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47242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接触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接触器,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底座上的基座,还包括安装于底座和基座之间的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上绕制有线圈引线,线圈引线两端分别引出内引出线和外引出线,线圈骨架上分别设有与内引出线和外引出线相应的内引出线槽和外引出线槽。本实用新型接触器在线圈骨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盛放线圈引线两端的内引出线和外引出线的内引出线槽和外引出线槽,提高对线圈引线的保护性能,无需增加其他保护元件,减少工序,降低成本。
【专利说明】
接触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触器。
【背景技术】
[0002]交流接触器是一种用于远距离的频繁接通和分断电路的电器,主要有底座,置于底座上的基座和安装于底座和基座之间的线圈组成。
[0003]线圈作为接触器的电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电器性能指标和工作可靠性。现有对漆包线保护性、绝缘性不足,容易造成内外引出线漆包线的漆膜易被刮掉,导致线圈出现短路或者断路;有些对外引出线采用套管增加保护及绝缘性,增加了物料及绕线工序。
[0004]线圈骨架作为接触器产品的重要零部件,由耐热、耐磨、耐弧及冲击强度高的热塑性塑料制成,线圈骨架为接触器的线圈提供基体。现有线圈骨架与基座和底座之间没有限位,产品在工作状态中会上下移动,导致线圈震荡,加速线圈骨架变形及线圈老化;产品在装配时会前后移动,导致装配困难,降低生产效率。
[0005]现有接触器的触头支持作为支撑触头的重要结构件,由耐热、耐磨、耐弧及冲击强度高的固性塑料制成。触头弹簧为触头提供触头压力,保证触头可靠接触。现有触头弹簧的装配没有安装的导向,安装效率较低。
[0006]接触器的导电回路主要由静触头及接触桥等导电元件组成,触头的闭合和分断过程中要求触头不发生熔焊,并且磨损尽可能的小。长期使用过程有一定的温升,要求接触电阻稳定。触头在分断电路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电弧伴随的高能量会导致触头熔焊。灭弧件的作用就是熄灭触头分断过程中产生的电弧。触头及灭弧件的安装位置准确且牢固至关重要,影响到触头的接触及接触电阻的大小,对接触的正常工作非常重要。现有触头定位是在基座壁上开槽,只能对触头进行限位,而灭弧件只能依靠基座的壁作为限位,且限位不足,灭弧件容易晃动。且触头发热容易导致基座壁的变形,从而使灭弧件限位不可靠。
[0007]此外,底座作为接触支撑件的主要零件,接触器的安装特征也都是在底座上,在运输过程中底座也是非常容易破裂的一个零件,所以底座需要一定的强度及刚度,承载接触器工作及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冲击等。现有接触器底座的底面抗冲击能力不足,在受到较大冲击的时候,在底座的侧壁与底面壁交汇处易出现开裂。

【发明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稳定,成本低的接触器。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接触器,包括底座I和安装于底座I上的基座2,还包括安装于底座I和基座2之间的线圈骨架3,所述线圈骨架3上绕制有线圈引线,线圈引线两端分别引出内引出线和外引出线,线圈骨架3上分别设有与内引出线和外引出线相应的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
[0011]进一步,所述线圈骨架3包括中部的绕线柱31和绕线柱31两端设置的线圈端板32,绕线柱31在靠近一端线圈端板32向两侧延伸设置引出线搁置板33,一端线圈端板32和位于下方两侧的引出线搁置板33之间分别形成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
[0012]进一步,所述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的底部为斜坡302a,斜坡302a包括斜坡高端和斜坡低端,线圈引线一端的内引出线从内引出线槽301的斜坡高端进入,从斜坡低端引出,在绕线柱31绕制后,线圈引线另一端的外引出线从外引出线槽302的斜坡低端进入,从斜坡尚端引出。
