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材料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8156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材料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碳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材料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炭材料一般比表面积很大(400-2000m2/g),所以具有超大电荷存储能力,在碳材料的微粒中存在非常发达的孔道结构是其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原因,按照孔道的直径大致可分为:大孔(d>50nm),中小孔(2〈d〈50nm),由于毛细管效应,电解液很难进入直径小于2nm的微孔,因此大龄的微孔得不到应用,无法形成电极、溶液界面,因此微孔基本上对双电层结构没有贡献,现有技术大多是单电层结构且电极表面容易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材料的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单电层结构且电极表面容易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碳材料的结构,包括外壳、上碳电极、下碳电极、第一电解液区、第二电解液区、第三电解液区、第四电解液区、隔膜,所述上碳电极设置于外壳内顶面,所述下碳电极设置于外壳内底面,所述隔膜隔离上碳电极于下碳电极设置于外壳内中段,所述第一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上碳电极左端及隔膜上端与外壳之间,所述第二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下碳电极左端及隔膜下端与外壳之间,所述第三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上碳电极右端及隔膜上端与外壳之间,所述第四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下碳电极右端及隔膜下端与外壳之间。
[0005]进一步,所述上碳电极分别于第一电解液区和第三电解液区形成上界面,所述下碳电极分别于第二电解液区和第四电解液区形成下界面,所述上界面和下界面形成双电层结构。
[0006]进一步,所述上碳电极和下碳电极为活性炭。
[0007]进一步,所述上碳电极和下炭电极为碳纤维。
[0008]进一步,所述上碳电极和下炭电极为炭黑。
[0009]进一步,所述上碳电极和下炭电极为炭纳米管。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1]1本专利由于包括外壳、上碳电极、下碳电极、第一电解液区、第二电解液区、第三电解液区、第四电解液区、隔膜,所述上碳电极设置于外壳内顶面,所述下碳电极设置于外壳内底面,所述隔膜隔离上碳电极于下碳电极设置于外壳内中段,所述第一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上碳电极左端及隔膜上端与外壳之间,所述第二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下碳电极左端及隔膜下端与外壳之间,所述第三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上碳电极右端及隔膜上端与外壳之间,所述第四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下碳电极右端及隔膜下端与外壳之间,解决了单电层结构且电极表面容易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具有效率高、寿命长的有益技术效果Ο
[0012]2本专利由于采用上碳电极和下碳电极为活性炭,由于活性炭不但比表面积大,具有化学稳定性高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3]3本专利由于采用上碳电极和下炭电极为碳纤维,具有比容量较高的有益技术效果O
[0014]4本专利采用上碳电极和下炭电极为炭黑,具有价格低廉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5]5本专利采用上碳电极和下炭电极为炭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中空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大的比表面积的有益技术效果效果。
[0016]6本专利不仅实用、稳定,具有适用范围广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9]图中:1-外壳,2-上碳电极,3-下碳电极,4-第一电解液区,5-第二电解液区,6-第三电解液区,7-第四电解液区,8-隔膜;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所示,一种碳材料的结构,包括外壳1、上碳电极2、下碳电极3、第一电解液区4、第二电解液区5、第三电解液区6、第四电解液区7、隔膜,所述上碳电极2设置于外壳I内顶面,所述下碳电极3设置于外壳I内底面,所述隔膜隔离上碳电极2于下碳电极3设置于外壳I内中段,所述第一电解液区4设置于外壳I内上碳电极2左端及隔膜上端与外壳I之间,所述第二电解液区5设置于外壳I内下碳电极3左端及隔膜下端与外壳I之间,所述第三电解液区6设置于外壳I内上碳电极2右端及隔膜上端与外壳I之间,所述第四电解液区7设置于外壳I内下碳电极3右端及隔膜下端与外壳I之间。
[0022]进一步,所述上碳电极2分别于第一电解液区4和第三电解液区6形成上界面,所述下碳电极3分别于第二电解液区5和第四电解液区7形成下界面,所述上界面和下界面形成双电层结构。
[0023]所述上碳电极2和下碳电极3为活性炭。
[0024]所述上碳电极2和下炭电极3为碳纤维。
[0025]所述上碳电极2和下炭电极3为炭黑。
[0026]所述上碳电极2和下炭电极3为炭纳米管。
[0027]工作原理:本专利采用包括外壳、上碳电极、下碳电极、第一电解液区、第二电解液区、第三电解液区、第四电解液区、隔膜,上碳电极设置于外壳内顶面,下碳电极设置于外壳内底面,隔膜隔离上碳电极于下碳电极设置于外壳内中段,第一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上碳电极左端及隔膜上端与外壳之间,第二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下碳电极左端及隔膜下端与外壳之间,第三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上碳电极右端及隔膜上端与外壳之间,第四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下碳电极右端及隔膜下端与外壳之间,由于上碳电极分别于第一电解液区和第三电解液区形成上界面,下碳电极分别于第二电解液区和第四电解液区形成下界面,因此上界面和下界面形成双电层结构。从整体上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单电层结构且电极表面容易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具有效率高、寿命长、稳定性高、价格低廉、导电性、大的比表面积、适用范围广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8]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碳材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上碳电极、下碳电极、第一电解液区、第二电解液区、第三电解液区、第四电解液区、隔膜,所述上碳电极设置于外壳内顶面,所述下碳电极设置于外壳内底面,所述隔膜隔离上碳电极于下碳电极设置于外壳内中段,所述第一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上碳电极左端及隔膜上端与外壳之间,所述第二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下碳电极左端及隔膜下端与外壳之间,所述第三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上碳电极右端及隔膜上端与外壳之间,所述第四电解液区设置于外壳内下碳电极右端及隔膜下端与外壳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材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碳电极分别于第一电解液区和第三电解液区形成上界面,所述下碳电极分别于第二电解液区和第四电解液区形成下界面,所述上界面和下界面形成双电层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材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碳电极和下碳电极为活性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材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碳电极和下炭电极为碳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材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碳电极和下炭电极为炭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材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碳电极和下炭电极为炭纳米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碳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材料的结构,包括外壳、上碳电极、下碳电极、第一电解液区、第二电解液区、第三电解液区、第四电解液区、隔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单电层结构且电极表面容易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具有效率高、寿命长、稳定性高、价格低廉、导电性、大的比表面积、适用范围广的有益技术效果。
【IPC分类】H01G11/36, H01G11/82, H01G11/40, H01G11/34, H01G11/32
【公开号】CN204991491
【申请号】CN201520445711
【发明人】姚中君
【申请人】中碳(天津)碳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