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电池标准模块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6955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包电池标准模块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标准模块盒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大力推广,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产生大量的需求,动力电池和电池成组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软包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功率性能好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软包电池的成组设计复杂,组包技术要求高,一直制约着它的推广及应用。设计专门的电池模组结构以方便其固定和连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描述了一种专为软包电池设计的标准模块盒,该模块盒可将6块软包电芯固定成一款标准模组,电芯与电芯之间用导热硅胶片隔开,正、负极极耳分别与汇流镍片焊接,通过螺钉压接铜排及端子引出。该模块盒外形美观,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节省安装时间,并且易于扩展。在电池箱体内固定、连接简单方便,使电池系统PACK成组变得简单可行,同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通过不同的串、并联组合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新能源车辆上。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包电池的标准模块盒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包电池的标准模块盒结构,包括下壳体、上壳体、顶盖、支撑板、汇流极片、导热硅胶片、缓冲垫;
[0005]下壳体的上端开口,上沿口设有与上壳体连接的卡扣,下壳体内腔设有容纳电池的空间,下壳体的前面和后面设有安装导热硅胶片的镂空窗口,下壳体内腔两侧设有电池导向槽,底部两侧设有穿拉杆的通孔;
[0006]上壳体两侧开有两条用来引出汇流极片的条形槽孔且槽孔边设有正负极标识,上壳体的上面嵌入热熔螺母,上壳体的上表面向上伸出4个用于连接顶盖的卡钩,且上表面设置信号线槽,上壳体两侧设有穿拉杆的通孔且位置与下壳体两侧的穿拉杆的通孔相适配;
[0007]顶盖的两侧设有4个与上壳体上的卡钩相适配的卡孔,且设有支撑柱;
[0008]支撑板为平板,板上开有条形槽孔,电池的极耳分别从对应的条形槽孔穿过支撑板,并与汇流极片在支撑板上面完成焊接;
[0009]汇流极片为U形镀镍紫铜片,汇流极片下端有与支撑板上条形槽孔位置相对应的条形槽孔,上端开有腰形孔,上端从上壳体上的用来引出汇流极片的条形槽孔穿出,并使腰形孔与上壳体镶嵌的热熔螺母对应;
[0010]导热硅胶片安装在电池电芯之间;
[0011]缓冲垫包括顶部缓冲垫和底部缓冲垫,顶部缓冲垫为条状,安装于电池的极耳之间;底部缓冲垫为片状,安装在下壳体底部;
[0012]下壳体的上端与上壳体的下端通过卡扣连接,顶盖与上壳体通过卡钩连接。
[0013]作为优选:
[0014]支撑板为环氧树脂板。
[0015]缓冲垫为缓冲泡棉。
[0016]上壳体的上表面设置的信号线槽为两侧且不对称结构。
[0017]汇流极片在支撑板上面与电池极耳通过激光焊接。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设计合理,装配容易,连接方便,支持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任意连接,可实现多种串并联方案,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整个模块盒安装方便,壳体之间采用卡扣式安装,既节省固定螺丝,减少物料,又保证结构强度;模块盒支持站立、横卧、侧卧方式安装,提高系统的成组能力;模块盒固定可靠,通过穿拉杆和侧压的方式固定,结构强度高;电芯之间的硅胶片既能提到热传导能力,又能起到电芯间的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标准模块盒结构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标准模块盒结构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标准模块盒结构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4]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0025]图中标记:1-下壳体,101-镂空窗口,102-下通孔,2_上壳体,201-卡钩,202-上通孔,3-顶盖,301 -卡孔,4-支撑板,5-汇流极片,6-导热硅胶片,7-缓冲泡棉,8-压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是一种软包电池标准模块盒结构。由下壳体1、上壳体2、顶盖3、支撑板4、汇流极片5、导热硅胶片6、缓冲泡棉7组成。
[0027]本实施例的具体装配结构如下:
[0028]下壳体I的上端与上壳体2的下端通过卡扣连接,顶盖3与上壳体2通过卡钩连接(图 2)。
[0029 ]电池电芯从下壳体I的上端开口处装入下壳体的内腔。
[0030]6只电池电芯的正负极耳分别穿过支撑板4上的分列两侧的各6个条形槽孔在支撑板上面与汇流极片5完成焊接(图4)。
[0031]代表电池正负极的2片汇流极片5分别从上壳体2两侧的条形槽孔穿出,汇流极片上端的腰形孔正好与上壳体的热熔螺母位置对应,并用压紧螺钉固定。
[0032]上壳体上面的4个卡钩201分别穿过顶盖3的4个卡孔301并且相互卡住(图3)。
[0033]上述各部件的结构特点如下:
[0034]1、下壳体:
[0035]下壳体用来固定和保护电池,下壳体I上端开口,电池电芯从上端放入下壳体内腔,考虑与上壳体的安装,下壳体上沿四周设计出台阶安装面,并伸出4个凸楔作为卡扣与上壳体的卡槽配合固定,下壳体前后两面分别留有两块镂空窗口 101,用来插入导热硅胶片6,下壳体内腔两侧设有用于电池导向槽的凸棱,且凸棱上端可以用来托住支撑板4,下壳体的底部开有6个通孔,既可以减轻重量又可以方便电芯从模组内取出,同时底部设计有加强筋,提高模块盒强度。为方便固定,在底部两侧设有穿拉杆的下通孔102,以实现模块盒成组设计。
[0036]2、上壳体:
[0037]上壳体2用来压紧支撑板和汇流极片,为串并联母线铜排固定和信号线安装固定提供平台。上壳体2通过卡扣与下壳体上端连接。上壳体两侧开有两条条形槽孔,用来引出汇流极片,上壳体上面嵌入热熔螺母,通过压紧螺钉8固定正、负极极片及出线端子。上壳体内部设有纵横加强筋,不仅可以提高强度,而且可以压在汇流镍片上,起到保护、固定的作用,条形槽孔边标有正负极标识。上壳体两侧设有4个用于连接下壳体的卡槽,并在上表面设置信号线槽,信号线槽两侧为不对称结构,防止正负极短路,并在外围两侧开U形孔,方便固定信号线扎带。上壳体两侧设计两个上通孔202,其位置与下壳体的上通孔匹配,用来穿拉杆固定模组。上壳体的上面向上伸出4个卡钩201,用来与顶盖3的卡孔301连接固定。
[0038]3、顶盖:
[0039]顶盖3用来做高压防护,结构简单,可以满足4个方向的连接前后留有支撑柱,同时可以隔离正负连接线,两侧设用4个卡孔与上壳体的4个卡钩201连接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