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5246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其包括:箱体,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相对的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端板,所述侧板和端板共同围成收容空间;多个单体电芯,收容于箱体的收容空间中;其中,所述侧板远离底板的上部的刚度大于侧板靠近底板的下部的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动力电池模组的侧板的强度结构设计,可防止电芯循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力使动力电池模组侧板产生上下部不相等的变形,避免动力电池模组框架因受损导致电芯散落和动力电池模组失效,提高了动力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
【专利说明】
动力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0002]动力电池模组的电芯在循环的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的作用其自身材料会发生膨胀,引起电芯厚度增加。对于给定空间的动力电池模组而言,电芯厚度的增加会导致电芯之间、电芯与模组框架之间产生作用力。
[0003]对于现有技术的动力电池模组,随着电芯循环的增加,电芯的厚度不断变大,动力电池模组内的应力持续增加,动力电池模组的侧板受电芯膨胀力的作用产生变形,侧板下部变形小,上部变形大,形成一个“倒梯形”状的结构。如此,会造成侧板与端板间的焊缝受力不均匀,焊缝上部受力大,下部受力小,受力较大的焊缝上部容易开裂,破坏动力电池模组的框架并引发产生安全问题。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在动力电池模组的侧板受力时,侧板各部位变形相同,侧板与端板间的焊缝连接处各部分受力相同,动力电池模组的框架不被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动力电池模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其包括:
[0007]箱体,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相对的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端板,所述侧板和端板共同围成收容空间;
[0008]多个单体电芯,收容于箱体的收容空间中;
[0009]其中,所述侧板远离底板的上部的刚度大于侧板靠近底板的下部的刚度。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侧板的上部和下部设有在侧板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孔,上部的孔的尺寸小于下部的孔的尺寸。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侧板上的孔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三角形、腰形或梯形。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侧板的上部的厚度大于下部的厚度。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侧板的厚度尺寸从上部至下部呈线性分布。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侧板上部的厚度与侧板下部的厚度之差为0.2-0.3mm。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侧板的高度方向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上部的厚度大于其下部的厚度。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端板上设有竖直方向的贯穿孔,螺柱穿过贯穿孔并与底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0017]作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的一种改进,所述贯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螺柱的直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可防止电芯循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力使动力电池模组侧板产生上下部不相等的变形,避免动力电池模组框架因受损导致电芯散落和动力电池模组失效,提高了动力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实施例一的侧板梯形孔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实施例一的侧板腰形孔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实施例一的侧板方形孔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实施例一的侧板圆形孔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实施例一的侧板椭圆形孔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实施例一的侧板半椭圆形孔示意图。
[00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实施例二的侧板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实施例三的侧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0]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包括:
[0031]箱体,包括底板44和设置在底板44上的两个相对的侧板40和两个相对的端板32,侧板40和端板32共同围成收容空间;以及多个单体电芯30,收容于箱体的收容空间中,其中,侧板40远离底板44的上部的刚度大于侧板40靠近底板44的下部的刚度。
[0032]两个端板32分别位于多个单体电芯30的排列方向的两端,端板32具有一定的厚度,其上端靠近单体电芯30排列方向的两侧设有竖直方向的贯穿孔36,以及由上至下穿过贯穿孔36的螺柱38,其中,贯穿孔36的直径大于螺柱38的直径。
[0033]两个侧板40分别位于多个单体电芯30的排列方向的两侧,其上端角部设有如图1-9所示与端板相匹配的方形缺角。两个侧板40与两个端板32焊接固定形成围框。两个侧板40的上部刚度大于下部刚度,在侧板40受到电芯30膨胀产生的作用力时,侧板40各部位变形相同,侧板40与端板32的焊缝连接处42受力相同,确保动力电池模组框架不受破坏。
[0034]底板44位于多个单体电芯30的下方,与两个端板32和两个侧板40连接固定以支撑多个单体电芯30。螺柱38穿过端板32上的贯穿孔36,其下端与底板44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螺柱38用于固定端板32,当端板32受到电芯30膨胀产生的作用力时,螺柱38与底板44螺纹连接部分不动,由于螺柱38上端与端板32的贯穿孔36形成间隙配合,螺柱38的上部可以运动,保证了在极端情况下端板32得到有效固定。
[00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几个优选实施方式,侧板40上部的刚度大于下部的刚度的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0036]实施例1
[0037]请参照图2-7所示,动力电池模组的侧板40的上部的有效面积大于下部的有效面积,上部和下部各设有在侧板40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的至少一行孔,上、下部的孔在侧板40长度方向上对称分布,且上部的孔的尺寸小于下部的孔的尺寸。在图示实施方式中,侧板40上的孔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三角形、腰形或梯形等。
[0038]实施例2
[0039]请参照图1、8所示,动力电池模组的侧板40的上部厚度大于下部的厚度。特别的,侧板40的厚度尺寸从上部至下部呈线性分布,侧板40上部的厚度与侧板40下部的厚度之差为0.2-0.3mm。为了保证侧板40能够形成厚度的逐渐变化,侧板40的厚度不宜过薄。此外,侧板40的厚度也不宜过厚,以免增加动力电池模组自身的重量。
[0040]实施例3
[0041]请参照图9所示,动力电池模组的侧板40上设有用于加大侧板40上部强度的加强筋46,加强筋46沿着侧板40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加强筋46从上部到下部厚度逐渐减小。
[00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模组通过在动力电池模组的侧板40上进行打孔而改变侧板40上部和下部的有效面积、改变侧板40上部和下部的厚度、在侧板40上设置加强筋46,可防止电芯循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力使动力电池模组的侧板40产生上下部不相等的变形,避免动力电池模组框架因受损导致电芯散落和动力电池模组失效,提高了动力电池模组的安全性能。
[0043]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其包括: 箱体,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相对的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端板,所述侧板和端板共同围成收容空间; 多个单体电芯,收容于箱体的收容空间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远离底板的上部的刚度大于侧板靠近底板的下部的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上部和下部设有在侧板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孔,上部的孔的尺寸小于下部的孔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的孔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椭圆形、三角形、腰形或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上部的厚度大于下部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厚度尺寸从上部至下部呈线性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部的厚度与侧板下部的厚度之差为0.2-0.3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高度方向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上部的厚度大于其下部的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设有竖直方向的贯穿孔,螺柱穿过贯穿孔并与底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螺柱的直径。
【文档编号】H01M10/04GK205488360SQ20162022560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3日
【发明人】姚己华, 潘平, 陈航, 胡文波, 钟开富, 刘典英
【申请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