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电池包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3967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电池包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壳体,特别涉及一种液冷电池包壳体。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电池包多采用风冷技术,然而风冷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防尘处理等,既要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对电池影响,又要引导空气进行电池的冷却,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矛盾的存在,同时风冷难以控制电池包温度场的不均匀性,致使电池包内的电池组的温度不能很迅速的降温,导致电池组之间的温差比较大,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良好的液冷电池包壳体。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0005]—种液冷电池包壳体,包括分流管、汇流管、两个输送管、两个收集管和两块冷却板,分流管内部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分流管的一侧的上方和下方各设置有与分流管内部相通的第一连接端口,汇流管内部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汇流管的一侧的上方和下方各设置有与汇流管内部相通的第二连接端口,所述分流管的两个第一连接端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汇流管的两个第二连接端口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输送管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输送管的一侧设置若干个与输送管内部相通的第三连接端口,所述收集管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收集管的一侧设置若干个与收集管内部相通的第四连接端口,所述冷却板为中空结构,在冷却板的一面设置若干个电池组放置槽,在冷却板的一端设置若干个第五连接端口,在冷却板的另一端设置若干个第六连接端口,第五连接端口、第六连接端口分别和冷却板内部相通;输送管的开口端与分流管的第一连接端口相互配套连接,收集管的开口端与汇流管的第二连接端口相互配套连接,冷却板的第五连接端口的数量与输送管的第三连接端口的数量相同且两者相互配套连接,冷却板的第六连接端口的数量与收集管的第四连接端口的数量相同且两者相互配套连接,位于上方的冷却板的电池组放置槽与位于下方的冷却板的电池组放置槽相对。
[0006]为了冷却效果最佳,所述冷却板由若干个冷却管并排放置组成,所述冷却管为中空结构,在冷却管的一面设置若干个凹槽,第五连接端口、第六连接端口分别设置在冷却管的两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若干个冷却管的凹槽合并形成电池组放置槽。凹槽的形状可根据电池组的形状进行设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的凹槽上设置有导热材料。
[0008]为了电池包壳体的外观更为整齐美观,分流管和汇流管结构相同,输送管和收集管的外形、长度相同,输送管上的第三连接端口开设的位置和数量与收集管上的第四连接端口开设的位置和数量相同。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冷电池包壳体,结构简单,在冷却管上的凹槽上设置导热材料,使得电池组与冷却管之间导热更迅速通畅,可有效加快电池组温度的冷却速度。实际使用时,将电池组放置于电池组放置槽内,电池组两端使用电池组支持端子进行固定,分流管的开口端连接低温液体箱,汇流管的开口端连接抽液装置中。电池包使用过程中,低温液体从分流管流入,经过输送管流过冷却管,再从冷却管流入收集管,最后经汇流管流到抽液装置中,如此循环可使得电池组产生的温度被流经的低温液体迅速冷却并随低温液体流出而使得电池组的温度降低,有利于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0]图1实施例1的液体电池包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汇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收集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性说明。
[0017]实施例1
[0018]—种液冷电池包壳体,如图1所示,包括分流管1、汇流管2、两个输送管3、两个收集管4和十二个冷却管5 ;如图2所示,分流管1内部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分流管1的一侧的上方和下方各设置有与分流管1内部相通的第一连接端口 6 ;如图3所示,汇流管2内部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汇流管2的一侧的上方和下方各设置有与汇流管2内部相通的第二连接端口 7,分流管1的两个第一连接端口 6之间的距离与汇流管2的两个第二连接端口 7之间的距离相等;为电池包壳体的整体外观更为美观,分流管与汇流管的外形结构相同。如图4所示,输送管3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输送管3的一侧设置六个与输送管3内部相通的第三连接端口 8 ;如图5所示,收集管4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收集管4的一侧设置六个与收集管4内部相通的第四连接端口 9 ;输送管和收集管的外形、长度相同,输送管上的第三连接端口开设的位置和数量与收集管上的第四连接端口开设的位置和数量相同。如图6所示,冷却管5为中空结构,在冷却管5的一面设置若干个凹槽10,在冷却管的凹槽上设置有导热材料14 (图中用斜线表示),在冷却管5的一端设置第五连接端口 11,在冷却管5的另一端设置第六连接端口 12,第五连接端口 11、第六连接端口 12分别和冷却管5内部相通;输送管3的开口端与分流管1的第一连接端口 6相互配套连接,收集管4的开口端与汇流管2的第二连接端口 7相互配套连接,冷却管5的第五连接端口 11的数量与输送管3的第三连接端口 8的数量相同且两者相互配套连接,冷却管5的第六连接端口 12的数量与收集管4的第四连接端口 9的数量相同且两者相互配套连接,位于上方的冷却管的凹槽与位于下方的冷却管的凹槽相对,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若干个冷却管的凹槽合并形成电池组放置槽13。
[0019]实际使用时,将电池组放置于电池组放置槽内,电池组两端使用电池组支持端子进行固定。分流管的开口端连接低温液体箱,汇流管的开口端连接抽液装置中。电池包使用过程中,低温液体从分流管流入,经过输送管流过冷却管,再从冷却管流入收集管,最后经汇流管流到抽液装置中,如此循环可使得电池组产生的温度被流经的低温液体迅速冷却并随低温液体流出而使得电池组的温度降低,有利于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而且汇流入抽液装置中的高温液体经冷却处理后,可重新流入低温液体箱中重复利用。
【主权项】
1.一种液冷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管、汇流管、两个输送管、两个收集管和两块冷却板,分流管内部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分流管的一侧的上方和下方各设置有与分流管内部相通的第一连接端口,汇流管内部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汇流管的一侧的上方和下方各设置有与汇流管内部相通的第二连接端口,所述分流管的两个第一连接端口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汇流管的两个第二连接端口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输送管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输送管的一侧设置若干个与输送管内部相通的第三连接端口,所述收集管为中空结构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在收集管的一侧设置若干个与收集管内部相通的第四连接端口,所述冷却板为中空结构,在冷却板的一面设置若干个电池组放置槽,在冷却板的一端设置若干个第五连接端口,在冷却板的另一端设置若干个第六连接端口,第五连接端口、第六连接端口分别和冷却板内部相通;输送管的开口端与分流管的第一连接端口相互配套连接,收集管的开口端与汇流管的第二连接端口相互配套连接,冷却板的第五连接端口的数量与输送管的第三连接端口的数量相同且两者相互配套连接,冷却板的第六连接端口的数量与收集管的第四连接端口的数量相同且两者相互配套连接,位于上方的冷却板的电池组放置槽与位于下方的冷却板的电池组放置槽相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由若干个冷却管并排放置组成,所述冷却管为中空结构,在冷却管的一面设置若干个凹槽,第五连接端口、第六连接端口分别设置在冷却管的两端,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若干个冷却管的凹槽合并形成电池组放置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凹槽上设置有导热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电池包壳体,包括分流管、汇流管、两个输送管、两个收集管和两块冷却板,分流管、汇流管、输送管、收集管和冷却板均为中空结构,分流管、汇流管、输送管和收集管均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输送管的开口端连接在分流管的第一连接端口,收集管的开口端连接在汇流管的第二连接端口,冷却板的第五连接端口连接输送管的第三连接端口,冷却板的第六连接端口连接收集管的第四连接端口,冷却板的一面设置有电池组放置槽。本实用新型的液冷电池包壳体,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可快速降低电池组的温度,有利于延长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H01M2/10, H01M10/6568
【公开号】CN205104538
【申请号】CN201520856995
【发明人】李睿鑫, 钟发平
【申请人】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