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3218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线缆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 缆。
【背景技术】
[0002] 车身稳定系统又称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是 对旨在提升车辆的操控表现的同时、有效地防止汽车达到其动态极限时失控的系统或程序 的通称。ESP能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0003] ESP系统由控制单元及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的转向角度)、车轮传感器(监测各 个车轮的速度转动)、侧滑传感器(监测车体绕垂直轴线转动的状态)、横向加速度传感器 (监测汽车转弯时的离心力)等组成。所述传感器包括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 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方向盘油门刹车踏板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负责采集车身状态的数 据。ESP电脑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算出车身状态然后跟存储器里面预先设定 的数据进行比对。当电脑计算数据超出存储器预存的数值,即车身临近失控或者已经失控 的时候则命令执行器工作,以保证车身行驶状态能够尽量满足驾驶员的意图。执行装置为 ESP的执行器是4个车轮的刹车系统,和没有ESP的车不同的是,装备有ESP的车其刹车系统 具有蓄压功能。沟通装置是仪表盘上的ESP灯。
[0004] 所述传感器用线缆,需要将传感器的各种数据准确无误,无干扰的传送给ESP电 脑,之后将指令传送给执行装置。
[0005] 信号电缆是一种信号传输工具,一般信号电缆传输的信号很小,为了避免信号受 到干扰,信号电缆外面有一层屏蔽层,包裹的导体的屏蔽层,一般为导电布,编织铜网或铜 泊(铝),屏蔽层需要接地,外来的干扰信号可被该层导入大地,避免干扰信号进入内层导体 干扰同时降低传输信号的损耗。
[0006] 但是普通信号电缆用作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时耐化学腐蚀性能、弯曲性 能、机械强度和屏蔽效果的表现不进入任意。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 用线缆,包括铜缆,和设置于铜缆内部的由至少2个信号传输导线单元绞合而成的缆芯;所 述铜缆外由内到外依次设置隔热层和护套;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元由至少2个信号传输导 线绞合而成,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外包覆有屏蔽层;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元外由内到外依次 包覆裹覆层、氧化镍涂层和绝缘层。
[0008] 本实用新型所述屏蔽层为辐照交联聚乙烯。
[0009] 本实用新型所述屏蔽层为105°C辐照交联聚乙烯。
[00?0]本实用新型所述裹覆层为聚氨酯,所述裹覆层厚度为10~15μηι,例如ΙΙμL?、12μηι、 13μηι、14μηι 等。
[0011] 本实用新型所述氧化镍涂层厚度为1~3μηι,例如1.2μηι、1.5μηι、1.7μηι、2.2μηι、2.5μ m、等。
[0012]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为聚氯烯烃或聚烯烃。
[0013]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丁烯。
[0014]优选地,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元个数为2、4或6。
[0015]优选地,所述至少1个信号传输导线单元中信号传输导线的个数为4~40,例如5、 6、7、8、13、15、19、22、24、25、26、30、32、35、37 等,优选 5 ~10。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 (1)通过合理设置电缆的内部结构,获得了在抗干扰效果良好(表面转移电阻在50 ~55 Ω之间,親合衰减小于3dB/km),传播信号快速无误的同时,提高了耐折耐弯的机械性 能;
[0018] (2)氧化镍涂层起到了屏蔽外界磁干扰信号,增强信号传输导线内部信号强度的 作用;
[0019] (3)隔热层起到了隔绝车体内部发动机导致的高温对线缆的影响,进一步对信号 传输的影响,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快速。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其中,1为信号传输导线,2为屏蔽层,3为裹覆层、4为氧化镍涂层,5为铜缆,6为隔 热层,7为护套,8为信号传输导线单元,9为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 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0023] 实施例1
[0024] -种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包括铜缆5,和设置于铜缆5内部的由至少2个信 号传输导线单元8绞合而成的缆芯;所述铜缆5外由内到外依次设置隔热层6和护套7;所述 信号传输导线单元8由至少2个信号传输导线1绞合而成,所述信号传输导线1外包覆有屏蔽 层2;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元8外由内到外依次包覆裹覆层3、氧化镍涂层4和绝缘层9;
[0025]所述屏蔽层为辐照交联聚乙烯;所述屏蔽层为105°C辐照交联聚乙烯;所述裹覆层 为聚氨酯,所述裹覆层厚度为13μπι;所述氧化镍涂层厚度为2μπι;所述绝缘层为聚氯烯烃或 聚烯烃;所述绝缘层为聚氯乙烯;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元个数为2;所述至少1个信号传输导 线单元中信号传输导线的个数为19。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实施例2
