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24790阅读:1316来源:国知局
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涉及一种变压器。目前,当变压器的供电方式需要更改时,需要对变压器进行更替,成本高。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单相变压器、用于连接绕组接线端的连接排,两单相变压器通过接线合成一牵引变压器,两单相变压器均包括铁心柱及外绕于铁心柱的绕组,一铁心柱上设有同心设置的内低压绕组、外低压线组及高压绕组,所述的连接排设有与内低压绕组、外低压线组接线端相连的低压接线端子;当为V/X接线方式时,一铁心柱上内低压绕组与同一单相变压器的另一铁心柱上的外低压绕组串联,一单相变压器形成两个串联的低压绕组组,同一单相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串联。本实用新型实现两种变压器的互换和通用,减少现有资源的浪费。
【专利说明】
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尤其指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的供电多采用AT供电方式和直供的方式,AT供电通常选用V/X接线牵引变压器,直接供电通常选用Vv接线牵引变压器。整个牵引网的供电方式的选择以及选用何种牵引变压器的接线形式,直接决定了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和供电效果。当变压器的供电方式需要更改时,需要对变压器进行更替,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以达到两种变压器的互换性和通用性,减少现有资源的浪费,同时加强了现行AT供电方式和直供方式之间的衔接,保证了两者之间的适用性的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4]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包括两个单相变压器、用于连接绕组接线端的连接排,两单相变压器通过接线合成一牵引变压器,两单相变压器均包括铁心柱及外绕于铁心柱的绕组,一铁心柱上设有同心设置的内低压绕组、外低压线组及高压绕组,所述的连接排设有与内低压绕组、外低压线组接线端相连的低压接线端子;当为V/X接线方式时,一铁心柱上内低压绕组与同一单相变压器的另一铁心柱上的外低压绕组串联,一单相变压器形成两个串联的低压绕组组,同一单相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串联;当V/X接线方式转换为VV接线方式时,调整低压绕组接线端在连接排上的连接关系,将与同一铁芯柱上的低压绕组接线端相连的低压接线端子连接,使同一单相变压器的两个串联的低压绕组组并联;高压绕组接线保持不变。达到两种变压器的互换性和通用性,减少现有资源的浪费,同时加强了现行AT供电方式和直供方式之间的衔接,保证了两者之间的适用性。
[000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6]铁心为由硅钢片卷制而成的圆截面单框闭合结构,单框闭合结构的铁心构成两个铁心柱和上、下铁轭;一个单相变压器设一个单框闭合结构的铁心。牵引变压器的铁心结构采用卷铁心结构形式,可使硅钢片用量明显减小,空载损耗降低30%左右,空载电流和变压器噪音明显减小,有利于减小外形体积,节省材料。
[0007]由单框闭合结构的铁心构成的两铁心柱和上、下铁轭的截面积及截面的外形尺寸均相等。直接通过绕制就可以加工方便,结构简单。
[0008]两单相变压器分别为第一单相变压器、第二单相变压器,第一单相变压器、第二单相变压器设于同一箱体;第一单相变压器包括第一铁心柱、第二铁心柱、外绕于第一铁心柱的第一内低压绕组、同心外绕于第一内低压绕组的第一外低压绕组、同心外绕于第一外低压绕组的第一高压绕组、外绕于第二铁心柱的第二内低压绕组、同心外绕于第二内低压绕组的第二外低压绕组、同心外绕于第二外低压绕组的第二高压绕组;第二单相变压器包括第三铁心柱、第四铁心柱、外绕于第三铁心柱的第三内低压绕组、同心外绕于第三内低压绕组的第三外低压绕组、同心外绕于第三外低压绕组的第三高压绕组、外绕于第四铁心柱的第四内低压绕组、同心外绕于第四内低压绕组的第四外低压绕组、同心外绕于第四外低压绕组的第四高压绕组;第一内低压绕组与第二外低压绕组串联;第一外低压绕组与第二内低压绕组串联;第一高压绕组、第二高压绕组串联;第三内低压绕组与第四外低压绕组串联;第三外低压绕组与第四内低压绕组串联;第三高压绕组、第四高压绕组串联。
