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25233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插座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设置在屏蔽外壳内部之绝缘体,绝缘体上分别埋设有复数第一与第二平板端子,并在第一与第二平板端子之间设置有屏蔽片;屏蔽外壳包括框体及接触臂,框体内界定一供绝缘体装设于内之容置槽,接触臂包括一自框体上朝外延伸之支撑部、以及复数由支撑部上延伸之接触面;接触臂以弹性的方式接触壳体内壁面,以接触面与电子产品的壳体内壁面导通而达到接地功能,提升EMC抑制效果。
【专利说明】
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插座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电连接器接口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为普遍为 大众所使用,并以USB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更快的USB3.0传输规格。
[0003] 现有USB Type-C电连接器的外型、结构、端子接触方式、端子数目、各端子的距离 (Pitch)、各端子的分配(Pin Assignment),都和目前的USB电连接器截然不同。目前的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包含有设置在胶芯上之复数平板端子,胶芯外部覆盖有外铁壳等结 构。一般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的胶芯为以多件式胶体相互组装而成,而各胶体中分别 结合复数上排平板端子、复数下排平板端子。
[0004] 然而,现有USB Type-C插座电连接器安装在电子产品的壳体内时,插座电连接器 的外铁壳并无任何结构与壳体接触,无法提升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抑 制效果,是以,如何解决现有结构的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块、屏蔽片及屏 蔽外壳;端子模块包含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复数第二平板端子及绝缘体,各第一平板端子、 各第二平板端子与绝缘体一体成型,绝缘体一侧延伸出舌片,各第一平板端子定义一设置 于舌片一面之第一接触段,各第二平板端子定义一设置于舌片另一面之第二接触段;屏蔽 片设置于绝缘体内,且位于复数第一接触段与复数第二接触段之间;屏蔽外壳包括框体及 接触臂,框体内界定一供端子模块装设于内之容置槽,接触臂包括一自框体上朝外延伸之 支撑部、以及复数由支撑部上延伸之接触面。
[00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包括内壳与盖板,内壳为环形壁结构并套接端子模块,内壳 包括一连通容置槽之插接框口,盖板覆盖内壳外而供接触臂设置;并且,支撑部自插接框口 端缘或盖板端缘朝外延伸,各接触面自支撑部两侧朝外弯曲延伸。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电连接器更包括复数接触臂,各接触臂间隔排列于插接框 口端缘或盖板端缘。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电连接器更包括复数接触臂,各接触臂间隔排列于盖板的 外表面,各支撑部自盖板的外表面或盖板端缘朝外延伸。
[0009] 本实用新型亦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块、屏蔽片及屏蔽外壳;端子模 块包含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复数第二平板端子、绝缘体及复数扣合槽,各第一平板端子、各 第二平板端子与绝缘体一体成型,绝缘体一侧延伸出舌片,各第一平板端子定义一设置于 舌片一面之第一接触段,各第二平板端子定义一设置于舌片另一面之第二接触段,各扣合 槽形成于绝缘体两侧;屏蔽片设置于绝缘体内,且位于复数第一接触段与复数第二接触段 之间,屏蔽片包括复数延伸至复数扣合槽之接脚;屏蔽外壳包括框体及复数扣合片,框体内 界定一供端子模块装设于内之容置槽,各扣合片包括一自框体两侧朝各扣合槽延伸之延伸 部、以及一由延伸部相对延伸至各扣合槽内之接触片,各接触片分别接触各接脚。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电连接器更包括电路板,电路板包括复数接点,屏蔽外壳包 括复数自框体两侧朝外延伸而连接各接点之导电接脚或各接脚连接各接点,并且,屏蔽外 壳更包括复数延伸片,各延伸片分别自框体两侧朝外延伸而抵贴电路板表面。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外壳更包括导引部,导引部自插接框口端缘环绕且朝外弯 曲延伸。此外,屏蔽外壳更包括后盖板、二扣耳及二卡合片,二卡合片由框体两侧朝外延伸, 二扣耳自后盖板两侧弯折延伸而卡掣于二卡合片。
[0012] 通过屏蔽外壳上的接触臂以弹性的方式接触壳体内壁面,以接触面与电子产品的 壳体内壁面导通而达到接地功能,提升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抑制效果。 并且,屏蔽外壳包括复数自框体两侧朝外延伸而连接复数接点之导电接脚,屏蔽外壳亦可 与插头电连接器电性接触,透过壳体及电路板传导接地作用。此外,当屏蔽外壳覆盖在绝缘 体外后,进一步将接触片弯折,接触片会卡固在扣合槽内,提供固定绝缘体的作用,避免绝 缘体脱出于屏蔽外壳外,另外,接触片接触接脚,接脚端部再焊接电路板,提供接地功能,提 升EMC抑制效果。