[0028] -种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包括铜缆5,和设置于铜缆5内部的由至少2个信 号传输导线单元8绞合而成的缆芯;所述铜缆5外由内到外依次设置隔热层6和护套7;所述 信号传输导线单元8由至少2个信号传输导线1绞合而成,所述信号传输导线1外包覆有屏蔽 层2;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元8外由内到外依次包覆裹覆层4、氧化镍涂层4和绝缘层9;
[0029] 所述屏蔽层为辐照交联聚乙烯;所述屏蔽层为105°C辐照交联聚乙烯;所述裹覆层 为聚氨酯,所述裹覆层厚度为l〇ym;所述氧化镍涂层厚度为Ιμπ?;所述绝缘层为聚氯烯烃或 聚烯烃;所述绝缘层为聚乙烯;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元个数为4;所述至少1个信号传输导线 单元中信号传输导线的个数为5。
[0030] 实施例3
[0031] -种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包括铜缆5,和设置于铜缆5内部的由至少2个信 号传输导线单元8绞合而成的缆芯;所述铜缆5外由内到外依次设置隔热层6和护套7;所述 信号传输导线单元8由至少2个信号传输导线1绞合而成,所述信号传输导线1外包覆有屏蔽 层2;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元8外由内到外依次包覆裹覆层4、氧化镍涂层4和绝缘层9;
[0032]所述屏蔽层为辐照交联聚乙烯;所述屏蔽层为105°C辐照交联聚乙烯;所述裹覆层 为聚氨酯,所述裹覆层厚度为15μπι;所述氧化镍涂层厚度为3μπι;所述绝缘层为聚氯烯烃或 聚烯烃;所述绝缘层为聚丙烯;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元个数为6;所述至少1个信号传输导线 单元中信号传输导线的个数为40。
[0033] 对比例1
[0034] 与实施例1相比不设置氧化镍涂层。
[0035] 对比例2
[0036]与实施例1相比不设置隔热层。
[0037]性能测试:
[0038]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进行性能测试,按IEC61196-1 测定表面转移电阻,按ΕΝ50289-1-14测定耦合衰减;测试结果如下:
LUUW」 将买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半身稳足糸统传愁器用线缆对犰忡且重Μ???次,观祭 线缆外侧是否有裂纹折痕;实施例1~3和对比例1均无裂纹折痕,而对比例2存在裂纹折痕。
[0041]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部件和结构,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具体部件和结构,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 具体部件和结构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 对本实用新型产品各部件和结构的等效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 内。
【主权项】
1. 一种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缆,和设置于铜缆内部的由至 少2个信号传输导线单元绞合而成的缆芯;所述铜缆外由内到外依次设置隔热层和护套; 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元由至少2个信号传输导线绞合而成,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外包覆 有屏蔽层; 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元外由内到外依次包覆裹覆层、氧化镍涂层和绝缘层。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为辐照交 联聚乙烯。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为105°C 辐照交联聚乙烯。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裹覆层为聚氨 酯,所述裹覆层厚度为10~15μηι。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镍涂层厚度 为1~3μηι〇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聚氯烯 烃或聚烯烃。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聚氯乙 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丁烯。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 元个数为2、4或6。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1个信号传 输导线单元中信号传输导线的个数为4~40。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1个信号传 输导线单元中信号传输导线的个数为5~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稳定系统传感器用线缆,包括铜缆,和设置于铜缆内部的由至少2个信号传输导线单元绞合而成的缆芯;所述铜缆外由内到外依次设置隔热层和护套;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单元由至少2个信号传输导线绞合而成,所述信号传输导线外包覆有屏蔽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电缆的内部结构,获得了在抗干扰效果良好(表面转移电阻在50~55Ω之间,耦合衰减小于3dB/km),传播信号快速无误的同时,提高了耐折耐弯的机械性能。
【IPC分类】H01B7/18, H01B7/29, H01B11/06
【公开号】CN205194405
【申请号】CN201520781956
【发明人】段俊红
【申请人】江苏火凤凰线缆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