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接触件膜以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5787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接触件膜以及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包括按压部、支撑部以及连接在按压部与支撑部之间的弹性壁部;弹性壁部包括从支撑部的内侧向内弯曲且向下凹陷的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倾斜隆起并延伸至按压部周边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交接处构成接触部分,接触部分的底面形成用于在按压部压下时与电路板接触的接触面。与现有技术对比,无明显的段落手感,且触发行程短、响应快,能够实现快速输入。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件膜,很好与机械开关配合,完成机械开关的快速反应。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入装置,反应快速,另使用者可体验到利落清爽的感觉。
【专利说明】
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接触件膜以及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接触件膜以及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硅胶弹性按键,如图6所示,包括有弹性按键体501、弹性臂502和触点503组成,按键下压,弹性按键体501的弹性臂502形成段落手感,触点503触压薄膜线路板504开关,导通电性功能。松开按键,弹性臂502迅速回弹,触点503触离开薄膜线路板504开关,电性功能断开。但是,传统的硅胶弹性按键结构,有明显的段落手感,且触发的行程较长,无法与机械开关结合以得到能够实现快速反应的开关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接触件膜以及输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硅胶弹性按键结构存在有明显的段落手感,且触发的行程较长的缺陷。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其包括用于按压的按压部、用于将所述按压部支撑在一电路板上的支撑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弹性壁部;所述弹性壁部包括从所述支撑部的内侧向内弯曲且向下凹陷的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倾斜隆起并延伸至所述按压部周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交接处构成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的底面形成用于在所述按压部压下时与所述电路板接触的接触面。
[000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支撑板部分和从所述支撑板部分的内侧向上且向内倾斜延伸的支撑壁部分。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壁部分的壁厚大于所述弹性壁部的壁厚。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壁部分的倾角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倾角。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按压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壁部的壁厚。
[0009]进一步地,所述按压部的顶端面在所述支撑部的顶端面上方。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件膜,包括连接膜,其中,还包括多个上述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所述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与所述连接膜一体成型制成。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入装置,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方的至少一个机械开关,其中,还包括上述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所述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连接在所述机械开关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机械开关包括壳体和以可上下相对移动方式设置在壳体内的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顶部向上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使所述空心轴向上复位的弹性元件;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空心轴的底部向下伸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按压部接触的通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按压部的顶端面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底端面。
[0014]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无明显的段落手感,且触发行程短、响应快,能够实现快速输入。
[0015]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件膜,很好与机械开关配合,完成机械开关的快速反应。
[0016]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入装置,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与机械开关结合后,触发行程更短,反应快速,另使用者可体验到利落清爽的感觉。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1-1面的视不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件膜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的与机械开关装配后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的与机械开关装配后的力度曲线图;
[0022]图6是现有技术的弹性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00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4]现有技术
[0025]501:弹性按键体502:弹性臂
[0026]503:触点504:薄膜线路板
[0027]本实用新型
[0028]100: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按压部
[0029]2:支撑部3:弹性壁部
[0030]200:电路板21:支撑板部分
[0031]22:支撑壁部分31:第一部分
[0032]32:第二部分33:接触部分
[0033]33a:接触面300:接触件膜
[0034]301:连接膜400:机械开关
[0035]401:壳体402:空心轴
[0036]403:弹性元件40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8]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9]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0040]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 “上” “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0041]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采用硅胶材料一体成型制成,其外部轮廓大致呈环形阶梯状。该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包括一个按压部1、一个环形的支撑部2以及连接在按压部I与支撑部2之间的一个环形的弹性壁部3。按压部I用于按压,其具有一定的厚度,该按压部I的横截面大致为圆形。从图2可以看出,支撑部2将按压部I和弹性壁部3支撑在一电路板200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包括支撑板部分21和支撑壁部分22,该支撑板部分21大致为平板状,其底面铺平在电路板200的上表面上,支撑壁部分22由支撑板部分21的内侧周边向上且向内略微倾斜地延伸,支撑壁部分22的壁厚和支撑板部分21的厚度大致相同,并均小于按压部I的厚度。支撑壁部分22与支撑板部分21接近垂直设置,支撑壁部分22的倾角(即其与电路板200之间的夹角)在80°至85°之间。这样,使支撑板部分21和支撑壁部分22构成的支撑部2具有一定的强度,不容易变形。