[0009]所述的第一单相变压器为AB相变压器,所述的第二单相变压器为BC相变压器;第一高压绕组的起头引出作为A相接线端;第一高压绕组的末头与第二高压绕组的末头相连,第二高压绕组的起头与第三高压绕组的起头引出作为B相接线端,第三高压绕组的末头与第四高压绕组的末头相连,第四高压绕组的起头引出作为C相接线端;第一内低压绕组的起头引出作为al相接线端,第一内低压绕组的末头和第二外低压绕组的末头相连接;第二外低压绕组的起头引出作为Xl相接线端;第一外低压绕组的起头引出作为a2相接线端,第一外低压绕组的末头和第二内低压绕组的末头相连接;第二内低压绕组的起头引出作为x2相接线端;第三内低压绕组的起头引出作为a3相接线端,第三内低压绕组的末头和第四外低压绕组的末头相连接;第四外低压绕组的起头引出作为x3相接线端;第三外低压绕组的起头引出作为a4相接线端,第三外低压绕组的末头和第四内低压绕组的末头相连接;第四内低压绕组的起头引出作为x4相接线端;al相接线端、xl相接线端、a2相接线端、x2相接线端、a3相接线端、x3相接线端、a4相接线端、x4相接线端与连接排的上对应的al相低压端子、xl相低压端子、a2相低压端子、x2相低压端子、a3相低压端子、x3相低压端子、a4相低压端子、x4相低压端子连接;A相接线端、B相接线端、C相接线端与连接排的上对应的A相高压端子、B相高压端子、C相高压端子连接;当V/X接线方式转换为VV接线方式时,al相低压端子与a2相低压端子之间、xl相低压端子与x2相低压端子之间、a3相低压端子与a4相低压端子之间、x3相低压端子与x4相低压端子之间均增加导线连接,高压端子接线不变。
[0010]Xl相接线端与a2相接线端、x3相接线端与a4相接线端均通过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实现交叉换位,所述的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包括芯体,所述的芯体壁中开设螺旋引线通道,所述的螺旋引线通道包括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的进线口均位于芯体的其中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的出线口均位于芯体的另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在芯体壁中同向螺旋半周,使同一螺旋引线通道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在芯体两端面的位置互换。通过进线口和出线口的对称交叉换位实现引线交叉自动换位。
[0011]所述的芯体中间轴向设有贯穿的圆柱孔,所述的芯体中间贯穿的圆柱孔中设置有“X”型龙骨架。芯体中间的贯穿孔便于绝缘油油流散热;采用“X”型龙骨架来支撑,能够让芯体内部形成多个油和纸筒所构成大油道厚纸筒的绝缘屏障,充分保证了交叉引线之间的绝缘性能。
[0012]第一螺旋引线通道和第一螺旋引线通道沿着芯体轴向呈同向螺旋状等距同步旋转,且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螺旋引线通道是沿着芯体轴向呈同向螺旋状等距同步旋转的,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通过同向螺旋状等距同步旋转的方式可以实现最短距离的交叉换位。
[0013]芯体上设有多个径向的小通孔,所述的小通孔与螺旋引线通道相通;所述的小通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螺旋引线通道的直径。两条螺旋引线通道的侧向沿着两条通道中心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小通孔,小通孔垂直于芯体侧面,通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螺旋引线通道的直径,可方便绝缘油进入引线通道,在引线有电流通过发热时,通过油流带走热量,起到散热的作用。
[0014]有益效果:(I)采用共箱结构,使得单个体积远小于两个单相的体积之和;(2)通过外部连接来改变变压器接线形式,更加快速和便捷;(3)利用此转换原理,能够充分利用寿命期内的备用变压器和改造所置换下来的变压器,节约了资源;(4)同时适用于IlOkV或220kV级V/X接线和Vv接线牵引变压器,减少了后期变电所升级改造的投资费用。
【附图说明】
