接触端子,48、第二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50、枢轴组件,60、固定部分,62、钩形部分,70、蝶形螺母,82、电缆一端,90、衬垫。
[0011]图2为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侧视图。
[0012]其中:34、隔室。
[0013]图3为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另一侧视图。
[0014]图4为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剖面图。
[0015]其中:32、第一接触端子开口,34’、隔室内表面,42、第二接触端子开口。
[0016]图5为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结构分解图。
[0017]其中:92、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9]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包括电池接触端子组件20、固定结构60、蝶形螺母70、衬垫90、隔室34、枢轴组件50。
[0020]电池接触端子组件20包括第一接触端子30、第二接触端子40,所述第一接触端子30与第二接触端子40通过枢轴组件50连接形成铰链结构,第一接触端子30和第二接触端子40的一端均为长方体状,第一接触端子30和第二接触端子40靠近枢轴组件50 —端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38和第二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48。所述第一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38和第二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48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圆形的接触面,与电池极柱连接。第一接触端子30和第二接触端子40长方体部分之间形成开口 92。衬垫90置于第一接触端子30和第二接触端子40长方形部分所形成的开口92。衬垫90中设有圆孔,方便蝶形螺母70穿过。
[0021]所述隔室34设于第一接触端子30侧面,隔室34内陷于第一接触端子30内部,所述隔室34连接电缆一端82。所述固定结构60包括钩形部分62和螺纹部分64’。固定结构60包裹电缆一端82并使得电缆一端82固定于隔室34内。所述钩形部分62固定并提起电缆一端82,使得电缆一端82与隔室内表面34’分开。第一接触端子30与第二接触端子40相对横向设置第一接触端子开口 32和第二接触端子开口 42,使得固定结构60通过第一接触端子开口 32和第二接触端子开口 42穿过第一接触端子30和第二接触端子40。固定结构60的螺纹部分64’与第二接触端子开口 42匹配并延伸凸出,蝶形螺母70连接螺纹部分64’。电缆一端82与电池接触端子组件20牢固连接电池极柱。
[0022]具体实施中,所述衬垫90为海绵或者多孔材料,衬垫90浸泡化学制剂,防止锂离子蓄电池内部电解质的腐蚀。
【主权项】
1.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电缆一端通过所述接线端子连接锂离子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接触端子组件、固定结构、蝶形螺母、衬垫、隔室、枢轴组件,所述电池接触端子组件包括第一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第一接触端子与第二接触端子通过所述枢轴组件连接形成铰链结构,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的一端均为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接触端子和所述第二接触端子靠近枢轴组件一端分别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和第二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第一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和第二半圆形凹陷接触内表面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横截面为圆形的接触面,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长方体部分之间形成开口,所述衬垫置于所述开口 ;所述隔室设于第一接触端子侧面并内陷于第一接触端子内部,所述隔室连接电缆一端;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钩形部分和螺纹部分,固定结构包裹电缆一端并使得电缆一端固定于隔室内,所述钩形部分固定并提起电缆一端,使得电缆一端与隔室内表面分开,第一接触端子与第二接触端子相对横向设置第一接触端子开口和第二接触端子开口,固定结构通过第一接触端子开口和第二接触端子开口穿过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所述螺纹部分与第二接触端子的开口匹配并延伸凸出,所述蝶形螺母连接螺纹部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蓄电池接线端子,包括电池接触端子组件、固定结构、蝶形螺母、衬垫、隔室、枢轴组件。电池接触端子组件包括第一接触端子、第二接触端子、枢轴组件,第一接触端子与第二接触端子通过枢轴组件连接形成铰链结构连接电池极柱。所述第一接触端子侧面设有隔室,隔室内陷于第一接触端子内部,隔室连接电缆一端。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钩形部分和螺纹部分,穿过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固定电缆与电池接触端子组件。所述衬垫置于第一接触端子和第二接触端子之间形成的开口,起缓冲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了接线端子与电池之间快速拆卸安装,同时能适应不同规格的电缆,防止电解液腐蚀。
【IPC分类】H01M2-32, H01M2-30
【公开号】CN204497305
【申请号】CN201520009480
【发明人】董超超
【申请人】董超超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