[0013]另外,通过插座电连接器之复数第一平板端子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呈上下颠倒, 上排的复数第一接触段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下排的复数第二接触段之排列方式,提供插 头电连接器正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可与上排的复数第一 接触段连接,而插头电连接器反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亦 可与下排的复数第二接触段连接,插座电连接器具有不限制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 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外观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前视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至电子产品壳体内之侧视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外观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接触臂设置位置变化例之外观示意图。
[0020]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之外观示意图。
[0021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之接触臂设置位置变化例之外观示意图。
[0022] 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之外观示意图。
[0023]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
[0024]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导引插接结构之外观示意图。
[0025] 符号说明
[0026] 100..................插座电连接器
[0027] 11....................屏蔽外壳
[0028] 111..................框体
[0029] 112..................容置槽
[0030] 113..................插接框口
[0031] 1131................端缘
[0032] 114..................后侧框口
[0033] 1141................端缘
[0034] 115..................导电接脚
[0035] 116..................延伸片
[0036] 117..................导引部
[0037] 121..................内壳
[0038] 122..................盖板
[0039] 1221................端缘
[0040] 14....................环形壁结构
[0041 ] 15....................接触臂
[0042] 151..................支撑部
[0043] 152..................接触面
[0044] 16....................扣合片
[0045] 161..................延伸部
[0046] 162..................接触片
[0047] 17....................后盖板
[0048] 171..................扣耳
[0049] 18....................卡合片
[0050] 181..................卡钩
[0051 ] 2.....................端子模块
[0052] 2a....................第一端子模块
[0053] 2b....................第二端子模块
[0054] 21....................绝缘体
[0055] 21a..................第一绝缘体
[0056] 21b..................第二绝缘体
[0057] 211..................舌片
[0058] 211a................第一面
[0059] 211b................第二面
[0060] 211c.................前侧面
[0061] 22....................端子固定部
[0062] 24....................基部
[0063] 241..................扣合槽
[0064] 31....................第一平板端子
[0065] 311..................第一平板讯号端子
[0066] 3111................第一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
[0067] 3112................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
[0068] 3113 ..............第二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
[0069] 312..................第一平板电源端子
[0070] 313..................第一平板接地端子
[0071] 3141................第一功能侦测端子
[0072] 3142................第一扩充端子
[0073] 315..................第一接触段
[0074] 316..................第一焊接段
[0075] 317..................第一连接段
[0076] 41....................第二平板端子
[0077] 411..................第二平板讯号端子
[0078] 4111................第一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
[0079] 4112................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
[0080] 4113 ..............第二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
