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流能力气体放电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684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大通流能力气体放电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放电管,具体而言是大通流能力气体放电管。
【背景技术】
[0002]气体放电管广泛应用于交流电源保护电路,气体放电管多采用柱、管同轴结构。为了提高通流能力,现有技术普遍采用增加产品体积的方式,其结果既增加了成本,也不适应设备小型化的设计趋势。因此,设计一种成本低廉、体积小巧、制作方便、运行可靠的大通流能力气体放电管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体积小巧、制作方便、运行可靠的大通流能力气体放电管。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大通流能力气体放电管,包括瓷管及封装在瓷管内的管电极和柱电极,管电极、柱电极与瓷管同轴,其特征是所述管电极由一端封闭的圆筒和设置在圆筒内底上的芯柱组成,芯柱与圆筒同轴,所述柱电极为一端开设有圆柱形盲孔的圆柱体,圆柱形盲孔与柱电极同轴,所述圆柱形盲孔与所述芯柱配合形成第一放电区域,所述柱电极与所述圆筒配合形成第二放电区域。
[0005 ]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电区域的放电间隙为0.5mm-3mm,所述第二放电区域的放电间隙为 0.。
[0006]本实用新型“管”中有“柱”,“柱”中有“管”,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加了放电面积,从而提高了放电管的通流能力。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体积小巧、制作方便、运行可靠。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柱电极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瓷管;2-管电极;2.1-圆筒;2.2-芯柱;3-柱电极;3.1-圆柱形盲孔;4.1-第一放电区域;4.2-第二放电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1]大通流能力气体放电管,包括瓷管I及封装在瓷管I内的管电极2和柱电极3,管电极2、柱电极3与瓷管I同轴,所述管电极2由一端封闭的圆筒2.1和设置在圆筒2.1内底上的芯柱2.2组成,芯柱2.2与圆筒2.1同轴,所述柱电极3为一端开设有圆柱形盲孔3.1的圆柱体,圆柱形盲孔3.1与复合柱电极3同轴,所述圆柱形盲孔3.1与所述芯柱2.2配合形成第一放电区域4.1,所述柱电极3与所述圆筒2.1配合形成第二放电区域4.2。
[0012]优选的实施例是: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放电区域4.1的放电间隙为0.5mm-3mm,所述第二放电区域4.2的放电间隙为0.5mm-3mm。
[0013]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主权项】
1.大通流能力气体放电管,包括瓷管(I)及封装在瓷管(I)内的管电极(2)和柱电极(3),管电极(2)、柱电极(3)与瓷管(I)同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电极(2)由一端封闭的圆筒(2.1)和设置在圆筒(2.1)内底上的芯柱(2.2)组成,芯柱(2.2)与圆筒(2.1)同轴,所述柱电极(3)为一端开设有圆柱形盲孔(3.1)的圆柱体,圆柱形盲孔(3.1)与柱电极(3)同轴,所述圆柱形盲孔(3.1)与所述芯柱(2.2)配合形成第一放电区域(4.1),所述柱电极(3)与所述圆筒(2.1)配合形成第二放电区域(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流能力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区域(4.1)的放电间隙为0.,所述第二放电区域(4.2)的放电间隙为0.5mm-3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大通流能力气体放电管,包括瓷管及封装在瓷管内的管电极和柱电极,管电极、柱电极与瓷管同轴,其特征是所述管电极由一端封闭的圆筒和设置在圆筒内底上的芯柱组成,芯柱与圆筒同轴,所述柱电极为一端开设有圆柱形盲孔的圆柱体,圆柱形盲孔与柱电极同轴,所述圆柱形盲孔与所述芯柱配合形成第一放电区域,所述柱电极与所述圆筒配合形成第二放电区域。本实用新型“管”中有“柱”,“柱”中有“管”,在不增加体积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加了放电面积,从而提高了放电管的通流能力。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体积小巧、制作方便、运行可靠。
【IPC分类】H01J17/04, H01J17/40
【公开号】CN205248231
【申请号】CN201520987632
【发明人】张玉, 洪家平, 爱德华·多施, 弗兰克·沃纳
【申请人】爱普科斯电子(孝感)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