[0013]进一步,所述线圈骨架3的一端线圈端板32下方在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的斜坡302a的斜坡低端一侧分别凸出设有阻挡凸块34。
[0014]进一步,所述阻挡凸块34朝向内引出线槽301或者外引出线槽302设有第一斜面341,所述第一斜面341朝向斜坡302a倾斜向外设置。
[0015]进一步,所述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对称设置于线圈骨架3的两侧。
[0016]进一步,所述阻挡凸块34对称设置于线圈骨架3的两侧。
[0017]进一步,所述线圈骨架3的一端线圈端板32向两侧延伸设有与底座I和基座2配合安装的线圈骨架安装板35;所述底座I向两侧延伸设有与线圈骨架安装板35配合安装的底座安装板17,所述基座2向两侧延伸设有与线圈骨架安装板35配合安装的基座安装板26。
[0018]进一步,所述线圈骨架安装板35包括底部的安装板底板351和安装板底板351两侧垂直设置的安装板侧板352;底座安装板17两侧侧壁延伸设有限制安装板侧板352位移的第一限位挡板161,底座安装板17—端侧壁延伸设有限制安装板底板351位移的与第一限位挡板161垂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挡板162。
[0019]进一步,所述线圈骨架安装板35包括底部的安装板底板351和安装板底板351两侧垂直设置的安装板侧板352;基座安装板26两侧侧壁延伸设有限位安装板侧板352位移的第三限位挡板251,基座安装板26—端侧壁延伸设有限制安装板底板351位移的与第三限位挡板251垂直设置的第四限位挡板252。
[0020]本实用新型接触器在线圈骨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盛放线圈引线两端的内引出线和外引出线的内引出线槽和外引出线槽,提高对线圈引线的保护性能,无需增加其他保护元件,减少工序,降低成本。内引出线槽和外引出线槽的底部设成斜坡,线圈端板的下方在内引出线槽和外引出线槽的一侧设置阻挡凸块用于改变线圈引线的方向。阻挡凸块设置为斜面特征,防止线圈引线在绕制过程中不挂线。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圈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圈骨架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圈骨架的剖面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触头支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触头支持单独一个主触头安装架的剖面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基座安装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侧视图;
[0028]图8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剖视图;
[0029]图9是本实用新型基座的俯视图;
[00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立体结构不意图;
[0031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另一方位的结构不意图;
[0032]图12是本实用新型线圈骨架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局部示意图;
[0034]图14是本实用新型线圈骨架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5是本实用新型基座倒置的结构不意图;
[0036]图16是本实用新型线圈骨架与基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7]图17是本实用新型基座与线圈骨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1至17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39]如图1-17所示,本实用新型接触器包括底座I和安装于底座I上的基座2以及安装于底座I和基座2之间的线圈骨架3。基座2的中部安装有触头支持4,触头支持4上安装有动触头,基座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静触头。还包括E型衔铁和E型磁轭,E型磁轭设于底座I内部,E型衔铁连接于触头支持4的一端,接触器工作时,E型磁轭和E型衔铁相互吸合,E型衔铁带动触头支持4上下动作,从而带动触头支持4上的动触头与基座2两侧固定设置的静触头闭合和分开来控制线路的通断(图中未示出)。线圈骨架3套装于E型磁轭的中部,线圈骨架3包括中部的绕线柱31和绕线柱31两端设置的线圈端板32,线圈骨架3的上端线圈端板32与底座I和基座2固定连接,下端线圈端板32伸向底座I底部E型磁轭上方(图中未示出)。