[0081 ] 412..................第二平板电源端子
[0082] 413..................第二平板接地端子
[0083] 4141................第二功能侦测端子
[0084] 4142................第二扩充端子
[0085] 415..................第二接触段
[0086] 416..................第二焊接段
[0087] 417..................第二连接段
[0088] 61....................第一导电片
[0089] 62....................第二导电片
[0090] 7.....................屏蔽片
[0091] 71....................片体
[0092] 73....................接触部
[0093] 74....................接脚
[0094] 73....................扣钩结构
[0095] 8.....................电路板
[0096] 81....................接点
[0097] 9.....................电子产品
[0098] 91....................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99] 参照图1、图2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插座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图1为外观 示意图,图2为分解示意图,图3为前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之插座电连接器100与电路板8结合 作说明,在此,插座电连接器100为符合USB Type-C连接接口规格,插座电连接器100包含端 子模块2、屏蔽片7及屏蔽外壳11。
[0100] 参照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中,屏蔽外壳11为一中空壳体,屏蔽外壳11包含框体 111及接触臂15,框体111内界定一供端子模块2装设于内之容置槽112,在此,框体111由多 件式构件组成,框体111包括内壳121与盖板122,内壳121为一环形壁结构14并套接端子模 块2,而内壳121的一侧形成圆弧型之插接框口 113,内壳121之另一侧形成有圆弧型之后侧 框口 114,插接框口 113、后侧框口 114与容置槽112相连通。另外,屏蔽外壳11更包括导引部 117(如图11所示),在此,导引部117自插接框口 113的端缘1131朝外弯曲延伸,导引部117环 绕内壳121开口处,提供便于导引插头电连接器插入容置槽112的作用。
[0101]另外,盖板122覆盖内壳121外部,本实施例中,盖板122为一半环形壁结构14,半环 形壁结构14的截面概呈π形外观的外壳,半环形壁结构14覆盖结合在内壳121上方与两侧 而作为一外层壳体结构。并且,接触臂15设置于内壳121上(如图1、图3),但非以此为限,在 一实施态样中,接触臂15可设置于盖板122上(如图6、图7及图8),此外,在一实施态样中,框 体111进一步可以是一件式构件而形成单一个外壳结构。
[0102] 参照图1、图2及图4,图4为组装至电子产品壳体内之侧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接 触臂15为一弹性臂结构,接触臂15包括一自框体111上延伸之支撑部151(转轴中心部位)、 以及复数由支撑部151上朝外倾斜延伸之接触面152,在此,支撑部151自插接框口 113的端 缘1131朝外延伸,各接触面152自支撑部151两侧朝外弯曲延伸,并且,接触面152为一弯弧 曲面而方便用于接触与连接电子产品9的壳体91,此外,接触面152与框体111外表面或各侧 端部保持一定间距,依不同电子产品9的壳体91大小,该间距可事先设计所需求距离,方便 接触与连接电子产品9的壳体91。
[0103] 参照图1、图2及图4,当插座电连接器100安装在电子产品9(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 等)的壳体91内时,接触臂15以弹性的方式接触壳体91内壁面,以接触面152与壳体91内壁 面导通而达到接地功能,提升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抑制效果。此外,插 座电连接器100焊接在电路板8上,电路板8包括复数接点81,屏蔽外壳11包括复数自框体 111两侧朝外延伸而连接复数接点81之导电接脚115,屏蔽外壳11亦可与插头电连接器电性 接触,透过壳体91及电路板8传导接地作用。
[0104] 参照图1、图2及图4,端子模块2包含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及 绝缘体21,各第一平板端子31、各第二平板端子41与绝缘体21-体成型,亦即,可通过单一 个绝缘体21与各第一平板端子31、各第二平板端子41结合。此外,绝缘体21-侧延伸出舌片 211,各第一平板端子31定义一设置于舌片211-面之第一接触段315,各第二平板端子41定 义一设置于舌片211另一面之第二接触段415。并且,绝缘体21包括基部24及自基部24-侧 延伸之舌片211,在此,绝缘体21透过成型成一体之第一绝缘体21a及第二绝缘体21b所组 成。
[0105]参照图1、图2及图4,本实施例中,端子模块2包含第一端子模块2a与第二端子模块 2b,第一端子模块2a由第一绝缘体21a与第一平板端子31相结合而成,第二端子模块2b由第 二绝缘体21b、屏蔽片7与第二平板端子41相结合而成,并且,第一绝缘体21a包括端子固定 部22,各第一连接段317设置在端子固定部22,而端子固定部22嵌埋成形于基部24内。
[0106] 参照图1、图2及图4,第一端子模块2a设置于屏蔽外壳11之容置槽112内,第一绝缘 体21a包括舌片211,舌片211具有两个相对的平面,其一面为第一面211a,另一面为第二面 211b,并且,第一面211a与第二面211b于靠近插接框口 113之一端以前侧面211c相连接,换 言之,前侧面211c靠近插接框口 113并分别垂直地连接第一面211a与第二面211b。
[0107] 参照图1、图2及图4,第二端子模块2b设置于屏蔽外壳11之容置槽112内,第一端子 模块2a结合于第二端子模块2b外部,各第二平板端子41设置于第二绝缘体21b上,各第二平 板端子41与第二绝缘体21b为一体成型。
