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67304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等等领域,但是锂离子电池在过充情况下会出现起火爆炸,对使用者人身和财产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了防止因为过充引起的起火爆炸问题,可以在电芯上加一个保护元件,比如温控开关,当电池过充时电池温度会升高,其能够及时感应温度变化并关断充电电源,从而对电池进行保护。
[0003]目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保护元件都是安装在电芯外面,这种安装方式既增加了电池的尺寸,同时保护元件不能即时感应到电芯内部的温度变化,使得对电芯的保护作用滞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保护元件都是安装在电芯外面,导致既增加了电池的尺寸,同时保护元件不能即时感应到电芯内部的温度变化,使得对电芯的保护作用滞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包括一端开口的外壳、极芯、电解液和盖帽组件;所述盖帽组件绝缘封装在所述外壳的开口处,以形成密封空间;
[0006]所述极芯和电解液封装在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极芯包括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
[0007]其中,在所述密封空间内还设有一保护元件,所述保护元件接在所述极芯的正极片和所述盖帽组件之间;所述负极片与所述外壳电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将保护元件安装在外壳内部,不会增加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的尺寸;同时,使得圆柱型锂离子电池过充、电池温度升高时,保护元件能够及时感应到温度,断开电路,实现了过充保护,避免过充时引发过充安全事故。
[0009]优选地,所述保护元件包括壳体、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可形变的双金属片和PTC ;
[0010]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外端均从所述壳体中引出;其内端伸入所述壳体中;
[0011]所述壳体内形成封装空间,所述双金属片和PTC安装在所述封装空间内;
[0012]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片内端与所述PTC下表面电连接,所述双金属片位于所述PTC上部,所述第二电极片内端位于所述双金属片上部,与所述双金属片电连接;
[0013]所述第二电极片上内端设有常闭触点;所述常闭触点在正常状态下与所述第一电极片内端直接电连接,异常状态下断开与所述第一电极片内端的电连接。
[0014]该保护元件能够反复使用,因此能够反复实现过充保护。
[0015]优选地,所述双金属片由两层金属层复合而成。
[0016]优选地,所述两层金属层分别为铁镍合金层和铜镍锰合金层。
[0017]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上壳;所述底壳和上壳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封装空间;
[0018]所述第一电极片注塑在所述底壳上,所述第二电极片注塑在所述上壳上。
[0019]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内端呈下弯的弧形。
[0020]优选地,所述双金属片正常状态下呈向下弯的月牙形,异常状态下呈向上弯的月牙形。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立体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元件立体示意图;
[0023]其中,1、保护元件;2、盖帽组件;3、外壳;4、极芯;10、壳体;11、第一电极片;12、第二电极片;13、PTC ;14、双金属片;lla、第一触点;llb、第三触点;12a、第四触点;12b、常闭触点;12c、第二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圆柱型锂离子电池进行具体解释说明,如图1所示,包括一端开口的外壳3、极芯4 (又称发电组件或卷芯等)、电解液和盖帽组件2 ;所述盖帽组件2绝缘封装在所述外壳3的开口处,以形成密封空间;
[0026]所述极芯4和电解液封装在所述密封空间内;所述极芯4包括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
[0027]其中,在所述密封空间内还设有一保护元件1,所述保护元件I接在所述极芯4的正极片和所述盖帽组件2之间;所述负极片与所述外壳3电连接。
[0028]上述外壳3为一端开口的圆柱型壳体,其圆柱型壳体本身作为一个电极,一般为负极。盖帽组件2则作为正极(因此,一般又称为正极帽),其封装在外壳3的开口处时,一般通过绝缘部件进行绝缘封装,如此,盖帽组件2和外壳3形成一内部中空的密封空间;该极芯4和电解液被封装在该密封空间内。极芯4作为发电部件,其内部的正极片、隔膜、负极片一般采用卷绕的方式制作而成,其正极片上一般通过正极耳引出,负极片上通过负极耳引出。其负极耳与外壳3焊接,正极耳则电连接到保护元件I的一个电极片,该保护元件I的另一电极片再电连接到盖帽组件2上。众所周知,盖帽组件2上一般均包括上盖、下盖,置于上盖、下盖之间的防爆膜或者防爆阀,该保护元件I的一端连接到盖帽组件2上的下盖后。如此,可将正极片上电连接到盖帽上。其中,外壳3、盖帽组件2、电解液和极芯4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因此不对其进行具体解释说明。
[0029]如图2所示,本例中具体给出了一种保护元件1,所述保护元件I包括壳体10、第一电极片11、第二电极片12、可形变的双金属片14和PTC13(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0030]PTC13是一种典型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半导体电阻,超过一定的温度时,它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阶跃性的增高。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其为公众所知,不再赘述。
[0031]在同等条件下,PTC13的阻值越小其发热量越大。本例中优选该PTC13的阻值为5-100欧,比如5欧。试验发现,在该阻值范围内的保护元件I不会出现异常。
[0032]本例中,该第一电极片11置于PTC13下方,因此也可称其为下电极片,第二电极片12则置于PTC13上方,因此也可称其为上电极片。
[0033]所述第一电极片11和所述第二电极片12的外端均从所述壳体10中引出;本例中,如图2所示,该第一电极片11从壳体10的左侧引出,其第二电极片12的外端从所述壳体10的右侧引出,其内端伸入所述壳体10中;
[0034]所述双金属片14能在固定温度范围内发生形变,例如:72 土 5°C,77 土 5°C和82土5°C等范围内发生变形;同时,当温度下降到低于变形温度20°C以上时,双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