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7764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
【背景技术】
[0002]工业和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当前造成温室效应、破坏环境和影响生活的重要因素,为此世界多国正在商议并寻找减少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办法。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汽车的需求与使用越来越多,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急速增多。研究与开发新型环保节能汽车成为了当前话题,其中开发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了首选。
[0003]现如今,电动汽车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应对环境污染和缓解能源危机的焦点技术,各个国家以及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均纷纷投入巨资开展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电动汽车的研究及示范应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电动汽车配套的基础充电设施建设已成为发展重点,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作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性能对整个充电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作为新型电线电缆,其使用要求不同于传统的电线电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产品标准对其进行规范。
[0004]在世界各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纷纷涌现。有关部门发布的2010年至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行业投资环境调查及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从2010年开始不断壮大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试点城市规模。我国政府将电动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我国正在开展公共服务领域和私人用车领域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示范运行。根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相关报告,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万辆,2020年将达到500万辆。可见,未来电动汽车将与智能电网融为一体,与电动汽车相配套的充电电缆前景也将一片光明。
[0005]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作为近期低压电气装备线中出现的新型电线电缆,其技术要求与传统的电线电缆有着较大的不同,随着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其使用要求也逐渐明确。
[0006]电动汽车充电电缆是连接电动汽车和充电粧的载体,其基本作用是传输电能。然而,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充电过程,电动汽车和充电粧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并且在必要时进行自动控制。因此,充电过程对充电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电电缆不仅需要具有电量传输的作用,同时需要将车辆以及动力电池的状态和信息传递至充电粧进行实时交互,在必要条件下,对充电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安全可靠地完成充电过程。
[0007]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因长期暴露在室外,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包括较大昼夜温差变化、日光照射、风化、潮湿、酸雨、冰冻和海水等,这些自然环境会严重影响充电电缆的寿命和使用性能,甚至降低充电电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0008]充电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因使用灵活,难免会存在人为弯曲、扭曲、拖曳甚至拉伸等现象,极易对充电粧电缆造成机械损伤;同时,充电粧电缆可能会受到人为造成的酸碱溶液的浸泡,影响电缆材料性能,对充电电缆造成损伤。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使用环境相对恶劣,因此,对充电电缆的柔软性、挠曲性、机械性能以及耐腐蚀性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0009]目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内容。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因时间较长、电流强度较大,电缆使用频率高,其安全性应受到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在保证良好的绝缘性能基础上,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同时,在燃烧时应具有良好的低烟阻燃特性,以保证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
[0010]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移动,属于移动式软电缆,其需要有相当的柔软性,因此使用的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柔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11]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包括控制线芯组、信号线芯组、中性线芯、保护接地线芯、三个动力线芯、填充绳和缆套;
[0013]控制线芯组、信号线芯组、中性线芯、保护接地线芯、三个动力线芯和填充绳相互绞合组成缆芯,信号线芯组由两根信号线芯绞合并包裹第一屏蔽层组成,包括导体和绝缘层,导体由多根导丝相互绞合组成,绝缘层包裹在导体外围;
[0014]缆套包裹在缆芯上,缆套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绕包层和护套层。
[0015]优选地,绝缘层为聚氨酯弹性体绝缘层。
[0016]优选地,护套层为聚氨酯弹性体护套层。
[0017]优选地,第一屏蔽层为镀锡铜丝编织屏蔽网。
[0018]优选地,护套层厚度为0.56-2.0mm。
[0019]优选地,绕包层为无纺布绕包层。
[0020]优选地,导丝线径为0.15-0.20mm,导体节径比为14-18。
[0021]优选地,缆套还包括第二屏蔽层,第二屏蔽层位于绕包层和护套层之间。
[0022]本实用新型控制线芯组和信号线芯组配合,可以满足将车辆以及动力电池的状态和信息传递至充电粧进行实时交互,在必要条件下,对充电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安全可靠地完成充电过程;中性线能保证三相负载成为三个互不影响的独立回路;不论各相负载是否平衡,各相负载均可承受对称的相电压;缆套结构简单,并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腐蚀性及低烟阻燃等性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包括控制线芯组11、信号线芯组12、中性线芯13、保护接地线芯14、三个动力线芯15、填充绳16和缆套2.
