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组入壳辅助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0526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极组入壳辅助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极组被电池壳的壳口损伤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其包括左夹持部件和与左夹持部件对接的右夹持部件,在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的相互相向的端部分别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极组穿过槽,在极组穿过槽的下方形成有与极组穿过槽相连的电池壳固定槽,在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对接时,极组穿过槽包围形成斗状的极组穿过口,电池壳固定槽形成电池壳固定口,极组穿过口的下端端面形成为电池壳限位面,在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上分别固定有沿着极组穿过槽倾斜延伸的具有柔性的极组导向片。
【专利说明】
极组入壳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组入壳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不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如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另外,作为一种成熟的锂离子电池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及动力能源行业。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电池的安全性能十分重要,极组在入壳时被挫伤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如何安全入壳、避免挫伤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3]在生产锂离子电池时,需要将极组组装在电池壳中。在极组入壳时,经常由于极组与电池壳的壳口碰触而极组被挫伤,这是锂离子电池的最大的安全隐患,如何安全地将极组装入电池壳中,避免挫伤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极组被电池壳的壳口损伤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
[000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技术方案I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包括左夹持部件和与所述左夹持部件对接的右夹持部件,在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的相互相向的端部分别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极组穿过槽,在所述极组穿过槽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极组穿过槽相连的电池壳固定槽,在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对接时,所述极组穿过槽包围形成斗状的极组穿过口,所述电池壳固定槽形成电池壳固定口,所述极组穿过口的下端端面形成为电池壳限位面,在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上分别固定有沿着所述极组穿过槽倾斜延伸的具有柔性的极组导向片。
[0007]技术方案2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在技术方案I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中,所述电池壳固定口形成为越朝向外侧开口越大。
[0008]技术方案3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在技术方案I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中,所述极组导向片的上端通过连接压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的上表面。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0]根据技术方案I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其包括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对接形成斗状的极组穿过口和位于极组穿过口的下方且与极组穿过口相接的电池壳固定口,斗状的极组穿过口的两侧的倾斜平面上固定有沿着倾斜平面延伸的具有柔性的极组导向片。
[0011]通过这样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在需要向电池壳中装入电池时,将左夹持部件与右夹持部件对接,形成极组穿过口和电池壳固定口,且在电池壳固定口中夹持固定电池壳,使具有柔性的极组导向片深入至电池壳中,然后使极组沿着极组穿过口以及极组导向片深入电池壳中,最后使左夹持部件与右夹持部件分离,然后松开电池壳,使电池加工进入下一工序。
[0012]通过这样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在将极组装入电池壳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导向片将极组和电池壳口隔开,防止极组与电池壳的壳口碰触而极组受到损伤,从而能够增加极组组装的可靠性,提高电池的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0013]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电池壳固定口形成为越朝向外侧开口越大,从而易于电池壳向电池壳固定口的插拔,而且防止电池壳固定口对电池壳造成损伤。
[0014]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极组导向片的上端通过连接压板分别固定在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的上表面,从而在极组导向片破损需要更换时,易于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的示意图。
[0016]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的右夹持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基于【附图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子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
[0018]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的右夹持部件的示意图。
[0019]如图1、图2所示,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包括左夹持部件10和与左夹持部件10对接的右夹持部件20。
[0020]在左夹持部件10和右夹持部件20的相互相向的端部分别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极组穿过槽30,在极组穿过槽30的下方形成有与极组穿过槽30相连的电池壳固定槽
40 ο
[0021]在左夹持部件10和右夹持部件20对接时,极组穿过槽30包围形成斗状的极组穿过口,电池壳固定槽40形成电池壳固定口,极组穿过口的下端端面形成为电池壳限位面F。在电池壳固定口中夹持电池壳C,极组M通过极组穿过口进入电池壳C。
[0022]在左夹持部件10和右夹持部件20上分别固定有沿着极组穿过槽30倾斜延伸的具有柔性的极组导向片50。
[0023]具体地说,在右夹持部件的一端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倾斜的极组穿过槽,极组穿过槽的底面为平面,在右夹持部件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在极组穿过槽的下方形成电池壳固定槽,电池壳固定槽略微大于极组穿过槽的下端的尺寸。左夹持部件形成与右夹持部件对称的结构。这样,在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对接时,极组穿过槽包围形成斗状的极组穿过口,电池壳固定槽形成电池壳固定口,极组穿过口的下端端面形成为电池壳限位面。
[0024]通过这样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在需要向电池壳中装入电池时,将左夹持部件与右夹持部件对接,形成极组穿过口和电池壳固定口,且在电池壳固定口中夹持固定电池壳,使具有柔性的极组导向片深入至电池壳中,然后使极组沿着极组穿过口以及极组导向片深入电池壳中,最后使左夹持部件与右夹持部件分离,然后松开电池壳,使电池加工进入下一工序。
[0025]通过这样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在将极组装入电池壳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导向片将极组和电池壳口隔开,防止极组与电池壳的壳口碰触而极组受到损伤,从而能够增加极组组装的可靠性,提高电池的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0026]另外,电池壳固定口可以形成为越朝向外侧开口越大。从而易于电池壳向电池壳固定口的插拔,而且防止电池壳固定口对电池壳造成损伤。
[0027]另外,极组导向片50的上端可以通过连接压板60分别固定在左夹持部件和右夹持部件的上表面,从而在极组导向片破损需要更换时,易于进行更换。
[0028]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可以由上述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00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或变更。本实用新型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变更。
【主权项】
1.一种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左夹持部件和与所述左夹持部件对接的右夹持部件, 在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的相互相向的端部分别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极组穿过槽,在所述极组穿过槽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极组穿过槽相连的电池壳固定槽, 在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对接时,所述极组穿过槽包围形成斗状的极组穿过口,所述电池壳固定槽形成电池壳固定口,所述极组穿过口的下端端面形成为电池壳限位面, 在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上分别固定有沿着所述极组穿过槽倾斜延伸的具有柔性的极组导向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固定口形成为越朝向外侧开口越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组入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导向片的上端通过连接压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夹持部件和所述右夹持部件的上表面。
【文档编号】H01M10/058GK205488382SQ201620240137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发明人】郭卫锋, 黄恩勇
【申请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