[00?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Vv接线原理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V/X接线原理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接线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侧透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 ] 图中:I一第一铁心柱;2—第一■铁心柱;3—第二铁心柱;4一第四铁心柱;5—AB相变压器;6—BC相变压器;Hl—第一高压绕组;Tl一第一内低压绕组;Fl—第一外低压绕组;H2—第二高压绕组;F2—第二内低压绕组;T2—第二外低压绕组;H3—第三高压绕组;T3—第三内低压绕组;F3—第三外低压绕组;H4—第四高压绕组;F4—第四内低压绕组;T4一第四外低压绕组;A、B、C一高压侧输入端;al、a2、xl、x2、a3、a4、x3、x4—低压绕组接线端;7_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701-芯体;702-螺旋引线通道;721-第一螺旋引线通道;722-第二螺旋引线通道;703-“X”型龙骨架;704-豁口 ; 705-环形隔离壁;706-小通孔;707-引线;708-导线夹。Hl-第一高压绕组;H2-第二高压绕组;H3-第三高压绕组;H4-第四高压绕组;L1-第一低压绕组;L2-第二低压绕组;L3-第三低压绕组;L4-第四低压绕组;d、e、f、g—低压绕组接线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如图1所示,Vv接线原理图中,包括第一铁心柱1、第二铁心柱2、第三铁心柱3、第四铁心柱4及同心绕制于卷铁心柱上的第一高压绕组Hl、第一低压绕组L1、第二高压绕组H2、第二低压绕组L2、第三高压绕组H3、第三低压绕组L3、第四高压绕组H3、第四低压绕组L4,由此构成了AB相变压器5第一单相变压器和BC相变压器6第二单相变压器两个单相变压器。其中第一低压绕组L1、第二低压绕组L2、第三低压绕组L3、第四低压绕组L4均作为Vv接线牵引变压器的低压绕组分别绕制于第一铁心柱1、第二铁心柱2、第三铁心柱3、第四铁心柱4上,而第一高压绕组Hl、第二高压绕组H2、第三高压绕组H3、第四高压绕组H4则均作为Vv接线牵引变压器的高压绕组分别绕制于第一低压绕组L1、第二低压绕组L2、第三低压绕组L3、第四低压绕组L4之上。
[0024]如图2所示,¥/^接线原理图中,¥八接线原理图中的低压绕组1^1、1^丄3、1^分别变成两部分,即LI分为Fl和Tl; L2分为F2和T2; L3分为F3和T3; L4分为F4和T4,同时,低压接线端也由原来的4个变成8个,分别为:31、32、33、&4、11、12、13、14接线端。具体结构为:本技术方案包括第一单相变压器、第二单相变压器,第一单相变压器、第二单相变压器设于同一箱体;第一单相变压器包括第一铁心柱1、第二铁心柱2、外绕于第一铁心柱I的第一内低压绕组Tl、同心外绕于第一内低压绕组Tl的第一外低压绕组Fl、同心外绕于第一外低压绕组Fl的第一高压绕组Hl、外绕于第二铁心柱2的第二内低压绕组F2、同心外绕于第二内低压绕组F2的第二外低压绕组T2、同心外绕于第二外低压绕组T2的第二高压绕组H2;第二单相变压器包括第三铁心柱3、第四铁心柱4、外绕于第三铁心柱3的第三内低压绕组T3、同心外绕于第三内低压绕组T3的第三外低压绕组F3、同心外绕于第三外低压绕组F3的第三高压绕组H3、外绕于第四铁心柱4的第四内低压绕组F4、同心外绕于第四内低压绕组F4的第四外低压绕组T4、同心外绕于第四外低压绕组T4的第四高压绕组H4;第一内低压绕组Tl与第二外低压绕组T2串联;第一外低压绕组Fl与第二内低压绕组F2串联;第一高压绕组Hl、第二高压绕组H2串联;第三内低压绕组T3与第四外低压绕组T4串联;第三外低压绕组F3与第四内低压绕组F4串联;第三高压绕组H3、第四高压绕组H4串联。
[0025]所述的第一单相变压器为AB相变压器5,所述的第二单相变压器为BC相变压器6;第一高压绕组Hl的起头引出作为A相接线端;第一高压绕组Hl的末头与第二高压绕组H2的末头相连,第二高压绕组H2的起头与第三高压绕组H3的起头引出作为B相接线端,第三高压绕组H3的末头与第四高压绕组H4的末头相连,第四高压绕组H4的起头引出作为C相接线端;第一内低压绕组Tl的起头引出作为al相接线端,第一内低压绕组Tl的末头和第二外低压绕组T2的末头相连接;第二外低压绕组T2的起头引出作为Xl相接线端;第一外低压绕组Fl的起头引出作为a2相接线端,第一外低压绕组Fl的末头和第二内低压绕组F2的末头相连接;第二内低压绕组F2的起头引出作为x2相接线端;第三内低压绕组T3的起头引出作为a3相接线端,第三内低压绕组T3的末头和第四外低