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7077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短波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包括:外层立柱与内层立柱;外层立柱围设在内层立柱外,且外层立柱上设置提升设备及顶升挂靴;内层立柱上设置与所述悬挂设备匹配的顶升踏步;内层立柱由多节相同的内层立柱模块叠加组成,且所述提升设备的单次伸长量大于单节的内层立柱模块的高度。本实用新型将原有内层立柱单节的高度降低,保证外层立柱上顶升油缸单次行程大于单节内层立柱的高度;取消了外层立柱上换步装置,减少了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保证顶升油缸动作一次即可完成立柱自加高工作。
【专利说明】
一种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短波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
【背景技术】
[0002]工作于短波波段(I?30MHz)的发射或接收天线,统称为短波天线。短波的传输按传输路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电离层反射,称为天波;另一种是贴地表传输的地波。
[0003]由于短波通信不像卫星、光纤、电缆通信一样,不需要中继站,所以应用比较广泛。是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0004]目前远程通信领域应用的大型短波天线,其支撑方式均为整体式圆筒式立柱,该立柱自身高度不可调。而立柱自加高技术是用于建筑机械中的技术手段,从而达到例如塔式起重机装置达到适当高度的目的。
[0005]现有的立柱加高方式基本原理通常如图1?图5所示,具体如下:
[0006](I)通过安装在外层立柱I上的顶升挂靴13挂进内层立柱2上的踏步21上(如图1和图2所示),然后启动外层立柱I上顶升油缸12,将内层立柱2顶高一段距离。
[0007](2)内层立柱2被顶升高一段距离后,转动外层立柱I上换步装置11,使其挂入内层立柱2上踏步21内,承受上部天线系统重量(如图3和图4所示)。随后顶升油缸12回收,使其顶升挂靴13挂入踏步21内。
[0008](3)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内层立柱2上升高度大于单节内层立柱高度。随后将新的单节内层立柱引进(如图5所示)。
[0009]传统立柱自加高方式通常需要重复多次自加高动作后,才能够加入一节内层立柱。该方法对操作人员水平要求较高,人为影响因素过大,若操作失误会发生重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大型短波天线的自加高技术的结构缺陷,提供一种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包括:外层立柱与内层立柱;
[0012]所述外层立柱围设在内层立柱外,且外层立柱上设置提升设备及顶升挂靴;
[0013]所述内层立柱上设置与所述提升设备匹配的顶升踏步;
[0014]所述内层立柱由多节相同的内层立柱模块叠加组成,且所述提升设备的单次伸长量大于单节的内层立柱模块的高度。
[0015]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提升设备为分别设置在外层立柱两侧的顶升油缸。
[0016]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内层立柱模块为桁架式结构,由多根主弦杆与腹杆相互搭接组成。
[0017]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主弦杆和腹杆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0018]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各所述内层立柱模块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0019]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还包括设置在外层立柱内侧的多个顶升导向轮;所述顶升导向轮与所述内层立柱外表面接触,保证内层立柱在加高时的垂直度。
[0020]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顶升导向轮采用分层布置的方式,每层设置8个。
[002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内层立柱上还设置有爬梯。
[002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内层立柱上还设置有多层平台。
[0023]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还包括天线基础系统;所述外层立柱的底端与天线基础系统固定连接。
[00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5]本实用新型将原有内层立柱单节的高度降低,保证外层立柱上顶升油缸单次行程大于单节内层立柱的高度;
[0026]取消了外层立柱上换步装置,减少了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保证顶升油缸动作一次即可完成立柱自加高工作。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传统的短波天线立柱在自加高操作时的准备状态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的区域I的局部详细视图。
[0030]图3为传统的短波天线立柱进行一次自加高顶升操作后的状态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中的区域Π的局部详细视图。
[0032]图5为传统的短波天线立柱自加高顶升高度完成后,准备引进新的单节内层立柱时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在自加高顶升操作时的初始状态示意图(略去上部天线系统)。
[003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在自加高顶升操作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略去上部天线系统)。
[0035]附图标记:
[0036]1-外层立柱;2-内层立柱;
[0037]11-换步装置;12-顶升油缸;
[0038]13-顶升挂靴;14-顶升导向轮;
[0039]21-顶升踏步;22-内层立柱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3]传统立柱自加高方式通常需要重复多次自加高动作后,才能够加入一节内层立柱。该方法对操作人员水平要求较高,人为影响因素过大,若操作失误会发生重大事故。
[0044]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大型短波天线的自加高技术的结构缺陷,提供一种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
[0045]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包括:外层立柱与内层立柱;
[0046]所述外层立柱围设在内层立柱外,且外层立柱上设置提升设备及顶升挂靴;
[0047]所述内层立柱上设置与所述提升设备匹配的顶升踏步;
[0048]所述内层立柱由多节相同的内层立柱模块叠加组成,且所述提升设备的单次伸长量大于单节的内层立柱模块的高度。
[0049]本实用新型将原有内层立柱单节的高度降低,保证外层立柱上顶升油缸单次行程大于单节内层立柱的高度;
[0050]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外层立柱上换步装置,减少了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保证顶升油缸动作一次即可完成立柱自加高工作。