[0108] 本实施例中,为以第1个加工程序先行将端子固定部22与各第二平板端子41结合, 即先成型第二绝缘体21b,并且,端子固定部22于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结合各 第二接触段415及屏蔽片7,换言之,先完成第二端子模块2b的加工。之后,再放置复数第一 平板端子31于端子固定部22上方,而各第一平板端子31系由一固定模块固定彼此间距及位 置,且固定模块被第一绝缘体21a包覆其中,并且,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设置于第二端子模 块2b上后,将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与第一绝缘体2 la-体成型而形成第一端子模块2a,也就 是,再于模具内成型第一绝缘体21a,即第2个加工程序,于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 式结合第一绝缘体21a于第二绝缘体21b,使第一绝缘体21a覆盖于第二绝缘体21b外部并去 除端子料带。将第一绝缘体21a与第二绝缘体21b形成一体式结构,可将复数第一平板端子 31、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第一绝缘体21a及第二绝缘体21b完整的固定,提升产品的稳固 性,并可避免外力碰撞而容易分离。
[0109] 参照图1、图2及图4,本实施例中,插座电连接器100更包含相对称之第一导电片61 及第二导电片62,由各第一导电片61及第二导电片62的前视观之,概呈相对称π字型外观 的长形片体,且各第一导电片61及第二导电片62结构相同。第一导电片61及第二导电片62 分别设置于第一绝缘体21a及第二绝缘体21b,第一导电片61的两侧分别具有二第一接触 脚,二第一接触脚穿过第一绝缘体21a上的二第一透孔,而与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中两侧的 二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接触。另外,第二导电片62的两侧分别具有二第二接触脚,二第二 接触脚穿过第二绝缘体21b上的二第二透孔,而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中两侧的二第二平 板接地端子413接触,提供第一导电片61及第二导电片62分别与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及第 二平板接地端子413接触的导通作用,而第一导电片61及第二导电片62皆各自接触屏蔽外 壳11。当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100插接时,插头电连接器之屏蔽壳体的前端会接触 到第一导电片61及第二导电片62,使插头电连接器之屏蔽壳体与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屏蔽 外壳11连接,通过第一导电片61及第二导电片62有效作传导,提高接地与可降低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效果。
[0110] 参照图2、图4及表1,表1为本实用新型之端子脚位定义表,如下:
[0111]
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分别包含复数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至少一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及 至少一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复数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包括复数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 子3111/3113与一对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3112。由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之前视观之,由左 侧至右侧的端子排列依序为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Gnd)、第一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 311UTX1+-,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Power/VBUS)、第 一功能侦测端子314UCC1,用以侦测正反插的功能与辨认CABLE的功能)、一对第一平板低 速讯号端子3112(D+-,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低速讯号)、第一扩充端子3142(3131]1,可增 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P 〇wer/VBUS)、第二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 端子3113(RX2+-,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及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Gnd)。在此, 为组成十二支第一平板端子31而符合传输USB3.0讯号。各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3 分别位于各相邻之至少一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及至少一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之间。而一 对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子3112位于第一功能侦测端子3141与第一扩充端子3142之间。
