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5685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板对板连接器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板对板连接器及移动终端,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面对设置的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以及与第一线路板固定且电性连接的连接器母座和与第二线路板固定且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公座,连接器公座与连接器母座相互配合插接,板对板连接器还包括支撑板和压紧片,第一线路板固定在支撑板上,压紧片压紧第二线路板并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位于支撑板与压紧片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连接器,够确保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连接的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不易脱离连接,确保板对板连接器的正常信号传输,提升板对板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通过优化结构,便于板对板连接器的轻薄化设计。
【专利说明】
板对板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传输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板对板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板对板连接器,多应用于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板对板连接器一般包括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使用时将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分别安装在两个线路板上,再将连接器公座与连接器母座嵌合在一起,即可以实现两个线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但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单纯通过连接器公座与连接器母座的嵌合来实现连接器公座与连接器母座的连接,当使用有该板对板连接器的移动终端因为受外力作用产生振动或者跌落时,连接器公座容易脱离与连接器母座的连接,从而导致连接器公座与连接器母座之间的信号连接断开,直接影响移动终端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受外力作用时,连接器公座与连接器母座不会轻易松脱的板对板连接器以及具有该板对板连接器的移动终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面对设置的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以及与所述第一线路板固定且电性连接的连接器母座和与所述第二线路板固定且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公座,所述连接器公座与所述连接器母座相互配合插接,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还包括支撑板和压紧片,所述第一线路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压紧片压紧所述第二线路板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压紧片之间。
[0005]优选地,所述支撑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压紧片设有与各所述第一固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并通过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支撑板紧固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孔柱,各所述第一固定孔分别位于一所述孔柱上,所述第一线路板设有与所述孔柱位置对应的避空孔,所述孔柱穿过所述避空孔且所述第一线路板容置在各所述孔柱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压紧片包括施压部和所述施压部两侧向下弯折成型的连接部,各所述第二固定孔分别位于两所述连接部上,所述施压部与所述连接部围设形成凹槽,所述第二线路板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孔柱的端面抵接。
[0009]优选地,所述压紧片的外表面设有软质缓冲片。
[0010]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钉、螺栓或者螺丝。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线路板为PCB板,所述第二线路板为FPC板;或者,所述第一线路板为FPC板,所述第二线路板为PCB板;或者,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均为PCB板;或者,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均为FPC板。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连接器,支撑板对第一线路板的安装起到支撑作用,而压紧片则压紧与连接器公座固接的第二线路板,并与支撑板固定连接,这样,支撑板和压紧片分别在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外侧施加作用力,实现压紧片始终对第二线路板保持施加压紧力,从而能够确保板对板连接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固定连接的支撑板和压紧片能够对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的连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连接器公座和连接器母座脱离连接,确保板对板连接器的正常信号传输,提升板对板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通过优化结构,便于板对板连接器的轻薄化设计。
[00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和设于所述终端本体外的外壳,所述终端本体上设有上述的板对板连接器。
[0014]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0015]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由于使用了上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当移动终端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时,移动终端内的板对板连接器也不会轻易出现断开连接,即不会轻易出现断开信号传输,提升移动终端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剖切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连接器应用在移动终端时的局部结构剖切图。
[0018]附图标记包括:
[0019]10一第一线路板11一避空孔 20一第二线路板
[0020]30—连接器母座40—连接器公座50—支撑板
[0021]51—孔柱60—压紧片 61—施压部
[0022]62—连接部 63—凹槽70—紧固件
[0023]80一软质缓冲片90—外壳511—第一固定孔
[0024]621—第二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2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27]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面对设置的第一线路板10和第二线路板20、以及与所述第一线路板10固定且电性连接的连接器母座30和与所述第二线路板20固定且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公座40,所述连接器公座40与所述连接器母座30相互配合插接,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还包括支撑板50和压紧片60,所述第一线路板10固定在所述支撑板50上,所述压紧片60压紧所述第二线路板20并与所述支撑板50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线路板10和所述第二线路板20位于所述支撑板50与所述压紧片60之间。具体的,支撑板50对第一线路板10的安装起到支撑作用,而压紧片60则压紧与连接器公座40固接的第二线路板20,并与支撑板50固定连接,这样,支撑板50和压紧片60分别在第一线路板10和第二线路板20外侧施加作用力,实现压紧片60始终对第二线路板20保持施加压紧力,从而能够确保板对板连接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固定连接的支撑板50和压紧片60能够对连接器公座40和连接器母座30的连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连接器公座40和连接器母座30脱离连接,确保板对板连接器的正常信号传输,提升板对板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当第二线路板20为FPC板(柔性线路板)时,由于FPC板材质较软,压紧片60还可以作为第二线路板20的加强板使用,无需另外增加加强板,可以使得板对板连接器的整体厚度降低,提高板对板连接器内的空间利用率,便于板对板连接器的轻薄化设计。