[0040]如图13、15所示,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线圈骨架3的一端线圈端板32向两侧延伸设有线圈骨架安装板35,底座I开口一端向两侧延伸设有与线圈骨架安装板35安装配合的底座安装板17,基座2与线圈骨架3—端的线圈端板32连接的一端向两侧延伸设有与线圈骨架安装板35安装配合的基座安装板26。
[0041]如图11-15所示,底座I的底座安装板17的侧壁设有对线圈骨架安装板35阻挡限位的第一限位挡块16。基座安装板26的侧壁设有对线圈骨架安装板35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挡块25。本实用新型接触器通过在底座的侧壁设置第一限位挡块对线圈骨架的线圈骨架安装板进行阻挡限位,限制线圈骨架晃动。基座2的侧壁设置第二限位挡块25对线圈骨架安装板进行阻挡限位,限制线圈骨架3晃动。
[0042]如图11-15所示,线圈骨架安装板35包括底部的安装板底板351和安装板底板351两侧垂直设置的安装板侧板352;第一限位挡块16包括底座安装板17两侧侧壁延伸设置的限制安装板侧板352位移的第一限位挡板161和底座安装板17—端侧壁延伸设置的限制安装板底板351位移的与第一限位挡板161垂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挡板162。第一限位挡板161和第二限位挡板162分别对安装板侧板352和安装板底板351进行限位,结构稳固可靠。
[0043]如图13所示,第二限位挡板162包括底座安装板17—端侧壁两侧的第一二阶台阶状挡板1621,两侧的第一二阶台阶状挡板1621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缺口 1622。第一限位挡板161和第二限位挡板162相互连接呈L形,第一限位挡板161和第二限位挡板162与底座I 一体成型。第一限位挡板161和第二限位挡板162相互连接并一体成型,第一限位挡板161和第二限位挡板162也可以相互分离单独设置。
[0044]如图15所示,第二限位挡块25包括基座安装板26两侧侧壁延伸设置的限制安装板侧板352位移的第三限位挡板251和基座安装板26—端侧壁延伸设置的限制安装板底板351位移的与第三限位挡板251垂直设置的第四限位挡板252。基座2上的第三限位挡板251和第四限位挡板252分别对线圈骨架3上的安装板底板351和安装板侧板352进行限位,结构稳固可靠。第四限位挡板252包括基座安装板26—端侧壁两侧的第二二阶台阶状挡板2521,两侧的第二二阶台阶状挡板1621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缺口 2522。
[0045]如图13、15所示,基座2的两侧设有第一螺钉固定孔27,底座I的两侧设有与第一螺钉固定孔27相应的第二螺钉固定孔18。
[0046]如图14所示,线圈骨架安装板35的端部设有安装凹槽353,安装凹槽353的中部设有安装凸块354,将安装凹槽353分为两个腔室;线圈骨架安装板35的端部下方设有直角挂钩 355。
[0047]如图15所示,基座2的侧壁设有用于两个接触器机械联锁的机械连锁通孔28;基座安装板26上设有固定圆孔261。
[0048]如图14-17所示,本实用新型接触器,基座2与线圈骨架3配合安装的一端设有基座限位结构,线圈骨架3—端设有与基座限位结构配合的线圈骨架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接触器,在基座上设置基座限位结构,线圈骨架的一端设有与基座限位结构配合的线圈骨架限位结构,限制线圈骨架工作及装配时的移动,保持线圈平稳性,延长线圈的使用寿命。
[0049]如图14、15所示,线圈骨架限位结构设于线圈骨架3—端的线圈端板32上。基座限位结构为基座2—端设置的卡扣筋条24,线圈骨架限位结构包括线圈骨架3—端线圈端板32上设置的卡扣凸起36;线圈骨架3在卡扣凸起36的一侧设有容纳卡扣筋条24的第一容纳凹槽361,卡扣筋条24置于第一容纳凹槽361内,一端被容纳凹槽361—侧的卡扣凸起36所限位,另一端被第一容纳凹槽361的另一侧侧壁所限位。基座限位结构为基座2—端设置的卡扣筋条24,线圈骨架限位结构包括线圈骨架3上设置的卡扣凸起36,卡扣筋条24置于第一容纳凹槽361内,一端被卡扣凸起36限位,另一端被第一容纳凹槽361的另一侧侧壁所限位,限位结构紧凑稳定。
