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灯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7868阅读:1536来源:国知局
汽车内饰灯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内饰灯开关,包括壳体、按钮及至少两片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并下端开口,所述按钮的外端伸出壳体上端,里端伸入壳体并一侧成型有轨迹凹槽,所述按钮的里端内凹形成一腔体,该腔体两侧成型纵向成型有条形孔,该开关还包括接触棒、第一弹簧、基板、第二弹簧、压簧片和触针,前述接触棒向下移动状态下两端能与两片接线端子的里端接触导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较小,适于车内布置,同时操作方便,另外,接触部采用多触点设计,可以满足大电流负载要求。
【专利说明】
汽车内饰灯开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涉及一种能应用于汽车内饰上的开关,如阅读灯、氛围灯等。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汽车内饰灯以按钮开关居多,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操作手感欠佳,有待提高,另外,现有的汽车内饰灯开关一般电流正、负极触点各I个,当有大电流通过时,容易产生烧弧,进而导致接触不良,因此只能满足的小电流的安装场合;目前车载开关都是电流IA或以下开关,不能控制大于电流IA的负载;汽车后阅读灯加上地图灯电流就1A,因此现有的开关无法满足大电流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手感佳的汽车内饰灯开关。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手感佳的汽车内饰灯开关。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内饰灯开关,包括壳体、按钮及至少两片接线端子,前述按钮相对前述的壳体能来回滑动并能促使前述的两片接线端子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并下端开口,
[0006]所述按钮的外端伸出壳体上端,里端伸入壳体并一侧成型有轨迹凹槽,所述按钮的里端内凹形成一腔体,该腔体两侧成型纵向成型有条形孔,
[0007]该开关还包括
[0008]接触棒,横向设置于前述按钮的条形孔内并能上下移动;
[0009]第一弹簧,位于前述按钮的腔体内,顶端与前述按钮腔体的内侧面相抵,底端与前述接触棒的上端面相抵;
[0010]基板,设于所述壳体的下端并将壳体的下端开口封住,而所述的接线端子则设于该基板上并里端位于壳体的腔体内,外端伸出前述基板并形成插接头;
[0011]第二弹簧,设于所述壳体内并顶端与前述接触棒的下端面相抵,底端与前述基板的内侧面相抵;
[0012]压簧片,设于前述壳体腔壁;以及
[0013]触针,一端设于压簧片上;另一端能单向循环移动并能定位在前述轨迹凹槽内,
[0014]前述接触棒向下移动状态下两端能与两片接线端子的里端接触导通。
[0015]所述接线端子的里端具有一内凹形的接触部,所述接触棒向下移动状态下两端均能与两片接线端子的接触部接触导通。这样接触棒与接触部接触导通时为多点接触,保证良好的导通状态,可以满足大电流负载要求。
[0016]进一步减少烧弧现象发生,所述接触部具有镀金或镀银层。
[0017]作为优选,所述接触部可以呈V形或圆弧形或U形。
[0018]进一步,所述压簧片包括一中空的框架部及由框架部底部内侧向外延伸弯折的压紧部,前述的框架部上端开有一连接孔,该压紧部中部开口,所述的触针一端贯穿通过压紧部开口后弯折并钩挂于前述的连接孔内。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体积较小,适于车内布置,同时操作方便,另外,接触部采用多触点设计,可以满足大电流负载要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立体剖视图。
[0022]图3为实施例1分解装配图。
[0023]图4为图1中去除壳体后的内部装配图。
[0024]图5为图4中压簧片与触针的装配图。
[0025]图6为实施例1中接触棒与接线端子的接触部接触导通时的状态图。
[0026]图7为实施例2中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实施例2中接触棒与接线端子的接触部接触导通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内饰灯开关包括壳体1、按钮2、接触棒3、基板8、第一弹簧61、第二弹簧62、压簧片4、触针5及两片接线端子7,按钮2相对壳体I能来回滑动并能促使两片接线端子7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