[0042]按压部I的高度过低的话,不利于其按压时的便捷性,因此最好的是,按压部I的顶端面在支撑部2的顶端面上方,也就是说按压部I的高度要高于支撑部2,使按压部I由支撑部2的顶端面所在平面向上突出,这样,缩短了与按压部I接触的行程,以使该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能够快速被接触,并被压下。
[0043]弹性壁部3包括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在本实施例中,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部分31从支撑壁部分22的内侧周边向内弯曲且向下凹陷,第二部分32从第一部分31再向内倾斜隆起,并延伸至按压部I的周边,在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的交接处构成弯曲的接触部分33,接触部分33的底面形成接触面33a,在按压部I压下时,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发生微量变形,接触面33a下移并与电路板200接触。在按压部I未被压下时,该接触面33a距电路板200之间的间距应设置成最小,通常在0.1-0.5mm之间较为适宜。更特别的是,为了响应在按压部I的受压后,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快速发生变形,第一部分31的壁厚、接触部分33的壁厚以及第二部分32的壁厚大致相同,且均小于支撑壁部分22的壁厚。可以理解的是,在按压部I未被压下时,第二部分32的倾角(即其与电路板200之间的夹角)略小于支撑壁部分22的倾角,这样,以便于弹性壁部3在受压时的迅速发生微量变形,减少响应时间。
[004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触件膜300,包括连接膜301和设置在该连接膜301上的多个上述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与连接膜301采用硅胶材料一体成型制成,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的支撑部2与连接膜301连接,具体地,支撑板部分21的外侧周边与连接膜301连接。
[0045]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输入装置,包括电路板200、设置在电路板200上方的至少一个机械开关400和至少一个上述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输入装置可以是键盘,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连接在机械开关400与电路板200之间。该电路板200可以是薄膜电路板,在电路板200的表面形成有若干个功能触点(图未示出),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功能触点上。
[0046]该机械开关400包括中空的壳体401和以可上下相对移动方式设置在壳体401内的空心轴402。机械开关400的壳体401通过中板(图未示出)固定安装在电路板200上方,空心轴402的顶部向上伸出壳体401,以连接键帽(图未示出),并在被键帽被按下时,由键帽带动向下移动。壳体401内设置有弹性元件403,该弹性元件403为弹簧,空心轴402下移时将该弹性元件403压缩以形成弹力,在下压力消除后,弹性元件403借助其自身的弹力使空心轴402向上复位。壳体401的底部支撑在支撑部2的顶端面上,壳体401的底部开设有供空心轴402的底部向下伸出壳体401并与按压部I接触的通孔404。从图4中可以看出,按压部I的顶端面直径大于通孔404的直径,按压部I的顶端面抵接于壳体401的底端面,并将该通孔404覆盖,这样,空心轴402与按压部I的行程更短,仅需下移至通孔404的端面位置即可与按压部I接触,在按压部I受压后,接触面33a下移并与电路板200上对应的功能触点接触,导通电性功能,以实现信号的输出。这样,能够很好与机械开关400配合,完成机械开关400快速反应,体验利落清爽的感觉。
[004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输入装置中,机械开关400的数量为多个时,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亦为多个且与机械开关400—一对应。多个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可以分别采用单独设计,也可以采用接触件膜300的方式设计成一个整体。
[004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的结构特性:
[0049]图5为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的力度曲线,以体现力度曲线与按压手感(ClickFeeling)的关系,其中纵轴表示力度(Force),横轴表示行程(Stroke);需要说明的是,Fl为触感荷重、F2为导通点触感荷重、F3为回弹最高荷重、F4为反弹荷重;Fl在56-60g之间为例,理论上说,为保证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100顺利回弹,F2须大于25g。在该力度曲线图中可知,SI = I.5謹±0.2mm, S2 = 2.0mm 土0.2mm,S3 = 4.0謹±0.3謹,按压部I被压下时,弹性壁部3仅是发生微量的变形,这种变形方式不会形成明显的段落手感,且下压消除后能够快速反弹。
[005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按压的按压部、用于将所述按压部支撑在一电路板上的支撑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弹性壁部;所述弹性壁部包括从所述支撑部的内侧向内弯曲且向下凹陷的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倾斜隆起并延伸至所述按压部周边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交接处构成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的底面形成用于在所述按压部压下时与所述电路板接触的接触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支撑板部分和从所述支撑板部分的内侧向上且向内倾斜延伸的支撑壁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部分的壁厚大于所述弹性壁部的壁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部分的倾角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倾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壁部的壁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的顶端面在所述支撑部的顶端面上方。7.接触件膜,包括连接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所述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与所述连接膜一体成型制成。8.输入装置,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方的至少一个机械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所述无触点式弹性接触件连接在所述机械开关与所述电路板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开关包括壳体和以可上下相对移动方式设置在壳体内的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顶部向上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使所述空心轴向上复位的弹性元件;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空心轴的底部向下伸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按压部接触的通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的顶端面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底端面。
【文档编号】H01H13/705GK205542522SQ201620096280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发明人】徐孝海
【申请人】李细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