[0112] 此外,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可省略最左侧之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Gnd)或最右侧 之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Gnd),或者进一步省略第一扩充端子3142(SBU1,可增加定义成其 它用途使用)等,可进一步从十二支即减少至七支而达到简化端子数量的作用。此外,上述 第一平板接地端子313(Gnd)亦可替换成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P 〇wer/VBUS),第一平板电 源端子312(Power/VBUS)用以传输电源使用,在此,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Power/VBUS)之 宽度可等于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之宽度,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第一平板电源 端子312(P 〇wer/VBUS)之宽度亦可大于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之宽度,因此可使用在需要传 输大电流使用的电子产品9。
[0113] 参照图2、图4及表1,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位于第一绝缘体21a,复数第一平板端子 31相对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而构成上排复数端子,各第一平板端子31包含第一接触段 315、第一连接段317及第一焊接段316,该第一连接段317设置于该第一绝缘体21a,该第一 接触段315自该第一连接段317-侧延伸而位于舌片211之第一面211a,该第一焊接段316自 该第一连接段317另一侧延伸而穿出于第一绝缘体21a后侧。复数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1位 于舌片211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即USB3.0讯号),并且,各第一焊接段316为相对各第一连 接段317延伸为水平接脚(表面组装型式,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或垂直接脚使 用(双列直插型式,dual in-line package,DIP),此外,整个各第一焊接段316的总宽度等 于整个各第一连接段317的总宽度,也就是各第一焊接段316与各第一连接段317位于相同 轴在线,让各第一焊接段316之间的间距符合对应电路板8的各接点81之间的间距。
[0114] 参照图2、图4及表1,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分别包含复数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第 二平板电源端子412及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复数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包括复数对第二 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1/4113与一对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4112。由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 之前视观之,由右侧至左侧的端子排列依序为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Gnd)、第一对第二平 板高速讯号端子411UTX2+-,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 (Power/VBUS)、第二功能侦测端子414UCC2,用以侦测正反插的功能与辨认CABLE的功能)、 一对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4112(D+-,差动讯号端子,为用以传输低速讯号)、第二扩充端 子4142(SBU2,可增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P 〇wer/VBUS)、第二对 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3(RX1+-,差动讯号端子,用以传输高速讯号)及第二平板接地端 子413(Gnd)。在此,为组成十二支第二平板端子41而可符合传输USB3.0讯号。各对第二平板 高速讯号端子/4113分别位于各相邻之至少一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及至少一第二平板接 地端子413之间。一对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4112位于第二功能侦测端子4141与第二扩充 端子4142之间。
[0115] 此外,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可省略最左侧之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Gnd)或最右侧 之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Gnd),或者进一步省略第二扩充端子4142(SBU2,可增加定义成其 它用途使用)等,可进一步从十二支即减少至七支而达到简化端子数量的作用。此外,上述 之第二平板接地端子413(Gnd)亦可替换成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P 〇wer),第二平板电源端 子412用以传输电源使用,在此,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P〇wer)之宽度可等于第二平板讯号 端子411之宽度,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之宽度亦可大于第 二平板讯号端子411之宽度,因此可使用在需要传输大电流使用的电子产品9。