[0030]壳体I具有内腔并下端开口,按钮2的外端伸出壳体I上端,里端伸入壳体I并一侧成型有轨迹凹槽22,按钮2的里端内凹形成一腔体,该腔体两侧成型纵向成型有条形孔21。
[0031]接触棒3横向设置于按钮2的条形孔21内并能上下移动;第一弹簧61位于按钮2的腔体内,顶端与按钮2腔体的内侧面相抵,底端与述接触棒3的上端面相抵;第二弹簧62设于壳体I内并顶端与接触棒3的下端面相抵,底端与基板8的内侧面相抵。
[0032]压簧片4设于壳体I腔壁,触针5—端设于压簧片4上;另一端能单向循环移动并能定位在按钮2的轨迹凹槽22内,结合图5所示,具体地,压簧片4包括一中空的框架部41及由框架部41底部内侧向外延伸弯折的压紧部42,框架部41上端开有一连接孔,该压紧部42中部开口,触针5—端贯穿通过压紧部42开口后弯折并钩挂于连接孔内411。压簧片4始终迫使触针5压紧轨迹凹槽22。触针5与轨迹凹槽22配合可以实现按钮2循环操作并使按钮2处于开启和关闭两个定位状态。
[0033]基板8通过卡接方式设于壳体I的下端并将壳体I的下端开口封住,接线端子7设于该基板8上并里端位于壳体I的腔体内,外端伸出基板8并形成插接头;接触棒3向下移动状态下两端能与两片接线端子7的里端接触导通。接线端子7的里端具有一内凹形的接触部71,接触棒3向下移动状态下两端均能与两片接线端子7的接触部71接触导通。本实施例中的接触部71具有镀银层,同时接触部71呈V形。
[0034]工作原理:开关开启时,按压按钮2,第一弹簧61压住接触棒3向下运动,同时第二弹簧62受到挤压。接触棒3向下运动,直至接触到负极接线端子7顶端接触部71的两个触点和正极接线端子7顶端接触部71的两个触点,如图6所示,从而导通,产生电流;再次按压按钮2并松开手时,按钮2由于受到第二弹簧62复原的作用力而向上运动,同时,接触棒3与接线端子7脱开,按钮2回到原位,开关关闭。
[0035]实施例2,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接触部71呈平整状,接触棒3向下运动,直至接触到负极接线端子7顶端接触部71的一个触点和正极接线端子7顶端接触部71的一个触点,容易产生烧弧,导致接触不良,所以电流不能过大,一般来说不能超过IA的负载。实施例1中由于接触面到,可以负载3A的电流,所以实施例1较实施例2来的优选。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内饰灯开关,包括壳体、按钮及至少两片接线端子,前述按钮相对前述的壳体能来回滑动并能促使前述的两片接线端子处于导通或断开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内腔并下端开口, 所述按钮的外端伸出壳体上端,里端伸入壳体并一侧成型有轨迹凹槽,所述按钮的里端内凹形成一腔体,该腔体两侧成型纵向成型有条形孔, 该开关还包括 接触棒,横向设置于前述按钮的条形孔内并能上下移动; 第一弹簧,位于前述按钮的腔体内,顶端与前述按钮腔体的内侧面相抵,底端与前述接触棒的上端面相抵; 基板,设于所述壳体的下端并将壳体的下端开口封住,而所述的接线端子则设于该基板上并里端位于壳体的腔体内,外端伸出前述基板并形成插接头; 第二弹簧,设于所述壳体内并顶端与前述接触棒的下端面相抵,底端与前述基板的内侧面相抵; 压簧片,设于前述壳体腔壁;以及 触针,一端设于压簧片上;另一端能单向循环移动并能定位在前述轨迹凹槽内, 前述接触棒向下移动状态下两端能与两片接线端子的里端接触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的里端具有一内凹形的接触部,所述接触棒向下移动状态下两端均能与两片接线端子的接触部接触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具有镀金或镀银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呈V形或圆弧形或U形。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汽车内饰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片包括一中空的框架部及由框架部底部内侧向外延伸弯折的压紧部,前述的框架部上端开有一连接孔,该压紧部中部开口,所述的触针一端贯穿通过压紧部开口后弯折并钩挂于前述的连接孔内。
【文档编号】H01H13/26GK205542516SQ201620099163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日
【发明人】唐华平, 彭祥
【申请人】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