[0050]如图14所示,卡扣凸起36为两个,分别位于线圈骨架3—端线圈端板32上表面两侦U,卡扣凸起36为梯形,卡扣凸起36的中部设有卡扣凹槽3611。
[005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线圈骨架3上绕制有线圈引线,线圈引线两端分别引出内引出线和外引出线,线圈骨架3上分别设有与内引出线和外引出线相应的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本实用新型接触器在线圈骨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盛放线圈引线两端的内引出线和外引出线的内引出线槽和外引出线槽,提高对线圈引线的保护性能,无需增加其他保护元件,减少工序,降低成本。
[0052]如图1、2所示,绕线柱31在靠近一端线圈端板32向两侧延伸设置引出线搁置板33,一端线圈端板32和位于下方两侧的引出线搁置板33之间分别形成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线圈骨架3延伸设置引出线搁置板33分别形成引出线槽和外引出线槽,在现有结构基础上增加引出线搁置板,加工方便快捷。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也可以在一端线圈端板32的侧壁直接加工形成。
[0053]如图3所示,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的底部为斜坡302a,斜坡302a包括斜坡高端和斜坡低端,线圈引线一端的内引出线从内引出线槽301的斜坡高端进入,从斜坡低端引出,在绕线柱31绕制后,线圈引线另一端的外引出线从外引出线槽302的斜坡低端进入,从斜坡高端引出。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的底部设成斜坡302a,用于引导内引出线和外引出线的走向,内引出线进入时,从斜坡高端进入,从斜坡低端引出再进行绕制,外引出线从外引出线槽302的斜坡低端进入,从斜坡高端引出,尽可能的减少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与绕线柱31之间的高度差,有效避免线圈引线的断裂;同时内引出线槽301底部设成斜坡302a,线圈引线绕制时,不容易挂线。
[0054]如图1-3所示,线圈骨架3的一端线圈端板32下方在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的斜坡302a的斜坡低端一侧分别凸出设有阻挡凸块34。线圈端板32的下方在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的一侧设置阻挡凸块34用于改变线圈引线的方向。如图1、2所示,阻挡凸块34朝向内引出线槽301或者外引出线槽302设有第一斜面341,第一斜面341朝向斜坡302a倾斜向外设置。阻挡凸块34设置为斜面特征,防止线圈引线在绕制过程中不挂线。
[0055]如图3所示,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对称设置于线圈骨架3的两侧。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对称设置,外观美观,便于加工;当然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也可以反向设置。阻挡凸块34对称设置于线圈骨架3的两侧。阻挡凸块34与相应的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同时对称设计,外观美观,便于加工。
[0056]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接触器,触头支持4设有主触头安装架4a,主触头安装架4a设有用于安装动触头的动触头安装空腔41,动触头两端延伸至触头支持4的两侧;还包括用于固定动触头的弹簧42,弹簧42—端压紧动触头安装空腔41 一端的动触头,另一端与动触头安装空腔41另一端侧壁固定连接,触头支持4在动触头安装空腔41的另一端设有便于弹簧42的另一端装入的第二斜面43。本实用新型接触器触头支持在安装弹簧的端面上设置第二斜面,为弹簧安装导向,便于弹簧的安装固定。
[0057]如图4所示,触头支持4上设有三个主触头安装架4a和一个辅助触头安装架4b,辅助触头安装架4b设于三个主触头安装架4a的一侧,每个主触头安装架4a上设有一个动触头安装空腔41,辅助触头安装架4b上设有两个辅助触头安装空腔44。还包括辅助触头,触头支持4的一侧设有辅助触头安装架4b,辅助触头安装架4b上设有辅助触头安装空腔44,还包括辅助弹簧47,辅助弹簧47的一端压紧辅助触头安装空腔44一端的辅助触头,另一端与辅助触头安装空腔44另一端侧壁固定连接,触头支持4在辅助触头安装空腔44的另一端设有便于辅助弹簧47另一端装入的第三斜面45。触头支持4的一侧还设有辅助触头安装架用于安装辅助触头,触头支持在安装辅助弹簧47的端面上设置第三斜面45,便于辅助弹簧的安装固定。