压绕组T4的末头相连接;第四外低压绕组T4的起头引出作为x3相接线端;第三外低压绕组F3的起头引出作为a4相接线端,第三外低压绕组F3的末头和第四内低压绕组F4的末头相连接;第四内低压绕组F4的起头引出作为x4相接线端;al相接线端、xl相接线端、a2相接线端、x2相接线端、a3相接线端、x3相接线端、a4相接线端、x4相接线端与连接排的上对应的al相低压端子、xl相低压端子、a2相低压端子、x2相低压端子、a3相低压端子、x3相低压端子、a4相低压端子、x4相低压端子连接;A相接线端、B相接线端、C相接线端与连接排的上对应的A相高压端子、B相高压端子、C相高压端子连接;当V/X接线方式转换为VV接线方式时,al相低压端子与a2相低压端子之间、xl相低压端子与x2相低压端子之间、a3相低压端子与a4相低压端子之间、x3相低压端子与x4相低压端子之间均增加导线连接,高压端子接线不变。
[0026]当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作为Vv接线变压器使用于直接供电时,将接线端子al、a2、a3、a4、X1、x2、x3、x4分别由连接排按照如图3所示的方法,利用紧固件将其固定在相应的接线端子上,形成Vv接线所需要的4个低压接线端子d、e、f、g,然后把d,g或者e,f分别作为一对接地,形成直接供电方式所需的接线形式。
[0027]当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作为V/X接线变压器使用于AT供电时,如图3所示,将连接排从接线端子&1、32、33、34、11、12、13、14上移除,然后把11,32或者&1,12分别作为一对接地,把x3,a4或者a3,x4分别作为一对接地,形成AT供电方式所需的接线形式。
[0028]为方便交叉接线,xl相接线端与a2相接线端、x3相接线端与a4相接线端均通过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7实现交叉换位。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7,如图4、5、6所示,其包括芯体701,芯体701壁中开设螺旋引线通道702,螺旋引线通道702包括第一螺旋引线通道7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722,第一螺旋引线通道7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722的进线口均位于芯体701的其中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7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722的出线口均位于芯体701的另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7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722在芯体701壁中同向螺旋半周,使同一螺旋引线通道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在芯体701两端面的位置互换。
[0029]为了方便的实现引线交叉自动换位,并且便于散热,防止引线之间的放电,更好的保证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芯体701中间轴向设有贯穿的圆柱孔,芯体701中间贯穿的圆柱孔中设置有“X”型龙骨架703,两条螺旋引线通道702的进线口位于芯体701的其中一个端面,两条螺旋引线通道702的出线口位于芯体701的另一个端面,螺旋引线通道702是沿着芯体701轴向呈同向螺旋状等距同步旋转的,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两条螺旋引线通道进线口和出线口换位,每条螺旋引线通道702的侧向沿着两条通道中心线上均匀分布有3个小通孔706,小通孔706垂直于芯体701侧面,小通孔706的直径与两条螺旋引线通道702的直径大小相等,芯体701端面进线口和出线口的位置设置有大于螺旋引线通道702的豁口 704,芯体701的两端面的内侧设有高于端面的环形隔离壁705。
[0030]在产品设计初期,根据变压器的电压等级和容量,通过计算后确定引线电缆707的规格,然后确定螺旋引线通道702直径能够保证引线电缆707能够顺利穿过;根据变压器电压等级,确定引线电缆707之间的绝缘距离,最后确定螺旋引线通道702的弧长距离,确保绝缘距离能够满足试验要求,通过变压器布置图,计算出螺旋引线通道702交叉换位处的空间距离,然后合理选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的芯体701长度和芯体701外围端面高度尺寸。