[0116] 参照图2、图4及表1,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位于第二绝缘体21b,复数第二平板端子 41相对于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而构成下排复数端子,并且,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与复数第 二平板端子41实质上平行。本实施例中,各第二平板端子41包含第二接触段415、第二连接 段417及第二焊接段416,该第二连接段417设置于第二绝缘体21b及该舌片211,该第二接触 段415自该第二连接段417-侧延伸而位于舌片211之第二面21 lb,该第二焊接段416自该第 二连接段417另一侧延伸而穿出于该第二绝缘体21b后侧。复数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1位于 舌片211而传输一组第二讯号(即USB3.0讯号),并且,各第二焊接段416为相对各第二连接 段417水平延伸为水平接脚(表面组装型式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或垂直接脚使 用(双列直插型式,Dual In-line Package,DIP),各第一焊接段316与各第二焊接段416排 列成错开位置。
[0117] 参照图2、图4及表1,插座电连接器100包括有屏蔽片7,屏蔽片7位于第一端子模块 2a与第二端子模块2b之间,屏蔽片7包含片体71及复数接脚74,片体71位于复数第一接触段 315与复数第二接触段415之间,亦即,片体71-体成型在第二绝缘体21b而介于复数第一接 触段315与复数第二接触段415之间,让片体71结合在第二绝缘体21b表面,特别是,以片体 71加长与加宽面积,让片体71前端相邻设置在舌片211前侧面211c位置处,片体71两侧突出 在舌片211两侧位置处,提供插头电连接器接触。而且,片体71后侧相邻设置在第二绝缘体 21b后侧,藉此,片体71可布设在整个舌片211与第二绝缘体21b上,提升舌片211强度与屏蔽 效果。
[0118] 参照图2、图4及表1,此外,复数接脚74自片体71后方两侧向下延伸成为DIP型式接 脚74使用,即复数接脚74外露于第二绝缘体21b而接触电路板8。本实施例中,屏蔽片7的作 用为当复数第一接触段315与复数第二接触段415在传输讯号时,可通过屏蔽片7的隔离,改 善串音讯号干扰的问题,同时,亦可利用屏蔽片7位于舌片211而提升舌片211本身的结构强 度。此外,复数接脚74外露于第二绝缘体21b而接触电路板8进行传导与接地。
[0119] 参照图2、图4及表1,屏蔽片7更包含复数扣钩结构73,复数扣钩结构73分别形成在 片体71前方两侧朝外延伸而突出于舌片211之前侧面211c与两侧。当插头电连接器插接于 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两侧的卡扣弹片会扣住复数扣钩结构73,可避 免插头电连接器之两侧的卡扣弹片摩擦到舌片211之两侧而造成舌片211的磨损,此外,通 过复数突出状抵持部与屏蔽外壳11接触而提供卡扣弹片进行传导而接地的作用。
[0120] 参照图2、图4及表1,本实施例中,由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 的排列方式可知,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分别设置在舌片211之第一 面211a及第二面211b,并且,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以容置槽112之中 心点为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所谓的点对称,是指根据该对称中心作为旋转中心而将复 数第一平板端子31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旋转180度后,旋转后的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与 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完全重合,意即,旋转后的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为位于复数第二平板 端子41之原本排列位置,而旋转后的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为位于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之原 本排列位置。换言之,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呈上下颠倒,复数第一接 触段315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复数第二接触段415之排列方式。其中,插头电连接器正向 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用以传输一组第一讯号,亦可反向插接于插头电连接器于 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用以传输一组第二讯号,而一组第一讯号之传输规格为符合一组 第二讯号之传输规格。具有不限制正向或反向将插头电连接器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100之 内部进行传输讯号的作用。