[0025]控制线芯组11、信号线芯组12、中性线芯13、保护接地线芯14、三个动力线芯15和填充绳16相互绞合组成缆芯1,控制线芯组11由两根控制线芯绞合组成,信号线芯组12由两根控信号线芯121绞合并包裹第一屏蔽层122组成,动力线芯15包括导体151和绝缘层152,导体151由多根导丝相互绞合组成,绝缘层152包裹在导151外围,为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柔软和弯曲性能,导丝线径为0.15-0.20mm,当导体151是一次束绞线芯时节径比为25 ;当导体151是复绞线时节径比为14、15、16、17或18。此外束线方向与复绞方向同向,提高了电缆的断裂弯曲次数,保证了电缆的弯曲性能和柔软性能。;
[0026]缆套2包裹在缆芯I上,缆套2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绕包层21和护套层22,绕包层21为无纺布绕包层,护套层22厚度为0.56,0.7,0.8,0.9、1.2、1.5、1.7、1.8或2.0mm,避免套层22过厚影响本实用新型柔性,同时避免套层22过薄而影响套层22绝缘、缓冲和减震等效果。
[0027]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层152为聚氨酯弹性体绝缘层,护套层22为聚氨酯弹性体护套层。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缓冲减震性、耐油性和耐药品性、耐低温性、耐臭氧性、抗辐射性和电绝缘性。
[0028]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屏蔽层122为镀锡铜丝编织屏蔽网,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
[0029]本实施方式中,缆套2还包括第二屏蔽层23,第二屏蔽层23位于绕包层21和护套层22之间,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屏蔽效果,第二屏蔽层23可以采用软镀锡圆铜丝。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线芯组(11)、信号线芯组(12)、中性线芯(13)、保护接地线芯(14)、三个动力线芯(15)、填充绳(16)和缆套(2); 控制线芯组(11)、信号线芯组(12)、中性线芯(13)、保护接地线芯(14)、三个动力线芯(15)和填充绳(16)相互绞合组成缆芯(I),信号线芯组(12)由两根信号线芯(121)绞合并包裹第一屏蔽层(122)组成,动力线芯(15)包括导体(151)和绝缘层(152),导体(151)由多根导丝相互绞合组成,绝缘层(152)包裹在导体(151)外围; 缆套(2)包裹在缆芯(I)上,缆套(2)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绕包层(21)和护套层(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绝缘层(152)为聚氨酯弹性体绝缘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护套层(22)为聚氨酯弹性体护套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屏蔽层(122)为镀锡铜丝编织屏蔽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护套层(22)厚度为0.56-2.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绕包层(21)为无纺布绕包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导丝线径为0.15-0.20mm,导体(151)节径比为14-18。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缆套(2)还包括第二屏蔽层(23),第二屏蔽层(23)位于绕包层(21)和护套层(22)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包括控制线芯组、信号线芯组、中性线芯、保护接地线芯、三个动力线芯、填充绳和缆套;控制线芯组、信号线芯组、中性线芯、保护接地线芯、三个动力线芯和填充绳相互绞合组成缆芯,信号线芯组由两根控制线芯组绞合并包裹第一屏蔽层组成,动力线芯包括导体和绝缘层,导体由多根导丝相互绞合组成,绝缘层包裹在导体外围;缆套包裹在缆芯上,缆套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绕包层和护套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IPC分类】H01B7/18, H01B9/02, H01B7/02, H01B7/28, H01B7/17, H01B7/04
【公开号】CN204926834
【申请号】CN201520713136
【发明人】石学军
【申请人】安徽鸿海电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