[0031]在装配过程中,将两根引线电缆707分别穿过螺旋引线通道702,然后顺着螺旋引线通道702自然引出,此时两个引线电缆707的换位已经在内部完成。
[0032]根据变压器电压等级和绝缘距离,来确定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以外的导线绝缘厚度,在引线电缆707的进出口位置,要控制好拔梢的长度,最后通过分布在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两边的导线夹708来夹持两根引线电缆707,并且使引线电缆707处于完全伸展状态,从而使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也处于一个相对水平位置固定的状态。
[0033]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安装完毕后,确保“X”型龙骨架703所在的芯体701中间贯穿圆柱孔通道是无堵塞状态,确保每个小通孔706内可以让绝缘油自由流动,以保证引线电缆707的热量被油流及时带走。
[0034]以上图1、2、3、4、5、6所示的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对其进行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列。
【主权项】
1.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单相变压器、用于连接绕组接线端的连接排,两单相变压器通过接线合成一牵引变压器;两单相变压器均包括铁心柱及外绕于铁心柱的绕组,一铁心柱上设有同心设置的内低压绕组、外低压线组及高压绕组,所述的连接排设有与内低压绕组、外低压线组接线端相连的低压接线端子;当为V/X接线方式时,一铁心柱上内低压绕组与同一单相变压器的另一铁心柱上的外低压绕组串联,一单相变压器形成两个串联的低压绕组组,同一单相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串联;当V/X接线方式转换为VV接线方式时,调整低压绕组接线端在连接排上的连接关系,将与同一铁芯柱上的低压绕组接线端相连的低压接线端子连接,使同一单相变压器的两个串联的低压绕组组并联;高压绕组接线保持不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铁心为由硅钢片卷制而成的圆截面单框闭合结构,单框闭合结构的铁心构成两个铁心柱和上、下铁轭;一个单相变压器设一个单框闭合结构的铁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由单框闭合结构的铁心构成的两铁心柱和上、下铁轭的截面积及截面的外形尺寸均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两单相变压器分别为第一单相变压器、第二单相变压器,第一单相变压器、第二单相变压器设于同一箱体;第一单相变压器包括第一铁心柱(I)、第二铁心柱(2)、外绕于第一铁心柱(I)的第一内低压绕组(Tl)、同心外绕于第一内低压绕组(Tl)的第一外低压绕组(F1)、同心外绕于第一外低压绕组(Fl)的第一高压绕组(H1)、外绕于第二铁心柱(2)的第二内低压绕组(F2)、同心外绕于第二内低压绕组(F2)的第二外低压绕组(T2)、同心外绕于第二外低压绕组(T2)的第二高压绕组(H2);第二单相变压器包括第三铁心柱(3)、第四铁心柱(4)、外绕于第三铁心柱(3)的第三内低压绕组(T3)、同心外绕于第三内低压绕组(T3)的第三外低压绕组(F3)、同心外绕于第三外低压绕组(F3)的第三高压绕组(H3)、外绕于第四铁心柱(4)的第四内低压绕组(F4)、同心外绕于第四内低压绕组(F4)的第四外低压绕组(T4)、同心外绕于第四外低压绕组(T4)的第四高压绕组(H4);第一内低压绕组(Tl)与第二外低压绕组(T2)串联;第一外低压绕组(Fl)与第二内低压绕组(F2)串联;第一高压绕组(H1)、第二高压绕组(H2)串联;第三内低压绕组(T3)与第四外低压绕组(T4)串联;第三外低压绕组(F3)与第四内低压绕组(F4)串联;第三高压绕组(H3)、第四高压绕组(H4)串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单相变压器为AB相变压器(5),所述的第二单相变压器为BC相变压器(6);第一高压绕组(Hl)的起头引出作为A相接线端;第一高压绕组(Hl)的末头与第二高压绕组(H2)