[0121] 上述之实施例中,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或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为各别可符合传输 USB3.0讯号仅是举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用在传输USB2.0讯号时,以复数第一平板端子 31为例,复数第一平板端子31可省略第一对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UTX1+-,差动讯号端子)、 第三对第一平板讯号端子31URX2+-,差动讯号端子),仅至少保留第二对第一平板讯号端 子311 (D+-,差动讯号端子)与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〇¥61"/¥131]3),作为传输1]3132.0讯号 使用。以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为例,复数第二平板端子41亦可省略第一对第二平板讯号端 子411UTX2+-,差动讯号端子)、第三对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URX1+-,差动讯号端子),仅至 少保留第二对第二平板讯号端子41UD+-,差动讯号端子)与第二平板电源端子412(P 〇wer/ VBUS),作为传输USB2.0讯号使用。
[0122] 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图5为外观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 例最大差别在于:插座电连接器100更包括复数接触臂15,各接触臂15间隔排列于插接框 口 113端缘1131,各接触臂15各自包括支撑部151,各支撑部151位于插接框口 113端缘1131 两侧,各接触面152自各支撑部151转折而相对延伸。
[0123] 第二实施例中,当插座电连接器100安装在电子产品9(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 的壳体91内时,以复数个接触臂15弹性接触壳体91内壁面,增加传导路径,以接触面152与 壳体91内壁面导通而达到接地功能,提升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抑制效 果。
[0124] 上述关于各接触臂15在内壳121上设置,并且,间隔排列于插接框口 113端缘1131 的方式仅是举例,在一实施态样中,请参阅图6所示,各接触臂15可进一步在盖板122上设 置,并且,间隔排列于盖板122端缘1221的方式。
[0125] 上述关于各接触臂15间隔排列于插接框口 113端缘1131的方式仅是举例,在一实 施态样中,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图7为外观示意图。在此,各接触臂 15进一步间隔排列于盖板122的外表面,透过在盖板122上设置各接触臂15,使各接触臂15 便于加工,再将盖板122与内壳121雷射焊接一体即完成组装工序。当插座电连接器100安装 在电子产品9 (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的壳体91内时,以复数个接触臂15弹性接触壳体91 内壁面,增加传导路径,以接触面152与壳体91内壁面导通而达到接地功能,提升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抑制效果。
[0126] 上述关于各接触臂15间隔排列于盖板122的外表面上设置仅是举例,在一实施态 样中,请参阅图8所示,各接触臂15可进一步在盖板122端缘1221上设置,各接触臂15之支撑 部151可由盖板122端缘1221朝外延伸并反向弯折,使接触面152延伸至盖板122外表面的上 方,加工时,盖板122在端缘1221预留有接触臂15的板材,将其折弯作业后即完成作业,达到 不同的加工作业程序的适用,即不同于图7所示,在盖板122外表面的各接触臂15处,盖板 122外表面形成孔洞结构,仅各接触臂15弯折成型。
[0127] 参照图9及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图9为外观示意图,未将盖板122划 出以清楚表示,图10为分解示意图。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差别在于:第三实施例为 屏蔽片7之接脚74与屏蔽外壳11之扣合片16接触,接脚74与电路板8焊接而达到接地功能, 与第一实施例接触电子产品9的壳体91方式不同,但皆相同提供接地功能,提升E M 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抑制效果。
[0128] 即,本实施例中,端子模块2包含复数扣合槽241,各扣合槽241形成于绝缘体21两 侧,而屏蔽片7更包括复数分别延伸至各扣合槽241之接触部73以及复数分别自各接触部73 朝外延伸之接脚74。此外,屏蔽外壳11包括复数扣合片16,各扣合片16包括一自框体111两 侧朝各扣合槽241延伸之延伸部161、以及一由延伸部161相对延伸至各扣合槽241内之接触 片162,各接触片162分别接触各接触部73。在此,内壳121两侧分别包括插接框口 113及后侧 框口 114,各扣合片16分别设置于各后侧框口 114端缘1141。
[0129] 当屏蔽外壳11覆盖在绝缘体21外后,进一步将接触片162弯折,使接触片162与延 伸部161呈垂直90度,接触片162会卡固在扣合槽241内,提供固定绝缘体21的作用,避免绝 缘体21脱出于屏蔽外壳11外;此外,接触片162接触接触部73,而接脚74端部焊接电路板8, 提供接地功能,提升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抑制效果。
[0130] 再请参阅图10,屏蔽外壳11更包括复数延伸片116,各延伸片116分别自框体111两 侧朝外延伸,各延伸片116相邻插接框口 113,各延伸片116位于各导电接脚115的前侧,在 此,插座电连接器100为安装在电路板8之破孔中(未图标),即插座电连接器100下沉的设置 在电路板8侧端,而各导电接脚115焊接在电路板8的各接点81,而各延伸片116抵贴电路板8 表面,防止插座电连接器100前端向下坠。并且,进一步地,各延伸片116可通过焊接而固定 在电路板8表面焊盘上,防止插座电连接器100前端向上与向下坠,同时,增加接地效果。
[0131] 请再参阅图10及图11,屏蔽外壳11更包括后盖板17、二扣耳171及二卡合片18,二 卡合片18由框体111两侧朝外延伸,二扣耳171自后盖板17两侧弯折延伸,二扣耳171弯折到 位后,将二扣耳171分别与二卡合片18相卡掣结合,防止后盖板17掀起,同时增加屏蔽外壳 11于电路板8上结合后的稳固效果。并且,二卡合片18分别朝外延伸有卡钩181,各卡钩181 卡掣于电路板8上的扣合孔(未图示),各卡钩181亦可与电路板8电性连接,增加接地传导作 用。藉此,增加插座电连接器100在电路板8的定位作用,避免插座电连接器100于插拔使用 后,插座电连接器100前端向下坠的问题。
