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5298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包括设在动力电池包内部的电芯,电芯内部的空隙处设有与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相连的若干根漏风管,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内部的蒸发器进液管通过管道依次与电池冷却系统电磁阀、冷凝器总成、电动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内部的蒸发器排气管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之间设有第一三通,所述电池冷却系统电磁阀和冷凝器总成之间设有第二三通,所述第二三通的第三端通过空调电磁阀和空调蒸发箱与第一三通的第三端相连;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动力电池包内部散热均衡和能够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全球能源供给日趋缺乏,人们对新能源需求不断重视,同时,环保意识的提高也促使绿色能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无污染、大功率和高效率的能源来驱动汽车,因此,由动力电池组提供动力的电动汽车应运而生。
[0003]为了提高新能源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主要采用减轻自重和提高电池容量的方法,一般的新能源电动车中采用的电池均为大功率的动力电池,如锂动力电池,其产生的热量与动力电池包容量成正比,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及时散热,会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风冷和水冷是目前动力电池组常用的两种散热方式。
[0004]风冷主要依靠行使过程中外界灌入机器内部的冷风来进行对流降温,其降温过程受外界气温、风速等条件限制,降温过程不易控制、降温效果较差。另外,行驶过程中迎风的电池箱表面风冷散热情况较好,但背面或侧面散热效果较差,在长期散热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散热不均,进而造成动力电池组内部使用性能不一致,影响电池组使用寿命。
[0005]水冷就是利用循环水在动力电池表面往复流动,通过传导的方式带走电池表面的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这种散热方式较为均衡,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水冷的散热方式存在着循环水渗水或泄露的危险,一旦泄露,能够直接导致电池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动力电池包内部散热均衡和能够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设在动力电池包内部的电芯,电芯内部的空隙处设有与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相连的若干根漏风管,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内部的蒸发器进液管通过管道依次与电池冷却系统电磁阀、冷凝器总成、电动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内部的蒸发器排气管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电动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之间设有第一三通,所述电池冷却系统电磁阀和冷凝器总成之间设有第二三通,所述第二三通的第三端通过空调电磁阀和空调蒸发箱与第一三通的第三端相连。
[0008]优选地,所述电芯、漏风管和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分别设置在动力电池包内。
[0009]优选地,所述冷凝器总成、电动压缩机、第一三通、第二三通、空调电磁阀和空调蒸发箱分别设在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内。
[0010]优选地,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包括设在集流板上的集流孔、与集流板一侧相连的风扇,与风扇一侧相连的蒸发芯体和与蒸发芯体一侧相连的蒸发箱壳体;所述集流孔与若干根漏风管的一端相连,蒸发芯体上安装有蒸发器进液管和蒸发器排气管,所述蒸发器进液管上安装有热力膨胀阀。
[0011]优选地,所述漏风管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空心腔体结构,所述漏风管的圆周外表面上均布有换热孔,所述漏风管的开口端与集流孔相连。
[0012]优选地,所述漏风管的直径为5.5mm。
[0013]优选地,所述漏风管的材质为塑料。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动力电池包内部散热均衡和能够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电芯与漏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漏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0020]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在动力电池包I内部的电芯2,电芯2内部的空隙处设有与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相连的若干根漏风管3,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内部的蒸发器进液管4通过管道依次与电池冷却系统电磁阀5、冷凝器总成6、电动压缩机7和气液分离器8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内部的蒸发器排气管9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8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电动压缩机7和气液分离器8的出气口之间设有第一三通10,所述电池冷却系统电磁阀5和冷凝器总成6之间设有第二三通11,所述第二三通11的第三端通过空调电磁阀12和空调蒸发箱13与第一三通10的第三端相连所述电芯2、漏风管3和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分别设置在动力电池包I内。所述冷凝器总成6、电动压缩机7、第一三通1、第二三通11、空调电磁阀12和空调蒸发箱13分别设在电动汽车空调系统14内。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包括设在集流板15上的集流孔20、与集流板15—侧相连的风扇16,与风扇16—侧相连的蒸发芯体17和与蒸发芯体17 —侧相连的蒸发箱壳体18;所述集流孔20与若干根漏风管3的一端相连,蒸发芯体17上安装有蒸发器进液管4和蒸发器排气管9,所述蒸发器进液管4上安装有热力膨胀阀19。所述漏风管3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空心腔体结构,所述漏风管3的圆周外表面上均布有换热孔21,所述漏风管3的开口端与集流孔4相连。所述漏风管3的直径为5.5mm。所述漏风管3的材质为塑料。
[0021]当需要使用空调时,打开空调电磁阀12,电动汽车空调系统14开始运转;当需要为动力电池包进行降温时,打开电池冷却系统电磁阀5,气液分离器8的气体通过电动压缩机7和冷凝器总成6,压缩冷凝为液相,液相循环冷量通过电池冷却系统电磁阀5、蒸发器进液管4进入蒸发芯体17内,通过风扇16使冷气体进入集流板15中的集流孔20内,并通过漏风管3进入电芯2内部的空隙处进行换热;液相循环冷量经过蒸发芯体17后变为气相,并通过蒸发器排气管9和气液分离器8的进气口进入气液分离器8内。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等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上文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变更和改造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包括设在动力电池包(I)内部的电芯(2),其特征在于:电芯(2)内部的空隙处设有与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相连的若干根漏风管(3),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内部的蒸发器进液管(4)通过管道依次与电池冷却系统电磁阀(5)、冷凝器总成(6)、电动压缩机(7)和气液分离器(8)的出气口相连,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内部的蒸发器排气管(9)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8)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电动压缩机(7)和气液分离器(8)的出气口之间设有第一三通(10),所述电池冷却系统电磁阀(5)和冷凝器总成(6)之间设有第二三通(11),所述第二三通(11)的第三端通过空调电磁阀(12)和空调蒸发箱(13)与第一三通(10)的第三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漏风管(3)和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分别设置在动力电池包(I)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总成(6)、电动压缩机(7)、第一三通(10)、第二三通(11)、空调电磁阀(12)和空调蒸发箱(13)分别设在电动汽车空调系统(14)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冷却系统蒸发箱总成包括设在集流板(15)上的集流孔(20)、与集流板(15)—侧相连的风扇(16),与风扇(16)—侧相连的蒸发芯体(17)和与蒸发芯体(17) —侧相连的蒸发箱壳体(18);所述集流孔(20)与若干根漏风管(3)的一端相连,蒸发芯体(17)上安装有蒸发器进液管(4)和蒸发器排气管(9),所述蒸发器进液管(4)上安装有热力膨胀阀(1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风管(3)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空心腔体结构,所述漏风管(3)的圆周外表面上均布有换热孔(21),所述漏风管(3)的开口端与集流孔(20)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风管(3)的直径为5.5mm 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风管(3)的材质为塑料。
【文档编号】H01M10/613GK205488413SQ201620032752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1日
【发明人】安肖鹏, 潘晓峰, 刘全春, 李翔
【申请人】河南锂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