[0051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设备为分别设置在外层立柱两侧的顶升油缸。
[0052]进一步的,所述内层立柱模块为桁架式结构,由多根主弦杆与腹杆相互搭接组成。
[0053]进一步的,所述主弦杆和腹杆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0054]进一步的,各所述内层立柱模块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0055]进一步的,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还包括设置在外层立柱内侧的多个顶升导向轮;所述顶升导向轮与所述内层立柱外表面接触,保证内层立柱在加高时的垂直度。
[0056]进一步的,所述顶升导向轮采用分层布置的方式,每层设置8个。
[0057]进一步的,所述内层立柱上还设置有爬梯。
[0058]进一步的,所述内层立柱上还设置有多层平台。
[0059]进一步的,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还包括天线基础系统;所述外层立柱的底端与天线基础系统固定连接。
[0060]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006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在自加高顶升操作时的初始状态示意图(略去上部天线系统);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在自加高顶升操作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略去上部天线系统)。
[0062]如图6和图7所示的短波天线立柱,仍然主要包括外层立柱I和内层立柱2两部分。
[0063]外层立柱I包括顶升挂靴11、顶升油缸12以及顶升导向轮13等主要功能部件。内层立柱2主要包括顶升踏步21等功能部件。
[0064]其中,顶升挂靴11在外层立柱I的左右两侧各2件,用于锁紧内层立柱2上的顶升踏步21。顶升油缸12在外层立柱I的左右两侧各I件,用于将上部天线系统加高一段距离。顶升导向轮13位于外层立柱I的内侧,采用分层布置的方式,每层设置8件,其作用在于保证天线系统在自加高时的垂直度。
[0065]内层立柱2由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内层立柱模块22叠加连接而成。内层立柱模块2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2件顶升踏步21。顶升踏步21用于挂在顶升挂靴11上,以承载整个天线系统重量。
[0066]与传统升降方法不同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降低了单节内层立柱模块22的高度降低,从而可以保证外层立柱I上的顶升油缸12的单次伸长量能够超过单节内层立柱模块22的高度,从而使其一次自加高顶升动作即可引入新的一节内层立柱模块22,从而不需要换步装置。
[0067]本实用新型的自加高过程如下:
[0068]首先将外层立柱I上的顶升挂靴11挂上内层立柱2上的顶升踏步21,然后使顶升油缸12伸长,开始顶升操作。当自加高到预定高度时(即单节内层立柱模块22可自由加入外层立柱框内时,见图7),加入新的一节内层立柱模块22。期间顶升导向轮13限制内层立柱2的偏摆,保证内层立柱2垂直度。
[0069]当天线系统日常维护,需要降低高度时,其过程与上述操作相反。
[0070]该方案的内层立柱的单位长度平均成本会增加,对于使用高度较高建筑机械,并不适用。而对于使用高度仅二十米左右的天线系统,成本并没有提高很多,但自升降安全性大大加强,对操作人员要求大大降低,可推广性非常强。
[0071]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地面上还设置了天线基础系统,外层立柱固定设置在天线基础系统上,使其更加牢固稳定。
[0072]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内层立柱模块为桁架式结构,由多根主弦杆及腹杆相互搭接组成。
[0073]主弦杆与腹杆之间通过若干根根绞制孔螺栓及相关螺栓副连接。
[0074]其中,主弦杆以及腹杆均为双向压弯构件。主弦杆为立柱模块结构中主要承力件,主要承受天线系统整体产生的弯矩荷载以及垂直荷载。腹杆为立柱模块结构中主要承力件,主要承受天线系统整体产生的扭矩以及水平荷载。
[0075]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内层立柱模块的顶端位置,即主弦杆的顶端,还分别设置作为连接件的销轴。销轴用于与其他的内层立柱模块连接。
[0076]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内层立柱上还设置有供攀爬的爬梯。
[0077]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内层立柱上还设置有多层平台,主要用于人员临时休息以及塔机安装和日常维护。
[0078]平台及爬梯的设计要求应符合GB/T5144规定。
[0079]内层立柱模块的外形尺寸以及型材选择应根据短波天线的整体荷载以及天线高度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得到。其中,短波天线荷载主要包括结构自重、风载荷、回转惯性力等因素,计算过程中,在考虑天线系统的各种工作状态时应取最危险工况,以增加天线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8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立柱与内层立柱; 所述外层立柱围设在内层立柱外,且外层立柱上设置提升设备及顶升挂靴; 所述内层立柱上设置与所述提升设备匹配的顶升踏步; 所述内层立柱由多节相同的内层立柱模块叠加组成,且所述提升设备的单次伸长量大于单节的内层立柱模块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设备为分别设置在外层立柱两侧的顶升油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立柱模块为桁架式结构,由多根主弦杆与腹杆相互搭接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弦杆和腹杆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内层立柱模块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外层立柱内侧的多个顶升导向轮;所述顶升导向轮与所述内层立柱外表面接触,保证内层立柱在加高时的垂直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导向轮采用分层布置的方式,每层设置8个。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立柱上还设置有爬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立柱上还设置有多层平台。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安装拆卸的短波天线立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天线基础系统;所述外层立柱的底端与天线基础系统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H01Q1/22GK205452522SQ201620008347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1月4日
【发明人】张少林, 王战辉
【申请人】深圳市顶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深圳市顶一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