[0058]如图4所示,触头支持4在动触头安装空腔41的两侧设有便于弹簧42装入的第四斜面48;触头支持4在辅助触头安装空腔44的两侧设有便于辅助弹簧47装入的第五斜面49。触头支持4在动触头安装空腔41的两侧设置第四斜面,在助触头安装空腔44的两侧设置第五斜面49,当弹簧42或者辅助弹簧47在装入发生倾斜时,可以顺利安装固定。
[0059]如图4、5所示,第二斜面43和或第三斜面45和或第四斜面48和或第五斜面49为平直斜面。第二斜面43和或第三斜面45和或第四斜面48和或第五斜面49也可以为圆弧斜面。动触头与弹簧42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凸包,动触头安装空腔41的另一端侧壁设有与弹簧42的另一端固定的第二定位凸包411。弹簧42的两端分别与动触头一端的第一定位凸包和动触头安装空腔41的另一端侧壁的第二定位凸包411连接,弹簧42的两端相应固定,结构稳固可靠。辅助触头与辅助弹簧47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三定位凸包,辅助触头安装空腔44的另一端侧壁设有与辅助弹簧47的另一端固定的第四定位凸包441。辅助弹簧47的两端分别与辅助触头一端的第三定位凸包和辅助触头安装空腔44的另一端侧壁的第四定位凸包441连接,辅助弹簧47的两端都相应固定,结构稳固可靠。
[0060]如图4所示,触头支持4的一端设有连接结构46,连接结构46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挂钩461,两个连接挂钩461之间设有连接两个连接挂钩461的连接条462,连接结构46与触头支持4连接的一端形成挂钩通孔463,另一端形成凸字形凹槽464。触头支持4的另一端侧壁设有与衔铁连接配合的连接通孔401,连接通孔401的底部设有连接凸台402。
[0061]如图6-9所示,本实用新型接触器,还包括灭弧件5和静触头,基座2设有分隔每极导电系统的极间隔板21,极间隔板21与基座2的两侧侧壁垂直分布,灭弧件5固定于每极两块极间隔板21和相应一侧侧壁之间,基座2的两侧侧壁设有安装静触头的静触头安装空腔22,静触头从基座2外侧穿过静触头安装空腔22伸向基座2的内部,静触头安装空腔22内侧壁的两侧设有与静触头固定配合的固定凸台23。本实用新型接触器,通过在静触头安装空腔的两侧设置固定凸台对静触头进行固定,结构稳固可靠。
[0062]如图6所示,灭弧件5也通过固定凸台23固定。固定凸台23同时对灭弧件进行限位固定,合理利用新增加的固定凸台,保证触头,及灭弧件安装到位,减少触头及灭弧件的晃动。
[0063]如图7-9所示,固定凸台23朝向静触头的安装方向一侧设有与静触头固定的第一固定凹槽231,静触头向两侧延伸设有与第一固定凹槽231安装配合的卡扣块。静触头的两侧的卡扣块与第一固定凹槽231安装配合,一方面限制静触头的安装位置,另一方面固定静触头。
[0064]如图9所示,固定凸台23与相应侧的极间隔板21之间形成与灭弧件5固定配合的第二固定凹槽232。灭弧件5则通过固定凸台23与相应侧壁的第二固定凹槽232固定,结构稳固,不易脱落。
[0065]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接触器,底座I包括一端开口的底座架11,底座架11外侧壁底部向两侧延伸设有固定板12,接触器通过固定板12固定;底座架11的外侧壁和固定板12之间连接有增加底座I强度的加强筋13。本实用新型接触器通过在底座架的外侧壁和底座架两侧的固定板上设置加强筋,解决了接触器底座抗冲击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返修率。
[0066]如图10所示,固定板12包括固定板上侧面121,底座架11设置固定板12的外侧壁和固定板上侧面121共同形成直角外侧壁14;加强筋13凸出设于直角外侧壁14的两端。加强筋13凸出设于底座I受力最大的位置,并且在直角外侧壁14的两端同时设置,增加底座的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筋13设于固定板12与底座架11连接的四个角部。
[0067]如图10所示,加强筋13为L形支撑脚结构,包括位于底座架11设置固定板12的外侧壁的第一加强段131和位于固定板上侧面121的第二加强段132。加强筋13的转折处为圆倒角。加强筋13的转折处设为圆倒角,利于塑料件的流动且减少应力。第一加强段131与底座架11设置固定板12的外侧壁连接的底部向两侧延伸设有第一加强倒角1311。第一加强段131与底座架的外侧壁连接的底部设置第一加强倒角1311,加强加强筋与底座的连接及料的流动。第二加强段132与固定板上侧面121连接的底部向两侧延伸设有第二加强倒角1321。加强加强筋与固定板之间的连接及料的流动。加强筋13与底座I 一体成型。