[0028]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压紧片60与支撑板50的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紧固件70连接;或者将压紧片60与支撑板50铆接,例如,在压紧片60上设置弯折一部分侧边扣接在支撑板50上的侧边,在施加作用力到压紧片60弯折的侧边上使其变形与支撑板50固定连接。总而言之,通过压紧片60与支撑板50之间的机械性固定连接,确保能够对第一线路板10和第二线路板20施加压紧力,进而能够确保加强连接器公座40与连接器母座30插接连接的稳定性即可。
[0029]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50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511,所述压紧片60设有与各所述第一固定孔511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621、并通过紧固件70穿设所述第二固定孔621和所述第一固定孔511与所述支撑板50紧固连接。具体的,将压紧片60压紧第二线路板20时,同时将压紧片60上开设的第二固定孔621的位置与支撑板50上开设的第一固定孔511的位置对应设置,然后通过紧固件70连续穿过对应的第二固定孔621和第一固定孔511,实现锁紧压紧片60和支撑板50,该种结构设计,方便进行固定安装,也方便拆卸,只要松开紧固件70即可完成压紧片60的拆卸,后续可以松开连接器公座40与连接器母座30的插接连接。其中,所述紧固件70优选为螺钉、螺栓或者螺丝,相应的,第一固定孔511和第二固定孔621可以螺纹孔;当然,也可以配置螺母与螺钉、螺栓或者螺丝进行螺接。
[003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50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孔柱51,各所述第一固定孔511分别位于一所述孔柱51上,所述第一线路板10设有与所述孔柱51位置对应的避空孔U,所述孔柱51穿过所述避空孔11且所述第一线路板10容置在各所述孔柱51之间。具体的,第一线路板10开设的避空孔11用于孔柱51的穿设,这样第一线路板10容置在各孔柱51之间,一方面可以加强第一线路板10与支撑板50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确保降低第一线路板10与支撑板50连接后的整体高度,有利于将整个板对板连接器的轻薄化设计;再者,通过向上凸起的孔柱51能够与压紧片60抵接,增加支撑板50与压紧片60的接触面积,可以进一步提升支撑板50与压紧片60紧固连接后的稳定性。
[0031]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压紧片60包括施压部61和所述施压部61两侧向下弯折成型的连接部62,各所述第二固定孔621分别位于两所述连接部62上,所述施压部61与所述连接部62围设形成凹槽63,所述第二线路板20设置于所述凹槽63内。具体的,压紧片60包括施压部61和连接部62的结构设计,使得压紧片60的截面大致呈Ω形状,这样,在压紧片60的内部形成凹槽63,该凹槽63可以用于容置第二线路板20以及部分连接器公座40或者连接器母座30结构,利于降低板对板连接器的整体厚度;另外,在外部,即在连接部62的上表面以上的位置形成一个凹陷空间,又由于第二固定孔621位于连接部62上,那么凹陷空间就提供了可以容置紧固件70完成安装后外露出的部分结构,从而确保紧固件70不会因为头部外露而影响整个板对板连接器的安装;整体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
[003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紧片60也可以是平板状的结构。
[0033]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部62与所述孔柱51的端面抵接。具体的,将连接部62与孔柱51的端面抵接,再使得第二固定孔621与第一固定孔511位置对应设置,然后通过紧固件70穿设第二固定孔621和第一固定孔511完成连接部62与孔柱51的紧固连接,进而实现压紧片60与支撑板50的紧固连接;该种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压紧片60与支撑板50的接触面积来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使得压紧片60与支撑板50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对连接器公座40和连接器母座30以及第一线路板10和第二线路板20形成包围保护的作用。
[0034]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压紧片60的外表面设有软质缓冲片80。具体的,该软质缓冲片80的设置是为了避免板对板连接器设置在移动终端内时,压紧片60与移动终端的外壳90抵接接触,而是在外壳90与压紧片60之间有该软质缓冲片80起到缓冲连接的作用,从而可以防止压紧片60造成外壳90形变。
[0035]更具体的,所述第一线路板10为PCB板,所述第二线路板20为FPC板;或者,所述第一线路板10为FPC板,所述第二线路板20为PCB板;或者,所述第一线路板10和所述第二线路板20均为PCB板;或者,所述第一线路板10和所述第二线路板20均为FPC板。
[00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和设于所述终端本体外的外壳90(参见图2),所述终端本体上设有上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具体的,由于该移动终端使用了上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当移动终端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时,移动终端内的板对板连接器也不会轻易出现断开连接,即不会轻易出现断开信号传输,提升移动终端使用时的稳定性。
[0037]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0038]当然,移动终端还可以是其他需要使用到板对板连接器的消费电子系统等。
[0039]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面对设置的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以及与所述第一线路板固定且电性连接的连接器母座和与所述第二线路板固定且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公座,所述连接器公座与所述连接器母座相互配合插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还包括支撑板和压紧片,所述第一线路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压紧片压紧所述第二线路板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压紧片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压紧片设有与各所述第一固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并通过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支撑板紧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凸设有至少两个孔柱,各所述第一固定孔分别位于一所述孔柱上,所述第一线路板设有与所述孔柱位置对应的避空孔,所述孔柱穿过所述避空孔且所述第一线路板容置在各所述孔柱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片包括施压部和所述施压部两侧向下弯折成型的连接部,各所述第二固定孔分别位于两所述连接部上,所述施压部与所述连接部围设形成凹槽,所述第二线路板设置于所述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孔柱的端面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片的外表面设有软质缓冲片。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螺钉、螺栓或者螺丝。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路板为PCB板,所述第二线路板为FPC板;或者,所述第一线路板为FPC板,所述第二线路板为PCB板;或者,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均为PCB板;或者,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均为FPC板。9.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和设于所述终端本体外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本体上设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5488826SQ20162025965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秦安安, 段曙华
【申请人】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