的末头相连,第二高压绕组(H2)的起头与第三高压绕组(H3)的起头引出作为B相接线端,第三高压绕组(H3)的末头与第四高压绕组(H4)的末头相连,第四高压绕组(H4)的起头引出作为C相接线端;第一内低压绕组(Tl)的起头引出作为al相接线端,第一内低压绕组(Tl)的末头和第二外低压绕组(T2)的末头相连接;第二外低压绕组(T2)的起头引出作为Xl相接线端;第一外低压绕组(Fl)的起头引出作为a2相接线端,第一外低压绕组(Fl)的末头和第二内低压绕组(F2)的末头相连接;第二内低压绕组(F2)的起头引出作为x2相接线端;第三内低压绕组(T3)的起头引出作为a3相接线端,第三内低压绕组(T3)的末头和第四外低压绕组(T4)的末头相连接;第四外低压绕组(T4)的起头引出作为x3相接线端;第三外低压绕组(F3)的起头引出作为a4相接线端,第三外低压绕组(F3)的末头和第四内低压绕组(F4)的末头相连接;第四内低压绕组(F4)的起头引出作为x4相接线端;al相接线端、xl相接线端、a2相接线端、x2相接线端、a3相接线端、x3相接线端、a4相接线端、x4相接线端与连接排的上对应的al相低压端子、xl相低压端子、a2相低压端子、x2相低压端子、a3相低压端子、x3相低压端子、a4相低压端子、x4相低压端子连接;A相接线端、B相接线端、C相接线端与连接排的上对应的A相高压端子、B相高压端子、C相高压端子连接;当V/X接线方式转换为VV接线方式时,al相低压端子与a2相低压端子之间、xl相低压端子与x2相低压端子之间、a3相低压端子与a4相低压端子之间、x3相低压端子与x4相低压端子之间均增加导线连接,高压端子接线不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xl相接线端与a2相接线端之间交叉换位,使al相接线端、xl相接线端、a2相接线端、x2相接线端按顺依次排列;x3相接线端与a4相接线端之间交叉换位,使a3相接线端、x3相接线端、a4相接线端、x4相接线端按顺依次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xl相接线端与a2相接线端、x3相接线端与a4相接线端均通过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实现交叉换位,所述的交叉引线自换位装置包括芯体(701),所述的芯体(701)壁中开设螺旋引线通道(702),所述的螺旋引线通道(703)包括第一螺旋引线通道(7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722),第一螺旋引线通道(7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722)的进线口均位于芯体(701)的其中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7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722)的出线口均位于芯体(701)的另一个端面,第一螺旋引线通道(721)和第二螺旋引线通道(722)在芯体(701)壁中同向螺旋半周,使同一螺旋引线通道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在芯体(701)两端面的位置互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体(701)中间轴向设有贯穿的圆柱孔,所述的芯体(701)中间贯穿的圆柱孔中设置有“X”型龙骨架(703)。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引线通道(721)和第一螺旋引线通道(722)沿着芯体(701)轴向呈同向螺旋状等距同步旋转,且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X和VV接线通用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芯体上设有多个径向的小通孔(706),所述的小通孔与螺旋引线通道(702)相通;所述的小通孔(706)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螺旋引线通道(702)的直径。
【文档编号】H01F38/00GK205508607SQ201521119200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发明人】鲁玮, 张健, 胡宝国, 马金山, 王娥
【申请人】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