[0132] 通过接触臂以弹性的方式接触壳体内壁面,以接触面与电子产品的壳体内壁面导 通而达到接地功能,提升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抑制效果。并且,屏蔽外 壳包括复数自框体两侧朝外延伸而连接复数接点之导电接脚,屏蔽外壳亦可与插头电连接 器电性接触,透过壳体及电路板传导接地作用。此外,当屏蔽外壳覆盖在绝缘体外后,进一 步将接触片弯折,使接触片与延伸部呈垂直90度,接触片会卡固在扣合槽内,提供固定绝缘 体的作用,避免绝缘体脱出于屏蔽外壳外;此外,接触片接触接脚,接脚端部焊接电路板,提 供接地功能,提升EMC抑制效果。
[0133] 另外,通过插座电连接器之复数第一平板端子与复数第二平板端子呈上下颠倒, 上排的复数第一接触段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下排的复数第二接触段之排列方式,提供插 头电连接器正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可与上排的复数第一 接触段连接,而插头电连接器反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亦 可与下排的复数第二接触段连接,插座电连接器具有不限制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 的作用。
【主权项】
1. 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 一端子模块,包含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复数第二平板端子及一绝缘体,各该第一平板端 子、各该第二平板端子与该绝缘体一体成型,该绝缘体一侧延伸出一舌片,各该第一平板端 子定义一设置于该舌片一面之第一接触段,各该第二平板端子定义一设置于该舌片另一面 之第二接触段; 一屏蔽片,其设置于该绝缘体内,且位于该些第一接触段与该些第二接触段之间;及 一屏蔽外壳,包括一框体及一接触臂,该框体内界定一供该端子模块装设于内之容置 槽,该接触臂包括一自该框体上朝外延伸之支撑部、以及复数由该支撑部上延伸之接触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一内壳与一盖板, 该内壳为一环形壁结构并套接该端子模块,该内壳包括一连通该容置槽之插接框口,该盖 板覆盖该内壳外而供该接触臂设置。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自该插接框口端缘或 该盖板端缘朝外延伸,各该接触面自该支撑部两侧朝外弯曲延伸。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复数接触臂,各该接触臂 间隔排列于该插接框口端缘或该盖板端缘。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复数接触臂,各该接触臂 间隔排列于该盖板的外表面,各该支撑部自该盖板的外表面或该盖板端缘朝外弯折。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包括 复数接点,该屏蔽外壳包括复数自该框体两侧朝外延伸而连接该些接点之导电接脚。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更包括一导引部, 该导引部自该插接框口端缘环绕且朝外弯曲延伸。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更包括一后盖板、 二扣耳及二卡合片,该二卡合片由该框体两侧朝外延伸,该二扣耳自该后盖板两侧弯折延 伸而卡掣于该二卡合片。9. 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 一端子模块,包含复数第一平板端子、复数第二平板端子、一绝缘体及复数扣合槽,各 该第一平板端子、各该第二平板端子与该绝缘体一体成型,该绝缘体一侧延伸出一舌片,各 该第一平板端子定义一设置于该舌片一面之第一接触段,各该第二平板端子定义一设置于 该舌片另一面之第二接触段,各该扣合槽形成于该绝缘体两侧; 一屏蔽片,其设置于该绝缘体内,且位于该些第一接触段与该些第二接触段之间,该屏 蔽片包括复数分别延伸至各该扣合槽之接触部以及复数分别自各该接触部朝外延伸之接 脚;及 一屏蔽外壳,包括一框体及复数扣合片,该框体内界定一供该端子模块装设于内之容 置槽,各该扣合片包括一自该框体两侧朝各该扣合槽延伸之延伸部、以及一由该延伸部相 对延伸至各该扣合槽内之接触片,各该接触片分别接触各该接触部。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一内壳与一盖板, 该内壳为一环形壁结构并套接该端子模块,该内壳两侧分别包括一连通该容置槽之插接框 口及后侧框口,该盖板覆盖该内壳外,各该扣合片分别设置于各该后侧框口端缘。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包括 复数接点,各该接脚连接各该接点。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更包括一导引 部,该导引部自该插接框口端缘环绕且朝外弯曲延伸。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更包括一后盖板、 二扣耳及二卡合片,该二卡合片由该框体两侧朝外延伸,该二扣耳自该后盖板两侧弯折延 伸而卡掣于该二卡合片。14. 根据权利要求6或1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更包括复数 延伸片,各该延伸片分别自该框体两侧朝外延伸而抵贴该电路板表面。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5509067SQ201620001307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4日
【发明人】蔡侑伦, 侯斌元, 廖崇甫, 陈龙飞, 陈信宏, 苏瑞, 荘建宗
【申请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