[0068]如图10所示,底座I的固定板12的中部设有螺钉孔122;螺钉孔122为“8”字形。还包括置于底座I内的磁轭,底座I内设有用于安装磁轭的磁轭安装槽101;磁轭安装槽101的两侧延伸设有与磁轭安装槽101垂直布置的防震凹槽102。底座I内设有线圈骨架固定柱15;线圈骨架固定柱15设于磁轭安装槽101的两侧;线圈骨架固定柱15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固定平板151和第二固定平板152,第一固定平板151的中部设有U形凹槽1511,第二固定板152的角部设有直角缺口 1521。
[006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接触器,包括底座(I)和安装于底座(I)上的基座(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底座(I)和基座(2)之间的线圈骨架(3),所述线圈骨架(3)上绕制有线圈引线,线圈引线两端分别引出内引出线和外引出线,线圈骨架(3)上分别设有与内引出线和外引出线相应的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3)包括中部的绕线柱(31)和绕线柱(31)两端设置的线圈端板(32),绕线柱(31)在靠近一端线圈端板(32)向两侧延伸设置引出线搁置板(33),一端线圈端板(32)和位于下方两侧的引出线搁置板(33)之间分别形成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的底部为斜坡(302a),斜坡(302a)包括斜坡高端和斜坡低端,线圈引线一端的内引出线从内引出线槽(301)的斜坡高端进入,从斜坡低端引出,在绕线柱(31)绕制后,线圈引线另一端的外引出线从外引出线槽(302)的斜坡低端进入,从斜坡高端引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3)的一端线圈端板(32)下方在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的斜坡(302a)的斜坡低端一侧分别凸出设有阻挡凸块(3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凸块(34)朝向内引出线槽(301)或者外引出线槽(302)设有第一斜面(341),所述第一斜面(341)朝向斜坡(302a)倾斜向外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出线槽(301)和外引出线槽(302)对称设置于线圈骨架(3)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凸块(34)对称设置于线圈骨架(3)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3)的一端线圈端板(32)向两侧延伸设有与底座(I)和基座(2)配合安装的线圈骨架安装板(35);所述底座(I)向两侧延伸设有与线圈骨架安装板(35)配合安装的底座安装板(17),所述基座(2)向两侧延伸设有与线圈骨架安装板(35)配合安装的基座安装板(26)。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安装板(35)包括底部的安装板底板(351)和安装板底板(351)两侧垂直设置的安装板侧板(352);底座安装板(17)两侧侧壁延伸设有限制安装板侧板(352)位移的第一限位挡板(161),底座安装板(17)—端侧壁延伸设有限制安装板底板(351)位移的与第一限位挡板(161)垂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挡板(162)0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安装板(35)包括底部的安装板底板(351)和安装板底板(351)两侧垂直设置的安装板侧板(352);基座安装板(26)两侧侧壁延伸设有限位安装板侧板(352)位移的第三限位挡板(251),基座安装板(26)—端侧壁延伸设有限制安装板底板(351)位移的与第三限位挡板(251)垂直设置的第四限位挡板(252)。
【文档编号】H01H50/02GK205428835SQ201520950223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5日
【发明人】舒东旭, 肖体锋, 张志文
【申请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