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6661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
【背景技术】
[0002]插接式金属连接件作为一种连接可靠、组装方便的电气结构广泛应用在工业、民用等控制类电子设备中,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两部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金属连接件,由于将第一连接件在安装到装置的外壳上后,会在插接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向上退出,甚至脱离外壳;此外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接触时是点接触,小的接触面积决定了其不能流过很大的电流,也因此限制了它应用的范围,只能应用于一些小电流的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连接件脱钩和增大连接件的接触面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
[0005]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处设有鱼钩式末端,包括竖向的接触部和用于防脱的弯钩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接触;
[0006]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L型固定部和Z字型弯钩,L型固定部在竖直方向的末端与Z字型的一端固定连接,该Z字型的竖向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相接触。
[0007]优选地,该插接式金属连接件还包括:外壳,该外壳上设有一卡槽,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弯钩部相配合,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件。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陡坡型固定部,该陡坡型固定部具有水平方向的接触面,与所述鱼钩式末端的竖向接触部固定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一次冲压成型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达到了如下效果:
[001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接触的位置直接冲压成鱼钩式末端,适当缩短外壳的防脱钩的卡槽,这样在组装时不用工具来折弯,在不改变其防脱功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组装的效率,而且增加了弯钩部的长度,防脱能力更强。
[001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是面接触,与现有技术的点接触相比,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大的接触面积决定了其拥有很强的电流承载能力,因此扩大了其应用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示意图;
[0015]图2为本申请的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示意图;
[0016]图3为A公司的插接件金属连接件示意图;
[0017]图4为B公司的插接件金属连接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0]实施例1:
[0021]结合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连接处设有鱼钩式末端11,包括竖向的接触部111和用于防脱的弯钩部112,所述接触部11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相接触,第一连接件1在安装到装置的外壳上后,可能会在插接时所受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向上退出甚至脱离外壳,有了这个防脱钩之后,在第一连接件1受到插接时的摩擦力时,会钩到外壳专门设计的卡槽上,阻止第一连接件1继续向上运动,进而有效地防止了第一连接件1脱离外壳的情况;
[0022]所述第二连接件2包括L型固定部21和Z字型弯钩22,L型固定部21在竖直方向的末端与Z字型的一端固定连接,该Z字型的竖向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接触部111相接触。
[0023]所述第一连接件1还包括陡坡型固定部12,该陡坡型固定部12具有水平方向的接触面,与所述鱼钩式末端11的竖向接触部111固定连接。
[0024]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为一次冲压成型的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
[0025]该插接式金属连接件还包括一外壳,该外壳上设有一卡槽,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弯钩部112相配合,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件1。
[0026]实施例2:
[0027]图3中为A公司的金属连接件组合方案,在图3的方案中,当第一连接件安装到外壳上后,需要用工具将第一连接件的A点折弯并嵌入到外壳上的卡槽里以达到阻止第一连接件脱离的目的。这种做法虽然起到了防脱功能,但是却影响了实际生产的组装效率。
[0028]而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将A公司的第一连接件的A点处直接冲压成弯钩部,适当缩短外壳的防脱钩的卡槽,这样在组装时就不用工具来将A点折弯,在不改变其防脱功能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0029]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是点接触。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插接后,其接触是一条很窄的面。小的接触面积决定了其不能流过很大的电流,也因此限制了它应用的范围只能是一些小电流的场合。
[0030]而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B点的接触面积扩大,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面接触。大的接触面积决定了其拥有很强的电流承载能力,也因此扩大了其应用的范围。
[0031]实施例3:
[0032]图4中为B公司的金属连接件组合方案,在图4的方案中,采用了预先折小弯钩的形式,避免了组装时因使用折弯工具而造成的组装效率下降的问题。但其折变较小,弯钩略平,在插接时可能会因弯钩的强度不足而失去防脱的作用。
[0033]而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将A公司的第一连接件的A点处直接冲压成大弯钩,适当增加弯钩的长度。使其具备了更强的防脱能力。
[0034]图4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插接后,其接触是一个面积较大的面。但第二连接件的突起部分是冲压形成,其在弹性限度内的位移量很小,因此需要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依托的外壳配合的精度要很高才能保证接触面上有足够的压力使很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靠连接。这一点无疑提高了外壳及连接件的制造难度和成本。
[0035]而本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将第二连接件折成一个可以大范围活动的Z字型弯钩,保证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在B点接触的地方依然是一个很大的面的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弹性空间。这一改良,降低了对连接件和外壳制作精度了要求,也降低了制作成本。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达到了如下效果:
[0037]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接触的位置直接冲压成鱼钩式末端,适当缩短外壳的防脱钩的卡槽,这样在组装时不用工具来折弯,在不改变其防脱功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组装的效率,而且增加了弯钩部的长度,防脱能力更强。
[0038]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是面接触,与现有技术的点接触相比,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大的接触面积决定了其拥有很强的电流承载能力,因此扩大了其应用的范围。
[0039]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处设有鱼钩式末端,包括竖向的接触部和用于防脱的弯钩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接触;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L型固定部和Z字型弯钩,L型固定部在竖直方向的末端与Z字型的一端固定连接,该Z字型的竖向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插接式金属连接件还包括:外壳,该外壳上设有一卡槽,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弯钩部相配合,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陡坡型固定部,该陡坡型固定部具有水平方向的接触面,与所述鱼钩式末端的竖向接触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一次冲压成型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改良的插接式金属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处设有鱼钩式末端,包括竖向的接触部和用于防脱的弯钩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接触;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L型固定部和Z字型弯钩,L型固定部在竖直方向的末端与Z字型的一端固定连接,该Z字型的竖向部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接触部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接触的位置直接冲压成鱼钩式末端,适当缩短外壳的防脱钩的卡槽,这样在组装是不用工具来折弯,在不改变其防脱功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组装的效率,而且增加了弯钩部的长度,防脱能力更强。
【IPC分类】H01R13/432, H01R13/02, H01R24/00
【公开号】CN205016719
【申请号】CN201520784765
【发明人】赵凤阳, 李伟, 梁东, 解海超
【申请人】北京易艾斯德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